旅游与城镇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经验和经济运行的规律证明,城镇是旅游业最有效的依托,凡是以城镇作为支撑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就高,旅游活动内容就丰富,吸引的游客就多,旅游业发展就迅速。相反,如旅游业无城镇作为依靠,旅游活动就单调,旅游服务就会欠缺,势必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城镇是旅游业发展的后勤保障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土壤,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城镇化的有序推进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反过来,旅游业又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因为旅游业的带动性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活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了相关产业及城镇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虽然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但是城镇发展必然要侵占山林与良田,使得自然生态环境绝对面积不断减少,并使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在很大范围内发生质变,同时,城镇旅游生活接待区内兴办了许多旅游服务设施及与旅游有关的工业企业,会产生环境污染,这都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城镇化有时又是矛盾的。
从理论上看,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旅游业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城镇化整体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皖南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为提高各古村落之间的可达性、各旅游景点的串联性,解决随旅游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问题,提升旅游层次,政府和相关组织(如开发商等)在旅游区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旅游业的兴起为古村落的居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顺畅的通讯等。旅游业通过大大改善古村落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城镇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打下了基础。
2.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促进了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在开发初期,村民在旅游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低下,不能很好胜任这一工作,所以开发商和政府在开发前期将对村民进行培训以提高村民的素质进而适应旅游的需要。
4.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村民的从业结构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商结合的模式发生转化。
5.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多种文化的冲击,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旅游业的发展会使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当地村民与游客的长期接触中所产生的。村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会不断探索与适应游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视野得到开阔,同时,村民们的认识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为城镇化的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事实上,旅游业的发展除了对城镇化建设有促进作用,它也会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二者的关系处理上要有明确的立场和态度。
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促进主要表现为:
(一)旅游业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使城镇化整体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我市农业设施园区的旅游开发中,为提高村落之间的可达性、各农家乐的串联性,解决随旅游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问题,提升旅游层次,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并聘请有关专家为园区做了整体规划,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除温室、春秋棚外,还有标志性大门、观礼台、蔬菜批发市场、会展培训中心、蔬菜保鲜库及硬化、绿化、美化等内容。最终把设施农业园区建成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高效益的集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旅游业的兴起为居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便捷的消费场所等。旅游业通过大大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城镇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据相关统计显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农业设施园区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得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旅游业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村民提高了经济收入。同时,旅游业的“出、住、行、游、购、娱”等的发展也带来了其它行业的繁荣,促进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促进了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在开发初期,村民在旅游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低下,不能很好胜任这一工作。在对农业设施园区的调查中,有83%的村民表示自己愿意进行培训以满足旅游的需要。通过发展旅游业,这些村民认识到自己的“破房子”原来是块宝,也认真对“破房子”进行
了保护。从这可以看出,旅游业使得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并且也使村民的价值观念朝着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四)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从业结构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商结合的模式发生转化。因此,旅游业会使村民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五)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多种文化的冲击,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旅游业的发展会使城镇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当地村民与游客的长期接触中所产生的。村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则会不断探索与适应游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视野得到开阔,同时村民们的认识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为城镇化的发展在思想上打下基础。
旅游城市化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城市化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城市用地剧增,不断蚕食和破坏风景名胜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旅游环境和景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旅游业作为世界最大的朝阳产业因其在产业、就业、生态、文化、形象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必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被称为“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多轮驱动的新型城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不仅仅是工业,服务业也应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旅游业作为世界最大的朝阳产业因其在产业、就业、生态、文化、形象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必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旅游产业的植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将成为近中期发展的热点。
传统城镇化问题突出,难以为继。以“土地城市化+拆迁上楼+摊大饼雷同”为主的机械式城市化,是唯GDP至上、工业思维引领、地方政府主导、土地财政推动、外延扩张延伸、以物质资本大量消耗为驱动力的城镇化,造成了要素结构失衡、空间失衡、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系统失衡、产城分离、大城市病、农民工边缘化等问题。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亮点鲜明。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要以活力产业、效益产业、链条产业的植入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实现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而实现对区域整体综合价值的放大和持续发展。
旅游业具很强的带动性和融合性,综合效益高,是驱动新型城镇化最适合的产业之一。
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是以泛旅游产业为主导,创造休闲、娱乐、度假、养生、运动、教育等品质生活服务供应能力;以休闲地产和商业配套为延伸,形成消费集聚、人口集聚、就业集聚、服务集聚的区域综合开发。通过植入旅游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有助于快速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形成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的消费集聚,优化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功能多元的复合型区域,最终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就业促进、文化传承和形象提升。
有产有业的城镇化。旅游驱动的城镇化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以泛旅游产业为主体,在壮大旅游产业的同时,促进与其他产业的整合,实现旅游产业集群、消费和就业的集聚,进而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行业,以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品牌塑造、服务升级等手段发展强大的纵向产业网络和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同时创新“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支撑旅游做强、文化联姻旅游做大、商贸融合旅游延伸、城镇结合旅游做靓、生态联合旅游保育、金融服务旅游增收、百姓参与旅游受益”的产业融合模式,形成强有力的城镇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扩大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层次、提升就业服务、强化就业质量。
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城镇化。旅游业是城市反哺乡村的产业之一,可有效为旅游热点地区的乡村带去人流、资金和新思想。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基于规划对象属性和发展诉求的不同,可以分为新城开发型、旧区提升改造型、景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