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知识点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出生贵族——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没落贵族。
2、学习礼乐(15岁)——原因:(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2)“周礼尽在鲁”。
起初学习六艺,后学习礼乐,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3、讲学收徒(30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传承仁和礼。
4、从政失败(51岁)——50多岁时,被任命为鲁国中都宰,后官至司寇,但昙花一现。
5、周游列国(54岁)——先后到卫、陈、宋、蔡、楚等国,但其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6、献身文教(68岁)——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知识点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条件
(1)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春秋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3)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他开门授徒,相传有弟子3000人,其中有72贤人,将其学说和思想继承与发扬,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中心的思想流派——儒家。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1)“礼“的思想——属于政治概念
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②礼的实践方法:“克己复礼”,“正名”
(正名:指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③“礼”的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
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礼的地位: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
⑤礼的评价:
a、积极——稳定社会次序,巩固统治,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b、局限——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2)仁(孔子思想的核心)——属于伦理概念
①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②关于仁的做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③评价:
a、对于统治阶级——“以德为政”(唐太宗、汉文帝、汉景帝),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秩序。
(3)、中庸(调整礼和仁方法)——属于哲学概念
①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②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③评价: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1、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答:“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2、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答: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答:(1)、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重要思想。(3)、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4)、大作家: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5)、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知识点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于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4、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有教无类”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它有什么意义?请列举孔子的教育理念。
答:意义: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知识点四评价孔子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利于修身社建;
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2)对世界:①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②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