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第二单元 第1课孔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 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 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 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 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 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论语》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 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倾向:维护奴隶制度。实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 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 对应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20张PPT)
3.教育成就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之为文宣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子路做事鲁莽,所以限制他。
但完整的历史本身,绝非等于片断的史料。
艺者七十有二人。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史记·孔子世家》
小人虽个附人和:、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政与他治人:真正
中 保君持子和睦和的而关不系同。,
政宽则民慢,
小人同而不和
庸
民慢则纠之以猛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仁
伦理观
中 庸
方法论
礼
政治观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教育思想及贡献 有教无类 首创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杏坛讲学图》
主要弟子家庭情况表
弟子姓名 国 别 家庭情况 孟懿子 鲁国 贵 族 南宫敬叔 鲁 国 贵 族 子 贡 卫国 商 人 公 皙 哀 齐 国 清寒之家 子 路 鲁国 野 人 冉伯牛 鲁国 贱 人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3.教育思想及贡献 因材施教
孔子:应该先问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仁关系: “互为表里”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2.对世界:
的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的滋长。他 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历史因素:美国历史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对华盛顿及美国影响不大 。 (2)思想因素: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前,启蒙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 广泛传播。 (3)个人因素:正直诚实,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
返回
比较亚洲觉醒的先驱
四、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 的影响。
材料一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 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 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 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 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三、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而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的原因 (1)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在英国与法国根深蒂固。 (2)两国当时面临的处境 ①英国:人民掀起大规模有组织的反抗运动;议会同克伦威尔争夺权力。 ②法国:督政府软弱无力,对内无法稳定大革命时期的暴力行动和维持社会安定, 对外不能抵抗外国的入侵。面对法国大众的愤懑不平和波旁王朝的蠢蠢欲动,法国 政局急需一个强势人物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重整社会秩序。 (3)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 ①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了维护利益,巩固统治秩序,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 政权。 ②法国:面对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法国资产阶级期待建立一个 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稳定统治。 (4)克伦威尔与拿破仑个人的威望及其权势。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件: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教 无类” 化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推广
育 思
“成人”、 成“君子”
培养博学明礼的高素质人才
想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主题二 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
• 【史料探究】 • 史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 ——《论语·颜渊》
•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论语·八佾》
• 2.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可以查阅资料,举 行一个小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 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 之?
• 提示 注意运用科学史观评价孔子的影响 。
•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论到语 西方, 《_______》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 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特别提醒]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主题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
• 【史料探究】
•[误区警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 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涉 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 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 ,是研究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 1.积极意义
• (1)对中国
• 传统①政治政治上: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 国封建社会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 2.通过以上言行,说说你对孔子的“仁 ”“礼”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教材第22页)
• 提示 孔子认为“礼”与“仁”是密不可 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使 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这体现了人道主义 和孔子对百姓的关心与呵护。孔子的“仁”尽 管适用于所有的人,但主张“亲亲为大”,为 维护“亲者”的形象而犯法具有局限性。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共34页)
问题五
论语简介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死后,孔子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整理编成, 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计有《学而》、 《为政》、《八佾yi》、《里仁》、《公冶长》、 《雍也》、《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子路》、 《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 《微子》、《子张》、《尧曰》。 •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 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 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 典。
情景探究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仁
伦理概念
哲学概念
中 庸
礼
政治概念
情景探究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育目标
成人君子
贤明:颜回 善辩:端木赐 贵族子弟:孟懿子、司马牛 愚笨:高柴 贫穷卑微:颜回、闵子骞、子路 迟钝:曾参 家境富裕:子贡、冉有 偏激:颛 (zhuan)孙师 天资聪颖:颜回、子游、子夏 鲁莽:仲由 相对愚钝:曾参、子路
情景探究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情景探究 自学礼乐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 子罕》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 孔子世家》
情景探究
君子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2单元教学课件: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8张PPT)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阅读教材P20并概括归纳孔子一生的主要事迹。 自学礼乐 周游列国 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献身文教 《六经》 从政失 败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 积极意义。
“礼”的思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空(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阶级: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
崛起)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中都宰 司寇 曾任官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个人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仁、中庸 主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士 教师 公务员 作家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的思想 (1)含义: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2)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57张PPT)
接连出现了两件对孔子不利的事情。一是由于夹谷 之会的失利,加之担心鲁国的强盛,齐景公接受大 夫黎祖的献计,派人给鲁国送来美女与骏马。鲁定 公与季孙氏欣然接受后,沉醉于女乐中,三月不理 朝政,不见孔子。二是鲁公郊祭,按惯例,仪式结 束后,要把祭肉分给大臣,每次都有孔子一份,但 这次却有意没有给孔子,使孔子感到愤懑。失意的 孔子于是决定辞去职务,离开鲁国,希望到其他诸 侯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 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如果说“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仁”就是 它的思想核心。主要涉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 性的追求。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
“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 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 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 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 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仁”的表现: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仁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 视,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认识:
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将和谐 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
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
历史选修4人教新课标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特别提示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课标解读]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仁”“礼”“中庸”“有教无类”是他的救世方案,要重点掌握。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如何看待孔子及其思想,也是教材侧重强调的。
对孔子的考查,一个考查重点是其思想主张,如“仁”“礼”“中庸”等;另一个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地位和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情境激趣诱思】康熙尊孔右图是康熙帝南为北京孔庙题写的“万世师表”扁额。
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戊寅,上(康熙帝)次曲阜。
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
至诗礼堂,讲易经。
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
至圣迹殿,览图书。
至杏坛,观植桧。
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
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
诣孔林墓前酹酒。
【诱思探究】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康熙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希望借助儒家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延揽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满汉矛盾。
康熙帝为孔子亲书“万世师表”匾额,仅仅是从教育上对孔子进行的肯定和颂扬吗?【教材内容详解】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幼年学礼: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立志学习礼乐,后来成为儒士,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收徒办学:孔子30岁时,把后人尊为“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融会贯通,开始收徒办学,闻名遐迩。
3.从政失败,周游列国:孔子50岁时出任中都宰,后来他官至司寇。
但从政生涯昙花一现,此后,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4.献身文教:孔子68岁,回到鲁国,开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24张PPT)
思想家孔子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
恰如其分 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中 庸
仁 哲学概念 礼
伦理概念
政治概念
思想家孔子
重义轻利
见利思义 罕言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多面孔子
至圣先师
改革家
文革中“孔老二”
儒家创始人
西方哲人、智者形象
孔子国民化 孔子国际化形象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人教版选修四 历史
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和理想的大同社会; 他,影响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甚至影响至亚洲、欧洲……
多面孔子
儒家创始人 至圣先师
改革家
文革中“孔老二”
西方哲人、智者形象
孔子国民化
孔子国际化形象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多面看
孔子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先世是宋国贵族,因避内乱而移居鲁国,此后 孔氏便在鲁国陬邑定居。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66岁 时娶了不到20颜徵在,就是孔子的母亲。夫妻俩希 望能有个儿子,便到附近的尼丘山祈祷,果然如愿, 因此他的父母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
孔子的一生
桓魋挑衅
卫国
匡城受困
鲁国
被嘲丧家犬
郑国
陈国
蔡国
绝粮七日
55岁离开鲁国
64岁重返卫国 68岁回到鲁国
楚国
孔子的一生
幼年时 30岁以前 30—51岁 51—55岁 55—68岁 68—73岁
生活清贫 自学礼乐 收徒授业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历史现场
从考古材料确定最早的铁器当出现于春秋时代。如在长沙龙 洞坡墓、六合程桥东周墓、长沙识字岭314号墓、常德德山 12号墓出土有十多件铁制工具,数量少,器类简单,形制薄 小,说明当时铁器是作为珍品随葬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19张PPT)
之。”
——《论语》
材料五:“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仁”的含义?( 对他人、
对统治者、对自己)如何实现?(材料五、六——忠恕)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 即“爱人” ,并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为“仁”,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 “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 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 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 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 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 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 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材料四:“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
国巴黎召开的会议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问题探究:四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试结合所 学知识并联系现实总结其影响。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 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 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 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
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 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 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3.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 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 移;
2. 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 提倡“学而优则 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 体制准备了条件;
4.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 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 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 教育体系的基础;
2、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的掌握,
②是维护周朝的“礼”,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④是教育思想,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 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和影像,述孔子的主要生 平和政治主张。
根据查阅、搜集资料, 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通过习题掌握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 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 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努力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 产生有进步作用的人。
孔子创造诸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 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 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 有效的教学方法。
4.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即“御、射、
书、数、礼、乐”。
“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 “射”是射箭; “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 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 “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 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 也属“数”教的内容。 “礼”为古代各种典章制度的总称。 “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 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
2020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件:第2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孔 子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两则材料在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 法及得出的不同结论。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1)开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了官府垄断教 育的局面;明确了教育的目的,立足于“成人”教育;提出了包括因材 施教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
——《论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仁”的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及其倡导“仁”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孔子“仁”的思想在春秋时期 能否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指出其思想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探究点
当堂检测
解析: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孔子“仁”的思想是春秋时代 社会变化的反映。回答本题,要紧密结合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的重大 变化,从时代的高度并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孔子“仁”的思想及其价值。 参考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社会动 荡;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学术下移。目的:调节和协调社会 人际关系,促进人自身的协调发展。 (2)在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主要是因 为争霸战争愈演愈烈,“仁”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现实意义:“仁”的 思想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 重要意义;推而广之,仁的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促进世界的和平 发展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认为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政治上是落后的;材 料二认为孔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政治上是进步的。 综合上述评价,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历史地看问题,辩证地看乐成《中国通史》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 1 课儒家文化首创人孔子学习目标要点难点1.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及其 1. 要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2. 研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影响。
和评论。
一、追求礼乐的一世1.自学礼乐少年时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0 岁时精晓“六经” ,创办私学。
2.从政失败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司寇,试图增强君权、削弱医生权、克制陪臣,结果失败。
3.漫游列国率徒漫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用。
4.整理文籍68 岁回到鲁国后,整理文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 特别提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波及领域极其宽泛,记录了孔子对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办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件。
[ 课中思虑 ]阅读教材P21[ 资料回放 ] ,思虑: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提示】孔子在少年时就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而礼乐是周文王拟订的,故孔子的话表现了他要将周文王的礼治社会恢复起来的政治理想,这也是孔子漫游列国的目的。
二、创始儒家思想1.背景(1)社会转型:春秋期间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期间。
(2)礼崩乐坏:违反周礼的行为习以为常,人际关系紧张。
2.目的孔子信心经过恢复周礼,肩负传承文化和改良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1) 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次序。
(2)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是办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适合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 特别提示 ]孔子尊崇周礼,恢复周礼,本质是保护风雨飘摇的奴隶社会的规章制度,表现了其思想守旧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一致平定、和睦有序的社会场面,令人们生活平定,有踊跃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着重讲解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如“孔子主张仁、礼、孝、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学生在分析孔子思想时,可能会出现理解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儒家文化存在误解或偏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提醒学生关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思想,如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等。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3.倡导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2单元+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建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但政治实践又使孔子认识到,形式
上的礼乐必须以仁德为根基,礼和仁必须结合起来,并以中
庸之道协调礼和仁的关系,达到完美与和谐。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 主张“ 有教无类 ”,开创私学。 2.教育目标 要把学生培养成“君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 还要 兼济天下 。 3.教育内容
(1)起初为使学生“成人” ,主要教授《诗》 《书 》 《礼》 《乐》 。
(2)为使学生成为“君子” ,还教学生“ 政事 ”和治国的本领。
大成门缓缓开启……清明到来之际,甲午年曲阜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的诞生 地尼山孔庙举行。这是自春季祭孔活动恢复以来,当地第七次在清明之际祭祀孔 子。海内外孔子后裔、各地游客和专家学者500多人依次祭拜,表达对孔子的追思。 现场还为孩子们举行了开笔礼。
(1)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要建立“和谐社会”, 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 克己复礼 ”,匡正社会秩序。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 (2)仁的思想: 则。主张以 德 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 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 中 庸 思 想 : 为 了 协 调 仁 和 礼 , 提 出 中 庸 思 想 。 他 认 为 “ 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4)礼、 仁、 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知识点拨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历经发展、创新,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
第1课
课标要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
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 1、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少年学礼:苦研《诗》 《书》 《礼》 《乐》 ,以传承 礼乐文化 为 己任。 2.讲学收徒: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 私学 的成 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 春秋 》。
探问题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论语· 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 ——《论语· 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 朝鲜 、日本等国,
重点难点探究 主题一 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理解·深化·探究
类别
思想主张
“克己复礼”
评价
目的是改变春秋时期的混乱,匡正社会秩
序,但社会变革是不可阻挡的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 思想
“仁者爱人” 中庸思想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
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四、对后世的影响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 ①政治上:孔子编订的 “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 传统政治 的 理论基础。 ②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③教育方面: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1)“仁”侧重于伦理道德范畴,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以个人内在的“仁” (2)“礼”侧重于政治范畴,强调社会各等级各有不同于其他等级的行为规
范,将“礼”内化到个人的道德和情感就表现为“仁”。 (3)“中庸”侧重于哲学范畴,也是一种至高的道德修养和方法技巧, 强调 既坚持原则又适当变通, 以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总之,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4.教育方法
(1)注重 因材施教 ,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
不同的教学方法。
(2)注重 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什么是君子之道。
5.整编古籍
孔子整理编撰了古代文化典籍 “ 六经 ” ,即《诗》《书》 《礼》《易》《乐》《 春秋 》。
提示 思想编纂而成的,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 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
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强调和谐完美,有利
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有教无类”
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贵族垄
断文化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推广 培养博学明礼的高素质人才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教育 “成人”、
思想 成“君子”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探问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2日上午,庄严肃穆的颂歌在尼山响起,古老的尼山孔庙
提示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 “发扬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2)对世界 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 取士。 ②西方:明清以后, 孔子学说传到西方, 《 论语 》被译成拉丁 文、 英文。 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 借鉴和鼓舞。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包含了民本思想。 做法:统治者要清正廉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国 民素质;加强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立公正国家。
答案 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民,
材料二 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 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 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 这首先表现为以 央视 “百家讲坛” 以及部分网络写作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 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2) 材料二中于丹和易中天等人通过新式手段传播儒学和史学,将会带来 哪些影响? 答案 积极:①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读史和人们对儒学的热情;②有利
于人文知识在普通百姓中的普及;③有利于学术争鸣。
消极:①这种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②专家 讲史追求通俗易懂的做法,有许多不严谨之处,容易使人们曲解原著;③这 种方式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
主题二 礼、仁、中庸三者的相互关系
礼、仁、中庸是孔子思想中的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三者都是伦理道德、 政治理想和方法技巧的综合,但又各有侧重。 为出发点向外延伸到外在的行为规范就体现为“礼”。
总结 从孔子的经历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可以看出:孔子志向专一、执着 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于我们而言,要立志成才,矢志不渝,才能实
现人生的价值。
二、开会向 封建制 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 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
答案
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
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受到 猛烈冲击,新旧社会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孔子主 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的权威,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