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专题二1孔子
选修四专题二第一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学派是在怎样的条件下 (1)时代因素: 创立的?
①处于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②文化下移,士阶层的出现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3)个人作用:孔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 兴周礼的使命感
1.产生背景
“礼”
2、主要内容:
“仁”
1)“礼”的思想: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 A、含义: 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尊尊 ——维护君主制、等级制 B、内容及实质 亲亲 ——维护宗法制 “贵贱有序”----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 C、主张
------体现了中庸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 请回答 变的时期,“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 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关系紧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 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因和目的。
教育: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教育家: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 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 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政治家:孔子主张“内圣外王”,成为 中国古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 想标准。
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孔子杏坛讲学图
4、从政失败
孔子在鲁国的活动
(力图恢复礼乐制) 孔子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 中都宰(王室总管)。第二年, 他被升为司空,专管全国建设。 不久调任司寇,相当于现代的最 高法院院长,摄相事。
摄相事 由于齐人的离间,鲁 大司寇 定公对孔子的态度逐渐冷 司空 中都宰
淡,孔子便率弟子离开鲁 国,开始周游列国,宣扬 自己的政治理想。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 鲁国的都城,是我国 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 遗产,其中最著名是 曲阜三孔——孔庙、 孔府、孔林。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孔子虽非帝王,但 历代帝王皆以孔子 的思想治国,故敬 奉为先帝,特做帝 王像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故。 图为位于山东曲阜的孔 子墓。
1、孔子的出生: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相传孔子的 母亲颜征在 在尼丘山上 祈祷后,生 下儿子孔子。 孔子生来头 顶中间低、 四周高,象 尼丘山的形 状,故起名 叫孔丘,又 因他排行第 二,遂取字 仲尼。
2、自学礼乐:
勤学好问, 博学多才
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礼乐专家)
问礼老聃
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 择 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 之。 ——孔子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 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在这个光辉灿 烂的文化创新时代,出现了大量世界 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以自己的 思考主张和探索精神影响着世界,在 文化创造与传承方面引导着世界的走 向。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古代中 国的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
二、开创儒家思想
(一).儒家思想产生背景
——社会大变革(经济、政治、阶级、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教材第21页,学思之窗,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
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乐崩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教材第23页,学思之窗,孔子对君子的人格规范包括:君子要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治国的本领。
孔子的价值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讲求仁和礼的人。
教材第25页,本课测评1、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礼乐的一生,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他学过礼、从过政、整理过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本课测评2、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恢复礼乐制度,恢复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
要恢复这种社会,就应该把他人当人看,即实行仁政,爱护他人。
而且礼与仁是不可分开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
本课测评3、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不论贵贱,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成人和君子,应该采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是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学习延伸,1、政治方面,我国先阶段提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等,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道德规范方面,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礼貌、尊敬等道德规范都被现阶段中国人民继承下来。
教育方面,孔子通过他的长期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出不少有益的教育方法,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可以从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学习知识,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知识,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思与学相结合等教育思想。
2、百家争鸣,在封建社会,由于孔子的仁政和礼治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因而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得到独尊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时期,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妄图恢复封建帝制,因而遭到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2单元教学课件: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8张PPT)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阅读教材P20并概括归纳孔子一生的主要事迹。 自学礼乐 周游列国 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献身文教 《六经》 从政失 败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 积极意义。
“礼”的思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空(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阶级: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
崛起)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中都宰 司寇 曾任官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个人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仁、中庸 主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士 教师 公务员 作家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的思想 (1)含义: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2)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57张PPT)
接连出现了两件对孔子不利的事情。一是由于夹谷 之会的失利,加之担心鲁国的强盛,齐景公接受大 夫黎祖的献计,派人给鲁国送来美女与骏马。鲁定 公与季孙氏欣然接受后,沉醉于女乐中,三月不理 朝政,不见孔子。二是鲁公郊祭,按惯例,仪式结 束后,要把祭肉分给大臣,每次都有孔子一份,但 这次却有意没有给孔子,使孔子感到愤懑。失意的 孔子于是决定辞去职务,离开鲁国,希望到其他诸 侯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 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如果说“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仁”就是 它的思想核心。主要涉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 性的追求。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
“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 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 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 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 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仁”的表现: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仁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 视,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认识:
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将和谐 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
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
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一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诸子百家考》(1)材料一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参考答案(1)评价: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依据:孔子是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子是政治家,其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
(2)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2.导学号22174008(2017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
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整合】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2章第1课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课件1) (共41张PPT)
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 者,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
• 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
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孔子周游列国图
周游列国
[读一读 想一想]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 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 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 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10个 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 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 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 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 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要求克制自己,
二.开创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 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如何?
强调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的目的是 什么 ?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
探究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2.他周游列国是否达到目的? 否 3.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阅读课本20页,用词语归纳孔子一生的经历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zxxk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
• 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19张PPT)
之。”
——《论语》
材料五:“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仁”的含义?( 对他人、
对统治者、对自己)如何实现?(材料五、六——忠恕)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 即“爱人” ,并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为“仁”,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 “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 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 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 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 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 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 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材料四:“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
国巴黎召开的会议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问题探究:四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试结合所 学知识并联系现实总结其影响。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 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 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 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
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 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 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3.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 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 移;
2. 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 提倡“学而优则 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 体制准备了条件;
4.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 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 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 教育体系的基础;
2、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的掌握,
②是维护周朝的“礼”,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④是教育思想,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 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和影像,述孔子的主要生 平和政治主张。
根据查阅、搜集资料, 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通过习题掌握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 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 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努力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 产生有进步作用的人。
孔子创造诸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 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 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 有效的教学方法。
4.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即“御、射、
书、数、礼、乐”。
“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 “射”是射箭; “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 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 “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 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 也属“数”教的内容。 “礼”为古代各种典章制度的总称。 “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 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
选修4: 2-1孔子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内容: 和而不同” 过犹不及;恰如其分、 内容:“和而不同”,过犹不及;恰如其分、恰 到好处 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 恰到好处; 不偏不倚 ②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 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 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评价: 的关系,处世的态度。 评价:调节 “礼”和“仁”的关系,处世的态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 大文化名人之首。 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哥白尼 牛顿 达尔文 培根 阿奎那 伏尔泰 康德
公元前551-前479 公元前551551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 陬邑人。三岁时,丧其父, 陬邑人。三岁时,丧其父,十七 岁时,丧其母。 岁时,丧其母。孔子的家教中重 视礼仪之教。生活贫困, 视礼仪之教。生活贫困,促使他 较早为谋生做事,学会多种本领, 较早为谋生做事,学会多种本领, 他自称“吾少也贫, 他自称“吾少也贫,故多能鄙 事。”孔子青年时期在季氏门下 当过委吏(管理仓库), ),还当过 当过委吏(管理仓库),还当过 乘田(管理畜牧), ),由此他接触 乘田(管理畜牧),由此他接触 到社会下层, 到社会下层,了解到人民的一些 愿望和要求。。 。。孔子生长于当时 愿望和要求。。孔子生长于当时 的文化中心鲁国, 的文化中心鲁国,在周礼的熏陶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 下,6岁“为儿嬉戏,常陈俎豆, 设礼容” 15岁时 岁时, 设礼容”。15岁时,就确立了坚 定不移的学习志向。 定不移的学习志向。
结合材料分析孔子的治国方略。 结合材料分析孔子的治国方略。思考孔子的 政治主张为何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 政治主张为何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 通过礼仪教化建立一个和谐、繁荣的国家。 通过礼仪教化建立一个和谐、繁荣的国家。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统治者考虑的是如何建立 强大的政权,富国强兵,在争霸中战争中取胜。 强大的政权,富国强兵,在争霸中战争中取胜。 孔子的治国思想并不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 孔子的治国思想并不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着重讲解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如“孔子主张仁、礼、孝、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学生在分析孔子思想时,可能会出现理解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儒家文化存在误解或偏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提醒学生关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思想,如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等。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3.倡导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北师大版】选修四:2.1《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学案(含答案)
学案1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自幼勤奋好学1.小时候,孔子学会不少劳动技能,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长大后,为官之余抓紧时间学习。
2.孔子从小对祭祀有浓厚兴趣;长大后,认真学习周礼。
3.孔子告诫人们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学无常师”。
深化探究材料一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思考这段话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人性品德,自己有何感想?答案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艰苦奋斗,在学业和做人上不断完善自己。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材料二图一孔子周游列国图二孔子不仕,退修诗书思考孔子周游列国,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答案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理想。
二、孔子的教育成就1.主要方式:聚徒讲学,兴办私学。
2.主要思想(1)办学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为教材。
(3)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
(4)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3.教育实践的品格: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影响:不少弟子成就卓著,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教材互补]孔子30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办学的成就使孔子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开始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
(岳麓版)[关键点拨]孔子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特别关注]孔子作为教育家,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原则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孔子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1知识拓展: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1、道德教育内容
(1)仁与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 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卫灵公》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行诸?”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许多教育教 学规律。 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
教育目标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 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 (《宪问》)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宪 问》)
(2)孝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学而》)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 孝慈则忠。 (《为政》)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3)忠信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佾》)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子路》) 民无信不立。 (《颜渊》)
3、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 是( ) C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 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 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以下孔子的思想中突出体现了不符合历史 发展趋势的是( D ) A.为政以德 B.和而不同 C.苛政猛于虎 D.克己复礼
8、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C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演说的创始人 9、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 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 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 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B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2.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 C A.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B.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 百姓信 C.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 的机会
3.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有 (D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与 人”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问题思考: “仁”与 “礼”之间的关系是 什么?有何意义?
关系:“礼”是“仁”的形式,“仁”是 孔子主要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侧重社会。 “礼”的内涵。克已复礼为仁。它们相辅相 为何不被采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 成,不可分割。只有仁礼结合,才是孔子的 争的需要,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以暴力建 理想社会,即建立有等级但不过分对立、行 立新的统治秩序的需要。 仁爱但仍有差别的社会。 意义:(当时)利于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 序。对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孔 子 以 后 儒 学 代 表 人 物
温故必修Ⅲ内容: “仁政”学说 吸收了孔子的 孟子 “民贵君轻” 仁义思想 天人关系 战国 吸收了孔子的 荀子 主张礼治 礼的思想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程朱理 学、陆 “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王心学
课堂检测
1.出身布衣、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 的思想在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 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 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很难穷尽, 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 )A A.其仁礼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缓 和社会矛盾 B.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 C.“忠恕”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 要求 D.“内圣外王”思想被广泛采用
山东祭祀孔子(前551-前479年)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课前自主学案
思考: ⒈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⒉孔子的思想有哪些?
⑴“礼”的含义、主要内容、发展、实质与作 用;⑵“仁”的中心内容、目的;⑶ “仁”与 “礼”之间的关系;⑷“内圣外王”的含义与 意义;⑸“有教无类”的含义与意义。
⒊孔子思想的影响?
1.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
①青少年时期——立志学习礼乐 有教无类 ②教学岁月——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③在鲁从政——从政失败(中都宰、司寇) ④周游列国 ⑤整理典籍(“六经” 最宝贵的遗产)
其一生的主要言论被弟子们收集整理在 论语 《_____》里。
二、孔子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时代因素: 春秋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 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小农 经济为主。 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 向崩溃。 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 阶层。 2.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渊》
2、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与“礼”
2、孔子的核心思想
(2)“仁” 道德自觉对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①提出“仁”的因 “爱人”和行“忠恕”之道 ②“仁”的中心内容: 造就“内圣外王”的开明君主和 ⑶施行仁政: “仁”作用:缓和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理想政治人才。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
6、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 予“爱人”以教育含义的主张是( ) D A、因材施教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诲人不倦 D、有教无类
7. 孔子主张的“忠恕”之道,所谓“恕” 的意思是( ) A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C.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 百姓信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 的机会
(1)“礼” ①“礼”的含义 ② “礼” 的主要内容 ——“正名” 、“克己复礼” ③ 实现“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④“礼”的实质与作用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崩溃中的奴隶制——保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守性。作用:明晰等级,追求安定社会局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面。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颜
10、日本学者儿岛献吉朗在其著作《诸子 百家考》中说道:“孔子之道,远传于四 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 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 美。”……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D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 部分
三、孔子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孔 子 的 历 史 影 响
(1)教育:创办私学,影响后世 (2)政治:行仁政,造就“内圣外 王” 的开明君主和理想政治人才
康熙题“万世师表”、乾隆书写 (3)意识形态:汉代成为正 “万仞宫墙”,主要说明: 统,占主导,延续最长、影响 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最大的思想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