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 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 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 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 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 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论语》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 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倾向:维护奴隶制度。实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 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 对应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
康熙在南巡北归途中专程到曲
阜,祭拜孔子。
在孔庙,康熙向孔子像行
三跪九叩大礼,并在祝文中称
颂孔子:“仰惟先师,……圣
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
王之仪范。”
从孔庙出来,康熙又来到
孔林,谒孔子墓。
.
。片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郑 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学…… 鲁鲁
孔子适郑,与弟
子相失,孔子独立
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
曰:“用东…门有…人,
…累累若丧家之狗
。” 子贡以实告孔
子。孔播子…欣然…笑曰
北魏孝文在帝中4华92 民文圣族尼的父“共元同成文宗 化130”7 与大“成共至圣同文心宣理王”
北的周形静成帝 和580发展邹过国公程中,明起世了宗最153重0 要至、圣最先巨师大作
隋用文的帝是58孔1 子。先师尼父 清世祖 1645 —大—成张至岱圣文年宣先师
唐太宗 628
先圣
清世祖 1657 至圣先师
注:便据汉尺来算。一尺=23.1CM。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孔子生平节选——在鲁岁月
3岁:父卒。母携其移居曲阜阙里,“贫且贱”。
19—21岁:娶妻生子。为小吏,先后管理仓库和畜牧。
30岁:贯通“六经” ,开始收徒讲学。 34岁: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学
51岁:为中都宰,卓有政绩。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20张PPT)
3.教育成就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之为文宣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子路做事鲁莽,所以限制他。
但完整的历史本身,绝非等于片断的史料。
艺者七十有二人。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史记·孔子世家》
小人虽个附人和:、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政与他治人:真正
中 保君持子和睦和的而关不系同。,
政宽则民慢,
小人同而不和
庸
民慢则纠之以猛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仁
伦理观
中 庸
方法论
礼
政治观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教育思想及贡献 有教无类 首创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杏坛讲学图》
主要弟子家庭情况表
弟子姓名 国 别 家庭情况 孟懿子 鲁国 贵 族 南宫敬叔 鲁 国 贵 族 子 贡 卫国 商 人 公 皙 哀 齐 国 清寒之家 子 路 鲁国 野 人 冉伯牛 鲁国 贱 人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3.教育思想及贡献 因材施教
孔子:应该先问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仁关系: “互为表里”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2.对世界:
的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的滋长。他 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历史因素:美国历史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对华盛顿及美国影响不大 。 (2)思想因素: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前,启蒙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 广泛传播。 (3)个人因素:正直诚实,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
返回
比较亚洲觉醒的先驱
四、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 的影响。
材料一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 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 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 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 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三、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而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的原因 (1)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在英国与法国根深蒂固。 (2)两国当时面临的处境 ①英国:人民掀起大规模有组织的反抗运动;议会同克伦威尔争夺权力。 ②法国:督政府软弱无力,对内无法稳定大革命时期的暴力行动和维持社会安定, 对外不能抵抗外国的入侵。面对法国大众的愤懑不平和波旁王朝的蠢蠢欲动,法国 政局急需一个强势人物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重整社会秩序。 (3)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 ①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了维护利益,巩固统治秩序,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 政权。 ②法国:面对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法国资产阶级期待建立一个 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稳定统治。 (4)克伦威尔与拿破仑个人的威望及其权势。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之。”
——《论语》
材料五:“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仁”的含义?( 对他人、
对统治者、对自己)如何实现?(材料五、六——忠恕)
6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 即“爱人” ,并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为“仁”,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 “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 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 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 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 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 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 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3
授 课 方案
1.生平篇 自学礼乐
兴办私学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思想篇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 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如何? 内容:礼、仁、中庸(核心) 礼:即周礼,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节,一种讲究 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社会秩序。它是维系西周分封和 宗法制度的工具。实践的方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2单元教学课件: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8张PPT)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阅读教材P20并概括归纳孔子一生的主要事迹。 自学礼乐 周游列国 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献身文教 《六经》 从政失 败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 积极意义。
“礼”的思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空(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阶级: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
崛起)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中都宰 司寇 曾任官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个人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仁、中庸 主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士 教师 公务员 作家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的思想 (1)含义: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2)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内容索引
壹贰叁
基深达 础化标 落探检 实究测
壹
基础落实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少年学礼 (1)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_礼__乐__文__化__为己任。 (2)三十岁时精通“_六__经__”,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修《_春__秋__》。
答案
思维点拨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立志学习礼乐。 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_周__礼__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 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_立__国__立__身__的基础,主 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_德__和__礼__治理社会, 反对政府向百姓收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答案
易错提醒
各诸侯国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是由于春秋时期各 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当时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 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 革的需要。
知识 图示
返回
贰
深化探究
主题一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答案 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礼。 (2)史料二表明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答案 “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共15张ppt)
•
2、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 勤劳的 双手创 造出来 的,培 养学生 爱护环 境的意 识。
•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 娜和渔 夫的勤 劳、淳 朴和善 良,学 习他们 宁可自 己受苦 也要帮 助他人 的美德 。
•
4.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 、心理 的描写 ,表现 人物品 质的写 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
No
受不亲,Imag礼e 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 也。”
•
12.西方园林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虽然 也模仿 自然、 崇尚画 意,却 有自己 理解, 这说明 民族间 的文化 交流与 借鉴往 往不是 全盘照 搬的。
69岁:有心从政不被用。继续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子孔鲤卒。
70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 71岁: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请求鲁国出兵讨伐,没
有得到支持。 72岁:卫国政变,子路被害。 73岁:四月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
2.
•
1、通过自主阅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 生抓住 课文的 重点词 语。
三跪九叩大礼,并在祝文中称
颂孔子:“仰惟先师,……圣
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
王之仪范。”
从孔庙出来,康熙又来到
孔林,谒孔子墓。
.
。片刻
后,康熙重新回到孔子墓前,
恭恭敬敬地行了一跪三叩礼。
No Image
“仁,亲也。从人,从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说课稿
2.教学难点:
(1)儒家学说中“仁”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自身成长的启示。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复杂的历史人物和思想。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纯理论的讲述感到枯燥。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3.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生平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孔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采用时间线的方式,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孔子生活的历史背景。
2.通过讲解、举例、引用经典文献等方法,阐述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如仁、礼、孝、忠等,并引导学生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如“孔子与子贡的对话”,通过故事引出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2.悬念导入: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教具:使用挂图、时间线、思维导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孔子相关的历史背景、故事和名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一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二、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有教无类;2.学习要实事
孔子的教育思想:
求是;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 心;4.要学思结合;5.要坚持
真理;
其它——因材施教等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神的最好体现。在家庭观念上,日本人也特别强调「孝」道。
• 儒学对新加坡的影响
•
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
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
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
• 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
自古以来,韩国对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研究十分突出,
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二、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哲学 政治思想:
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核心: 1.“仁”和“礼”,“仁者 爱人”和“克已复礼”; 2.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1: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
惠。……”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3.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 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 移;
2. 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 提倡“学而优则 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 体制准备了条件;
4.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 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 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 教育体系的基础;
2、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的掌握,
②是维护周朝的“礼”,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④是教育思想,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 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和影像,述孔子的主要生 平和政治主张。
根据查阅、搜集资料, 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通过习题掌握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 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 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努力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 产生有进步作用的人。
孔子创造诸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 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 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 有效的教学方法。
4.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即“御、射、
书、数、礼、乐”。
“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 “射”是射箭; “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 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 “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 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 也属“数”教的内容。 “礼”为古代各种典章制度的总称。 “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 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
高中历史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件 人民版选修4
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 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 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 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 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 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 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 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 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核心内容: (礼、仁、中庸)
1)“礼”的思想:
含义:“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 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尊尊 ——维护君主制、等级制 内容及实质 亲亲 ——维护宗法制 “贵贱有序”----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 主张: 子的社会秩序 “正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克己复礼
何为“正名”?
名---身份、地位
正名----人的言行与身份、地位一致 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 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各级之间不越位、不僭礼。
孔子“正名”的目的是什么?
在大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德沦 丧,天下无道,礼坏乐崩,为了维 护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做到尊尊、 亲亲,孔子在“礼”的基础上提出 了“正名”。
4.陈独秀----打倒孔家店 5、批林批孔---文革时期
6、传统文化代表----现代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 ppt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 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智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 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二)克己复礼
孔子讲的“克已复礼”,是说做人要克 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 合“礼”的要 求。
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 长幼之序(“礼”指周礼) 2、为维护礼,提出“正名”的主张
[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2\于个人: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代表著作主要有:
《诗》、《书》、《礼》 《易》、《乐》、《春秋》
二、儒家思想
(一)仁者爱人
1、仁的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 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 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以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 之道。
东亚文化 的渊源
全球第一 所孔子学院 在韩国汉城 正式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非 洲 首 家 孔 子 学 院 将 落 户 肯 尼 亚
台湾“永远的孔子”文物大 展
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 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讨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 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 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 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①亚里士多德希望用加强中产阶级的力量来平衡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使 奴隶主国家不致崩溃。他把巩固希腊城邦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具有“中庸”品德的 中产阶级身上。 ②孔子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他的“中庸”的目的是保持合乎周礼宗法等 级制的社会政治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三、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而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的原因 (1)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在英国与法国根深蒂固。 (2)两国当时面临的处境 ①英国:人民掀起大规模有组织的反抗运动;议会同克伦威尔争夺权力。 ②法国:督政府软弱无力,对内无法稳定大革命时期的暴力行动和维持社会安定, 对外不能抵抗外国的入侵。面对法国大众的愤懑不平和波旁王朝的蠢蠢欲动,法国 政局急需一个强势人物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重整社会秩序。 (3)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 ①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了维护利益,巩固统治秩序,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 ②法国:面对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法国资产阶级期待建立一个 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稳定统治。 (4)克伦威尔与拿破仑个人的威望及其权势。
道德规范方面: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礼貌、 孝敬等道德规范都被现阶段中国人民继承下来。
教育方面:教育对象(普及教育);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态度,复习,思考)
教学目标(成人,成君子)。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新文化 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鬼 化”。你认为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孔子对中国和中国 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精品课件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互为表里”
⑶中庸之道 (哲学范畴 )
礼仁关系: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 定的统治秩序
精品课件
②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 好处,“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3、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 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 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 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 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 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
孔不到子2说0岁:“。 吾公少元也前5贱51,年故,多孔子能生鄙于事鲁。国”陬邑昌平乡 ( 山今,山故东名曲丘阜,城字东仲南尼)。。因-父--母-曾--为《生论子语而·祷子于罕尼丘》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精品课件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 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经》 《周礼》书影
《诗经》书影
精品课件
2.追求礼乐的一生
自学礼乐 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精品课件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着重讲解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如“孔子主张仁、礼、孝、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学生在分析孔子思想时,可能会出现理解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儒家文化存在误解或偏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提醒学生关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思想,如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等。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3.倡导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选修四 第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年)导入: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出生贵族: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没落贵族。
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
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
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另一说法为孟皮小时候爬树摔下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在72岁时娶18岁的颜征在。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2、15岁学习礼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每事问,好古敏求。
《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孔丘《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主题2 孔子思想的影响 【史料研析】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同“拱”,环绕的意思)之。
——《论语》 (1)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这些观 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提示:(1)观点:仁,礼,仁政。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不断,儒家学派观点不适合富国强兵的需要,必然遭到统治 者的冷落。
“仁者爱人”
体现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缓和社 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中庸思想
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强调和谐完美,有利 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类别
教 育 思 想
思想主张
评价
“有教无类”
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贵族垄断文 化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推广
“成人”“君 子”
培养博学明礼的高素质人才
因材施教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2.局限性: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带有一定的保守性和落 后性。
【深化点拨】孔子思想地位及影响 1.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 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汉代开始,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 尊崇孔子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想。 2.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 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化点拨】孔子核心思想的“新”“旧”色彩 (1)春秋时期的伦理观念和伦理思想,新旧杂陈,相互更替,体现了 “过渡时期”的特点,孔子的思想也具有这种鲜明特色。 (2)“仁”是春秋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思潮,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伦理关 系认识的升华,是道德认识史上的重大发展,就其理论构想的“仁” 的社会状态,是进步的。但却以“礼”作为外在规范和表现,体现了 鲜明的守旧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 课 方案
1.生平篇 自学礼乐
兴办私学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思想篇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 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如何? 内容:礼、仁、中庸(核心) 礼:即周礼,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节,一种讲究 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社会秩序。它是维系西周分封和 宗法制度的工具。实践的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 政) 5.子曰:“因材施材。”
问题探究:指出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什 么样的人?
材料一: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
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
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 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
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提出:“为 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所谓“德”, 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 、敏、惠”。五者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 和体谅上。
开创儒 家思想
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
礼
礼与仁的关系
内容 仁 礼
中庸
仁
中庸
孔子
教育 成就
开创私学 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
后世影响(略)
材料四:“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
国巴黎召开的会议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问题探究:四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试结合所 学知识并联系现实总结其影响。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 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孔子生活小片断:
1、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2、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历史传说 3、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4、十五志于学,苦研礼乐,为学不倦,虚心求教 ,三十而立,精通六艺,首创私学 5、35岁齐国从政,51-55鲁国从政,虽有政绩, 但却失败 6、55-68岁周游列国,政见未被采纳;68-73献身 文教,整理六经
,赖孔子而开。即使自今以后,吾国国民同化于世界各国之新文
化,然过去时代之与孔子之关系,要为历史上不可磨灭之事实。
…… 盖经过二千年以上之岁月,至于今日,使全人类三分之一
于道德的、社会的及政治的生活之点,全然存续于孔子之精神感
化之下也。”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孔子》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体现了“仁”?
(2)、关于“礼”(思想核心)
材料一: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对个人)
——《论语·颜渊》
材料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社会)
问题探究:请结合实际试评价“礼”的影响( 积极、:
(1)儒家思想(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 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
理想追求 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
(3)关于“中庸”(核心)
材料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乎也” 材料二:“过犹不及” 材料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四:“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中庸”,该思想有何 影响?它与“仁”、“礼”之间有何联系?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 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恰到好处)
关系:将仁和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 情都 不偏不倚,恰当好处,即中庸。要实行仁和礼,就必 须遵循中庸之道→实践的方法?
(1)、关于“仁”(思想核心)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材料二:“仁者亲亲人为大”
——《中庸》
材料三: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材料四: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
2020/9/25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享年73岁。他3岁丧父,17岁丧 母,生活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 官吏和地方官,但仕途失意。55岁 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 之久,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 屡遭冷遇。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 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 二。他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 学的创始人。他还对《诗》《礼》 《书》《易》《乐》《春秋》进行 了整理,是为“六经”。
中庸
折中
中庸思想要求执政者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 ,实现“和为贵”(和谐)的价值目标。
3、教育篇:
教育思想
教育成就: 办私学
(1).教育对象 :
(2).教学内容 :
有教无类
四经(六经 ) “成人”、成“君子”
(3).教育目标 因材施教 :
(4).教学方法
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
之。”
——《论语》
材料五:“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仁”的含义?( 对他人
、对统治者、对自己)如何实现?(材料五、六——忠恕
)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 即“爱人” ,并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为“仁”,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既是每个 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
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 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 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
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 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 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