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医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就业难的原因,并阐述了医学生就业对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然后提出了提高就业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能力建议

一、医学生就业的现状

自 1999 年高校持续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状况发生转变,由“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自 2004 年第一批医学类本科专业扩招毕业生起,医学生以每年20%~30%的

递增速度毕业,并进入了就业密集期。 2009 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据福瑞医生网统计,概念的毕业生数量有望激增到 108 万人左右。就该网站注册用户来看,研究生以下占61%。目前本科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除特别优秀者能被接受外,只有麻醉、

影像、检验等医技专业的可以被接收[1]。目前多数医院偏重招收研究生。同时,很多医疗单位偏重招收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且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生。介于上述原因,医学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增加一重。

二、就业难原因的分析

(一)社会原因

卫生系统用人单位是我国医学生就业市场主体之一,大多数是属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医学生就业市场的情况下,因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与用人机制改革的进程缓慢,加之人才流动机制欠缺,致使医学毕业生在就业中重视“关系竞争”多过“素质竞争”,“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思想迅速蔓延。

(二)医学院校扩招

随着 1999 年国家招生政策调整,医学院校也开始在全国进行扩招,并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大规模扩招必然导致毕业生人数激增,从而加重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部分学校专业设置缺乏合理性,致使热门专业设置过多,此状况必然导致同类毕业生增多,毕业时同类毕业生需求“供大于需”,更加导致了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加[2]。同时,学校缺乏完善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缺乏与之配套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措施,致使学生对医学就业形势以及相关就业知识缺乏认识和必要的指导。

(三)毕业生自身原因

毕业生自身对于就业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上,缺乏心理准备;(2)业务能力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3)择业方面,对于职业的成熟度不够,把求职过于理想化,对自我认识不足;(4)求职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对于职业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决策能力也存在缺乏和不足。

三、医学生就业对于知识结构的要求

以学生求职必须建立在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迅速更新,职业岗位也在发生变化。只有拥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拥有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工作。医学知识不仅是知识结构的核心,还是医学科技人才知识结构的特点。当前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最重要要求就是专博相济,以博促精。

四、医学生就业的能力要求

对于医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能力,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能够全面的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2)人际交往能力,经验丰富且善于交往

的人,往往在求职中表现的相对更加自信稳重,认识也很成熟,就业前景自然被多数人看好。(3)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在大家的工作中将均会被不同程度的应用到,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也提出了拥有组织管理能力的新要求。(4)动手能力,医学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动手能力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如教学、科研工作、基层第一线,它的强弱关乎能量发挥的程度。(5)开拓创新能力,应该学着并尝试用新的方法来对待旧的问题。

五、提高就业能力的建议

(一)政府应当完善医学生就业市场

大学生毕业时间集中,且为群体性行为,加之均为初次就业,建立完善医学生就业市场是必然要求。政府应发挥指导作用,以学校为基础,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该就业市场应当居委健全的竞争与调控体制、管理体制、监督体制,同时应当具有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努力改变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鼓励先就业再择业。同时有关部门影单努力为医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对毕业生就业进行相应的积极的宏观调控。

(二)学校应当对医学生就业进行正确的引导

学校对于以学生就业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应当把对毕业生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正确的就业观。提升毕业生的认识高度,将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紧密结合,针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来进行个人的发展,以便毕业生可以恰当定位就业选择,顺利就业。

(2)就业指导方面,应当以服务为本位,努力为毕业上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通过各种措施增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同时要建立一支完善的服务队伍,该队伍应当有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责任感,并且有高水准的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3)宣传就业形势方面,应当及时向毕业生传递相关就业政策和规定,以便分析就业形势。同时应当邀请来自卫生等部门的相关专业及能力测评专家向毕业生介绍我国的卫生国情,以及对于卫生人才的需求、卫生人才的分布情况,以助其准确定位就业[3]。

六、总结

医学生就业难是众多因素共同造成的问题,需要多方配合才可以解决,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学校、师生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可以有效的缓解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文景.社科院报告:今年将有 100 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EB/OL]. 南方网,2008-11-12.

[2]赵世鸿,刘锦.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瓶颈现象”成因探析及对策[J].J南京

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8.

[3]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2005,(15)。

1.医学生专业性学习强,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是高考直接进入医学院校,相对

于西方国家的医学入学不同。所以医学生在未经其他学科教育情况下直接接受医学教育,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完全部的医学课程,势必其他公共课程的学习课时会很少,造成了医学教育只重专业课程,而忽视或无力兼顾文、理和工科类课程的培养,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2.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弱,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相对于其他文、理、工科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融合的机会相对较少,课程多、课时多、记背概念多,此“三多”是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生与社会接触,即使是在实习阶段,过多的病历书写和日常的病房管理,也使他们很少有时间走出医院或学校大门,这样就造成了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缺失,影响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3.医学生专业技能偏低,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学制一般要五到八年或更长,且只是基础的学习,学制长是医学教育的特点。医学生的在校学习只是从医生涯的初步开始,要能独挡一面,独立完成医疗任务,还需相当长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过程。所以刚毕业的医学生,其适应、胜任工作的能力很低。医学毕业生大多毕业时未获职业医师资格证书,而招聘单位招人的目的是即上岗能胜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学毕业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影响了医学生在激烈的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阻碍了他们就业能力的发挥。

4.医学生不恰当评判自我,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入学时,大多分数高,第一志愿入校;医学教育的学制长、成本较高,导致医学毕业生难以有好的心态正确就业定位,表现为医学生就业时,期望值较高,不能正确评判自我。每次招聘会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城市大医院招聘台前门庭若市;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态度热情,但门可罗雀[3],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不确当的给自己评判,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就业能力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在掌握了其要素的基础上,应结合医学生成长的特点,找出影响医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因素并加以分析,不难探索解决医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力措施。

1.文、理、工科兼学。

加强文、理、工科的学习,尤其是公共人文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沟通和合作能力,而沟通(书面和语言的沟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目前,虽然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但内容单一,主要以政治教育的形式出现,意识形态内容较多。据统计,国内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学科约占总学时的8%,明显低于美国的15%—25%。[4]21世纪的今天,医学生不能正确书写请假条、自荐信的大有人在,试想这样的毕业生如何在求职中获取好感呢?也不利于职业本身的持续发展。医学职业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临床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而科研最终是要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为此,学校要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医学生提供平台,在活动中提升医学生语言和合作能力,开展各种校园培训和选修课,培养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学好专业医学课程的同时,适当重视公共人文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医学生社会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医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加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学习。

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环境和医学生自身勤奋不够的因素,加重了医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缺失。低年级时,医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容易迷茫;高年级时,进入临床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