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指导高考阅读文言文的语言如下:尊敬的高考考生: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尤其是在理解上下文、猜测词义和推理作者意图等方面,对于高考阅读文言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是:1.注重熟悉文言文基本语法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我们必须掌握文言文中的基本语法,例如:“乃”、“于是”和“而”等词的用法,加上“之”、“者”和“所”等虚词的引导方式。
在考试中,了解这些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流畅性和完整性,使其对整个文本的理解更加准确和充分。
2.注重理解上下文关系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它更加注重流畅性和完整性,而且常常使用很多省略和对称结构,甚至采用押韵的词语表现情感。
因此,在阅读时,考生需要发现上下文的联系,抓住上下文中的重点,推断推理的经过。
3.注重自己独立思考阅读文言文需要考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考生不能过度依赖字典,而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推理能力,理解文本流畅性和完整性,并从中发现正确的答案。
4.注重培养词汇量船有千帆皆轻舟,书有万卷案头熟。
提高词汇量是阅读文言文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不仅要熟悉语法规则,还要掌握常用的词汇,并了解它们的不同含义。
考试时,考生如果没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常用语法规则,可能会感到非常困难,甚至无法理解文章。
因此,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时,积累词汇量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希望高考考生能够认真备考,积极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并注重理解上下文关系和自己独立思考,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祝愿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阅读文言文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 确保阅读时间充足文言文通常较为繁琐和复杂,一篇短文也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理解和阅读。
因此,在考试中,考生必须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文言文,同时应该逐字逐句仔细阅读,确保自己对全文有深刻理解。
2. 注意文本结构和篇章要素阅读文言文需要考生对文本结构和篇章要素有深刻的理解。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021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本文主要为广大考生提供“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参加2021年高考的考生朋友有所帮助!鉴于文言文阅读题多为叙事词的特点,在整体阅读时,应仔细查找文本中的人和物,并尽可能圈出文本中的以下相关内容:有多少人,如何称呼他们;谁是主角,与他人的关系如何;有几件事是由几个人做的;事件关系的重要性通常分为几个层次。
然后复习主题,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学习课文。
不要纠缠在无关的地方,但要在重要的地方努力工作。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
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
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下,根据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将虚词变为现实,并确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
要注意整体把握。
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
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回答技巧:(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首先阅读文言文最后一道题,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
从本质上讲,这个话题可以称为“文言白话翻译”。
全文的人物、内容和对事件的分析都非常清楚。
所以我先读了这篇文章。
这相当于阅读译文。
再读一遍原文。
事半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
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首先要看句子前面的词义。
因为语境是最好的暗示。
如果你理解了前面的句子,下面的句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晁补之《虞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

晁补之《虞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
〔8分〕虞美人[北宋]晁补之原桑飞尽霜空杳。
霜夜愁难晓。
油灯野店怯黄昏。
穷途不灭酒杯深。
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
也送行人老。
一般别语重千金。
明年过我小园林。
话如今。
12.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 A.野望 B.归隐 C.饯别 D.怀旧13.以下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心情。
B.“油灯”句借助典型画面表现人物心理。
C.“羊山”两句以行人情状反衬自身际遇。
D.全词不事雕琢,用语清丽,情思动听。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
〔5分〕答案:〔三〕〔8分〕12.〔1分〕C13.〔2分〕B14.〔5分〕答案例如:“一般”句写临别寄语,然后由实入虚,想象将来在自家的小园林再次相逢,借此安慰心灵,冲淡离别的感伤。
“话如今”是说此次的聚散会成为日后重逢时回忆的话题,是对所想象的虚境细化深入,突出对此次相聚的珍惜以及离别的难舍。
虚实相生的写法拓宽了词境,将喜忧交织表现得细腻动听,真实感人。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出处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资料1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积累应用〔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3 《合作之谜》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4 《交情》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5 晁补之《虞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6 郑獬《吴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7 李靓《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8 2021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上海卷)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上海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
复习与练习16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方法2021年高考语文六大文本阅读解题攻略考前复习

复习与练习16: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方法【技法要点】1.通大意,先断易文言文断句的根本,在于对语段意义的准确理解。
首先默读一至两遍(默读时,可把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当作主观断句题对待),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后,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把握不准的部分,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重点斟酌。
尤其是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断句材料都是从整篇文章中抽取出来的语句,断句时我们不宜仓促答题或草率选择,而应该联系与之相关的上下文,先准确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特别是要厘清与断句材料相关的人物关系、事件背景等。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器物名、动物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
如: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世说新语·方正》)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2.热点的断句五标志(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这些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要断开。
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语文备考】2021年高考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古代诗文阅读

【语文备考】2021年高考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古代诗文阅读12-05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1、环境“一景三考” ,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
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第一种考查角度——情节【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解题规律】:【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解题规律】:【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解题规律】:【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解题规律】:第二种考查角度——人物【考查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解题规律】:【考查角度】: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解题规律】:【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解题规律】:【考查角度】:评判主人公的方法【解题规律】:的。
e.谁与小说标题有关。
第三种考查角度——环境【考查角度】:考查的是社会环境的特点【解题规律】:【考查角度】: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解题规律】:友情提醒:【考查角度】: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方法【解题规律】:答题格式为:运用了……手法,突出了(表现了)……。
第四个考查角度——主题【考查角度】: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解题规律】:【考查角度】:探究小说的情感取向【解题规律】:答题格式为:情感词+对象+相关事件(精神品质)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a.作品的内容层次 b.人物(人物间关系) c.情节 d.社会环境 e.写作背景。
【高中语文】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及策略

【高中语文】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及策略
【摘要】在高三的同学进行总复习第一阶段的时候,准备了一些高考备考的方法,下
面是高考语文备考的“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及策略”欢迎同学们借鉴下面的备考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
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
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
进行推导。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
记号来提示自己。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
理解。
要具体、形象。
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四个
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高三
总复习,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 >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本卷须知: 1.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完毕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历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讲解,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本来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假设只理解而不能欣赏,那么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仰、感谢,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犯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但凡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表达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那么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那么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那么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假设始终持批评的态度,那么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历。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方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一样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如今想来不禁赧颜,终究是从前对还是如今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2分〕 2.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3分〕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展了深化分析。 D.第⑪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以下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假设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历。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5分〕 【答案】 1.考据学对作者生平也很重视。 2.B 3.〔1〕用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2〕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是一种反省的理解;预存美丑的标准,把自己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 4.C 5.B 6.一样点:注重自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欣赏的态度忌杂有任何城建,把自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不同点:印象派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欣赏的态度全凭直觉。作者认为内行与外行的印象得出的价值未必一样,除直觉外,还要能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对关键词句的理解。题目明确要求:“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什么?此题考察对文章分析理解的才能。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擅长对文章内容进展辩证分析、比拟、推断。此题根据上下文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才能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B项“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其中“无意义〞理解有误,从后文可以看出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 考点: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才能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根底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展比拟,辨识细微差异之处,再做取舍。C项:第⑨⑩段不是分别对第⑦⑧段进展了深化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才能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对文章分析理解的才能。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擅长对文章内容进展辩证分析、比拟、推断。ACD说法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才能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试题分析:此题考察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挑选信息的才能。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阅读选项,找准范围,挑选出相关段落,即⑤⑧⑨⑩四段。然后概括即可。 考点: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才能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8分〕 湖殇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思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拟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意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亲密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巧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假设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心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展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读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7.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分〕 8.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风光,用意是〔3分〕 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假设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分〕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指南助力高考备考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指南助力高考备考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部分。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一个难点,因为它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就能够轻松应对文言文阅读题,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文言文阅读的指导方法,助力高考备考。
一、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想顺利进行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打好文言文语法和词汇基础。
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们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用词的含义。
为此,要不断积累文言文的常用词汇,掌握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用法,并且了解常用的句式结构。
只有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文言文阅读材料。
二、注重句子结构的分析文言文阅读篇章通常以句子为单位展开,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句子结构的分析。
首先,要注意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理清句子的主谓宾结构。
其次,要分析句子中的修饰成分,例如状语、定语和补语等。
最后,还要关注句子的分句结构,了解主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学会运用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的魅力之一是其丰富的修辞手法。
学生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学会辨析和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又能够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写作目的。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备考阶段,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
只有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专注于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细节的观察和把握。
有时,一些关键信息可能隐藏在细节之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信息。
最后,要注重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文章的逻辑思路,不做无谓的细节纠缠。
五、多做练习,锻炼解题技巧最后一个建议是多做文言文阅读的练习,通过不断地锻炼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
2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上》(2)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_____·登建康赏心亭》)(3)王维《终南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声入景,侧面写出了终南山的幽深空旷。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想选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率冒失,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联是()(2分)A.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B.鹰隼人云睐所向;骅骝得路慎于平。
C.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
D.为人竖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筹建历时3年。
有关部门广泛征求了各方专家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馆的开放为本市又增加了一个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课堂。
①对展陈大纲进行了修改完善②对布展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升③“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的主题鲜明突出④通过图文、实物、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央军委将近8年的历史变迁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合作之谜①长久以来,合作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这里所说的合作,是指群体(至少由两个成员构成)中的成员为让群体中所有成员都获益而做出贡献,不论其他成员是否也做出贡献。
根据进化论,自然选择会促使个体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而合作者在获益的同时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所以每个人在和他人互动时都更有动力去“搭便车”,那么合作行为按说应该不会存在。
然而,从远古的狩猎采集,到如今维护公益、组织大型活动,所有这些人类行为之所能够成功,归根到底都要依赖于我们愿意广泛地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
7.2021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

知往鉴今----上海高考古诗赏析(7)2021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本卷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2021高考诗是晁补之的《虞美人》阅读题的详尽解析,有诗歌诗句的理解、考点分析、答案解析及解题指导等。
第二部分是小试牛刀,由两份诗歌赏析题做练习。
小试牛刀的第一题是李白的《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的阅读题,第二题是2019高考题谢眺的《和徐都曹》的阅读题。
第三部分是附有空白卷。
)一、高考试题解析-----2021高考古诗题(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虞美人 [北宋] 晁补之原桑飞尽霜空杳。
霜夜愁难晓。
油灯野店怯黄昏。
穷途不灭酒杯深。
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
也送行人老。
一般别语重千金。
明年过我小园林。
话如今。
(译文:原桑纷飞消失在天际,霜落下的天空杳然看不到一点痕迹。
霜夜忧愁拂晓来临是何等漫长,点着油灯的乡野旅社里独坐,黄昏来临是如此让人心生怯意。
不因前路未知而减少我们杯盏中的深情,那一杯杯中藏着老友的心意。
羊山下的古道行人稀少,看着一次次别离,古道也一次次地心境苍老吧。
平平常常送别的话语也胜过千金。
明年经过我小小的园林,我们再相聚举酒来说说今天的别离。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
与张耒并称“晁张”。
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
诗学陶渊明。
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
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
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12.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C --从“一般别语重千金”中可以看出是送别饯行)(1分)A.野望B.归隐C.饯别D.怀旧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01论述类文章特点1、在论证方法上,多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2、鲜明的语体风格,多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有“赋”的风韵。
3、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映。
一个王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往往成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素材。
他们思考和论证往事的得失,以史为鉴,为当朝和后代的统治者提供新的治国方针。
4、思想一般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尊贤和尊亲、义理和功利等。
5、儒家思想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为政以德”,宣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伦理化的政治思想根深蒂固。
02文章类别1、游记往往先说明游览原因,或者游地名字的来源、所处位置、周围环境等等,接着写游览过程,对游地进行描写,后议论,发表看法。
五“何”——何人、何景、何情、何理、何特色何人: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等何景:游览路径、大环境氛围、小环境特点等何情:如何通过“景”、“事”来抒的什么情何理:如何通过“景”、“事”来说的什么理何特色: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谋篇布局游记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是基础;议论、抒情为目的2.书序的一般内容有:此书(包括诗文集)的写作缘由、成书经过、作品的主要内容、章节安排、写作目的等,他序还常有对此书的评价。
赠序特征是:篇名中有“送……序”的字眼,内容也通常为长辈、上司对晚辈、属下的临别赠言,多为对对方的鼓励、期待,也有对对方的祝福、称赞、留恋。
如《送东阳马生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诗序常称为“并序”,即写在诗歌前的文章,内容类似书序,多交待写作诗歌的缘由、诗歌的内容等。
如《琵琶行》(并序)。
3.书信:一般书信、自荐信、请托、庆贺信分去信和回信。
阅读是要关注去信和回信来由。
4.政论:思想一般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尊贤和尊亲、义理和功利等。
5.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思维方式具有直观领悟和内省体验的特点;在论证方法上多用比喻、对比,生动而气势澎湃,少名词性的解释;较多涉及对作者的道德伦理、学术思想的评价,而不仅是单纯的作品评价。
6.说:谈论对象可为事、物、人,但多为物。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解析:(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20分)宋若水传(宋)朱熹①宋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
自幼即知刻苦为学。
从州举试外省,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
授嘉州龙游县主簿。
②移知神泉县,始至,承废弛之余,首罢追胥①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无敢后者。
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②。
邑产黄雀,岁供诸司百万计。
公请罢之,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
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
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夺也。
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
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
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
衡山浮户③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④。
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
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
请筑山决水,使复故道。
”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
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
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
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
”事乃得已。
⑤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
②前令宿逋: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
③浮户:没有固定户籍的人口。
④寿岳:指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不能夺也()(2)俾移福建()(1)改变;(2)使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A.通达 B.严厉 C.舒展 D.长成(2)历数当时刑赏之缪()A.逐一 B.严厉 C.清楚 D.反复(2)A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到这时众多盗贼刚被平定,死伤的人横陈道路,瘟疫大规模发生,宋若水却慷慨昂扬地驾车深入,煮好汤药随身带着,亲自慰问病人并给他们喝药。
18.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分)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参考答案如下:公一以军律绳之/ 赏信罚必 / 士民以是得安其居/ 而军吏亦皆悦服。
19.第②段写到宋若水离任时“神泉民相率留之”,分析神泉民众这样做的原因。
(3分)“纯内容”题,要用文章具体内容答题,考查的还是文言文的准确翻译。
参考答案如下:宋若水上任后,不许公差追租骚扰百姓,而与百姓约定还租日期,使百姓不受打扰。
停止岁供黄雀,百姓财用不受影响。
宋若水的做法有利于百姓,因此神泉民众挽留宋若水。
20.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4分)“纯内容”题,要用文章具体内容答题,考查的还是文言文的准确翻译。
参考答案如下:宋若水指出,恢复故道会让数百户居民动荡离散,危害极大。
而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不见经典记载,不足为据。
即使认为地脉影响国运的说法成立,由于国家中兴发生在改道之后,那么恢复故道就会影响大好国运,这与恢复故道的理由自相矛盾。
宋若水从后果的严重性,对方论据的权威性、对方论述的严谨性三个角度进行反驳,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文论类文言文阅读(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守约轩记(明)祁顺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
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
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
《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
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
约之义其大矣哉。
”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
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
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
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
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①。
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②。
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无忝于约之义矣。
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
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
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④于是乎书。
[注]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
休休,安乐的样子。
②《韶》濮之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
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
薰,一种香草。
莸,一种臭草。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且B.岂C.盖D.然解析:C22. 分析第①段引用《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在说理上的作用。
(3分)解析:“作用”题要考虑全。
参考答案如下:这句引文点明了守约轩的名称来源于《论语》,而《论语》是古人普遍信奉经典,这样的引用强化了守约轩命名的权威性,强调了对自己的节制、约束的重要性,为后文展开议论打下基础。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2分)A.骈散结合 B.排比铺陈 C.正反对比 D.欲扬先抑解析:D,不能错。
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5分)解析:作者对谢叔仁用“约”给轩命名表示赞赏,夸奖他循理安分、躬守规矩的操守品行,也对逾分渎礼的人提出批评,揭示“约”即遵循道义礼法对修身齐家的重要作用,提倡将守约传于后世,形成家风,代代承袭。
文论类文言文阅读训练君道(元)邓牧①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②生民之初,固无此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
③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饮食未侈也,衣服未备也,宫室未美也,下民其分未严也。
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
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
不幸而天下为秦,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
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
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
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
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欲长治久安,得乎?⑤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
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
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勿怪盗贼之争天下。
⑥嘻!天下之固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
若刘汉中(刘邦)李晋阳(李渊)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
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21.可用同一个文言固定短语填入第⑤段的两个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孰若 B.莫若 C.孰与 D.毋宁解析:B,不能错,错了自己反思。
22.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此天下所以难有也B.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C.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D.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解析:A23.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尧舜时,社会道德水平最高,百姓生活条件却很艰苦。
B.尧舜时,老百姓与君王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
C.尧舜时,由于百姓拥护,做君王的也就没有厌烦之心。
D.秦朝后,君王横征暴敛,百姓受其害,整天惴惴不安。
解析:B24.分析第⑤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4分)解析:手法+内容+观点+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如下:假设把圣人不在帝位上谋私利,与乡师、里胥一样无利可求类比,论述去私利,不用担心夺其位;再用被人觊觎和被人爱戴对比,论述为私的危害;通过假设、类比和对比论证的运用,无可辩驳地强调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像尧舜一样不谋私利才能实现的结论。
25.作者在第①段提出了“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以下事例是否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