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与治疗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与治疗现状分析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的疾病之一,近几年慢支在病变特点及治疗方面又有许多新进展,文章就慢性支气管炎病变特点、中西医和辅助治疗做一个简单的综述分析,对慢支的研究有其重要意义。

临床出现连续两年以上,每次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称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慢性支气管炎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多的慢性病之一,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老年人患病居多,并可伴发慢阻肺及肺心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所以近几年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有:①粘膜上皮纤毛倒伏,脱失。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杯状细胞增多、鳞状上皮化生;②粘液腺肥大、增生,浆液腺发生粘液化;③管壁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④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而喘息型患者,平滑肌束可增生、肥大,管腔变窄;⑤软骨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

2.慢性支气管炎的分型与分期

(1)分型:根据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

①单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两项症状。

②喘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目前大多认为该型应属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

(2)分期:按病情进展可分为3期:

①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任何一项症状明显加剧。

②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③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3..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现状

而现今治疗慢支的方法很多,不管是西医治疗、中医治疗,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归根究底要求的都是临床效果好,方便实用,不良反应小,且价格合理。

3..1 慢支的中医治疗中药种类繁多,不同的配伍,治疗慢支的效果各有差异,如当归六黄汤[ 4] 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率,且无不良反应;苓桂术甘汤主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为痰饮病而设;桑白皮汤加减具有清热化痰、肃肺平喘之功;射干麻黄汤主治咳喘不能平卧,喉间鸣响如水鸡声,痰稀色白,不渴饮,苔白,脉弦紧等;苏子降气汤[ 5] 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宣白承气汤宣肺通腑,脏

腑同治,气机升降恢复正常,则咳嗽、喘促、便秘诸症自可消除;五味沙棘散[ 6] 为蒙古族验方,具有止咳定喘、清热祛痰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肺热久嗽,喘促痰多,胸中满闷,胸胁作痛;痰热清注射液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抑菌、抗病毒、抗炎、清热、解毒、化痰、镇惊。中医讲求辨证,通过证的不同而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配伍达到治疗效果,而在这些搭配中最常应用是以下几味中药。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养心安神的作用;黄芪: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托毒敛疮、利水消肿等作用;当归:活血和血,最善温润,理肺止咳喘作用颇佳;麻黄:可止咳、平喘,因有麻黄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除此之外,中医调理[ 7] 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外寒内饮:治法为解表散寒、宣肺化饮,方选小青龙汤加减;痰湿内聚:治法为温阳健脾、化痰平喘,方选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燥热伤肺:治法为辛凉清肺、润燥化痰,方选清燥救肺汤加减。

3.2慢支的西医治疗在慢支急性发作期,首要做的是控制感染,西医建议使用的抗生素,再配合超声雾化。现抗生素种类繁多,如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但要选择广谱和副作用小的。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8] ,半衰期长(约40h) ,组织渗透性好,抗菌谱广。莫宏强[ 9] 建议阿奇霉素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表明优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作用机制为干扰Ⅱ型及Ⅳ型拓扑异构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及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有效的优点。使用超声雾化的药物也很多,如氨溴索、异丙托溴铵等。袁鸿绯等[ 10] 采用氧启动雾化联合运用氨溴索和干扰素γ可以较好地改善慢支急性加重期症状,效率为95. 35% 。殷学明[ 11] 介绍用异丙托溴铵和普米克令舒联合吸入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缓解病情,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另外还有几种临床常用药物:①沐舒坦[ 12]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新型黏液溶解剂,能改善支气管的分泌作用,具有黏液排除促进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有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此外,沐舒坦还是一种呼吸系统保护剂,具备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②舒利迭[ 13] 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和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的联合制剂,既有抗炎又有持续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且在疗效上互补。沙美特罗能控制症状并使支气管长效扩张,而丙酸氟替卡松高效抗炎改善肺功能并预防病情恶化。③乌体林斯[ 14] 的主要有效成份为灭活的草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进入机体后,不断地调节细胞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能明显增加机体抵抗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④山莨菪碱[ 15] 治疗慢支急性发作,改善微循环;抑制皮层,兴奋呼吸;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减低呼吸道阻力,通畅呼吸道。

3. 3 慢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讲究的是快速有效,而中药是实行温补调理,中西药各有利弊,若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则可收到良好的疗效。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丹参注射液静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病程,明显改善症状,且成本低、副作用小,适合临床应用;或是配合大蒜素[ 16]可控制肺部炎症反应的程度,在止咳、祛痰、改善临床体征方面疗效显著,再者联合双黄连注射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3. 4 慢支的辅助治疗通常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治疗完,病症都会有较大幅度的缓解,若是能配合一些辅助治疗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高渗盐水雾化[ 17]可改善咳嗽时痰液的清除作用;短波并紫外线[ 18] 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加速气道和肺内炎症消失,改善肺通气功能,其原因在于短波并紫外线治疗后气道和肺部组织的弹性恢复,肺顺应性提高,是重要的辅助疗法之一;维生素K 1 [ 19] 小剂量静推,短期内患者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肺部哮鸣音很快或逐渐消失,其平喘止咳作用快、效果好;重组人白介素2 [ 20] 注射液对烟熏慢所致慢性支气管炎也有预防作用。

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长时间应对的疾病,不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迁延期,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本文的介绍,对现今慢支的病变特点和治疗技术应有了很大的了解,希望今后慢支在治疗方面能更上一层楼,将不再成为人类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陈浩忠. 浅谈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J]. 吉林医学. 2011(03)

∙[2] 尹珊.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理[J]. 社区医学杂志. 2011(03)

∙[3] 张洪玉. 慢性支气管炎[J]. 中国临床医生. 2003(01)

∙【4 ] 孙淑荣,莫霄云. 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

∙临床研究[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 ( 2 ):104-105.

∙[ 5 ] 李经杭. 苏子降气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49例[ J ] .江西中医

∙药,2008,39 ( 8 ):43-44.

∙[ 6 ] 包桂兰,杜智敏,赵中华,等.五味沙棘散对慢性支气管炎动物

∙模型的作用及急性毒性的研究[ J ] .现代中西医杂志,2009,

∙18 ( 5 ):482-483,486.

∙[ 7 ] 邹同祥. 50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中西医治疗探讨[ J ] .中外医

∙疗,2008,32 ( 9 ):115.

∙[ 8 ] 袁鸿绯,吴海,叶丽君. 阿奇霉素联合止嗽合剂治疗慢性支气

∙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J ] .现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

∙( 34 ):5112-5118.

∙[ 9 ] 莫宏强. 阿奇霉素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

∙床研究[ J ] .亚太传统医药,2008,4 ( 9 ):70-72

∙[ 10 ] 王芳. 氨溴索联合干扰素γ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

∙性发作[ J ]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8,36 ( 1 ):52-54.

∙[ 11 ] 殷学明. 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喘息型慢性支

∙气管炎[ J ] .中国现在医药杂志,2008,10 ( 10 ):102.

∙[ 12 ] 王宋,程嬿. 沐舒坦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40例疗效观

∙察[ J ]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 ( 10 ) : 117-118.

∙[ 13 ] 万会云,岳培,罗智会,等.舒利迭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

∙效观察[ J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 ( 4 ):127.

∙[ 14 ] 余德卫. 乌体林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0例分析[ J ] .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 ( 2 ):237.

∙[ 15 ] 韦焕能. 山莨菪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 J ]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 17 ):2605-26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