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导
学案
环节PPT截图微课脚本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好,这一讲的内容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那么,为什么我国气候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这就是本讲我们要探究的内容。利用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以及东西部的景观差异,引出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进而引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主题
纬度位置
分析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
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
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分布及气温的变化;
地形因素既影响气温又影响降水。
先来看纬度位置因素。同学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纬度位置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的呢?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方向上跨了近50个纬度。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使得我国自南向北获得的太阳光热越来越
少,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现递减趋势。特别是冬季,气温南高北低的特点更加突出。气温的南北差异大是造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纬度位置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冬季位于我国南方的海南鲜花盛开,而位于我国北方的黑龙江却是冰天雪地了!根据地图理解纬度位置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海陆位置
接下来我们分析海陆位置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结合所给地图,你能说出A、B、c、D四地的自然景观特点吗?
我们通过读图可知,从A到B到c再到D,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在自然景观上也呈现出由森林景观到草原景观到荒漠草原景观再到荒漠景观的变化。
那么,造成我国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显著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我国东部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之一。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从气温方面看。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寒冷的东
北季风和西北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
齐齐哈尔与巴黎纬度相近,北京与纽约纬度相近,我们对比一下它们的气温数据。受季风影响,我国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更低,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
从降水方面看。夏季,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湿润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普遍降水丰富,且降水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A到B到c再到D,会呈现出由森林景观到草原景观到荒漠草原景观再到荒漠景观的原因了。
受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在季节上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不稳定,不同的年份,来的早晚不同,势力强弱也有差异,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还呈现出年际变化大的特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频发。根据相关图示理解海陆位置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地形地势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相信登过山的同学,特别是登过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的同学,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山上真凉快呀!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杭州和拉萨的纬度位置非常接
近;但是,通过对比杭州和拉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会发现,拉萨年内各月气温均低于杭州,年平均气温也比杭州低得多。这主要是两地海拔高度差异显著造成的。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气温会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地形因素除了影响气温外,还影响降水。
在山地的迎风坡,湿润气流受到地形的抬升,易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背风坡上由于气流以下沉为主,因此降水较为稀少。
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冬季,北方冷空气易长驱南下;夏季,南方湿润气流北上,遇到山地和高原地形,气流抬升,也容易形成降水。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也是造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之一。结合相关图示,理解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小结
我们来总结一下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度大,因此,我国气温南北差异显著。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面积最大大洋,海陆差异明显,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上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降水的空间分
布上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从地形因素看:地形因素既影响气温,又影响降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之一。
在这三个主要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好,这节课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总结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