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进展问题及政策建议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oretical Research
理论研究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进展问题及政策建议①
祝佳音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摘 要: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新一届政府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从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领域深入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和最新进展,并从宏观调控、贸易投资以及相关金融改革三个方面研究了上海自贸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上海贸区建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上海自贸区;改革;负面清单;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3109(2014)07-0005-05
作者简介:祝佳音,女,汉族,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
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Financial System Reform and Its Impact on Outward FDI of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 A Research based on Firm-level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in Three Provinces of East China”(项目批准号:GZ943)。
21世纪以来,多哈贸易谈判进程始终僵持不下。因此,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始终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和金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投资规则谈判(如TPP)逐渐取代了全球贸易规则谈判。这一重大变化对于目前仍缺席这一新“游戏规则”的制定与博弈过程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2013年以来中国推出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可能成为中国对接全球贸易和服务业新规则的窗口。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和转变时期: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海外需求疲弱,出口增速下降,致使中国无法继续依赖外贸出口拉动本国经济增长,从而不得不寻求平衡型增长模式;而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制也将面临新一轮深化改革,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为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乃至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先行先试的重要平台。因此,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中国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在系统回顾上海自贸区建设框架与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框架与进展(一)贸易领域的改革框架与进展1.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伴随着TPP以及TTIP等一系列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秩序的出炉,以及我国加工贸易收益逐渐较少,资源环保成本不断提高,我国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渐突出。在我国传统制造业比较优势逐步弱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贸易发展方式必须有所转变。因此,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变化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上海自贸区贸易转型的方向是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优势。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处于全球贸易价值链的中低端,可以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尝试推动贸易方式的转变工作,巩固中国制造、中国加工从而推动中国研发与设计走向世界。此举无疑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
Theoretical Research 理论研究
中的地位。对于贸易转型升级,《方案》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内建立亚太地区总部;鼓励在上海自贸区内发展离岸贸易、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等。具体来看:
首先,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目前上海自贸区内提出利率市场化、外汇制度改革、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一切都为跨国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内建立区域总部提供了必要条件。由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可以提升城市功能、产业带动、人才聚集、技术进步和税收贡献等,全面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并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鼓励企业开展离岸业务。根据《方案》的要求,上海自贸区将支持区内企业发展离岸业务。这一举措将为企业带来四大优势:第一,开展离岸业务的公司只需每年支付当地政府一项固定费用,其他相应税收可减免;第二,开展离岸业务的公司可以利用离岸法区的相关规定与世界其他国家海外公司建立良好的经贸关系;第三,公司开展的离岸业务不受外汇管制;第四,开展离岸业务的公司可享受高度保密权利。
再次,建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置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2013年9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文称,拟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自贸区内筹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将承担和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同时,上海自贸区也将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努力将上海自贸区打造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集散地。
最后,鼓励融资租赁。根据《方案》提出的要求,拟对区内注册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及项目子公司,实施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的试点政策等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不再设置融资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单机单船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等等。
2.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发展。
《方案》指出,自贸区将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的联动作用,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济等产业,将上海建成国际运航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物流平台同时促进国际贸易往来。
首先,加快发展航运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航运指数衍生品业务。中国是最大的集装箱货源国,在上海自贸区内加快发展航运指数衍生品业务有助于提升上海国际航运在国际运输市场的地位。同时聚集更多的航运要素,从而改善上海国际航运的软环境。
其次,鼓励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拓展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功能,在全国率先实现境外货物与国内货物的整合拼箱操作。这一举措对于需要进行国际物流操作的企业来说,可以简化操作的流程,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国际物流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缩小与韩国釜山、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港口在功能服务方面的差距。
3.创新贸易监管制度。
从监管的过程来看,核准制下的监管重在文本监管,也就是实物与文本的相符、文本与法律的相符。在上海自贸区内,政府对企业投资和经营活动的事前监管、文本监管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失灵,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的政府监管必须采取新的、更加高级的手段。根据自贸区创新的管理模式来看,这一新的、更加高级的贸易监管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重点监管事中和事后。二是迈向高科技监管,针对于事中和事后监管,需要政府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以及采用不定时抽查、曝光和借助社会监督等形式进行监管。三是宏观监管,在上海自贸区内政府监管将退出企业微观运行领域,逐步转向宏观监控、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领域。
(二)投资领域的改革框架与进展
1.推动投资便利化。
由于我国对外投资政策不断变革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从2003年开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快速增长。但是我国对外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