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检验及方法验证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微生物检验方法的验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目标微生物:首先需要确定要检测的目标微生物种类,确定待测微生物的特性以及所需检测方法的适应范围。
2. 确定样品类型:确定待测样品的类型,例如食品、水样、空气样等,并对不同类型的样品制定相应的采样方案。
3. 方法准备: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例如培养法、PCR法、免疫学方法等。
根据待测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培养基和检测试剂,并准备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4. 方法验证设计:根据相关的验证准则和要求,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验证实验应包含合适的正性对照和负性对照,以验证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等指标。
5. 样品处理:按照采样方案采集样品,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例如分离、富集、过滤等,以提高待测微生物的检出率。
6. 方法验证实验:按照验证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能需要重复实验、对比不同方法和分析相关数据。
7. 数据分析与评估:统计和分析验证实验的数据,比较不同方法的结果,并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结果应与参考方法进行比较,获取可靠的验证结果。
8. 验证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验证报告,包括验证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推荐结果的适用范围和限制,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以上是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一般验证流程,具体的验证步骤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和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
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__概述说明
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评估和确认微生物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和存在情况。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并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旨在介绍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般流程,并详细介绍常见的验证技术及其特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可以了解到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概述、目的和文章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探讨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重要性,包括其背景与意义、验证方法的必要性以及验证结果的影响和应用。
第三部分将介绍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一般流程,包括设计验证方案和实验步骤、样品的准备与处理,以及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在第四部分中,则具体介绍常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技术,包括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计数法验证方法、膜过滤法验证方法以及PCR法验证方法。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进行总结,对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重要性进行归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了解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文章。
通过介绍其概述、重要性、一般流程和常见技术,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并对未来方向有所思考。
同时,本文也为从事相关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以提高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技术的应用水平。
2. 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的重要性2.1 微生物限度检验的背景和意义微生物限度检验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评估药品、食品、化妆品以及其他消费产品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和致病菌。
微生物污染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细菌感染、传染病传播和中毒等。
因此,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2.2 验证方法的必要性验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验证方法,可以确认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有害微生物存在,并排除误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微生物检测方法验证指南
微生物检测方法验证指南
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至关重要。
为保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品质,需要实施严格的方法验证。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验证指南。
一、验证方法
目前,微生物检测的验证方法主要有平行试验法、对比法和回收法等。
平行试验法的原理是,在同一样品中采用两种或多种检测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比较结果的一致性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对比法则是将待测样品分成若干份,分别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性。
而回收法则是利用浓度逐渐递增的被试菌种,检测方法的回收率与准确度。
二、验证参数
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验证参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对比菌株,验证方法的针对性和范围;
2.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3.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可重复性、稳定性等参数的验证;
4.所选菌株生产状态、养菌基质等均需要符合国家标准。
三、验证流程
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验证流程可分为:
1.给定验证计划,并进行部署实施;
2.选择能够代表具有相似特性的菌株集进行验证;
3.验证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根据验证结果制定修正计划。
总之,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验证是完整体系的检验,需要进行全面、
科学、系统的验证,方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最大程度。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试验组菌数回收率
试验组平均菌落数 - 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 菌液组平均菌落数
落数
五、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环境条件:C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 培养基和培养基试验: 无菌性 促生长能力——在最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生长 抑制能力——在培养的最长时间内不能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 指示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和以前检验过并已接受的培养基在
外观和指示反应都具备可比性。 Nhomakorabea、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 按照各品种项下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验证菌株。 规定量供试液+10~100cfu试验菌+增菌培养基 合格标准:检出试验菌
六、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环境条件:B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组回收率。
(1)试验组
最低稀释级供试液1ml +
试验菌50~100cfu
平皿法计数 2个琼脂培养基平皿
薄膜过滤法计数
取规定量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 加试验菌50~100cfu,过滤。
降低抑菌剂的浓度以消除抑菌性。 三、薄膜过滤法
抑菌性产品通过滤膜时,微生物被截留在膜上,检品被过滤掉。 ——微生物检查法准确与否的核心是对抑菌性的有效消除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环境条件:C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
培养基种类:
细菌计数
营养琼脂培养基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直径5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菌液的制备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10ml的无菌营养肉汤中在30~35℃下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至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中,在23~28℃下培养24~48小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其验证报告(修改)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件编号:73021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其验证报告目录样品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耗材信息 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试验用培养基 试验用试剂 试验用菌种 试验环境 无菌室 洁净工作台 生物安全柜 试验方案 验证试验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草案 方法验证试验菌液制备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供试液制备 方法验证菌落计数方法验证试验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方法验证结论供试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样品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三批)1 1.12 2.1 2.2 2.3 2.4 3 3.1 3.2 3.3 4 4.1 4.25 5.1 5.2 5.3 5.4 5.5 5.5.15.5.2 5.6 6 1 1.12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耗材信息2.1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2.2试验用培养基2.2.1对照培养基2.2.2试验用培养基2.3试验用试剂2.4试验用菌种3试验环境《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本公司微生物限度室、阳性对照室、生物安全柜及超净工作台洁净度检测无特殊情况下每季度进行一次。
3.1无菌室无菌室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00级洁净度要求。
3.2超净工作台超净工作台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级洁净度要求。
超净工作台沉降菌检测记录3.3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按《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级洁净度要求。
生物安全柜沉降菌监测记录4试验方案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及(通则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规定,本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为:1g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lOOO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lOOcfu,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设备配置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1.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特制定本验证方案,通过比较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以确认供试品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忽略不计,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并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2.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规范性引用文件: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由于某些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在建立微生物检查方法或产品的组分发生改变或原检查法的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4.验证实施:4.1.1试验前的准备:4.1.1.1试验用具的准备:将试验需用的试管、刻度吸管、薄膜过滤器、滤膜(孔径0.22um、直径50mm)、平皿、空三角瓶、称量纸等,用牛皮纸包扎好后,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菌30 min,在3天内使用。
4.1.1.2试验用培养基的制备:取适用性检查合格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糖甘酸培养基(MUG)等脱水培养基,按照相应的配制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设备配置方案说明,用纯化水配制、分装后,在2小时内,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 灭菌15 min,在3周内使用。
4.1.1.3试验用稀释剂/缓冲液、冲洗液的制备:取在有效期内的试剂,按照相应的配制方法,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等,用纯化水配制,加热使溶,过滤,分装,在121℃,灭菌15 min,在3周内使用。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文件制修订记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1.0概述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要求在建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方法的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所以对感冒灵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方法的验证。
2.0目的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对所用的检验方法必须经过验证,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3.0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感冒灵颗粒微生物方法学的确认与验证。
4.0验证人员职责4.1验证小组: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成员:QC主管、微生物操作人员4.2职责及分工:QC主管组织起草该验证方案,并组织实施该方案;微生物操作人员具体实施该方案;质量管理部经理协助和监控该方案的实施。
4.3验证方案批准后,应进行培训。
由验证小组指定人员负责对小组成员及和验证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
5.0验证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6.0感冒灵颗粒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风险分析:见附件。
6.1 结果分析:通过以上采取的措施,风险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7.0人员培训确认表8.1 仪器及设备名称感冒灵颗粒规格:批号:感冒灵颗粒规格:批号:感冒灵颗粒规格:批号:验证用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营养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配制批号:8.3验证用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枯草芽孢菌(CMCC(B)63 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黑曲霉菌(CMCC(F)98 003)8.4菌液制备:8.4.1取经30℃~35℃培养18~24小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营养肉汤液体培养物1ml加入9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5~10-7为不大于100cfu/ml备用。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01
02
03
直接接种法
将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 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薄膜过滤法
将样品通过薄膜过滤,收 集滤膜上的微生物,再进 行培养。
离心沉淀法
将样品离心,收集沉淀物 中的微生物,再进行培养 。
无菌检查的注意事项
确保环境洁净
无菌检查需要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 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避免样品中防腐剂的影响
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方法验证是对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评估过程,以确保该方 法能够满足预期的检测要求。
目的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确保所采用的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具有足够的灵敏度 、特异性、重现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验证的流程
准备验证计划
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包括验 证实验的设计、实验步骤、数 据收集和分析等内容。
进出口检验
进出口药品需要进行严格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以确保药品符合进口 国或地区的质量标准,保障公众健康。
方法验证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验证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可靠性
通过方法验证可以确保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药品质量控制 水平。
评估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
方法验证过程中需要对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如灵敏度、特异性、重现性等,以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样品中含有防腐剂,可能会抑制微生物 的生长,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正确选择培养基
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以确保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
定期进行方法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需要定期进行验证,以确保其 可靠性。
0义与目的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应用分析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应用分析摘要:药品微生物指标超标直接影响药品使用者的安全与健康,故需对药品微生物进行检验,该文分析了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的无菌检查法和限度检查法,结合注射用头孢抗生素无菌检查和妇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介绍了此二法的应用。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检验;检验方法药品用于治疗疾病,但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加重病情,而药品微生物检验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1]。
药品微生物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已严重影响用药安全,要保证药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离不开检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例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适用性的确认是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2]。
因此,本文对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1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1.1 无菌检查法要求无菌的药品必须进行无菌检查,所谓无菌检查即按照无菌检查标准及规定的检验条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并且操作的全过程都达到无菌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检不出供试品内含有微生物判为合格。
为了满足无菌条件,应按相关标准验证和确认洁净度,即监测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环境中的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数量符合A级洁净度要求。
对药品进行无菌检查需验证检查方法的适用性,且药品及检验程序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需重新验证适用性。
验证适用性需对菌种及菌液制备、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或直接接种法)进行试验,并按相关要求判断结果。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四部对无菌检查的检验数量、检验量、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供试品处理及接种营养基、结果判断作了明确规定。
例如注射剂批产量在101~500个时,接种每种培养基的最少检验数量为10个;供试品最少检验量在供试品装量为41~100ml时,每支供试品接入每种培养基的最少量为20ml;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供试品阳性对照菌为金黄葡萄球菌;采用薄膜过滤法;在培养基规定的温度培养至少14天;供试品管澄清或有浑浊但经确认无菌生长即合格。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方案1。
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和对照菌的计数,特制定本验证方案。
通过比较试验菌的复苏生长结果,评价整个试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从而确定试验样品在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抑菌活性可忽略不计。
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计划规定的内容进行。
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的,应填写《验证计划变更申请书》,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2.范围: 本验证计划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
规范性引用文件:根据《中国药典》XXXX版附录二附录九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由于部分试验品的抗菌活性,当已建立的微生物检查方法或产品的成分发生变化或原检查方法的检查条件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必须验证测试物品的抗菌活性和测试方法的可靠性。
4.验证和实施:4.4.1试验前准备:4.4.1.1试验设备的准备:试管、刻度移液器、薄膜过滤器、滤膜(孔径0.22um,直径50毫米)、平皿、空三角瓶、称重纸等。
试验要求用牛皮纸包裹,放在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菌30分钟,3天内使用4.4.1.2试验培养基的制备:取脱水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醛酸苷培养基(MUG)等经适用性检验合格的脱水培养基,按相应的制备说明用纯净水配制,分装,2小时内放入湿热灭菌器中,121℃灭菌15分钟,3周内使用4.4.1.3试验用稀释液/缓冲液和冲洗液的配制:取有效期内的试剂,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0.05%(毫升/毫升)聚山梨酯80无菌氯化钠溶液和0.05%(毫升/毫升)0.9%氯化钠溶液等。
按照相应的制备方法,用纯净水配制,加热溶解,过滤,分装,121℃灭菌15分钟,3周内使用4.4.2试验菌的制备和稀释:4.4.2.1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法验证菌液:4.4.2.1.1取少量新鲜培养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10毫升营养肉汤中,在30-35℃培养18-24小时;将新鲜白色念珠菌培养物接种到改良的马丁培养基中,在23-28℃培养24-48小时;将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接种到改良的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3-28℃培养5-7天4.4.2.1.2将上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均匀培养物(细菌悬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两次,以制备每毫升细菌含50-100伏的测试细菌溶液。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此法为实验室工作用菌种的最常用的保藏方法,仅能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藏。
8
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法保藏法(厂家常用)
保藏芽胞液对
产芽胞的微生物宜制成芽胞菌悬液后再保藏, 无菌操作,取1ml孢子液接入茄形瓶或培养皿内,轻轻转动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 将培养皿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般需要7天或更长时间 在层流台下,取3~5ml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pH7.0)加入培养皿内 用无菌玻璃L棒轻轻刮下菌苔,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收集于试管中。 将收集的芽胞液放在80~9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冷却。 做好标记,放至2~8℃冰箱中保藏。原始芽胞液可保存1年。 每次使用前用平皿法重新标定其浓度。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设施—洁净室、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干烤箱、培养箱、冰箱。 实验仪器—全封闭薄膜过滤装置、电动匀浆仪、电热恒温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及刻度吸管、试管、三角烧瓶、培养皿等。 建立主要设施、设备、仪器的明细记录,内容包括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 质量保证档案:购买发票、安装验收或开箱验收记录、调试记录、计量检定或运行校验合格证、指定专人负责、制订标准操作规程(SOP)、建立使用登记册,维修、保养记录、改造或更新记录、直至报废记录。
记录温湿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次实验时,对操作室和层流台做微生物沉降菌落计数并记录;如发现问题应找原因,及时报修和报告并将报修原因和结果记录归档。如遇停电,应立即停止实验,重新进入无菌室前,至少开启机房运转1小时以上。
实验室使用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平时实验室内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走动或活动,通向洁净室的门要关闭或安装自动闭门器使其保持关闭状态。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63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 生孢梭菌 [CMCC(B)64941] 铜绿假单胞菌 [CMCC(B)10104] 大肠埃希菌 [CMCC(B)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CMCC(B)50094] 白色念珠菌 [CMCC(B)98001] 黑曲霉 [CMCC(B)9 003]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研究进展
培养基的灭菌
培养基的灭菌
灭菌是保证培养基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才能 在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使用。
1、灭菌方法
1、灭菌方法
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其中,高压蒸汽灭菌 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且不会对培养基成 分造成破坏。干热灭菌则是将培养基进行高温烘烤以达到灭菌效果,但容易导致 培养基营养成分损失。
结论
结论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灵敏度、特异性和现 实应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次演示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 发展建议,以期为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药品监管政策的不断更新,我们相信未来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将会取得更为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 证的研究进展
01 摘要
03 研究现状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目录
05 结果与讨论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摘要
摘要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保障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而方法学验证则是其关 键环节。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微生物类别的方法学验证进行综 述,发现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灵敏度、特异性和现实应用等方面。本次演示提出了 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以期为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进一 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培养基的 配制、灭菌和贮存效期验证则是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关键环节。本次演示将就 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参考标准 (3)4. 接受标准 (3)5. 人员职责 (3)6. 抽样计划 (4)7. 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 (4)8. 方法适用性试验 (5)9. 文件控制 (6)10. 不合格情况处理 (6)11. 再验证周期 (6)12. 附件清单 (6)1.目的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对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以确定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本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即确认本品在该检查量及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已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司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3.参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第四部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4.接受标准4.1.阴性对照组不长菌;4.2.回收率(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4.3.若回收率小于0.5,考虑产品有抑菌性,则重新考虑检查方法的建立。
5.人员职责5.1.成员及其职责详见表一:表一人员及职责5.2.培训要求确保参与验证的所有人员了解其职责和角色,以及验证的过程和要求。
验证开始前,负责本次验证的检验员将对参与确认执行的人员讲解验证的过程和要求,并记录在《培训记录》中。
适用时,培训考核记录作为附录包含在验证报告中。
6. 抽样计划随机抽取3个批次,每个批次随机抽取7套样品。
具体信息详见表二:表二 样品信息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7. 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 7.1. 设备信息详见表三表三 设备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7.2. 试剂信息详见表四表四 试剂信息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7.3. 菌种信息详见表五表五 菌种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7.4.菌液的制备用接种环取枯草芽孢杆菌的斜面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斜面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铜绿假单胞菌的斜面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白色念珠菌的斜面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黑曲霉的斜面培养物,向培养物中加入1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转移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孢子悬液。
2022版药典微生物限度微生物无菌方法学验证流程
2022版药典微生物限度微生物无菌方法学验证流程1.:提交单位购买申请菌种的购买:需要1.5个月单位介绍信证明工作用途等文件,并向中检院网站提交申请,接到申请后一个月后中检院会把有的菌种邮寄到使用单位,中检院菌种经常缺货并不是很齐全,不能一次买齐所需要的8种菌一次性买齐,2.每种从菌复活、分离、纯化复壮:共需要30天药典规定进行药品检验所需8种标准阳性菌,购买中检院冻干菌粉后进行复活与保藏1大肠埃希菌2金黄色葡萄球菌3枯草芽孢杆菌4生孢梭菌5铜绿假单胞菌6沙门菌(细菌每种冻干菌粉复活到分离纯化保藏各需要3-4天时间)7白色念珠菌8黑曲霉菌(霉菌酵母菌冻干菌粉从复活到分离纯化制备孢子菌悬液需要至少7天时间)3.培养基适用性/灵敏度验证:需要60-80天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需要进行与中检院提供的标准培养基进行培养基适用性验证每种培养基不同批号之间也需要进行验证之后方可以进行微生物检验用药检室现有培养基种类20余种,每种培养基验证需要3-4天,完成所有培养基适用性验证需要60-80天。
恩替卡韦分散片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适用性验证:1.回收率验证:回收率验证实验共需要26天(若回收率达不到药典规定需要重新选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五种实验菌分别验证1金黄色葡萄球菌2铜绿假单胞菌3枯草芽孢杆菌4白色念珠菌5黑曲霉菌五种阳性菌的回收率验证需使标准阳性菌回收率在阳性对照组计数达到50%-200%之间假设验证一次成功3种细菌回收率各需要4天时间,2霉菌酵母菌各需要7天时间2.控制菌适用性验证:共需要20天大肠埃希菌控制菌方法:需要5天时间其他制剂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需要检查沙门菌、耐胆盐革兰式阴性菌各需要7天时间共1周实验室消毒实验用具灭菌,实验细菌培养物灭活处理,实验用具洗涮等方法学验证一次顺利完成共需要46天,验证方法过程需要重复一遍作为方法学适用性确认复方茵陈注射液无菌方法学适用性验证:1.方法适用性验证:验证实验共需要30天(若回收率失败或达不到药典规定回收率需要重新选用方法进行验证)五种实验菌分别验证1金黄色葡萄球菌2大肠埃希菌菌3枯草芽孢杆菌4生孢梭菌5白色念珠菌6黑曲霉菌6种实验组阳性菌需与对照管组进行对照,含供试品的实验菌均生长良好则说明方法可行假设验证一次成功每种菌分别按规定温度培养,培养时间不得超过5天实验室消毒实验用具灭菌,实验细菌培养物灭活处理,实验用具洗涮等,方法学验证一次顺利完成共需要30余天,验证方法过程需要重复一遍作为方法学适用性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从事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两年时间,从学做到承担工作到变得有点经验,经历了一个摸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回过头来做一个总结,把一些零散的经验和体会做一个梳理和归整,以供在此岗位工作的同仁参考。
第一部分:外围工作外围工作主要有器皿清洗、灭菌,培养基、试剂配制及灭菌,无菌室清洁消毒等。
器皿的清洗是每个实验室和每一个实验员必须要做的最起码的工作,工作要求简单,操作方便,把握一个原则:干净。
培养基、试剂配制后一般都要求调PH到7.20,因为高温灭菌之后PH值会下降0.2左右。
固体培养基在灭菌前要先加热煮沸,使琼脂均匀分散。
煮沸时要注意不要溢出容器,以免发生烫伤。
万一不小心溢出,可用一湿抹布盖住容器口,迅速将其从加热源上移开,不要在情急之下徒手去拿或者在容器侧面拿,那样容易被从容器口源源不断溢出的培养基烫伤。
液体物品灭菌后,不能立即打开放气阀放气,因为此时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大于100℃,在压力等于常压时,液体会暴沸,造成液体喷出或容器炸裂,发生事故。
万级洁净度的无菌室应当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剂每月更换一次,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而使微生物形成耐药性。
消毒范围包括墙壁,地面,天花板以及空气。
表面消毒可以用消毒剂擦拭,尤其注意门框边缘以及出风回风口,不能留有死角;空气消毒宜采用臭氧或者紫外灯。
可以使用专门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进行消毒,也可以在每一个操作间包括净化台安装适宜功率的紫外灯,一方面紫外线可以对近距离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另一方面紫外线的作用也可以使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臭氧,从而能够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
另外在每次做完实验之后,都应当对实验台面以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部分:检验过程整个无菌室的检验操作过程应当有一个标准的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定进行操作,包括进入无菌室的程序以及人员清洁消毒,都应当遵守标准来进行。
首先,进入无菌室应当严格按照洁净区(室)有关规定进行。
进入之前先进行洗手消毒,在一更换鞋,脱去外衣,进入二更,穿洁净工作服,注意穿戴洁净工作衣帽时必须做到衣服的任何部位不得拖地。
穿戴好后通过缓冲间进入无菌操作间。
实验前先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然后再摆放实验用品。
实验中供试液的制备是一个关键环节。
针对不同的供试品性质制定不同的制备方法,原则上整个过程不得损伤供试品中污染的微生物,也不得污染供试品。
在吸取供试液时,使用的吸管容量和最小刻度要和吸取的供试液量相匹配,不能使用10ml的吸管吸取1ml的供试液,以免造成误差过大的情况,影响结果。
吸取供试液时应当取均匀的液体注皿或者稀释,取上清夜或沉淀物必然对结果产生影响,因为中药口服制剂一般都含药材原粉,不能溶解于稀释液当中,只能以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这些颗粒上边会附着有一部分微生物,供试液的制备过程不能把附着在颗粒上的微生物全部洗脱到液体中,而且各种微生物细胞的沉降系数各不相同,在静置状态下,它们在液体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所以必须取振摇均匀的供试液(混悬液)。
在无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一些细节,特别是瓶口试管口以及镊子剪刀等的灼烧灭菌和擦拭消毒。
剪刀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后必须烤干或者凉干再使用,避免剪刀上残留的消毒液杀死供试品中的微生物。
往平皿里加注供试液时,注意应当缓缓注入,速度过快容易造成液体飞溅,吸管壁残留液体过多,导致污染操作台面、器皿,培养皿中供试液量不足,影响结果。
实验中手臂不要有大的动作,不宜快速移动。
净化台上物品的摆放应当有一定的顺序,尽可能地减少来回交叉动作,因为这样会导致层流净化台中气流紊乱,容易引起污染也容易碰倒容器,发生意外。
倾注培养基时,以培养基能够覆盖平皿底部为好,大概在15-20ml,不宜过多或过少。
如过多则在摇匀时容易溢出皿外,过少则会营养不足,且在培养过程中容易干裂甚至不能覆盖平皿底面,影响微生物生长。
摇匀时应以平皿中供试液分布均匀即可,如果供试液颜色较浅不便于观察,一般可以顺逆时针交替摇20次左右即能达到均匀分布。
从开始制备供试液到倾注培养基,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否则供试液中的微生物有可能死亡或者繁殖。
做完实验后,关掉电源,工作台面进行消毒,最好对房间地面也进行消毒。
所有工作都进行完毕之后,将培养皿及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的、不宜在无菌室存放的器皿和试剂等通过传递窗传递到室外,将霉菌(酵母菌)、细菌、致病菌分别放入各自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培养。
霉菌(酵母菌)一般置23~28℃培养48~72小时;细菌置30~35℃培养24~48小时;致病菌置37℃培养18~24小时培养,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逐日观察。
第三部分:菌落计数及报告单填写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细菌以48小时菌落数字报告,霉菌(酵母菌)以72小时菌落数字报告,必要时延长至5~7天。
菌落蔓延成片的平皿不宜计数,霉菌菌落为丝状的集合体,在菌落较小时肉眼难以看清楚,因此培养时间一定要足,必要时可以延长培养时间。
致病菌通常有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以及沙门菌,一般都需要进行增菌培养,增菌培养液不能作为鉴别致病菌检出与否的依据,必须做进一步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别。
平皿计数完毕后,再将菌落数字及鉴别情况填写在报告单上。
菌落数字的报告规则为:选取细菌、酵母菌菌落数在30~300之间,霉菌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级别,作为菌落数报告的依据。
具体计算方法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72。
当菌落数大于100时,采用数字修约方法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舍六进五留双。
第三位数字如果小于等于四就舍去,如果大于等于六就向前进一位,如果是五则看五前边的数字,是奇数五进一位,是偶数五舍去。
另外,当同一稀释级别的两个平皿上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15时,则两个平皿的菌落数字不能相差一倍或以上。
包材的检验由于稀释倍数不规则导致结果数字比较复杂。
以面积为单位制备供试液的有PVC和镀铝膜,一般都是擦拭100平方厘米的面积,再将棉签剪入30ml的稀释液中,取1ml注皿或者稀释,这样稀释倍数就是1:30,1:300如此类推,最后各级别的菌落数都要乘以30,300等等作为结果报告。
以个体为单位制备供试液的有各种规格的瓶子,一般取三个,以瓶子的容积为限将体积等于一瓶容积的稀释液分别等量加入三个瓶子中,充分振摇后再折到一起,摇匀,取1ml注皿或者稀释。
最后稀释倍数应当是瓶子的体积除以3作为基数,依次增大10倍。
牛黄消炎丸小瓶和小金丸用的指形瓶因个体太小,不宜采用前边的方法,目前也没有现成的规定可循,我个人认为取10个置100ml的稀释液中充分摇匀作为1:10的供试液较好,最后可以报告为cfu/瓶。
第四部分:致病菌检验致病菌检验有其不同于计数检验的地方,因此单独叙述。
口服制剂需要检验的致病菌有一下几种: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外用制剂需要检验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深层伤口用制剂还需要检验生孢梭菌。
标准规定,除大肠菌群外致病菌一律不得检出。
大肠菌群是一类能在36℃培养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它主要包括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枸椽酸杆菌、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一般采用发酵法进行检查,按照最大可能数原则报告检验结果。
凡经过验证的产品,其致病菌检验均不需要做阳性对照试验。
致病菌检验属于定性检验,对于除大肠菌群之外的其他检验菌种,都要求鉴别到种。
菌种鉴定一般从菌落形态,细胞形态(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等方面进行试验。
增菌培养是为了让污染到药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恢复生长,为后续的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做准备,以提高检出率。
培养液的操作(分离培养等步骤)必须在阳性室进行,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如果发生培养液外漏污染台面等情况时,不要惊慌,立即将蘸有消毒剂的抹布扑在污染处,停留一定时间后再将其擦干。
第五部分:异常检验结果的处理微生物检验偶尔会出现结果异常的情况,在中药制剂的检验中尤为多见。
究其原因,跟中药制剂成分的复杂性和药材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加工过程的粗放性等有关系。
复杂的成分常常引起不确定的抑菌性,药材来源的多样性和加工过程的粗放性往往使污染微生物的数量处在大幅的变化之中。
总体来说,产生的异常结果通常有以下几种:1、培养皿上菌落过多无法计数;2、高稀释级培养皿上菌落数大于或接近于低稀释级;3、同一稀释级各培养皿菌落数差异过大;4、阴性对照平皿有菌生长;5、似是而非的酵母菌。
首先分析一下出现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
1、培养皿上菌落过多无法计数。
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供试品本身污染较为严重;实验过程污染。
究竟怎么区分是供试品本身的问题还是实验过程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相当的经验积累,需要从菌落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判别,一般人为污染的微生物其菌落形态较为单一,而供试品本身污染的微生物则菌落形态较为多样化。
最终确定结论还应当结合各稀释级别平皿上的情况和阴性对照以及其他供试品的情况综合判别。
2、高稀释级培养皿上菌落数大于或接近于低稀释级。
原因一:供试品有抑菌性,在高浓度时抑制微生物生长;原因二:稀释不均匀。
可能的情况是吸取了低稀释级供试液的上清液注皿,而在稀释下一个级别时吸取了较为均匀的或者下层沉淀的供试液;原因三:操作过程污染。
3、同一稀释级各培养皿菌落数差异过大。
平行实验各次吸取的供试液不均匀,或者是倾注培养基后没有充分摇匀,导致某一个平皿上的若干个微生物细胞因为重叠在一起而形成了同一个菌落,另外一个原因仍然是操作过程污染。
4、阴性对照平皿有菌生长。
无疑这是实验过程本身的问题,分析其污染的原因,也有这么几个可能:一是稀释液污染,二是培养基污染,三是器皿污染,四是操作污染。
如果是前两个原因,污染肯定是大面积的,也就是说在其他的平皿上也肯定有异常情况出现;如果器皿灭菌不到位,也会出现大面积污染的情况;操作过程污染属于偶然的个别现象,不会形成大面积的污染。
5、似是而非的酵母菌。
这个问题在含有药材原粉的中药固体制剂当中比较容易出现。
目前药典规定的培养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基是玫瑰红钠琼脂,该培养基的选择性不是特别高,一部分细菌仍然可以在玫瑰红钠琼脂平皿上生长,而且一部分细菌的菌落和某些酵母菌的菌落从其形态上也很难做出区分,往往让人觉得似是而非。
针对上述几种异常现象和可能的原因,经过实践和参考相关的资料,提出解决办法。
首先,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不论何种原因引起,从工作流程上来说,都必须安排另一名检验员进行复检,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原因只是为了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进行改进,避免出现同类问题。
其次,如果判断是稀释液、培养基和器皿灭菌不到位引起的污染,原则上培养基和稀释液应当灭菌后弃去,重新配制,器皿可以重新清洁后再次灭菌,注意灭菌的时间和温度等参数必须符合规定。
如果判断是供试品本身带菌较多,在复检时应当增加适当的稀释级,但最低稀释级的稀释倍数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误差太大而无法做出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