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考研习题汇编

合集下载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2006--2020年考研真题汇编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2006--2020年考研真题汇编
2、老子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及其意义。
3、请论述从陆九渊到王阳明的心学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理论。
4、陈亮、叶适等浙东学派的事功主义学说。
二、论述题(每题30分,每题答题不少于800字)
1、请评述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融合发展及其具体表现。
2、请评述戴震的主要哲学思想。
3、请分析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繁荣的基本原因及其有益启示。
4、虚一而静
5、独化
6、天人合一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试评贾谊的社会历史观。
2、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
3、章太炎对孔教的批判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试述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现代价值及其意义。
2、阐述宋明理学的本体论思想演变及其理论意义。
3、试谈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危机及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路径。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0分,每题5分)
1、无以人灭天
2、“为学”与“为道”
3、得意在忘象
4、四端说
5、白马非马
6、金狮子论
7、格物穷理
8、浙东学派
9、良知自由
10、《焚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题8分)
1、如何理解孔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
2、如何理解以下这段话:“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
3、论王阳明哲学对朱熹理学的批判和超越。
4、你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的“古今”“中西”之争与近代哲学革命的关系?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0分)
1、你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和道家的关系有何理解?对当代哲学的发展有何启示?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

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

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 4 卷。

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

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

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

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

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1、如何理解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特点?你觉得怎样概括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才比较客观?(中国传统哲学有哪些特点)。

2、你是怎样认识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的?3、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可以使用哪些新的方法?4、如何看待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关系?5、从神话中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先民的什么思维特点?6、古代神话思维与易学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具体表现何在?7、神话传说对与后来的那家学说关系更紧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8、绝地天通。

9、殷周之际发生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变革(如何认识殷周宗教变革在中国哲学史中的意义)?10、西周与殷商相比,在观念形态上出现了哪些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在《尚书》与《易传》中集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观念的变化对于中国哲学的发生有什么意义?11、以德配天。

12、六府三事。

13、《国语·周语上》反映出的西周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包含怎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4、《史伯论五材》和《晏婴论和同》中的“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5、《礼记》。

16、《洪范》。

17、《尚书》。

18、《易经》。

19、八卦。

20、你对八卦的形成问题有什么新的解释?21、“《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因此其中所说的都是迷信。

”你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22、试探《周易》基本原理对于现实社会管理与生活的意义。

23、你学习了《周易》之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24、五行。

25、贏缩转化。

26、天道远,人道迩。

27、伯阳父论地震。

28、物生有两。

2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是怎样体现孔子的哲学思想的?30、孔子讲的“仁”具有怎样的哲学内涵?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贡献?31、有人说“儒家是一种宗教”。

你的看法如何?32、如何认识先秦儒家“仁”的精神?33、孔子“仁道”观与“德政”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34、六经。

35、诸子百家。

36、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思想可以作怎样的哲学阐释。

这一思想有什么现代价值。

中国哲学史考研章节题库-简答题【圣才出品】精选全文

中国哲学史考研章节题库-简答题【圣才出品】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哲学史考研章节题库-简答题【圣才出品】章节题库二、简答题1.谈谈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气”与“阴阳”的学说。

答: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气”与“阴阳”学说出现春秋时期。

(1)雏形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在西周都城镐京附近发生了地震,太史伯阳父指出:“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国语·周语上》)伯阳父首次提出了“气”的概念,认为天地之间充满了“天地之气”,其间有一定的次序,人事秩序出现混乱就会引发天地之气呈现失序状态。

他认为天地之气分为阳气和阴气,地震的成因就在于阴阳两种气、两种力量失去了其固有的秩序,即阳气被阴气压住后,伏在地下不能上升、散发,从而导致了地震。

(2)观念的出现“气”与“阴阳”的观念出现在春秋初期。

春秋时期普遍用阴阳二气解释星象、气候、灾害、音律、疾病等现象,以“气”与“阴阳”的范畴来阐释宇宙的秩序与关系,说明宇宙之生成演化。

2.简论孔子的“正名”思想。

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正名”思想是其提纲挈领性的政治思想。

(1)提出春秋后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礼崩乐坏,且不断发生臣弑君、子杀父的暴行。

对此,孔子力图恢复周礼权威,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秩序,而其首要任务是“正名”。

《论语·子路》篇记载,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理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内容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即为君者应该有“君”的样子,为臣者应该有“臣”之样,君之实要符合“君”之名,臣之实要符合“臣”之名,父子亦如此。

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包含了一定的义务与责任,君、臣、父、子皆是社会关系中的名,都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孔子“正名”思想的涵义就在于此。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1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2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2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9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2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8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20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7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6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328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牛入学芍试地考试科目代码:7H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片仇一、名词解释(每融5分,共30分)1.略迷信2.洛学3.格物穷理4.《焚书》5.性善论6.章太炎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试论孔溢儒学F5善朱理学的关系及具对后代懦学的影响2.庄子的道遥游的人生观.3.筒论辙学辩征法。

4.论王阳明哲学对明引启蒙思潮的蛇响,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而分)1.试论老子哲学的基本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2.忒论隋唐以来怫教哲学的发展进程及其中国化特点.2014年:杭卅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考试科目代码,m考试科H名称:中国哲学史说明,考生答题时律与在答题明上,否则漏批贵任自负—•、名M解释(共S题,每题10分,共50分)L大音希声2.孔颜之乐3.言感之辨4.棒喝5.中腐之道:、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

分)1.筒论庄子的“无以人火天”思划L2,简论朱嶷与陈必的王霸之辨思想3.不真空论4,李贽的异端思想切、论述题(共2题,每碘3。

分.共阈分)L试论宋明理学与勺教的关系。

2.试论近现代中国关于“古今中西”的文化论争及蠢重要意义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侧考试科目代码;.川考试科fl名称;中国哲学史说明:i.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一、名词解释(本题共7题,粽题5分,共%分)1.“为学”与■为道”必《四书章句》3.四法界4.理学与反理学5.良知自也6.三民主义7.浙东学派二、筒答题(本题共4题,每霆10分,共仲分)1.如何理解孔了“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2.戴震如何解释理和欲的关系?3注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规有何昇同?4.佛教“申国化”的演变过程及其意义,论述题(本题-共3题,每题25分,共75分)1.魏晋玄学兴起的背景.基本思想及其意义2.清分析论述崩宋以来“.工教合一”的演变.作用及其思想史密义3.道家“道通为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究生入学考试题考忒科目代码:m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说明—命题时清按右关说明填写清楚.完整;2,命题时试题不得超过周围边框;3.考生答题时-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页任自负;一,名词解样(本大题共W分,何小题S分)1.逍遥游2.言意之辨3.优性起例4.禅宗5.转识成智6-明湖之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

名校哲学系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

名校哲学系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

名校哲学系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218.62.3.* 1楼名校哲学系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发布时间:2006年6月13日 14时33分【名解1】白马非马(人大9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00);浩然之气(武大00);绝地天通(厦大99);否极泰来(厦大99);温故知新(厦大99);道法自然(厦大99、南开01、浙大99/00);虚壹而静(厦大99、人大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00);三表(人大97、复旦99、浙大98);效验(人大99);无为(人大00);中庸(吉大00);有无(复旦97);离坚白(吉大00);道统论(复旦97);抱法处势(南开00);五德始终(复旦97);化性起伪(复旦97、浙大98);天人相分(复旦99);仁(北师大01);不忍人之心(北师大01);和而不同(北师大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01);涤除玄览(厦大01);克己复礼为仁(厦大01);尽心知性知天(浙大98);参验(浙大98);制天命而用之(浙大98);兼爱(浙大99);天人合一(浙大00);有待无待(人大01);名实(浙大01);三玄(浙大01)【简答1】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论述1】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评述荀子的虚壹而静论(武大00)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浙大00)【名解2】葛洪(复旦97);业报轮回(人大98);相竞以器(人大99);《论六家要旨》(复旦97);独化(人大98);二谛(吉大00);贵无(吉大00);止观(复旦97);实相(复旦97);不真空(人大97);性三品(吉大00)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00);言尽意论(南开00/01);形质神用(南开00);人副天数(人大00);唯识无境(人大00);《坛经》(北师大01);《封建论》(北师大0 1);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01);一物两体(厦大01、浙大01);阿赖耶(人大01);天人感应(浙大99);六相圆融(浙大01);自生而必体有(人大01)【简答2】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00)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98)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97)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00)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99)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00)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基本内容(浙大00)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00)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01)《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01)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厦大01)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01)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99)【论述2】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

(NEW)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05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5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05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一、简答题(共70分,每小题10分)1“仁”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释义。

3“三表法”的认识论意义。

4孟荀人性论之比较。

5“理一分殊”的思想源流和哲学实质。

6张载的“一物两体”说。

7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

二、论述题(共80分,每小题20分)1从“能所”关系看王夫之的主客观关系学说。

2从严复、孙中山的认识论思想看近代思维方式的确立。

3康有为的变易进化观念及近代进化哲学。

4梁启超中西融合的变化观。

2010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论述题(任选三个作答)1试论述孔子的仁、礼与中庸哲学范畴。

2试论述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反者道之动”。

3试论述墨子的“尚力”“非命”与“三表”。

4试论述孙子的认知学说。

5缺失。

二、简答题(任选五个作答)1《论衡》。

2《神灭论》。

3正蒙。

4《天演论》。

5心理建设。

6新民说。

2011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论述题(任选其中3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

3议《天演论》。

4评孙文学说。

二、简答题(任选其中5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虚一而静。

2一念三千。

3一物两体。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庄子》3.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普遍的爱与反对战争?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4.“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心学大师的核心思想?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无为而治”是哪一学派的核心政治理念?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6.《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何?A. 儒家经典之一B. 道家经典之一C. 阴阳家经典之一D. 独立的哲学著作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A. 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B. 提倡格物致知C. 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理D. 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的培养8.“白马非马”的辩论出自哪位哲学家?A. 公孙龙B. 惠施C. 荀子D. 韩非子9.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10.“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个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________是《道德经》的作者,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哲学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______。

3.“性善论”是______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4.“__________”是朱熹提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5.“__________”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法则。

6.《__________》是荀子的著作,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

7.“__________”是董仲舒提出的,认为天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行为应该顺应天意。

(NEW)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代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代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
2016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代史)考研真题 2015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8年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2年山东大学40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0年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1997年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5.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 答:“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是清代戴震的伦理学命题。戴震提倡 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即“理”,“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 至微,而后理得”。戴震将“理”界定为“情之不爽失”,认为“今以情之不 爽失为理,是理者存乎欲者也”。“理存于欲”的命题,与程朱理学的“去
人欲、存天理”相对立,以为“后儒以理杀人”,与“酷吏以法杀人”无本 质区别。他将道德伦理建立在具体的感性欲求之上,在感性欲求之中寻 求中正不失之善,而不是用灭欲的方式来建立伦理学之善。这种思想对 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及其现实危害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批判, 并具有近代科学的实证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2.王阳明知行关系及地位 答:(1)知行关系 针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王阳明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即“知 行合一”。
① 知行本体
王阳明认为知行本体,这里说的“本体”是本来状态、属性的意思, 即“知行”就其本来状态、本来关系上是合一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的。阳明“知行本体”概念是就道德实践说,即在道德实践过程中,道德 意识和行为是同时并在、同时显现而不是相互隔绝的,更不是一先一后 的关系,因为那样就会存在道德实践中的“知而不行”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考研习题汇编
武大近十年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武汉大学
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
一.文献题(12×4=48分)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2.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4.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二.简释题(8×8=64分)
1.道法自然
2.得意忘象
3.六家七宗
4.一心开二门
5.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6.《明夷待访录》
7.《新唯识论》
8.质测即藏通几
三.论述题(19×2=38分)
1.二程“天理”思想评述
2.象山“本心”思想评述
科目名称:哲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12×4=48分)
1.矛盾
2.认识主体
3.为道日损
4.冯友兰人生境界
5.原子论
6.第二性质
二.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性和特点
2.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三.论述题
1.社会存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论意义。

2.王阳明的致良知
3.康德的感性认识与知性认识的关系。

先秦部分
早期☆☆☆☆
绝地天通99
和实生物——史伯 01
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史墨
02
“物生有两”——史墨
03
孔子☆☆☆☆☆☆★★★★
忠恕之道98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99
颜渊问仁02
为仁由己02
孔子的中庸思想述评04
儒家“中和观”简析06
和而不同07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08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09
孟子☆☆☆☆☆☆★★★9
四端00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02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03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戌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03
浩然之气04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04
良知07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衰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07简论孟子的“尽心知天”说。

07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09
老子★★★★★★★★ 8
老子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地位98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及其贡献与局限0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00
道法自然02
玄览0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04
反者道之动06 08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09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09
庄子★★★★★★ 6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消遥游》03
物无非物无非是。

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齐物论》
03
坐忘04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齐物论》05“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

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

犹其有物也,无已。


《知北游》07
“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

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

犹其有物也,无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