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地理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全球篇

第一章地球对运动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5)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多种气体的混合气体

水圈:由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地球表面由生物(主要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1.2地球的自传

意义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东边的人要比西边的人先看到日出)产生地方时区和区时

为了统一时间,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 小时。

1、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划分为各12个时区,在中时区移动,划分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到西十二区。.

2、我国规定全国都采用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3、国际上规定把180 度经线作为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而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上一天。

4、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特点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北回归线: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

南回归线: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线。

意义产生四季和五带

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四季的形成:

每年3 月21 日前后(北半球春分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

每年6 月22 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每年9 月23 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光又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

每年12 月22 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多;

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昼夜长短北极圈内昼夜长短春分 3.21赤道春季昼夜等长昼夜等长

夏至 6.22北回归线夏季昼最长,夜最短极昼

秋分9.23赤道秋季昼夜等长昼夜等长

冬至12.22南回归线冬季昼最短,夜最长极夜

方向周期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P11 图1.19地球公转示意

(3)地球的五带: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太阳光线越倾斜,太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大,单位面积接收到太阳光热就越少。

北极圈,北纬66.5°,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北纬23.5°,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限,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南纬23.5°,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限,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南纬66.5°,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1.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

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该地区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北寒带:位于北纬66.5°纬线(也称北极圈)以北地区;南寒带:位于南纬

66.5°纬线(也称南极圈)以南地区;该两个地区的阳光斜射很厉害,地面

得到的太阳光热很少,一年四季都很寒冷。

(在北极圈到北极和南极圈到南极地区,每年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上照射成了不落的太阳——这种现象叫做极昼,而且还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不升出地平线,是连续的漫漫长夜——这种现象叫做极夜。极昼、极夜现象可持续长达半年。)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这两个地区一年内既没有阳光的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1、海陆分布大势: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几个基本地理事物

1、(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六块大陆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亚欧大陆(世界面积最大)、北美洲大陆。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环水。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1)大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欧洲、北美洲

(3)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南极洲

(4)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

(5)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2、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洋贯通。

太平洋:跨南、北半球,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

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 米,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大西洋:轮廓略呈“S”形,面积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一半,为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大部分在热带,赤道穿过其北部,形状略呈三角形,为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在四大洋中它最小、最浅。

2.2世界的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起伏很大。如: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最年轻的山脉

丘陵:坡度较缓的低矮山丘,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如:中国的江南丘陵和哈萨克丘陵。

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有的高原面宽广平坦,有的高原面起伏不平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世界屋脊),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比较平坦宽广,海拔小于200米。世界平原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

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所环绕,中部的地势比较低平。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2、迥然不同的欧亚地形

亚洲欧洲

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4。亚洲平均海拔约960 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海拔高低悬殊最大的一个大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40 米,在世界各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原约占全州总面积的60%。

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的洼地死海。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山脉集中在北部的纳维亚山脉和南部的阿尔卑斯山

2.3海陆的变迁六大板块: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2.4 河流和湖泊

1、河流

巴比伦文化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

中华民族黄河流域

古埃及文化尼罗河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

山区的河流河道峡窄、水流湍急、不利于航运,但水能资源丰富

平原地区河流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利于航运、灌溉和渔业生产。

常年河:一年四季都有水时令河:某个季节有水

外流河:河水流到海洋内流河:消失在沙漠、戈壁、没有出口的湖泊陆地表面还有人工开凿的运河。

河流的水系:干流及其支流

河流的流域:告诉或山地成为相邻河间的分水岭,分水流一侧的来水汇集到同一河流,这个集水区域就是这条河流的流域。

尼罗河:纵贯非洲东北部、发源于东非高原,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

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发源于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向东注入大西洋。全长6480千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流量最大

2、湖泊

世界著名的淡水湖:北美洲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休伦河、伊利湖、安大略湖));非洲的维多利亚、坦呢喀湖,亚洲的贝加尔湖。

世界组名的咸水湖:亚欧交界处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亚洲、欧洲)、亚洲的咸海(世界第二大咸水湖)等

世界海拔最低的湖泊:死海

湖泊除了有丰富的水资源以外,还有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具有供水、发电、灌溉、航运、渔业、旅游、调节气候等多方面的功能。

2,5 世界的海洋

1、海洋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与大洋相接。白令海是太平洋北部的边缘海。北海、黄海、东海、南海、日本海。

内陆海:四周被大绿或岛屿、群岛所包围,有狭窄通道与大洋相通。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的地中海、欧洲北部的波罗的海、中国的渤海、日本濑户内海。

2、海湾和海峡

海湾:洋或海伸进陆地的部分,通常三面为陆、一面为海。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海或洋的狭窄水道。

3、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地(海盆)、大洋中脊(海岭)

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马里亚纳海沟是全球海底的最深点,水深未-11034米

4、海洋的资源: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3.1 多变的天气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风雨、冷热、阴晴状况。

天气预报是由各个国家、各地区的气象部门作出的,它告知人们未来天气的情况,使人们能根据天气变化好天气状况来安排生产、生活。

每年3 月23 日是世界气象日。

一天中最高气温往往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度(也就是风速)。风的级数越大,风力越大。

灾害性的天气主要指暴雨、台风、龙卷风、雷暴、寒潮、高温、大雾等对工农业

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的天气现象。

我国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十一类,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颜色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3.2 多样性的气候

气候的主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气温观测:我国一般在北京时间2 时、8 时、14 时、20 时进行观测。

全球的气温都是从赤道向两极降低。

世界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一带。在

非洲利比亚的阿齐济耶曾测得极端最高气温达58.5℃

世界的“寒极”位于南极洲,曾测得的最低气温是零下89.2℃

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个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

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个点连接起来的线。

赤道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未2000-3000 毫米,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

带。在极地地区和温带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200 毫米,也是世

界上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和夏威夷群岛的怀厄莱阿莱每年平均335天下雨;“旱极”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91年未下过雨。

3.3世界的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最显著的特点:全年气温较高,热量充足。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地中海气候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3、极地高原山地气候

4、亚洲和北美洲气候的异同、

亚洲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

北美洲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以温带气候为主。(3)短时间内气候变化急剧。

3.4 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影响人类活动

气候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滥伐森林,过多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以及冷冻剂、消毒剂等化学制品,已造成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公害,也直接影响着气候的变化。“热岛”现象是指大城市气温比周边地区气温高,在气温分布图上,气温高的区域呈岛状。? 造成“热岛”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地表被建筑物、混凝土和柏油路所覆盖。绿地和水面减少,使蒸发作用减弱,大气得不到冷却。其次是人工排热器增加。

温室效应:自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就像暖房的玻璃一样,阻止了地面的热量向外传递,从而导致气温上升,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加剧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冰雪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不加控制和防范,许多人口密集、城镇众多的沿海地区将被淹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