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承接上一课的内容,探索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而自然界除了物质世界还包括人的思维也就是意识世界,本框题的重点就是探索意识的本质。完成对于整个世界的本质的探讨。本框题共三个目。分别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袋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放映。

第一目主要阐述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进而得出结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二目重在强调意识是人脑所具有的机能区别于动物。

第三目是从意识的内容角度来探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标: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意识的本质

2、难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教学构想

(一)设计理念:

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示以及教师的讲解,使同学在学习本框的内容时真正理解意识本质的三句很重要的话。从而深刻理解意识的本质的真正的内涵。并树立初步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方法选择:图示法、探究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比较法

(二)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相应的材料、图片等展示出来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探求世界的本质,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那么世界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那?对,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界的物质性,两一个是人类社会社会的物质性。但是我们说整个世界除了包括物质世界还包括什么?还应该包括人的思维,也就是人的意识世界,它的本质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内容,把握思维的奥妙,探求世界的本质。

讲授新课

师:教师:最近老师看了一则消息说,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黑猩猩会有意识地照镜子,并喜欢对着镜子孤芳自赏。有时睡觉时,黑猩猩还会被梦中的情景惊醒而突然睁大眼睛,并伸手去抚摸自己的脸庞。那么,黑猩猩有意识么,意识到底是什么呢?

请大家把教材翻到35页,先简单地浏览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看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师: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里,一切物质,不论是有没有生命的,都会有一些反应特性,我们先来看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特性,比如说水滴石穿、岩石风化、踏雪留痕等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无生命物质,已经具有简单的反应形式,但是这种反应是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二阶段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卷起。低级生物趋利避害的反应已经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这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一大进步。我们再看一下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警犬可以利用嗅觉帮助人们破案,黑猩猩为了吃香蕉还会去搬箱子,狗在高兴时会摇头摆尾,由此,我们知道高等动物已经具有一种较高级的反映形式。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没有这些反应特性和反应形式,意识能不能产生呢?

生: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生命物质的出现到人的产生,从非生物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反应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这是一个漫长的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没有前面的环节,后面的环节就不会有了。换句话说,前面的环节是后面环节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

产生的物质基础,而生物的反应形式,包括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和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因此,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师:人类的意识可以说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动物进化到人类,并推动意识的产生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这样一个案例。

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并捕获了两个狼孩,她们进孤儿院时,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只知道饥饿的时候觅食,饱的时候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

思考:1、狼孩有没有意识? 2、为什么狼孩没有意识?

生:

师:没错。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没有参与劳动,所以不能产生意识。

人类在发展进化过程中,由于劳动能力增强,食物来源丰富,使得脑髓得到了丰富的营养,这就为猿脑进化成为人脑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原始人参与劳动时发现运用工具可以自己捕杀到更大的猎物,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开始打磨工具,并思考什么样的工具更好用,在社会性的劳动中,人脑不断发展,所以说,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随着人类的劳动越来越复杂,在劳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需要合作,“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这就产生了交流的需要,人类的交流渐渐从像动物那样简单的鸣叫声,发展为音节,最后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类能够用词语来描述感觉,进行抽象思维,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所以说,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识是社会劳动、人脑和语言的必然产物,因此,我们说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所以,我们综合刚才的两点,一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是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我们说过,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生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