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营养与配餐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烹饪营养与配餐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烹饪营养与配餐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烹饪营养与配餐试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科目:《烹饪营养与配餐》命题人:寇晨星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 8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平衡膳食是指( C )

A.膳食中摄入氮等于机体排出氮

B.膳食中各种氨基酸保持适当比例

C.膳食中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且比例适当

D.由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

2.目前,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D )

A.缺乏碘

B.脂肪摄入过多

C.高血压发病率高

D.摄取总能量偏高

3.配餐时,蔬菜中的绿色蔬菜和红黄色蔬菜各占( D)

A.2/3和1/3

B.1/3和2/3

C.1/4和 3/4

D.各1/2

4.山东省的饮食习惯于华北地区类似,(A )的平均摄入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因此,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A.食盐

B.肉

C.蔬菜

D.糖

5.在确定了能量需要量后,主食的品种、数量主要根据( A)确定。

A.各类主食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B.能量需要量

C.副食的用量

D.主食的品种

二、填空题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空0.5分,共25分).

1.必须氨基酸赖氨酸、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对于儿童来说,除以上8种必须氨基酸之外,还包括组氨酸。

2.膳食搭配应遵循三原则膳食中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摄取的食物种属越远远好、同时吃多种不同的食物。

3.膳食制度要合理,要做到定时、定量,成人一日三餐,儿童一日三餐两点,老人可一日四餐或一日五餐。

4.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糖原和纤维素。

5.糖类的生理功能有供给热量、构成身体组织、保肝解毒、节约蛋白质、抗

生酮作用、增强肠道功能合成维生素和增进食欲。

6.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供给的热量分别占总热量的 55%~65%、10%~15%和 20%~25%。

7.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8.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5%-40%,除蛋氨酸外,其余必须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质相似,常见的大豆油黄豆、黑豆和青豆。

9.每克蛋白质或1g碳水化合物在身体内可产生4Kcal能量,每1g脂肪可产生9Kcal能量。1g酒精可产生7Kcal能量,1g膳食嫌我可产生2Kcal能量。1Kcal=4.184KJ。

10.标准体重Kg= 。BMI= (请标注好单位)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没有生命就没有蛋白质。

()

2.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能够完全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要求

()。

3.膳食中烹调用油是脂肪的主要来源,植物油与动物脂的比例最好是1:1。(2:1)

4.橄榄油的烟点在240~270℃,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常用食用油的烟点值,因此,橄榄油能反复使用不变质,是最适合煎炸的油类。

()

5.一般成年人体内钙总量约为1200g,钙的食物来源一奶制品最好,不仅含量丰富,而且利于吸收利用。()

6.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有动物肝脏、红枣、木耳、瘦肉和牛奶。

()

7.谷类食物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低,故宜与大豆或肉类混合食用。

(赖氨酸)

8.盐水洗涤有杀菌消毒作用,如放在2%-3%的食盐溶液中浸洗,可有效去除虫卵等,温水或冷水中加些使用碱或小苏打,不仅能洗净蔬菜,而且还能铣刀蔬菜上的残留农药,因此清洗蔬菜水果时可多放些碱。(错)

9.荤菜和素菜的最佳比例为1:3~1:4.。()

10.为保证菜肴的美观,蔬菜焯水后尽量挤去汁水。()

四、多选题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蛋白质生理功能有哪些(ABCD)

A.构成、修补和更新人体器官组织

B.调节生理功能

C构成抗体和干扰素 D.运输功能

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 ABCD )

A碳(C) B氢(H) C氧(O) D氮(N)

3.脂类的组成元素有(ABC)

A碳(C) B氢(H) C氧(O) D氮(N)

4.糖类的组成元素( ABC )。

A碳(C) B氢(H) C氧(O) D氮(N)

5.必须脂肪酸(AC)

A亚油酸 B花生四烯酸 C 亚麻酸 D EPA

6.脂肪的生理功能(ABCD)

A.维持正常体温,保护机体

B.构成机体组织细胞

C供给人体热量 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E提供给人体必须脂肪酸

7.下列哪些含有反式脂肪酸( ABCD)。

A氢化植物油 B植物奶油 C人造黄油 D 起酥油

8. (ACD)属于治疗性膳食

A低糖膳食 B高热量膳食 C低嘌呤膳食 D 酮体膳食9.请选出下列维生素与俗称对应正确的选项(ADEF)

A维生素A(视黄醇) B维生素E(抗坏血酸) C维生素C(生育酚) D维生素B1(硫胺素) E维生素B2(核黄素) F 维生素PP(尼克酸)

10.人体每天需要摄入1500-170ml水,水对人体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ABCDEF)

A溶解消化功能 B参与代谢功能 C载体运输功能

D调节抑制功能 E润滑滋润功能 F稀释排毒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请书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内容并对指南做出自己的理解。

2.(1)某男教师32岁,身高1.75CM,体重80kg,根据其BMI计算全天能量供给。

(2)为自己的家庭成员设计每日所需能量。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的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手段: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 教学方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作品启发、分析讲解、开发思维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内容: 一、中国饮食文化饮食一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饮食是一种文明: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种族、习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方面都有关联。 1、饮食文化一饮食文化就是人类在饮食品的生产、产品和产品消费中所创造的一切现象以及所有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 2、一切现象: 物质形态的现象:炉灶、锅、铲、烹饪原料、饮食产品、餐具等 制度形态现象:一日三餐,各种宴会制度 行为形态现象:饮食的礼俗、民俗、风俗,技艺、刀工、调味、爆炒等 社会心理形态现象:要求、愿望、情趣、风尚等 二、饮食文化概念的外延: 1、饮食生产工具文化。烹饪原料、烹饪加工等需要使用的工具所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2、饮食原料文化。烹饪所采用的原料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3、饮食加工技艺文化。对烹饪原料的鉴定选择、原料加工的方式方法、烹调方法、调味和火候技巧等所体现的文化,属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4、饮食风尚、习俗、民俗文化。各地区、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民俗、风俗及由饮食风尚习俗而形成的各种风味流派等文化,属于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5、饮食制度文化。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宗教等食制、食礼、与饮食有关的制度、规范等文化,属

烹饪营养与卫生试题库

烹饪营养与卫生》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豆芽的显著特点就是在豆类发芽的过程中产生了。 A. 维生素C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B2 D. 维生素D 2、脱水或干燥所造成的维生素的损失也很大,脱水时最不稳定的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3、用明火烧烤的时间越长,食物表面所含的________________ 物质就越多。 A. 苯并芘 B. 动物胶 C. 二秋水仙碱 D. 生物碱 4、酱油在夏天会长白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A.空气氧化作用 B.酱油中杂质浮起 C.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D.以上都不是 5、一日三餐能量分配的比例中,早餐、中餐、晚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50%、25% % 、40%、30% %、40%、35% % 、40%、20% 6、下列哪一项不是在营养上有重要作用的单糖? A. 葡萄糖 B. 果糖 C. 半乳糖 D. 麦芽糖 7、糖类中最甜的一种糖是__________ 。 A. 果糖 B. 葡萄糖 C. 蔗糖 D. 麦芽糖 8、食物中1g 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 kJ 9、在耐力运动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碳水化合物 D. 矿物质 10、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约消耗其本身产生能量的

A.4%、6%、30% B. 6% 、4%、30% C. 6% 、30%、4% D. 4% 、30%、6% 11、1kg的水从15C升高到16C所吸收的能量即是______________ 。 A.1.0kCAl 12、食物中1g 脂肪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__ 。 A.16kJ B. 29kJ C. 37kJ D. 13、基础代谢是指____________ 。 A.食物热效应 B.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 C .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需要额外消耗的能量 D.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 14、在人体内氧化产生200kCAl 能量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是___________ 15、在人体内氧化产生360kCAl 能量所需要的脂肪是_______________ 。 16、以下为必需氨基酸的是_____________ 。 A. 丙氨酸 B. 甘氨酸 C. 丝氨酸 D. 蛋氨酸 17、自然界中的蛋白质常见分类原则是_____________ 。 A .按蛋白质来源分类 B. 按营养价值分类 C.按化学结构分类 D. 按营养价值和化学结构分类 18、在下列食品中蛋白质消化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 。

营养配餐与食谱的制定

营养配餐与食谱的制定

营养配餐与食谱的制定 营养配餐与食谱的制定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陈玉 第一节营养需要和食物种类确定 §人体每天都要从膳食中获得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不同的个体由于其年龄、性别、生理及劳动状况不同,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可能不同。 §因此,科学安排每日膳食,以获得品种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 §衡量所摄入的营养素是否适宜,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及劳动、生理状态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食谱编制或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 §食物交换份法 §营养计算方法 §营养配餐,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比例合理,即达到平衡膳食。

§营养配餐是实现平衡膳食的一种措施。平衡膳食的原则通过食谱才得以表达出来。 人体营养需要的确定原则 §一、能量和主要营养素的确定原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Chinese DRIs) §1、DRIs的内容及应用 §平均需要量(EAR)):是指一个特定人群的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的RDA,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年龄、性别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是个体适宜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参考值,是健康个体膳食摄入营养素的目标。§适宜摄入量(AI):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UL):是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即这个量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当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在大多数情况下,UL包括膳食、强化食品和添加剂等各种来源的营养素之和。 §2、确定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标准 §就餐人员的膳食营养供给量标准只能以就餐人群的基本情况或平均数值为依据,包括人员的平均年龄、平均体重,

烹饪营养与卫生复习题及答案

营养卫生复习题 一. 单选题 1.衡量膳食质量的标准应是为前提、是目的、感官是条件烹饪是保障。 A.口味、吃饱 B.卫生、营养 C.感官、口味 2.目前公认的人体必需脂肪酸是 A.亚油酸 B.亚麻酸 C.花生四烯酸 3.大豆中钙的含量虽然很高,它的吸收率却很低,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大豆中磷 B.大豆中维生素 C.大豆中植酸和膳食纤维 4.下列维生素中,哪一种维生素在食物中的含量不高,但人体自身可以合成,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C 5.长期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疾病是 A.坏血病 B.口角炎 C.脚气病 6.下列三项中,不属于水的生理功能的是 A.构成组织和参与代谢 B.调节体温和润滑作用 C.提供能量 7.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 A. 300克和50克 B. 100克和100克 C.100克和50克 8.铁的良好食物来源是以下食物。 A.米、面 B.水果、豆类 C.动物肝脏、血液、红色瘦肉、肾脏等 9. 以下哪项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A.维生素C B.浓茶C.草酸 10.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第二层是 A.谷类食物 B.蔬菜和水果 C.奶类和豆类 11.某些蔬菜如菠菜、茭白、竹笋等,要经沸水烫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它们所含的,从而有利于钙、铁等无机盐的吸收利用。 A.纤维素 B.草酸、植酸 C.寄生虫 12.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微生物对人体有益的是 A.乳酸菌 B.黄曲霉菌 C.肉毒杆菌 13.以下哪种疾病具有传染性 A.蛔虫病 B.阑尾炎 C.乙肝 14.孕妇在孕期缺乏什么会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 险。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简介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 130700 专业名称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中餐烹饪操作人员、营养配餐人员和餐饮管理人员。 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饭店、餐馆、酒楼等餐饮企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餐厅、食堂、中央厨房等,从事中式烹调、面点制作、营养餐设计以及厨房、餐厅的管理、设备养护等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诚信自律、宾客至上、精益求精的烹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观念; 2.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遵守餐饮、旅游业相关法规; 3.具备烹饪原料鉴别及初加工能力; 4.掌握常见的烹饪技法,能独立制作部分冷、热菜及面点产品; 5.能应用现代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知识进行菜肴创新以及营养餐设计与制作;

6.能应用中国传统营养学(中医饮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药膳配制与制作及药膳食疗配方开发; 7.具备宴席设计能力,能在烹饪中应用工艺美术知识,传承中华烹饪文化; 8.具备对现代烹饪设施设备操作及维护的能力; 9. 具备厨房生产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控制与厨房管理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烹饪概论、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中餐烹调技术、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技术、面点制作技术、特色菜品制作技术、中医基础理论、药膳设计与制作、烹饪营养与食品卫生、营养餐设计与制作、餐饮成本核算、现代餐饮管理、菜单与宴会设计、中央厨房运转管理。 在校内进行原材料加工处理、刀工切配、烹调等基本技能训练,宴席设计及成本核算训练;营养餐配制与制作训练;药膳配制与制作训练;在校外企业进行岗位见习与实习。 专业(技能)方向 中餐烹调、中式面点制作、营养配餐、中央厨房 对应职业(岗位) 4-03-01-01中式烹调师、4-03-01-02中式面点师、4-03-04-01营养配餐员、X4-03-99-01厨政管理师☆、调味品品评师☆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中式烹调师(中级)、中式面点师(中级)、营养配餐员

1月浙江烹饪营养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烹饪营养学试题 课程代码:0252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氮平衡 2.食物的特殊作用力 3.焦糖化反应 4.RD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淀粉在消化酶、酸和高温作用下,可分解为糊精,在消化道中糊精分解为_______,最后变成_______。 2._______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性食物,特别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血液中钙磷浓度的乘积是常数,每100毫升血液中钙与磷的毫克数的乘积是35-40,只有在大于或等于这个常数时,才能显示出_______。 4.体热能需要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5.豆浆中的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较牛奶更适于老年人与_______患者饮用。 6.三大产热营养素之间的关系最主要表现在_______和_______的节约作用。 7.老年人的饮食调味要以_______为宜。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是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最重要的器官。 A.大肠 B.小肠 C.胃 D.口腔 2.( )是人体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必须由食物提供。 A.亚麻酸 B.亚油酸 C.油酸 D.花生四烯酸 3.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呈线形连接成的多肽链称为蛋白质的( )。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4.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应保持适宜的比例,一般推荐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S)以( )为宜。 A.1∶1-2∶1 B.1∶2-1∶1 C.1∶1-5∶1 D.1∶1-7∶1 5.( )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在体内能有效的阻止食物和消化道内的脂肪的酸败。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B1 6.两分子的葡萄糖可以缩合成一分子的( )。 1

烹饪营养与卫生期中考试试卷

南京旅游营养中等专业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烹饪营养与卫生》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营养: 2.必需脂肪酸: 3.常量元素: 4.完全蛋白质: 5.糊化作用: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素是()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2、下列糖类中哪些不属于双糖() A、蔗糖B乳糖C、糊精D、麦芽糖 3、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多种疾病,除了() A、高血压 B、肠道肿瘤 C、便秘 D、贫血 4、下列食物中果胶含量最高的是() A、青菜 B、苹果 C、桔子 D、石花菜 5、不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是() A、淀粉 B、膳食纤维 C、糖源 D、乳糖 6、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来源是() A、氨基酸 B、膳食纤维 C、糖源 D、乳糖 7、动物脂肪的熔点都比较高,除了() A、鸡油 B、鱼油 C、奶油 D、牛油 8、胆固醇含量最高食物是() A、肝脏 B、蛋黄 C、大脑 D、肾脏 9、下列哪项不是脂类的生理功能() A、贮存和供给热能 B、构成身体组织 C、节约蛋白质 D、维持体温,保护肝脏 10、人体的必须脂肪酸是指() A、亚油酸 B、亚麻酸 C、花生四烯酸D卵磷脂 11、下列动物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是() A、猪油 B、鱼油 C、牛油 D、羊油 12、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 B、脂肪酸 C、葡萄糖 D、糖元

13、对于婴儿来说,()也是必需氨基酸。 A、组氨酸 B、丙氨酸 C、酪氨酸 D、谷氨酸 14、限制性氨基酸为() A、必需氨基酸 B、非必需氨基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15、鱼翅为不完全性蛋白质,主要是因为缺乏() A、谷氨酸 B、胱氨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6个空格,每个空格1分,共26分) 1、人体内多余的糖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形式贮存。 2、脂肪酸按化学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类。按生理需要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3、人体需要的营养素除了糖类、脂类、蛋白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人体内热能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评价脂肪营养价值高低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考虑。 6、植物纤维统称为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淀粉在______的作用下,依次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______形式被机体吸收利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 碳水化物对人体有哪些生理功能? 2. 脂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3. 碳水化物供热有哪些优点? 4.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烹饪营养与卫生学

《烹饪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指导方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西宁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作用,并获得对食品原料的卫生处理以及如何保证人体健规范要求,使学生今后从事烹饪工作及饭店、旅游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法制观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及烹饪之间的关系。理解食物吸收与营养转化,烹饪与消化的关系。 2.掌握烹饪过程中营养素损失途径及保护方法。 3.了解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以及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理解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各类型食物中毒产生的机理。 4.掌握防止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二) 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作用。 2.掌握对食品原料的卫生处理以及如何保证人体健康等理论基础知识 3.能编制出适合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以及老人、儿童的食谱。 (三) 素质目标 1.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和应用专业技术。 2.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3.树立勤学苦练技艺、爱岗敬业的意识。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 教学手段 利用PPT、视频播放、图片等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教学。 (二) 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未能、图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营养与卫生课的兴趣,从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 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过程的递进性和市场、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与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衔接,强化技能教学,满足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需要;力求教学过程深浅适中、通俗易懂。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对各种原料营养素的了解,熟练掌握营养素的分类,质量变化的因素,保管方法等,学期末理论考试、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教学活动,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参加讲座、技能展示等教学活动。 四、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及第一章:营养学概述 通过学习掌握以下内容: (一)营养及营养功能、营养素及分类(常量与微量)、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摄入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营养障碍与分类、烹饪营养与卫生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等概念及内容要求。 (二)氨基酸营养分类、氨基酸模式及应用、食物蛋白质营养分类的依据及分类;蛋白质互补作用、氮平衡的概念与需要量;食品蛋白质营养质量的评价标淮(含量、消化率) (三)脂类、脂肪酸的概念,营养分类和食物来源;食物油脂营养价值评估;脂类的主要营养功能与营养障碍;脂肪的DRI与正确选择脂类食物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糖类、膳食纤维概念、营养分类和食物来源;糖类(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膳食纤维主要生理功能。 (五)能量、能量单位、能量平衡概念;维持能量平衡的条件;决定人体的能量消耗的因素;膳食热量的供给和计算。 (六)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命名、共性和个性;重点掌握VA、VD、VE、VB1、VB2、VB6、VC、VD、Vpp的主要功能与其它营养素关系、营养障碍、供给量、食物来源 (七)掌握主要无机盐(矿物质):Ca、P、Fe、I、Zn等主要营养功能、不足症(病)、食的来源、供给量等;影响矿物质吸收利用的因素(不利因素、有利因素)。 (八)孕、乳母,儿童、青少年,老人的营养需要与膳食指南。 第二章食品卫生 在具有第一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第二章 (一)食品污染、食品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性质和分类; (二)食品细菌的污染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真菌、霉菌(黄曲霉菌及其

烹饪14级烹饪营养与卫生期末试题(新)

四川省绵阳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秋季 烹饪14级《烹饪营养与卫生》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任课教师:刘厚均)班级:学生姓名: 一、单选题(25分) 1、下列选项中()是对微生物错误的认识 A.肉眼看不见 B.结构很简单 C.与我无关 2、糖类物质腐败变质后产生()气味 A.酸馊 B.腐臭 C.哈喇 3、高温灭菌法适用于() A.罐头食品 B.牛奶 C.果汁 4、霉菌是()的一种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5、黄曲霉毒素主要危害人的(),诱发癌症 A.肝脏 B.心脏 C.肾脏 6、塑料制品中()无毒无异味,是最理想的食品包装材料 A.聚乙烯 B.聚丙烯 C.聚苯乙烯 7、下列食品添加剂中()是发色剂 A.苯甲酸钠 B.红曲米 C.亚硝酸钠 8、海产品易引起()食物中毒 A.大肠杆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沙门氏菌 9、便后不洗手最有可能造成()的污染 A.肉毒杆菌 B.大肠杆菌 C.葡萄球菌 10、血液有毒的是() A.黄鳝 B.鲤鱼 C.带鱼 11、木薯、杏仁、桃仁中的有毒成分是() A.生物碱 B.组胺 C.氰甙

12、新腌制的蔬菜在第()天时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 A.1—2 B.7—8 C.9—10 13、大豆中()的含量约为鸡肉的21倍,瘦猪肉的32倍 A.钙 B.铁 C.锌 14、下列关于大豆蛋白质消化率大小的正确顺序是() A.豆腐>豆浆>熟豆 B.豆浆>豆腐>熟豆 C.熟豆>豆浆>豆腐 15、大豆含蛋白质高达() A.20% B.40% C.60% 16、肉类中的铁主要是(),吸收利用率高 A.植酸铁 B.草酸铁 C.血红素铁 17、从含量和生理价值看,()是天然食物中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A.猪肉 B.鸡蛋 C.牛奶 18、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约()mg/100g A.200 B.1000 C.1510 19、研究表明,鸡蛋可以预防冠心病是因为鸡蛋中含有大量的() A.蛋白质 B.胆固醇 C.卵磷脂 20、乳中的糖类99.8%以上是() A.葡萄糖 B.麦芽糖 C.乳糖 21、牛乳贮存的最佳温度是() A.0℃ B.4.4℃ C.10℃ 22、鱼翅是()的鳍 A.鲨鱼 B.海豚 C.大马哈鱼 23、下列含蛋白质最高的食物是() A.牛肉 B.鸡蛋 C.干虾仁 24、广东、广西人喜食“鱼生”,()的患病率较高 A.肺吸虫 B.肝吸虫 C.绦虫 25、动物内脏中()是含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最丰富的器官 A.心脏 B.肝脏 C.脾脏 二、多选题(20分) 1、微生物可能分布在()

《烹饪营养与卫生》-公开课教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卫生》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区分谷类各构造部分的主要营养分布;总结概述出谷类的营养价值 特点;了解谷类常见卫生问题的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根据谷类营养价值特点提出实践过程中的合理利用措施;通过 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学生对主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总结概述谷类的营养价值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谷类营养价值特点提出实践过程中的合理利用措施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材 【教学方法】讲授法、媒体展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堂导入(5分钟) 1.典籍引入,幻灯片展示 通过中医药学典籍《皇帝内经·素问》中提出的:“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观点,引入谷物的概念。 通过幻灯片展示几张不同种类谷物的图片,由学生辨认。同时教师提问:谷类有着怎样的构造?谷类的营养价值特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谷类营养价值特点如何进行合理利用?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20分钟) 问题1:谷类有着怎样的构造?各构造部分的营养是如何分布? 学生阅读教材p109第1点(图3-1米、小麦粒构造图)及观看幻灯片上的谷粒构 问题2:谷类的营养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将同学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概括总结出两种营养素的价值特点,教师与学生共同提炼出谷类的营养价值特点: 1

问题3:根据谷类营养价值特点如何进行合理利用? 学生根据谷物的营养价值特点,大胆猜想并提出进行合理利用的措施。 问题4: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谷物的卫生问题和防止方法。 第三环节习题练习(10分钟) 假如你是一名普通农民伯伯,结合课程所学,谈谈在种植稻谷的过程中从播种种植→收粮晒粮→储粮→去皮加工→淘洗→烹饪食用这一系列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确保稻谷的食用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3分钟) 谷粒构造与营养素分布 谷类的营养价值特点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卫生 谷类合理应用 谷类卫生问题 谷类是中餐膳食结构中的主食,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通过谷类的营养价值特点进行谷类多样化搭配等合理利用。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 选择题 ()1、在制作面食的过程中,营养保存最完整的烹饪方式是: A、烤 B、蒸 C、炸 D、烙 ()2、糙米比普通米的营养价值高的在结构上最主要差异是: A、谷皮 B、糊粉层 C、胚乳 D、胚芽 判断题 ()1、精白米面比标准米面营养价值高,宜常食。 ()2、谷类多数是脱壳后食用,故不存在残留农药的污染问题。 2

营养试题及答案A

《烹饪营养学》试题A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计20分) 1、提高免疫力的食品:香菇、灵芝、新鲜萝卜、大蒜、玉米、蘑菇、黑木耳、茶叶、海带、白薯、杏。 2、不宜空腹食用的食物香蕉、牛奶、豆浆、山楂、大蒜、茶、柿子、冷饮、白酒。 3、膳食中的热量主要来自四类食物,它们的组成结构:建议粮谷类食物提供热量 60%-70%、薯类食物提供热量5-10%、豆类食物提供热量5%、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20-25%。 4、中年特需的三大维生素VA、VC、VB6、VE。 5、科学搭配原料的要求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多色蔬菜搭配、谷类与豆类搭配、酸性、碱性食物搭配、干稀搭配。 解释分析题:(15分) 请解释为什麽“饭前忌服维生素类药物、吃海鲜不宜喝啤酒、虾类忌与维生素C同食、人体的结构不宜吃肉、慢吃苹果快吃糖、荤吃萝卜素吃鱼、女饮豆浆男饮奶”? 答:如:饭前忌服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后,主要经小肠吸收,如饭前空腹时服用,肠道内没有食物,容易迅速吸收入血,使血液中维生素浓度很快增高,在被身体组织利用之前,就会从尿中排出去,从而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饭后服用维生素类药物,由于肠道内有食物,维生素会被逐渐吸收,则有利于其发挥治疗作用。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易溶于脂肪中被吸收,更应在饭后服用。此外,维生素与某些矿物质也有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如钙有助于维生素D的吸收,而维生素D也有助于钙的吸收。又如钙还有助于维生素A的吸收,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等。这些互促作用,也说明在饭后服用维生素较为适宜。 吃海鲜不宜喝啤酒:食用海鲜时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可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结晶,使关节炎症状加重。 虾类忌与维生素C同食: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同时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致人死亡,因为一种通常被认为对人体无害的砷类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砷。 慢吃苹果快吃糖:苹果的营养很丰富。吃苹果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仅有利于消化,更重要的是对减少人体疾病大有好处。据植物学家实验证明:如果一个苹果15分钟才吃完,则苹果中的有机酸和果酸质就可以把口腔里的细菌杀死99%。因此,慢慢吃苹果,对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有的人吃一块糖要好几分钟,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因为,人的口腔里有一种乳酸杆菌,能使糖发酵产生酸。糖在嘴里的时间越长,产生的乳酸就越多,发生龋齿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吃糖时应缩短糖在口腔里的停留时间,吃完糖以后,最好用白开水漱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洁。 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饭菜,水果,汤哪样先吃?正确的进餐顺序? 答:各类食物中,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无需通过胃来消化,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就被吸收。米饭、面食、肉食等淀粉及含蛋白质成分的食物,则需要在胃里停留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您进餐时先吃饭菜、再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会阻塞着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搅和在胃里,水果在体内摄氏三十六七度高温下,容易腐烂产生毒素,这就是身体病痛的原因之一。至于饭后马上吃甜点或水果,

《烹饪营养与卫生》段考题及答案.docx

南宁市职业技术学校2016 年~ 2017 学年上学期段考《烹饪营养与卫生》试卷(含答案) 一 . 判断题 ( 每题 1 分, 共 15 分,正确用“√”,错误用“×”) 【×】 1. 果糖 . 葡萄糖和乳糖是营养学上重要的三种单糖。 【√】 2. 微量元素有 7 种,只有钙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很重要。 【×】 3. 能够维持正常生命的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 【×】 4.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并非机体必需的氨基酸。 【√】 5. 动物脂肪的必需脂肪酸一般比植物油低。 【√】 6. 维生素 C对某些化学毒物和细菌具有解毒作用。 【×】 7. 蔬菜和水果是同一类食物,能够完全替代。 【×】 8. 人的暗适应能力减弱很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 【√】 9. 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组织,犹如软垫起到使内脏免受撞击,减少摩擦防震作用和固 定支持保护作用。 【×】 10.过量摄入必需矿物质元素对人体没有产生毒性。 【×】 11.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所以属于常量元素。 【√】 12.由于日光直接照射皮肤可产生胆钙化醇,所以经常在户外活动较多的人不易缺乏钙。【×】 13.V E是极有效的抗氧化剂,所以每天可以多吃。 【√】 14. β- 胡萝卜素被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 15、米、面在口腔内咀嚼时间长能感觉到甜味是因为有蔗糖产生。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 2分,共 30分) 【A】1. 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机体总能量的60%~70%来自()。 A. 碳水化合物 B. 蛋白质 C.脂肪 D.其它物质

【C】2. 膳食纤维不具有()作用。 A. 改善大肠功能 B. 降低血糖 C. 提供能量 D. 降低血浆胆固醇 【D】3. 将大豆做成豆腐后,其蛋白质的消化率可达()。 【B】4. 人体血液中()含量过低时会出现抽搐。 A. 葡萄糖 B. 钙 C.维生素 K D.赖氨酸 【C】5. 食物蛋白质生理价值最低的是(C)。 A. 鸡蛋 B. 牛奶 C.猪肉 D.白菜 【B】6. ()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A. 大豆蛋白 B. 牛蹄筋 C.蛋清 D.麦谷蛋白 【D】7. 下列()组都是微量元素。 A. 铁锌镁 B. 钙硫钾 C. 硒磷锰 D.铁铜钼 【C】8.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糖是() A. 蔗糖 B. 果糖 C.葡萄糖 D. 乳糖 【A】9.健康成人应该保持哪种氮平衡()。 A.零氮平衡 B.正氮平衡 C.负氮平衡 D.氮氮平衡 【D】10. 体内的无机盐含量大于0.01%者称为常量元素,下列除()外,均属常量元素。 A. 钾 B. 硫 C.氯 D.氟 【D】11. 下列营养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矿物质 【C】12. ﹙﹚是人体的一种凝血维生素。 A. 维生素 E B.钙化醇 C.维生素 K D.视黄醇 【C】13. 目前已经肯定的必需脂肪酸为﹙﹚。

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

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 目录 前言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第一章营养学概述 第三讲第一节糖类 第四讲第二节脂类 第五讲第三节蛋白质 第六讲第四节无机盐 第七讲第五节维生素 第八讲第六节水 第九讲第七节热能 第十讲第八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十一讲第九节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第十二讲第十节烹调中的营养保护 第十三讲第十一节几种人群的膳食特点 第十四讲第十二节不同国家的膳食营养结构特点 第十五讲第二章食品卫生 第一节微生物概述 第十六讲第二节食品污染 第十七讲第三节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措施 第十八讲第四节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措施 第十九讲第五节化学农药污染与残留 第二十讲第六节金属毒物和其它化学物质污染 第二十一讲第七节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 第二十二讲第八节食品添加剂 第二十三讲第九节食物中毒概述 第二十四讲第十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二十五讲第十一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第二十六讲第十二节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二十七讲第十三节食物中毒的一般急救处理 第二十八讲第三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卫生 第一节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卫生 第二十九讲第二节豆与豆制品的营养价值及卫生 第三十讲第三节畜禽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卫生 第三十一讲第四节蛋与蛋制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卫生 第三十二讲第五节乳类的营养价值及其卫生 第三十三讲第六节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卫生 第三十四讲第七节食用油脂及其卫生 第三十五讲第八节调味品及其卫生 第三十六讲第九节冷饮食品及其卫生 第三十七讲第十节酒与非酒精饮料及其卫生 第三十八讲第十一节罐头食品及其卫生 第三十九讲第十二节蔬菜、水果与食用菌及其卫生 第四十讲第十三节糖果、糕点及其卫生 第四十一讲第四章食品卫生管理 第一节食品卫生法与食品卫生五四制 第四十二讲第二节饮食企业的卫生要求和卫生制度 第四十三讲第三节食品贮藏、运输、销售过程的卫生要求 第四十四讲第四节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一讲:烹饪营养与卫生——绪论 【课题】绪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范畴。 2. 了解该门课程在烹饪及旅游餐饮行业中的重要性。 3. 了解营养卫生对人体健康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1. 营养卫生的概念及其所函盖的知识范围。 2. 营养卫生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食品营养与配餐(第二版)项目3 习题答案

项目三〈膳食指南与合理烹饪〉思考与训练习题答案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欧美国家的膳食结构是(B)。 A.地中海膳食。 B.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C.以植物性食物为止。 D.以动植物性食物为主。 2.日本的膳食模型是(A)。 A.动植物平衡型。 B.植物为主型。 C.地中海膳食型。 D.动物为主型。 3.我国传统膳食中谷类供能比在(B)。 A.80%以上。 B.70%以上。 C.50%以上。 D.40%以上。 4.下列属于平衡膳食的是(A)。 A.摄入的食物中的能量和营养素满足人体的需要。 B.摄入的食物中的营养素部分丰富。 C.摄入的食物是无毒无害的。 D.摄入的食物是定量和比例合适的。 5.烹调的含义是(B)。 A.等同于烹饪 B.烹调是制成菜肴的一门技术 C.烹调是加热过程 D.烹调是调味过程 6.淀粉糊化后(A)。 A.有利于消化 B.不利于消化 C.降低了营养价值 D.对消化没有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选择两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食物选择要多样化,每天最好能吃6种以上的食物,才能保证营养素的需要。B.成人每天最好食用2个以上品种的谷类食物 C.成人每天最好食用1-2个品种的水果 D.膳食中应有适当比例的动物性食物 E.成人常喝糖水和纯净水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宝塔建议量均为食物可食部分的生重 B.每日膳食要严格按照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的量吃 C.一定要经常遵循膳食宝塔各层中各类食物的大体比例 D.一般一周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平均值应当符合宝塔的建议量 E.因鱼类营养价值高,应每天严格按要求量食用 3.老年人的合理膳食措施应该包括(ABCDE)。 A.以优质蛋白质为主 B.荤素合理搭配 C.提倡多吃奶类、鱼类蛋白 D.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重视膳食纤维和多糖类物质的摄入 E.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 4.哺乳期的膳食指南主要为(ABCD)。 A.食物种类齐全多样化,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 B.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 C.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 D.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和海产品 E.少食多餐,想吃就吃。 5.烹饪的作用包括(ABCDE)。 A.杀菌消毒。 B.使生变熟。 C.促进大分子营养成分变化,利于消化。 D.调解色泽、增加美感。 E.调合滋味, 6.碳水化合物在烹调加工过程中能够发生的变化有(ABCDE)。 A.淀粉的糊化 B.淀粉的老化 C.淀粉的焦化 D.蔗糖焦化 E.糖类水解

《烹饪营养与卫生》试卷(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烹饪营养与卫生》试卷B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小题2分,20分) 1、0.01% 2、过敏性 3、鱼胆 4、0.01mg 5、海产品 6、季节 7、0.05g/kg 8、聚丙烯 9、有机氯10、镰刀菌 二、判断(每小题2分,20分) 1、× 2、√ 3、× 4、× 5、√ 6、√ 7、× 8、√9、√10、√ 三、名次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食品污染——是指危害人体健康的(1分)有害物质(1分)进入正常食物的过程(1分) 2、食物中毒——是人们食用了各种“有毒物质”后(1分),在短时间内爆发(1分)的非 传染性的以急性症状为主的疾病的总称(1分) 3、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1分)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1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1分) 4、突变——是指生物在某些诱变因子作用下(1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 的,根本的变化(1分),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传给后代细胞,使新的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1分) 5、静息代谢率——是指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和体内稳态(1分),再加上交感神经系统活动 (1分):如心跳、呼吸、血液循环、胃肠蠕动、体温调节、腺体分泌等,所需要的基 本能量消耗(1分)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①:尽快排除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毒物(2分) ②:防止毒物的吸收和保护胃肠道黏膜(2分) ③: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泄(1分) ④:对症治疗(1分) 2、<一>、防止食品霉变 主要是控制温度和湿度,即控制粮食、油料和其他食品中的水分,控制食品 贮存库的湿度和温度(2分) <二>、去毒(3分) ①挑选霉粒法②碾轧加工法③加碱去毒法 ④物理吸附法⑤加水搓洗法 3、①食品原料的选择(2分) ②膳食的调配(1分) ③食谱的编制(1分) ④合理的食品烹调加工(1分) 4、①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膳食原则首先是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糖,以控制和减少 血脂浓度。(2分) ②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低盐饮食,菜肴的口味清淡、含盐分高的调味品要控 制使用(2分) ③餐食应多配新鲜蔬菜、水果(1分) 5、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时(1分),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就可相互, 配合取长补短(1分),使氨基酸比值更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从而提高了混合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这种作用成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1分) 例:玉米中赖氨基酸低,氮氨基酸高,大豆中赖氨基酸高,氮氨基酸低,两者混合使

烹饪营养与卫生复习题

营养复习题 一. 单选题 1.衡量膳食质量的标准应是为前提、是目的、感官是条件 烹饪是保障。() A.口味、吃饱 B.卫生、营养 C.感官、口味 3.目前公认的人体必需脂肪酸是。 A.亚油酸 B.亚麻酸 C.花生四烯酸 4.大豆中钙的含量虽然很高,它的吸收率却很低,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大豆中磷 B.大豆中维生素 C.大豆中植酸和膳食纤维 ()5.下列维生素中,哪一种维生素在食物中的含量不高,但人体自身可以合成,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C ()6.长期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疾病是。 A.坏血病 B.口角炎 C.脚气病 ()7.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水的生理功能的是。 A.构成组织和参与代谢 B.调节体温和润滑作用 C.提供能量 ()8.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 吃。 A. 300克和50克 B. 100克和100克 C.100克和50克 ()9.铁的良好食物来源是以下食物。 A.米、面B.水果、豆类C.动物肝脏、血液、红色瘦肉、肾脏等 ()10. 以下哪项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A.维生素C B.浓茶C.草酸()11.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第二层是。 A.谷类食物 B.蔬菜和水果 C.奶类和豆类 ()12 某些蔬菜如菠菜、茭白、竹笋等,要经沸水烫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它们所含的,从而有利于钙、铁等无机盐的吸收利用。 A.纤维素 B.草酸、植酸 C.寄生虫 ()13.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微生物对人体有益的是。 A.乳酸菌 B.黄曲霉菌 C.肉毒杆菌 ()15.以下哪种疾病具有传染性。 A.蛔虫病 B.阑尾炎 C.乙肝 ()16.孕妇在孕期缺乏什么会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 险。A.叶酸 B. 锌 C.维生素A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简介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130700 专业名称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基本学制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中餐烹饪操作人员、营养配餐人员和餐饮管理人员。 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饭店、餐馆、酒楼等餐饮企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餐厅、食堂、中央厨房等,从事中式烹调、面点制作、营养餐设计以及厨房、餐厅的管理、设备养护等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诚信自律、宾客至上、精益求精的烹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观念; 2.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遵守餐饮、旅游业相关法规; 3.具备烹饪原料鉴别及初加工能力; 4.掌握常见的烹饪技法,能独立制作部分冷、热菜及面点产品; 5.能应用现代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知识进行菜肴创新以及营养餐设计与制作;

6.能应用中国传统营养学(中医饮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药膳配制与制作及药膳食疗配方开发; 7.具备宴席设计能力,能在烹饪中应用工艺美术知识,传承中华烹饪文化; 8.具备对现代烹饪设施设备操作及维护的能力; 9.具备厨房生产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控制与厨房管理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烹饪概论、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中餐烹调技术、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技术、面点制作技术、特色菜品制作技术、中医基础理论、药膳设计与制作、烹饪营养与食品卫生、营养餐设计与制作、餐饮成本核算、现代餐饮管理、菜单与宴会设计、中央厨房运转管理。 在校内进行原材料加工处理、刀工切配、烹调等基本技能训练,宴席设计及成本核算训练;营养餐配制与制作训练;药膳配制与制作训练;在校外企业进行岗位见习与实习。 专业(技能)方向 中餐烹调、中式面点制作、营养配餐、中央厨房 对应职业(岗位) 4-03-01-01中式烹调师、4-03-01-02中式面点师、4-03-04-01营养配餐员、X4-03-99-01厨政管理师☆、调味品品评师☆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烹饪营养学课程总复习题(附有参考题答案)

《烹饪营养学》总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营养——营养是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的健康状况的过程。 2.合理营养——从根本上说合理营养是指能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并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的膳食营养。 3.营养素——人体为了生存与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进行体力劳动,自外界以食物的 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称为营养素。 4.营养学——营养学是研究人体的营养过程、营养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或者说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5.烹饪营养学——烹饪营养学是应用现代营养科学的基本原理指导烹饪过程的一门 应用性学科,它是随着烹饪科学和营养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发展而来的。 6.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7.吸收——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 收。 8.排泄——吸收后的营养素在体内参与代谢,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将这些物质排出

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9.机械消化——通过口腔的咀嚼和消化道的蠕动,将大块的食物改变为小块的食糜, 这一过程称为机械消化。 10.化学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糜与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大分子 营养素分解为小分子,这一过程称为化学消化。 11.主动转运——营养素逆着浓度梯度(化学的或电荷的)的方向穿过细胞膜的转运过 程称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有细胞上载体的协助,同时需要有能量的消耗。12.被动转运——营养素顺着浓度梯度(化学的或电荷的)的方向穿过细胞膜的转运过 程称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消耗。 13.氮平衡——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即:B=I-(U+F+S)。 14.食物热效应——食物热效应是指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的额外消耗,过去称为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15.完全蛋白质——指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数量充足,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而且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16.动脂——脂肪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周围,其储量容易受进食情况好坏影响,因此称为动脂。 17.基础代谢——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代谢,即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