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源流及考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文明源流及考古
一、引子
中國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年文字可考的歷史。但是在13世紀《馬可·波羅遊記》出版以前,西方人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隨著西方人逐漸認識中國燦爛的文明,他們對此感到非常驚訝,甚至産生了懷疑。歐洲神學家宣稱,中國人是諾亞的子孫,中國文明是由那些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中國的古代巴比倫人所創造的。其實,這種“中國文明西來說”是沒有什麽根據的。事實上,中國自古就有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而20世紀以來的考古發現更加充分證明了中國文明、文化、人種等都是起源於神州大地的。
二、中國人的來歷
根據分子生物學和古人類學的研究,人類發展經歷了5個階段:(1)南方古猿;(2)能人;(3)直立人;(4)早期智人;(5)晚期智人。
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科成員,生活在距今500~100萬年前。迄今已發現的南方古猿的化石主要分佈於南非和東非。有人認爲在中國湖北建始縣發現的幾顆牙齒是屬於南方古猿類的,但更可能是直立人的牙齒。直立人的祖先是能人,生活在距今200萬~150萬年前。能人的化石主要是在非洲發現的。中國目前還沒有發現有。
直立人生活於距今200萬~20萬年前。在中國發現的直立人化石較多,較重要的有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80萬~65萬年前的陝西藍田猿人,46萬~23萬年前的北京猿人,以及19萬~15萬年前的安徽和縣猿人等。我國直立人在演化上已經有一系列自己的特徵,如矢狀脊,鏟形牙齒,闊鼻,扁平臉,較垂直的鼻骨等。
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5萬~4萬年的更新世中期到晚期,迄今已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70多個地方發現了他們的化石。中國發現的早期智人有廣東馬壩人,山西許家窯人等。他們的地區性特徵是由中國直立人發展而來的,例如,扁塌的鼻樑、接近水平的額鼻額頜縫、向後凹入的眉間區、矢狀脊,鏟形上門齒等等。這些特徵表明,從直立人到早期智人,中國的古人類是連續進化的。
晚期智人指4萬年前至現在的人類,是人類發展的最後階段,其化石幾乎遍及各大洲。中國境內就有36處,其中著名的有北京山頂洞人等。中國晚期智人已經具有黃色人種的大部分特徵,如顴骨較大而向前突出,鼻骨低而寬,鼻樑稍凹,鼻根點稍高,鏟形上門齒等。這些特徵表明,中國晚期智人與現代黃種人具有進化的連續性,存在著親緣傳承關係。因此,“中國文明西來說”
證明是與事實不符的,中國是早期人類的生存地之一,中國文明是從中國人自己的祖先那裏發展而來的。
現在我們來看看中國文明是如何從遠古的原始狀態發展成長的。
三、石器時代的中國文明——考古發現
1、舊石器時代的中國文明
舊石器時代是人類文化的童年,是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時期。中國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出現於180萬年前到距今1萬~2萬年。1961年和1962年,考古學者在黃河岸邊的山西芮城縣西侯度村後面一座名叫“人疙瘩”的小土山上發掘出成批的動物化石,30餘件石器,帶切割和刮削痕迹的鹿角和火燒過的骨頭等等。這就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西侯度文化。
舊石器時代的勞動工具在早期主要是打製石器和加工石器。在西侯度有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大尖狀器等三大類型,石器的製造工藝已達到一定的水平。舊石器時代中期打製石器技術明顯提高,石器類型也不斷增多,同時又新出現了木棒或骨棒打片的技術。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發現,其中較著名的有北京的山頂洞人。這個時期的石器呈小型化趨勢,骨、角器也相當發達。尤其是骨針,其細小的孔眼,圓滑的針身,幾乎和後來的針沒有太大的區別。針的出現是一項重要的發明,意味著人類已經學會縫製衣服,禦寒保暖了。
早期人類主要靠採集樹葉、野果爲生。石器的發明開始了他們狩獵的生活方式。到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掌握了捕魚的技術,魚類成爲當時人的重要食物之一。遼寧海城小孤山遺址發現有倒刺的骨魚叉,表明人類已經掌握了較高的捕魚技術。這種謀生技能上的改進擴大了人類活動的範圍。他們不必只靠森林而活,在河谷、湖畔地帶他們同樣能很好地生存。
早期人類發展中一件劃時代的大事是掌握了管理和控制火的技能。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有9處有用火的遺迹。在周口店北京人的洞穴中,保存的灰燼層厚達4~6米,中間還夾雜著一些燒裂的石塊、燒焦的獸骨等。舊石器時代中期用火的遺址有更多的發現,表明人類控制火的能力已經進一步增強。到了晚期,灰燼、炭屑、燒骨等在考古中被普遍發現。在山頂洞上部長14米、寬8米的範圍內,發現了兩層灰燼,裏面還有工具,表明這一時期中國人的祖先已經普遍掌握了保存火種的技術,而且很有可能已經學會人工取火的技術。
由於早期人類非常依賴自然環境,因此,他們始終處於漂泊不定、遷徙無常的生存狀態。但也有一部分人群有相對穩定的住所,尤其是一些天然洞穴。天然洞穴既能爲人類遮風擋雨,也能禦寒保暖,是原始人類最理想的住所,是人類最早的“家”。然而直到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依然處於漂泊的狀態。
已經發現的30多個遺址中,只有不到20%是洞穴,表明只有少數人群利用天然洞穴過著相對穩定的日子。但晚期已開始有簡陋的房屋,如哈爾濱市郊的閻家崗遺址。
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文化的一大進步是當時的人開始追求美,也形成了關於靈魂的觀念。在北京的山頂洞遺址和遼寧海城的小孤山遺址,都發現了數量較多的裝飾品。山頂洞的裝飾品種類豐富,有穿孔小石珠、穿孔小礫石、穿孔海蚶殼等,而數量最多的是用穿孔獸牙,由於長期佩帶,有些獸牙的孔道已磨得很光滑。另外,在山頂洞的下室,發現了3具完整的人頭骨和一部分軀幹骨,在屍骨的周圍撒有赤鐵礦粉,還擺放著各種類型的裝飾品。這是迄今爲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墓葬。據分析,赤鐵礦粉象徵著鮮血,也具有驅邪鎮妖的作用。山頂洞人相信紅色可以安撫死者的靈魂,使他們平安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中。
2、新石器時代前期的中國文明
新石器時代是以農業、家畜飼養業、陶器和磨製石器爲特徵的時代。從這時開始,人類不再單純地依賴大自然,而是開始能夠開發大自然了。發達的生産經濟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帶動社會關係迅速發生變革,爲文明社會的最終産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我們先來看一看中國的新石器時代前期的發展。這一時期指的是公元前8000年~前3500年,是新石器時代各種文化因素的發生和發展時期。
在新石器時代前期中國已經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基本奠定了史前時代中國大地的格局,在此基礎上産生了中國的文明。主要的區域文化有黃河流域文化、長江流域文化和北方文化。黃河流域的文化以公元前5000~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爲典型。仰韶文化以1921年發掘的河南澠池縣仰韶村遺址而命名,現已發現遺址1000多處,村落多數佈局嚴密,房屋形態繁多,早期多爲半地穴,中、晚期基本都是地面建築。長江流域以公元前5000~前3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爲代表。河姆渡文化以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而命名的,以精巧的木器和榫卯構件最具特徵,房屋主要是杆欄式建築。北方文化以公元前6200~前5500年的興隆窪文化爲典型。該文化以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命名的,居民多住在半地穴房屋中。此外,在東北、西北、西南和華南等地區也發現了這一時期人類活動的遺址。
根據考古發現,中國是世界農業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據統計,全世界主要糧食、經濟作物、蔬菜、果樹等共有666種,起源於中國的就有136種,佔20%。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1973~1974年在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稻穀遺存。在不到400平方米的範圍內,稻穀、穀殼、稻稈、稻葉等交互混雜,形成20~50厘米厚的堆積層。
最早的種植技術極爲簡單,一般只有播種和收穫兩個環節。後來,史前人發現,凡是在種前被火燒過的地方穀物長得特別好,於是便有意識地先放火燒荒,然後再播種。這種耕作方式被稱爲“刀耕火種”。刀耕火種的農業産量很低。史前人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燒荒以後還需要翻耕田地才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