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地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强 师 资 队伍 建设 、 化 文化 产 业 人 才 培 养 的针 对 性 以及 与 地 方 文 化 改 革 实验 区 建 立 密切 的 合 作 关 系 , 养 既 懂 文 化 强 培
又善 经 营 管理 的 高素 质 复 合 型 文化 产 业 人 才 , 文化 产 业发 展 提 供 智 力 支 持 与 人 才保 障 , 动 我 省 文化 产 业 健 康 、 为 推 科 学发 展 , 速 中原 经 济 区建设 。 加
关 键 词 : 南地 方 高校 ; 化 产 业 ; 才培 养 模 式 河 文 人
化产 业人 才数 量与专业 素 养 的要 求也 越来 越高 。但 到底 要靠人 才 。因此 , 大力 发展 文化产业 , 才培 养 人
是 , 关资料 显示 , 有 河南 省现 有文 化产业 人才 稀少 且 是 关键 。为适 应文 化产 业发展 的新 需求 , 前几 年 , 教 专业 性不强 , 与快 速 发展 的文 化 产 业对 人 才 的 需 育 部 新 设 置 了 文 化 产 业 经 营 与 管 理 本 科 专 业 。 随 着 这 求极不 相称 。 因此 , 文化 产 业 人 才短 缺 已成 为 制 约 我 国文化 产业 的蓬 勃 发 展 , 化产 业 经 营 与 管理 专 文 河南 省文化产 业发 展 的瓶颈 。 由于河南 重点及 综合 业 已成 为近年 来高校 新 办专业 中发 展速 度最快 的专
由于地 方高校 在 文 化 产业 人 才 培 养 方 面仍 囿 文 化产业 发展 提供 智 力 支 持 与人 才 保 障 , 动 我省 但 是 , 推 文 化产业 健康 、 科学 发展 , 加速 中原 经济 区建设 。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挖掘抽象文化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举措。
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突破人才瓶颈的重要途径。
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特征积极转变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字: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一、引言一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必然使得该产业人才需求急剧膨胀,文化创意产业亦是如此。
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是高端人才聚集的产业。
其核心竞争力是人才。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创意产业最上游环节的主体,创意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创意人才培养问题成为突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人才瓶颈的重要突破口。
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及能力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综合产品制造、营销和推广,形成创意文化品牌优势,带动后续产品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链条。
文化创意人才是指通过人的大脑对产品进行”加工”从而产生经济附加值或利益的人才。
文化创意人才是与执行人才相对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拥有与其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水平,通过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策划、管理、营销等人才。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
以创意产业所处文化创意产业内部产业链位置,可分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研究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以创意人才的工作形式分类,可以分为自由创意人才和有组织创意人才。
本文认为,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要求可以分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综合型人才。
相应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可以分为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综合能力。
(一)创新能力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对文化资源的简单复制和批量化生产,而是挖掘抽象文化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知识性劳动。
创新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最重要的特征,创意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产品的市场潜力。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申报稿)”嗨,各位亲爱的同行们,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团队精心策划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这个方案可是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行业趋势的深入研究,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量身打造的呢!一、人才培养目标咱们得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咱们这个专业要培养的是具备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简单来说,就是既要懂得文化产业的理论知识,又要能上手操作,还要有创新思维,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可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
咱们这个专业,基础课程那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等。
这些课程能让学员对文化产业有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除了基础课程,咱们还设置了特色课程,比如文化产业创意策划、文化产业市场营销、文化产业投资与融资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文化产业中游刃有余。
当然,实践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
咱们会组织学员参加文化产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文化产业项目实训、文化产业企业实习等。
通过实践,学员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是决定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
咱们这个专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咱们会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文化产业中的实际案例,让学员深入了解文化产业的管理规律和操作技巧。
鼓励学员进行自主学习。
咱们会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论文等,让学员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可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咱们这个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他们会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高校发展文化产业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百 家 论 坛
王 尧
沈阳音乐学 院艺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 1 0 1 6 8
高校发展文化产业 中人才培养模 式的研究
摘要 : 在 国际金 融危机 的大形势下 , 在 重视发展公益性 文 化事业的 同时, 要 进一步振兴发展文化产业 , 只有这样 才能满 足人 民群众 多样化 、 多层次、 多方面精神 文化 需求。作为人 类 文化发展 的传播基地和创新基地 ,高校具 有深厚的文化底 蕴 的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 源和人力资源 ,应该在 发展 文化 产业上有大的作为。本 文概述 了高校发展 文化产业的基 本情
一
、
化相关单位与高等学校合作举办高级研修班 、 培训班 , 培养 高 素质 的专业技术人才 、 经营管理人 才 ; 鼓励并支持文化人才参 加学术研究与交流 , 并承担重大课题 和项 目的研 支持 , 努力培 养 复合 型人才 。在教学 中淡化 目 前所采用 的传统 的以教师教 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 探索 多种手段 , 积极 为高校提供相关企业 管理人员进行综合 案例教学 , 利用案例分析 、 模拟训 练 、 多媒 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 在实践和就 业方面给予强大的政 策支持 , 支持大学生 自主创业 , 鼓励大学 生提高创新思维 ,从 而满 足我 国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
融领域 同时又有较高的文化 产业投融资水平和能力 。第 是 第 、 用之根本 。 嗣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 、 引进人才 , 为 经 营管理人才 , 通过经营管理打造 文化产业管理 团队 , 提升团 各类 人才的创业和 自我价值 的实现提供 更好的机会 和条 件 , 机制 、 创新层出不穷的开发 出来。 队管理水平 , 使 利润更大化 。 因此 , 高校在发展文化产业时 , 首 使 得全社会 的智慧 、 第四、 机制创新 。改革是创新最根本 的动力 , 我们需要 打 要需要建立 的就是文化产业 相关人才 的培养 ,这不仅对有利 要与社会 主义经济相适应 , 与社 于高校发展产业 ,同时也为全社会 的文化产业 发展提供相关 破束缚人 的思想和制度障碍 , 会主义体制相适应 ,并且 改革 的方 向和重点一定要有利于科 人才。 学发展和最 大限度 的发挥人的创造力 ,这样才能正好 的得到 以人的需求和发 展为 出发点定位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 、 发展学历学位 教育 , 建立多层次学历 教育体系。在 创新 , 机制也能够得到创新 。 省 内高等院校尽快开设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 ,努力建设 完整 第五 , 引领高端。培养一些高端人才 比如 , 治 国理政 的领 经营管理水平非常高的人才 、 市 场开 拓能力非常强 的 的专 、 本、 硕、 博一体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 源源不断的 导人才 、 人才 , 优 秀的科学家和企业 家、 伟大的艺 术家和善 于平 民化 的 打造本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合格从业人员。 第二 、 寻找 自己的特色 , 明确专业定位 。政府需支持各个 教育家等等 ,培养出这些人才就能很好的引领经济发展方 向 院校根据 自己学校与文化产业专业相关或者相近的传统专业 和文化产业前进方向 , 更好的实现高校文化产业。 高校发展 文化产业是 比较新 兴的话 题 , 2 0 1 1 年 的两会 期 的实际优势 以及 区域文化产业 发展 的实 际情况给予高校适 当 不可 以变成产业 , 特 权做好具体的专业定位 , 管理专业强的就侧重 于观念里 , 技 间与个别代表提出文化是一种人类的共识 , 至于文化 是否 可以变成产业 , 术实力强的就偏重于技术 , 这样办学符合办学规律 , 同时政府 其实这种说法也是 因人而异的, 应加大学科建设项 目 基金投资。 《 国家“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 这个话题需要很长时间的讨论 ,本文讨论 的是高校的文化产 这个概念有非常 宽泛 的范围 , 你可 以定义它为一种产业 , 规划纲要》 明确了培养人才和学科建设 的重要性 , 鼓励政府 文 业 ,
文化部发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文化部发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为了满足这一行业发展的需求,文化部发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更多具备创意思维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背景介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创新的产业形态,涉及艺术、设计、传媒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质。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然而,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发展瓶颈。
因此,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势在必行。
二、培养目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意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创意人才,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培养目标包括:1. 强化创意思维:鼓励学生拓展思维边界,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学生在设计、传媒、艺术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3. 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4. 培养国际视野:加强对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竞争力,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培养途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采用多种培养途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等院校培养:各大高等院校设立相关专业,开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系统的学术课程和实践教学机会。
2. 企业合作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与高校合作,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
3. 创新创业培训:组织创新创业培训班,为有创意的年轻人提供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技能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潜力。
4. 跨学科培养:鼓励跨学科交流和学习,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提升其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人才的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培养具备创意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等。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具备艺术和设计能力,同时又要具备市场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应具备创造和传播文化价值的能力,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造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等。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运作和市场需求。
二、培养模式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多元化和实践导向。
多元化体现在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上。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
培养模式应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实践导向体现在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和工作经验的重视上。
学生应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获得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环节应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存在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知识体系的建构、师资队伍的培养、合作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等。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广泛,需要建立起涵盖多项学科和专业的知识体系,并且与时俱进地更新和拓展。
其次,培养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要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市场需求的认知。
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工程方案
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工程,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人才培育计划,以满足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发展。
二、人才需求分析1.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产为原材料,以创意为动力,以商品和服务为产品,以文化消费为导向的经济活动领域。
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过去几年迅猛发展,产值不断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各个行业都需要大量的文化产业人才支撑。
2.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目前,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创意人才:包括艺术家、编剧、文化策划师等;(2)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包括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财务人员等;(3)文化科技研发人才:包括文化科技研究人员、文化产品设计人员等;(4)文化服务人才:包括文化活动策划人员、导游、文化传播人员等。
3.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培养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现有的培养课程与文化产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2)培养方式不灵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需求;(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与农村、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资源不均衡。
三、工程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构建全面、系统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工程,实现以下目标:(1)建立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2)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产业人才;(3)促进文化产业人才的社会就业和职业发展;(4)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人才素质和竞争力。
四、工程构想1.构建人才培养体系(1)规划课程体系:设立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课程,包括文化经营管理、文化创意设计、文化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内容;(2)建立实践基地:与文化产业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3)开展学术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升综合素质。
文化产业管理培养方案
文化产业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啊,就是要把同学们培养成文化产业界的全能小能手!目标就是让大家既懂文化又会管理,能在各种文化相关的领域里如鱼得水。
不管是传统的影视、出版、艺术,还是新兴的动漫、游戏、数字文化啥的,都能去掺和一脚,而且还能搞得风生水起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同学们打造成能在文化产业的大舞台上闪亮登场的明星管理者。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嘛,通常是四年。
这四年就像一场超级马拉松,大家可得坚持住。
顺利跑完这四年,修够学分,达到各种要求后,就能拿到管理学学士学位啦。
这个学位就像是你进入文化产业管理世界的通行证,拿着它,你就可以去敲那些心仪的公司或者单位的大门啦。
三、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文化概论。
这门课就像是打开文化产业大门的一把钥匙。
我们要从文化的源头开始讲起,什么古今中外的文化啦,都得了解。
让大家知道文化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它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啥都有。
通过这门课,同学们就能够有一个比较宏观的文化视野,不至于在文化的海洋里迷失方向。
管理学原理。
这个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哦。
得让同学们知道管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什么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管理职能,就像学武功的基本功一样,得牢牢掌握。
这门课会用很多有趣的案例,比如说那些大企业是怎么管理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学完这门课,同学们就可以在心里默默构建自己的管理小宇宙啦。
2. 专业核心课程。
文化产业经济学。
文化产业可离不开钱啊,这门课就是讲文化和经济之间的那些事儿。
怎么让文化赚钱,怎么用经济手段推动文化发展,这都是我们要研究的。
就像开一家文化公司,你得知道成本怎么控制,市场怎么开拓,利润从哪里来。
这门课会让大家变成文化产业里的理财小专家。
文化市场营销。
这可好玩儿了。
我们要教同学们怎么把文化产品或者服务卖出去。
就好比你手里有一部超棒的电影或者一个超酷的游戏,你得知道怎么让大家都知道它,都想玩它或者看它。
这就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啦,从传统的广告到现在流行的社交媒体营销,都得学。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国海洋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代码 120210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2016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能够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文化宣传等部门、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管理、文化市场运营、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项目策划、文化产品创意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文史基础、宽广的文化视野、良好的国际文化交流传播能力;(2)熟练掌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创意策划、市场调研、开拓创新的能力;(3)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营销运作规律;(4)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的能力,为进一步职业提升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1.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职业操守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2.具有宽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文史知识基础,掌握文化产业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系统掌握从事文化产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4.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三、支撑学科支撑本专业的一级及二级学科:本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为管理学(12);二级学科为工商管理类(1202)四、毕业学分要求课程体系学分要求必修选修合计公共基础层面思想政治类 1540 高等数学类 4大学外语类 10大学计算机类 4军事、体育类 7通识教育层面通识教育课程8 8专业教育层面学科基础课程 18 17102专业知识课程 24 21工作技能课程14 8总计 9654150五、专业核心课程1.文化产业概论(50课时,3学分)2.中国文化史(50课时,3学分)3.世界文化史(50课时,3学分)4.中外文化交流史(52课时,3学分)5.文化经济学(52课时,3学分)6.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48课时,3学分)7.文化管理学(52课时,3学分)8.世界文化产业导论(52课时,3学分)9.文化市场营销学(56课时,3学分)10.文化传播学(56课时,3学分)11.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52课时,3学分)12.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52课时,3学分)13.文化资源学(50课时,3学分)14.创意理论与实践(56课时,3学分)六、专业特色课程1.海洋文化概论(2学分,32课时)3.海洋文化创意(2学分,48课时)5.古代文物与海上丝路(2学分,36课时)2城市文化专题(2学分,40课时)4文化产业与沿海区域发展(1学分,24课时)6中国书法与创意设计(2学分,48课时)七、实践环节(一)必修实践环节(37学分)1.专业实习(4周,4学分)2.毕业论文(8周,8学分)3.创新创业教育(2学分)4.其他课内实践环节(512课时,16学分)5.大学体育I-IV (128课时,4学分)6. 军事训练(2周,1学分)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课时,2学分)(二)选修实践环节其他课内选修实践环节(296课时,9.3学分)八、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一)公共基础及通识教育层面修课要求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先修课程必修思想政治理论008101101023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Mentality and Morality Improvementand Basics of Law0081011010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General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History0081011010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Introduction to the FundamentalPrinciple of Marxism 00810110101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to Maoism and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Socialism008101101013 形势与政策Ⅰ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Ⅰ008101101015 形势与政策Ⅱ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Ⅱ高等数学008401101089 大学数学A College Mathematics A大学外语008301101033 大学英语ⅠCollege English I008301101035 大学英语Ⅱ CollegeEnglishⅡ(二)专业教育层面 1.学科基础课程008301101037 大学英语 Ⅲ College English Ⅲ 008301101039 大学英语 IV College English IV008301101135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Extended College English Level ASeries大学英语Ⅲ或选修大学俄语、大学西班牙语等另外一种外语的四个等级课程,修满10学分。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文化产业是当前发展迅速的产业之一,但其人才的不足与不匹配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怎样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实践,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融入到教育体系中。
当前,我国高校已经开设了众多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但专业的设置却往往是依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的,而非真正的培养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再度纳入到教育系统重要的学科范畴中,并且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师德教育,让他们真正了解文化产业的特点和本质。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文化产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过去,我们比较重视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但这在文化产业中,尤其是在高科技化的文化产业中已经显得有些单薄。
现在,要求文化产业人才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再次,我们需要建立文化产业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
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知识面广、跨学科的产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多元化。
例如,开设跨学科的专业、举办实践性强的活动、注重学生创新创意等,这一切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产业领域的实践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够与实际企业进行沟通和互动,让学生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到所学技能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并进行及时调整。
最后,应该为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这种实践不仅体现在课程实践、毕业实习等层面,同时也体现在比赛和活动层面。
例如,在全国各地举办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等比赛和活动,都是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文化产业实际工作的好机会。
总之,文化产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综合性强的产业,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短缺与缺匹配的问题。
我们需要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期培养出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文化行业文化人才培养方案
文化行业文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章文化人才概述 (2)1.1 文化人才的概念与分类 (2)1.2 文化人才的作用与价值 (3)第二章文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2.1 文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3)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第三章文化人才培养目标与原则 (4)3.1 文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4)3.1.1 提升文化素养 (4)3.1.2 培养创新能力 (4)3.1.3 增强国际竞争力 (5)3.1.4 优化人才结构 (5)3.2 文化人才培养的原则 (5)3.2.1 坚持以人为本 (5)3.2.2 坚持全面发展 (5)3.2.3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3.2.4 坚持开放办学 (5)3.2.5 坚持可持续发展 (5)第四章文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6)4.1 文化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6)4.1.1 政策法规层面 (6)4.1.2 教育培训层面 (6)4.1.3 实践锻炼层面 (6)4.1.4 评价激励层面 (6)4.2 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内容 (6)4.2.1 学历教育 (6)4.2.2 职业培训 (6)4.2.3 继续教育 (7)4.2.4 实践锻炼 (7)4.2.5 评价激励 (7)第五章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7)5.1 培养模式的创新理念 (7)5.2 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摸索 (8)第六章文化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8)6.1 课程体系的构建 (8)6.2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9)6.2.1 课程内容 (9)6.2.2 教学方法 (9)第七章文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10)7.1 实践教学的意义与目标 (10)7.2 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10)第八章文化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11)8.1 评价体系构建 (11)8.1.1 评价指标设定 (11)8.1.2 评价方法与程序 (11)8.1.3 评价周期与反馈 (11)8.2 激励机制设计 (12)8.2.1 物质激励 (12)8.2.2 精神激励 (12)8.2.3 情感激励 (12)第九章文化人才国际化培养 (12)9.1 国际化培养的必要性 (12)9.2 国际化培养的模式与路径 (13)第十章文化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 (14)10.1 政策支持与保障 (14)10.1.1 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政策体系 (14)10.1.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4)10.1.3 优化文化人才培养环境 (14)10.2 实施措施与建议 (14)10.2.1 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14)10.2.2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载体建设 (15)10.2.3 拓展文化人才培养渠道 (15)10.2.4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 (15)第一章文化人才概述1.1 文化人才的概念与分类文化人才,是指在文化领域中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文化创作、传播、管理和经营等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
文化产业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究——以京津冀地区独立学院为例
术 型 人 才, 对 文化 产 品 的策 划 、 设计、 生产、 包装 、 销 售 等 一系
统筹和运营, 并能站在行业 的角度 审视本组 现 阶段 , 伴 随着我 国十二五规 划的提出, 以及社会各界对 列环 节进行规划、 “ 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重要 目标的深入关切, 在新时期对 织发展方 向, 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管理型人才。 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人才的界定, 以及三次产业间的必然联 系的研究愈加系统、 全面和多样化。 其 中, 对于文化产业人才 的培养方 式、 办法 、 模 式、 体制层与 影 响 。 其中, 文化 产 业 技 术 型 人 才 主 要 指 的是 通 过 对 工作 市, 在地 理位置上与两大直辖市的独立学院分布形成了紧密的
2 。 1 3 , 。 9 , 中 总 第 4 1 6 期J 8 5
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我国的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十分稀缺,需要加强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本文从加强社会的控制力,增强社会的促进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智慧产业。
它所需要的素养比其他的产业都要强。
我国的文化产业从事者千千万万,但是高端人才却十分稀缺。
2009年,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发布,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针对我国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稀缺的情况,经调研后研究得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健全高校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我国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科性质、学科归属一直没能得到明确的规定。
文化产业一直属于边缘性学科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也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摇篮,是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
直到2003年底,才有云南大学、山东大学等设立本科专业进行试点招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总计有40余所大学对文化产业设置专门的学科进行专门的教育。
1.1革新教育方法,树立教育理念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的高校专业,它的创新性、服务性、公众性和社会性更强。
在教育专业人才的理念上必须结合文化产业的特色对各个不同领域的文化产业进行分别对待。
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培养专业性培养人才和管理人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专业地指导。
同时,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培养学生掌握综合判断力和独立执行力。
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革新,定期组织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最有效地把握,给予学生在专业定向上正确地引导,培养专业化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1.2 内外兼修,努力建构专业师资队伍要实现培养从事文化产业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支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要求教师既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目前,文化产业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别的或相近的专业转过来的,理论水平不是很强,也不够系统,知识结构并不合理,尤其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
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现在以下几点 : 文化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经营 管理人才数量偏 少’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 高的问题 ,尤 其是懂经营管理
和营销知识的少,擅长策划、资本运作的少,难以适应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教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背景
1 历 史渊源 .
文化产业 的专业 教育最早 出现于西方,2 0世 纪 7 0年代以 持续快速 发展的需要 ; 高层 次、复合 型经营领导人才紧缺,制 后,以美国、英 国作为先导,然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 约着文化 经济 的快 速发展 ;熟悉国际惯 例和规则 、擅长媒介市 等大学相继效仿开设文化管理类的课程,如美国伯克 利音乐学 场运作、具 有战略思维 的外 向型经营人 才短缺 ,影响文化传媒 文化经营管理 人才的开拓能力、创新精神和 院、哥 伦比亚大学、迈阿密大学、英国城 市大学、利物浦大学、 的实力 和竞 争力 ; 澳洲音乐学 院、纽修威尔士人学、悉尼科 技大学 等都设有 文化 创新能力尚不够强,缺乏大型集团经营管理 经验 ;文化 经营 管 产业 ( 艺术 )管理 系或专业。2 纪末,我 国就有人正式提 出 0世 理后备人才不足、活力不强。 要建立文化艺术经济学、管理学 和营销学 等方面的应用型文化 文化产业管理人 才的奇缺 ,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产业管理学 科。随后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的最大瓶颈。我国急需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 ,高等院校责 中央 戏剧学 院、中国传媒大学和 中国音乐学院 ( 几乎 是北京所 无旁贷地成为我 国文化产业 发展的强大的人才培养基 地。 有重点艺术学 院)相继开设了文化艺术管理系或专业,之后上 海方面的艺术院校如上海音乐学 院、上海美术学 院和上海戏剧
从 目 的文化产业教育层次结柯 情况看,尚未形成高职 ( 前 高
“产学研赛”四轮驱动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
“产学研赛”四轮驱动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4)二、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5)2.1 培养模式 (6)2.2 课程设置 (7)2.3 教学方法 (9)2.4 实践教学 (10)三、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2)3.1 师资力量不足 (13)3.2 课程设置不合理 (14)3.3 实践环节薄弱 (15)3.4 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 (16)四、国内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17)4.1 国内高校 (19)4.2 国外高校 (20)五、针对问题的对策建议 (21)5.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2)5.2 优化课程设置 (24)5.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5)5.4 深化产学研合作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研究结论 (28)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9)一、内容描述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产学研赛”四轮驱动模式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在产学研方面,高校与企业、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由于行业快速变化,产学研合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合作深度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在赛事驱动方面,各类文化产业竞赛为展示学生才能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但赛事设置和评价标准的不完善也导致部分竞赛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
1.1 背景介绍产学研赛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产学研赛四轮驱动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文化部发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文化部发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部近日发布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具备创意思维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一、计划背景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文化领域中,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手段,开发和生产出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各种文化需求的产业。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二、计划目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打造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
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 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培训,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的人才,提升其创意产出和创新创造能力。
2.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加强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技术过硬的文化创意人才。
3. 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搭建多学科融合的教育平台,培养在文化、技术、商务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三、计划内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将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的内容包括:1. 完善教育体系。
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影响力。
建立人才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涵盖创意思维培养、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
2. 加强实践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形式,提供实际操作和项目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
3.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组织创新创业讲座、比赛和项目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
4.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积极推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提供实际项目和案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空间最大的产业之一,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大力推进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战略。
但高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师资力量匮乏、教材缺位、专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
本文就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对高校的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才;高校;发展误区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28-01一、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一)国际背景上世纪20年代末爆发经济大萧条后,美国开始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框架,到如今,其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约四分之一,成为仅次于军工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二)社会背景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也刺激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这方面人才的需要,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是十分匮乏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缺口近20万,人才匮乏这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尽管近几年高校也扩大了对文化产业方面人才的培养,令人尴尬的是文化产业是缺人的,但该专业毕业生却很难找到工作。
二、高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现状(一)重数量而轻质量从2004年,教育部先后批准了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等开办此专业,到2006年我国诞生大约100多个文化产业专业或相关方向。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高校的办学质量却没有跟上,忽略了质量和效益意识,真正能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才少之又少,从而直接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的培养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师资不足,教材不精文化产业是近几年刚兴起的一个专业,所以这方面的专家人才是十分紧缺,一些学校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不得不请其它专业的老师来给学生上课,这势必会造成学生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最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在设定培养方式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应用性人才的社会需求。
特别是在招生制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和师资聘用等方面都应向应用性倾斜。
关键词: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15-01
2009年9月,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发布,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为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现有高校资源,积极支持各高校根据市场需要创新开设文化产业类高教专业。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人才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
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头脑”服务为特征、以专业或特殊技能为手段的精英人才。
主要包括:具有原创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专门人才,如设计、策划等人员;将创
意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人才,即将创意思想商业化的人才;专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规律的人才。
二、高校在培养人才的现状
1、重数量而轻质量。
从2004年,教育部先后批准了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开此专业,到2006年我国诞生大约100多个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或相关方向。
在数量怎长的同时高校的办学质量却没有跟上,真正能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才少之又少,从而直接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文化产特的发展。
2、师资不足,教材不精。
文化产业是近几年刚兴起的一个产业,所以这方面的专家人才是十分紧缺的,一些学校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步步请其他专业的老师给学生上课,这势必会造成学生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3、培养目标不正确,教程设置不合理。
文化产业涉及的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歌厅、舞厅、电子游戏厅;演出表演团体、表演场所和文化经纪与代理等。
面对这样一种纷繁的文化产业对象,导致许多高校很难对文化产业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
三、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
1、强化师资力量的培养。
师资是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具体落实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没有跨学科的、能够融会贯通创意、
艺术、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教师,再完善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师资力量而言,其跨学科的融会贯通性仍显不足。
2、搭建教学、科研交流平台。
跨学科师资力量或教学科研团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
教学单位、高校可通过搭建跨学科教学、科研交流平台的方式,解决学科视角局限性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参与、推动全国性文化产业教学、科研交流平台的建设工作,全国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联席会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交流平台之一。
3、课程设置恰当处理正确化。
文化产业的课程应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
文化产业学科的通识教育应以拓展视野、提升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为主,文化学、美学、历史学等“无用之用”的素质教育内容是其重点所在;在专业教育方面,则应加强文化市场学、文化营销学、媒体创意、跨文化沟通等方面的课程设置。
通过二者的结合,使得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文化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四、高校教育在文化人才培养中的重点
1、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最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在设定培养方式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应用性人才的社会需求。
特别是在招生制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和师资聘用等方面都应向应用性倾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努力推广学生的优秀创意,帮助学生做好融资准备工作,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要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开发及推广,不断提升在校学生的从业素质。
3、强化政策设施,加强交流协作。
高校应利用其在政府政策制定上的特殊地位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改善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和体制弊端。
要建立健全文化创意类人才的信息共享工程,切实通过举办一些具有特色的人才招聘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人才在产业中的流动。
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才效能。
参考文献:
[1][日]中野晴行.动漫创意产业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