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多样化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方法多样化策略

(一)含义及适应情境

阅读方法多样化策略指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按声音的有无,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按阅读方式,可分为精读、泛读和略读。这里重点介绍朗读、精读和速读三种策略。朗读适应于阅读开始,旨在感受文章的气势、节奏、韵味和神采;精读适应于文章的理解性阅读,旨在把握材料的语义;速读适应于阅读的各个阶段,旨在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主旨。

(二)策略运用

1.朗读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把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它要求朗读者在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的基础上更丰富、更完美地表情达意。朗读因目的不同,可分为理解性朗读、欣赏性朗读、吟诵或背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深入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味和神采,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训练第一步是示范指导,学生仔细听好示范性的朗读;第二步是严格训练读音,使其规范化;第三步是自由朗读,体验文章语境。

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常用以下方法。

(1)选择教学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及不同的训练目的,选择齐读、轮读、分读、分组交互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例如,诗歌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解采用自由读;小说可以分角色读,以充分体会不同角色的语言特点。

(2)录音法。利用录音,进行朗读反馈。

(3)朗读技巧训练。常用的朗读技巧包括停顿、重读、语调、语速。指导学生运用一些朗读技巧,可以更加有效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涵,以及人物的喜、怒、哀、乐。如表示惊异、耳语、轻声时,声音应小一点儿;表示激动时,可用颤音;表示迟疑时,宜用拖腔;表示悲伤时,声音应带呜咽色彩。

2.精读

精读包括熟读和精思两方面的含义。宋代学者朱熹曾指出精读“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精读的全过程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全身协调配合,可以说“感言、得意、得意忘形”是精读中经历的三个境界。精读是学生提高文学素质、积累才干和真正提高文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精读训练按以下要点进行。

(1)寻找主要观点。分析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某几段的中心内容以至全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比较容易,但在散文、诗歌和小说中,作者往往采用以物喻志、借景托情、借史喻今等方法,其主题通常蕴涵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需要细细揣摩和咀嚼。针对褒贬时政的文章,则必须对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必要的了解,才可能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2)寻找重要细节。重要细节是对主要观点的证明或支持性内容,可能是一个例子、一个解释,甚至是一个词、一个标点。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这是怎样的世界呢”一句,句尾没用问号,而采用了句号,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使用这个句号,其实表明了他对这个现实社会的认识是很明确的,同时抒发出他“出离愤怒,无言以对”的心情。

(3)评价所阅读的内容。对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咬文嚼字》中提到诗人韩愈建议贾岛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换成“敲”,那么“推”

与“敲”在意境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种替换是不是真的合适呢?细细体味,学生就能从中领悟到该段主题看似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却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3.速读

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汲取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是有省略的阅读。在现在这个资讯发达的社会,面对无限增长的知识,要用个体有限的时间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掌握一定的速读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在速读过程中,也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了阅读的意义。据研究,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存在一个最佳比的问题:对读物能达到80%~90%的理解率较为适当。过高则读速过慢;过低则读速过快,失掉了阅读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速读的训练。

速读训练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掌握速读的基本技能。如扩大视觉范围,改变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减少回视,采取跳读的方法。

(2)带着明确的阅读目标进行速读。如在《我的叔叔于勒》②这篇文章中,可要求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找出“我”的一家人对于勒态度变化的句子。

(3)快速呈现一篇文章或者段落,要求学生回顾所看到的关键词或者该段落的主要内容。可以按照先慢后快、先易后难的原则,对学生的速读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

(三)训练要求

阅读方法的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好精读基础。只有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有语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才能搞好朗读和略读。

(2)注意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使他们无论选用哪种阅读方式均能更有效

(3)选择阅读方式一定要与阅读内容和目的相结合。

三、以题统文教学策略

(一)含义及适应情境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睛,从中可以洞察文章一切。以题人手,让课文题目引路,无疑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师用以题统文教学策略,从题目人手,在课文标题上做好文章,揭示题目蕴涵的深刻含义,能使长文短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该策略适用于语文中各种文体的教学。

(二)策略运用

该策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较为灵活,通常采用以下方式。

1.引导自悟

教师把对题目的几种解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选择欣赏中自悟课文的奥妙。例如在讲《阿Q正传》时,教师讲:“阿Q之名含义丰富,历来众说纷纭,现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有关权威的Q的解释。①开头说。阿Q的圆脑袋后拖着一条辫子,形状正像Q这个字母,Q就是以阿Q为代表的旧中国国民的肖像画,这圆圈暗示国民的脑袋空空愚昧无知。②画圆说。Q 就是阿Q临死之前画押时向外耸出一笔而画的那个不圆的圈。③概括说。Q是Quei的简化。而Quei是桂还是贵呢?无法落实,‘阿’又是中国南方称谓中没有实在意义的常用词,故阿Q其名就没具体内容,阿Q也就不是具体哪个人,而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具有概括典型形象。”这样一分析题目,既清楚明了,又寓意深长,引人人胜,使学生对后继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2.锦上添花,另拟副标题

要求学生在课文原标题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另加一个副标题。例如学完《麻雀》后,要求学生广开思路,为课文另拟一个副标题,如“伟大的母爱”、“生死之间,母爱无边”。又如学完《竞选州长》后,学生依据要求为该文另拟副题目为“自由竞选大曝光”、“人妖颠倒民主”……此教法的使用既进一步提示了文章主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活跃了学生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