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法生产铜杆应注意什么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引法生产铜杆应注意什么事项?
悬赏分:15 - 提问时间2007-2-23 14:40
我公司刚刚任命我为上引法生产铜杆厂长,对这一窍不通,怕管不住工人,担心被工人愚弄,郁闷中,望各位大侠多多提点,万分谢谢!上引法生产铜杆应注意什么事项?
提问者:songwin2000 - 试用期一级其他回答共 1 条
摘要:上引法工频炉本来没有精炼程序,不能冶炼废铜线、废品店回收来的原料紫杂铜。但通过试验,改进操作方法和工艺,实现了上引法工频炉也能溶炼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铜杆,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论述详尽,便于操作。值得推广。
主题词:上引法废铜溶炼方法
由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在国内首先开发研制的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新工艺,具有工艺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单位能耗低,生产品种及规格灵活多样,适应性强,没有三废污染,投资少等特点,是铜导体及铜材加工的理想工艺。然而,上引法铜杆生产过程中没有精炼工序,为了保证铜杆的质量。我厂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线,都运到外厂去加工,每吨废线的加工费运费除外还要1000 元,每年要为此多支出近百多万元。
溶炼废铜线的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厂试验利用上引法工频炉自己溶炼废铜线,并对外实行加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具体方法如下:
1. 选择原材料。我厂为了保证溶炼废铜线的质量,对所有的废铜线进行了选择。我厂是一个漆包线生产厂家,主要废线是拉线和漆包车间的废线,另外,我厂还从各废品店,收购一些废紫杂铜,收购的废紫杂铜里常常有一些黄铜,废塑料土块石头等混杂在里面,所以,必须进行适当地清除。再进行打捆,每捆10 公斤左右。
2. 选择冶炼用的活松。活松一般采用刚伐下来的松树,长短大小要有利于操作。我厂采用的是厂内间伐的松树,长2 米,直径在5 厘米左右。弯曲度小于全长的2% 。
3. 把原有铜液从上引法工频炉里引杆至最低位置,我厂工频炉容量在6-7 吨之间,加废料时只留2.4 吨左右在炉子中,留下足够的空间来,以便存贮熔炼的废铜线液。开始按正常生产加料,铜液温度控制在1150 ± 5 ° C ,铜液上的木炭覆盖厚度控制在100-150mm ,冷却水进水温度控制在:热天控制在26-30 ° C ,冷天控制在21-25 ° C ,进出水温差8 °C 左右,供水压力0.18-2.2Mpa 。加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渣子和炉壁挂渣,要注意按时清渣。清渣数,每小时不能小于一次。我厂一次投料量在4-5 吨之间。
4. 插活松。加料完成后,对上引法工频炉内的铜液进行插活松还原,除去铜液中的气体。还原氧化亚铜为铜,当松木在高温下分解时,碳氢化合物直接与铜中的Cu 2 O 起化学反
应作用,其反应式为:4Cu 2 O+CH 4 =8Cu+2H 2 O+CO 2
5. 静置。插完活松后,实行保温静置8 小时以上,这样,可以使铜液中的气体从铜液中完全溢出,因为铜液中存在的气体,是缓慢向上升的,要想使它完全不存留于铜液中,要有相当一段时间,通过静置后,它就能使铜液中的气体完全溢出,不使引出的铜杆产生空心了,再有通过静置,能使铜液中的杂质,升浮到铜液表面,通过扒渣、清理,能减少铜中的杂质。
6. 引杆,通过以上部署后,就可以正式引杆了,引杆速度按工艺要求控制在
500-700mm/min ,铜杆引出结晶器与空气接触的表面温度:100 ° C 左右,引杆时,加符合国标GB-466-82 规定的一、二号铜板,其化学含量如表1 :
表1 铜的化学成分
铜品号
代
号
化学成分(% )
铜不小于(% )
杂质含量不大于(% )
砷
锑
铋
铁
铅
锡
镍
锌
硫
磷
总和一号铜Cu-1 99.95 0.002 0.002 0.001 0.004 0.003 0.002 0.002 0.003 0.004 0.001 0.05
二号铜
Cu-2
99.90
0.002
0.002
0.001
0.005
0.005
0.002
0.002
0.004
0.004
0.001
0.10
7. 对铜杆各项性能进行分析化验。经过引杆出来后,取样用肉眼观看,铜杆表面光亮,无斑痕,断面呈玫瑰红色,细粒结晶,在拉线和引杆过程中,分别取3.0mm,8.0mm,14.4mm 进行试验分析,其结果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要求,其试验结果如下
表2 废铜线在上引法工频炉冶炼的机械电气性能实测数据
名称
抗拉强度(Mpa )不小于
伸长率(% )不小于
电阻率( Ω .mm 2 /m) 不大于取样日期
规格
3.0 mm
8.0mm
14.4mm
3.0 mm
8.0mm
14.4mm
3.0 mm
8.0mm
14.4mm
标准
389
325
_
1.0
2.2
35
0.01777
0.01777
0.017241
实测
448
355
187
1.4
4
38
0.01740
0.01741
0.017149
199.8
450
359
192
1.3
3.9
37.3
0.01737 0.01736 0.017203 199.13
442
343
181
1.5
4.5
38.9
0.01745 0.01743 0.017196 1996.6.18
447
356
184
1.4
4.1
38.5
0.01741 0.01738 0.017240 1996.7.30
451
361
193
1.3
3.7
37
0.01733 0.01731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