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整理(十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
穆申、刘婷、黎力等提供
张洋宇、刘婷、邱日明整理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从晚清到五四——现代文学语言与制度的形成
第三讲鲁迅与现代小说形式
第四讲现代小说(上)
第五讲现代小说(下)
第六讲新诗传统的建立
第七讲散文专题
第八讲现代话剧
第九、十讲聚合离散的文学时代
●不指向确定的时间维度
第一讲导论
●何谓“中国现当代文学”?
对象:晚清以来,具有现代性质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
●问题一:晚清以降,中国文学何以成为“现代”?
问题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质是什么?
一、(问题一)
文学革命论述:
1.1917年开始:
⏹《新青年》2卷5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8个建议
最后一条是“不避俗字俗语”——白话
⏹《新青年》2卷6号,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了三大口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逼上梁山》
2.1929,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纲要》
3.1935,《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理论、论争,小说、诗歌、散文……
4.1990,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以白话为媒介的新文学有别于以文言为媒介的旧文学
胡适注重白话的形式——直线进化论
周作人、钱玄同更注重内容思想(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质疑之一:一种“新文学”的兴起,是否如胡适认为一定是白话?
捷克汉学家普实克《中国·我的姐妹》《抒情与史诗》提出——
旧→新:抒情性→史诗性(小说代替诗歌成为主要门类:文类主导性的变化)
《鲁迅的<怀旧>——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文言)
结论一:新文学诞生的基本条件,并不像胡适所深信的那样取决于语言;
结论二:现代文学的诞生,不是一个改造各种外国文学成分、改革传统结构的渐进发展
过程,而是一种突变。
质疑之二:现代与传统是否是直线“进化”关系?
1.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针对胡适的直线进化的文学史观,提出“言志—载道”的循环论
新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晚明公安派的“言志”文学
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下篇:传统文学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改变中的作用
第六章:传统文体之渗入小说
第七章:“史诗”传统与“诗骚”传统
3.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后续事件,不只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发展
▲对直线进化史观的反思:没有任何结果从一开始就能被预测,也不能站在回顾的立场上,将某个结果视为进化过程的唯一产物。
二、
1. 启蒙与革命
鲁迅《<呐喊>自序》(1922)→“幻灯片事件”←《藤野先生》
“铁屋子”
2. 感时忧国
夏志清《现代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中国现代小说史》
《老残游记》
《沉沦》结尾
▲感时忧国是一种整齐划一的事业,强烈的政治诉求
▲是一种与“世界文学”相左的观念
(世界文学:超越时代、超越民族、对所有人都有价值)
3. “抒情”传统
沈从文《抽象的抒情》(1961)
(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启蒙、革命之外的“抒情”
“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与中国文学现代性
周作人、普实克、陈平原
李欧梵《帝国末日的山水画》从抒情的角度解读《老残游记》
20世纪中国文学并不是一件事情本身,而是一副取决于阐释者及其阐释的形象
第二讲从晚清到五四——现代文学语言与制度的形成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文化毁灭)——1861总
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外交部前身,“天朝上国”开始瓦解,翻译工作开始)——1894中日甲午战争(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1898 戊戌维新,京师大学堂成立——1900 义和团事件造成庚子事变——1911辛亥革命——1917张勋复辟(复古思潮)——1919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毁灭:“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社会巨变,技术、经济的进步;思想观念的革新
文学变迁:孕育、实践、传播、评价机制转变现代文学语言、制度的形成
现代文学语言与文类制度的形成
作者:口岸知识分子与现代文人的出现
|
文本:舶来的印刷技术
|
读者: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现代教育的兴起
● 《申报》标志着新的文学传播方式
一、早期现代文人的出现
● 王韬(1828——1897)
1849年,墨海书馆翻译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同情叛军,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后遭通缉,逃到香港,流亡海外22年
《漫游随录》:中国学者第一部欧洲游记
1872,创立中华印务总局
1874,创建第一种中文日报《循环日报》
1884,获清廷特赦
● 晚清四大小说期刊
⏹ 《小说林》,1907——1908,徐念慈主编
⏹ 《月月小说》,1906——1908,吴趼人(谴责小说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绣像小说》,1903——1906,商务印书馆,李伯元(多产,《官场现形记》)
⏹ 《新小说》,1902——1906,梁启超
● 民初小说杂志开始商业化,小说家开始关注当下
新旧杂糅、中西合并的形态
《小说月报》《中华小说界》《小说大观》《眉语》
商务印书馆 vs 中华书局
✓ 1906~1907年开始兴办女学,受教育的女性成为巨大读者群(鸳鸯蝴蝶派)
● 五四时期重要期刊
《学衡》1922年创刊,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批判,但与守旧派不同,有学理背景——反
对全部抛弃传统,认为应国粹+新知
《新潮》傅斯年,罗加仑
《新青年》(《青年杂志》)
● 文学的产生、传播与接受
⏹ 启蒙与消费
⏹ 新技术与旧问题
⏹ 新形式与旧道德
● 新型作者—读者关系的建构(很多文类规则被打破)
⏹ 文类界线的逾越
⏹ 文学语言的新变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作为印刷媒体的报纸,如何建构关于民
族“共同体”的想象。
印刷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促使作者重新思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二、晚清以降的文体改革
1. 中国“文学语言的构成”:文言文学、白话文学、口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