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
林黛玉形象:从哪几方面描写林黛玉?
外 行 语 心
貌 为 言 理
众人眼里的黛玉:
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 的病弱和不足
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描写近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 气度的不凡
宝玉眼里的黛玉:
两次铺垫后,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描写 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了黛玉弱不禁风、多愁 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表现无与伦比的 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风流俊逸病美人图, 也只有宝玉能看出,别人无法发现。
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 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 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 俗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贾 宝 玉
其一: 似贬实褒,歌颂了宝玉 反封 建的叛逆性格。 其二,“正文反作”的手法。 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 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 服,勇于反抗的精神。
小结:尽管外祖母口口声声“心肝儿肉”地疼她,林黛玉却总有寄 人篱下的感觉,所以待人处世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体 现了她的细心多虑,自尊自卑。
语言描写:
wk.baidu.com
①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 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贾 宝 玉
贾宝玉人物分析 A
出场前(侧面描写):
一、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 胎”、“混世魔王”,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 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且喜怒无常 二、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 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端厮混”。
贾宝玉人物分析 C
《西江月》词 :
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 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 的 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 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 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 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 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 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 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 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
贾宝玉性格
眉目清秀、英俊多情
率真聪慧 叛逆
反对封建束缚,追求平 等自由
人物描写总结:比较人物出场前后的不同之处
⑴出场前的不同点: 描写角度不同: 熙凤:先声夺人→正面描写 宝玉:他人介绍→侧面描写 运用手法不同: 熙凤:运用对比→突出其特殊的地位 宝玉:先抑后扬→反衬相见后的不同 ⑵出场时: 不同点: 熙凤:围拥而出、笑语喧声→俗气泼辣 宝玉:单独出场→叛逆 ⑶出场后: 外貌不同:熙凤:重在表现“她”的“风骚、狡黠、泼 辣” 宝玉:重在表现“他”的美貌、多情。 语言不同:熙凤:突出其善于逢迎、圆滑狡诈 宝玉:突出宝黛相见如故、情投意合
C、语言与细节
语言描写: 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 字。 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 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也表明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 细节描写: 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 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连一些细小的地方,林黛玉都不放过,说明了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
B、行为、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 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 “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 “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 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 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 黛玉都十分推让。
意”的心态。
小结: 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 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 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是寄人篱 下心态的反映。
林黛玉性格总结
美貌多情, 体弱多病
聪明识礼,谨慎多虑
细心机敏,自尊自卑
有寄人篱下之感
(美貌)多情 林黛玉 (体弱)多病 “三多” (言行)多心
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 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 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 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贾宝玉人物分析 B
出场后(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 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 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 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情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 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 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 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 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 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 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金 陵 十 二 钗
林 黛 玉
薛 宝 钗
王 熙 凤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 王熙凤 贾迎春 贾惜春 秦可卿 巧姐 薛宝钗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李纨 妙玉
结束语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序幕部分仅仅是《红楼梦》 的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 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 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 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 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 《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 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 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行为描写: 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 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 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蜜语,一时 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 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 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
学习古代小说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方法
凡是成功的人物出场描写,不但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给人留下鲜明的印 象,而且能引起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兴趣。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人物出场, 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知识积累】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有:
⑴开门见山。又叫单刀直入法。这种方法比较常见。它不拐弯抹 角,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法质朴、平实。 ⑵先声夺人。也就是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人物的出场。这 种开头给人一种自然之感。 ⑶陈述铺垫。铺垫也叫伏笔,是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预先作 的揭示或暗示。 ⑷悬念设计。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故事情节 和人物命运十分关心的一种迫切的心理活动。悬念的设置,会迫 使读者去寻根究底。 ⑸金钩倒挂。又叫倒叙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 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开头,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 兴趣。 ⑹娓娓道来。要求开篇用如话家常的形式和语调,向读者介绍人 物和有关的环境背景,然后自然地引出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