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创建2011-2013年度市级文明学

校三年总体规划

一.基本情况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于2006年元月建校,坐落于江南高新科技园区,学校现有教师48人,22个教学班,1100名在校生。学校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

建校以来,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与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夯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以“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信息化校园、高品位校园”为内容建设校园。着力打造“文化艺术长廊、感恩教育长廊、古诗词、每日英语长廊、科技长廊”,设立“法制教育基地”“心理咨询室”“手工创意园”“科学探究室”“国画创作室”等特色教育基地,营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先后获得“鲤城区平安校园、鲤城区文明学校、鲤城区绿色学校、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泉州市素质教育先进校、泉州市教学管理先进校、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现状分析

优势(一)办学目标

我们的工作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遵循教育教学的内在自然规律,尊重和关注每位学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为突破口,充分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的统一,充分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个人事业发展需求的统一,从而使学校、学生、教师三者和谐发展,做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为培养适应和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办学经验

1、形成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编撰的《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教师工作手册》、《教师考核细则》、《值日教师职责》、《安全工作管理细则》等制度的有效落实,有力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着力队伍建设,教师开始发挥潜能。

2006-2011年期间,学校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五年来,我

们逐步形成了一支可以承担各类课程的教师队伍,“从小项目起步,做研究型教师”成为学校教师的共同目标,教师中有15人执教区级以上研究课和评教课,获奖论文52篇,发表文章15篇。我校教师在区级以上其它项目的比赛中,获得61项奖。有多位教师获得区“教坛新秀”、区优秀班主任、区骨干教师等称号,一支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

3、关注学生成长,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教育成功与否,主要显现在学生身上。几年来,我们通过运动会、书香校园活动、六一文化艺术节、每日英语风采四大活动的开展,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最大、最佳的空间。

几年来,学生的兴趣得到广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施展,学生的多方面的学习成果得到肯定,实现了全面发展。

4.关注文化建设,学校文化逐年积淀。

学校应该是最有文化的地方。三年多来,我们依托学校传统优势,逐渐搭建起了以“和谐、特色”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框架。

①标志型文化。建立了校标、校旗、校歌、校园网(外网、内网、特色网)、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

②环境型文化。我们开挖特色资源,构建个性文化环境,体现和谐教育特色,包括:体育馆的建立,“文化艺术长廊、感恩教育长廊、古诗词、每日英语长廊、科技长廊”创建活动等。

③特色型文化。学校以“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信息化校园、高品位校园”为教育载体,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宗旨,初步形成了学校特色文化并获得认同,精神内涵浸润学校各个方面。

5、注重校企融合,构筑发展桥梁

根据我校坐落于江南高新科技园区这个地理位置的特点,我们着力于与园区内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先后与“天宇化纤实业、鸿星尔克集团、卡丁集团”等园区内知名企业结成共建单位。几年来,我们秉承学校、企业、家庭的和谐发展的中心理念,践行校企融合的思想,让学生走入企业,让企业关注学生的发展。

弱势

1、教师个人发展意识不够

教师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理想。学校教科研发展的水平滞后,不利于学校档次的提升

2、教师队伍年轻化,经验尚欠。

目前我校教师平均年龄约33岁,中年老师居少,年轻老师居多,教师

队伍整体研究力尚欠,师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搭建了“泉州市小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引导教师做适合自己的研究项目。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泉州市小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刚起步,精神的积累还不够丰厚,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干部和教师整体素养、专业研究水平、团队协同作战的力量还欠佳,我们还缺少品牌教师、特色教师。我们深感: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3、校园特色文化的渗透力还不够。

我校以“校企文化、感恩教育”为载体进行学校品牌创建的工作已进行了五年,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些知名度。但是,四年前,我们不是以文化这个角度来切入的,渐渐实践下来才积淀起了文化。因此,在文化表现,在文化发展的广度、深度、厚度上面还不够,还要作进一步探索。

潜势

1、研究型教师队伍与中层管理队伍的潜势。

我校年轻教师居多,有一支爱岗敬业、善思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班子虽然年轻,但是善于思考、精于管理、令行禁止、能创新、做实事、;教师教学工作扎实、乐于奉献,思维新。继续循着这条路走下去,这种研究力会逐步发挥,有利于未来三年我校骨干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提升。

2、校本课程发展的潜势。

我校以“古诗词诵读、每日英语”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具有特色,这个优势将带动课程系列的进一步的形成与丰富,将带动课程执行力的增强与提升,还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斑斓与多姿,进而成就老师、学生与学校的整体提升。

3、学校特色文化的潜势。

“学校特色文化”将是我校新三年规划中领衔学校新一轮发展的总课题。通过这个课题的系统研究,相信老师们在此过程中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会有长足的进步。渐渐地,学校倡导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和科学探索,倡导老师开启学生的心慧、智慧和灵动之慧,倡导整所学校崇尚真学、真做、真理,这些愿望会实现。渐渐地做探究型学生、做研究型教师、办个性化学校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并在有些群体、有些个体身上显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