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 文化与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部分文化与翻译
教学目的:提高翻译的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教学重点: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文化因素的翻译
教学手段:任务驱动式教学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场景:饭店菜单翻译
课时:6课时
教学内容: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文化因素翻译策略
第一节: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学时:1
第二节:中西文化差异解析学时:1
第三节:文化因素翻译策略学时:2
第四节:翻译实践学时:2
第一节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一、文化的含义:
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Culture
"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intellectual,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morals,laws,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every society,on every level,has its culture;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
(注解:这一定义显然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是指人类的精神文明或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艺术、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伦理、法的观念和社会关系等。)
文化语言学的分类法
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
制度文化(institutional culture)
精神文化( mental culture):心理文化和观念文化
奈达的分类
Ecology 生态文化
Material Culture 物质文化
Social Culture 社会文化
Religious Culture 宗教文化
Linguistic Culture 语言文化
二、文化、语言与翻译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又无时无刻影响着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语言文字当中,处处都打有文化的烙印,语言活动过程中,时时可觅见文化的踪迹
王佐良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人们全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翻译中的文化比较》,1984.1.《翻译通讯》)。
谭载喜说:"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了解。……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
只要进行一下翻译实践或看一下翻译论著,就会发现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这就是英语中所说"Learning a language is a kind of learning the culture and habit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language is spoken,"
第二节中西文化差异解析
一、文化背景上的不同
中国以农立国,因此农谚居多。
骨瘦如柴be as lean as a rake
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滚石不生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ass
众人拾柴火焰高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竹篮打水一场空drawing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 means drawing nothing.
英国人喜欢航海,因此许多用语源于航海事业。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好风快扬帆
Still waters run deep.静水流深
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海面平静,人人都可当舵手。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洞不堵要沉大船。
二、风俗上的不同
“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m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
“累极了”是dog-tired
三、联想上的不同
Mr White is a very white(忠实可靠)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脸色不好)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闷闷不乐)toda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mood(心事重重).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振作起来)again.
如鱼得水like a duck to water
多如牛毛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
一箭之遥at stone’s throw
水中捞月to fish in the air
石沉大海remain a dead letter
半瓶子醋half-baked
守口如瓶dumb as an oyster
挥金如土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烂醉如泥drunk as a sailor
画蛇添足gild the lily
吹牛talk horse
如履薄冰to tread upon eggs
棋逢对手diamond cut diamond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四、社交礼节上的不同
你辛苦了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 You must be tired from a long trip?长途旅行之后
Well done! That was a hard job. You’ve got a hard job.刚刚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
关于“吃”的文化
英语民族的人不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 it"之类的话,汉译成"你好哇!"也末尝不可,因为根据英美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同样,在我国早有"民以食为天''这一吃饭问题最大的思想,因而吃饭问题也就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口头的话题。人们见面时爱说"吃过了吗?""吃饭了吗?",河南农民在村头田边远远看见路过的陌生人爱说"吸烟吧""喝茶吧"之类的话。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了饭或喝不喝茶,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不啦,不啦",实际上是个应酬,表示谢谢问话人的关怀或热情。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B:How do you do?"或"A:Hi!B:Hit"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I have."或"No,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所出现的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例如
饭桶good- for-nothing
吃不开be unpopular
吃不了兜着走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
吃不消be unable to st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