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亚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
亚文化
主要内容
1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国内外的青少年亚文化
2
3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青年亚文化可以概括为年轻人为了有别 于主流文化而创造的一种文化,以“叛逆” 为主要色彩,以示青年文化偏离、排斥甚至 对抗“成人文化”或“主流文化”的总体态 势。科尔曼形象地把青少亚文化比喻为“存 在于成人鼻子底下的另类文化,它拥有不同 的语言,特殊的象征符合以及更为重要的价 值系统……所有这些使它远离了主体社会所 建立的体系和目标”。
4.“追星文化”
当下的媒介对中国青年的追星亚文化的发展起到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从2003年开始每年一届“超 级女声”以及正在受到追捧的“快乐男声”比赛, 日、韩电视剧所创造的“哈日”、“哈韩”现象,都 是青年追星文化的突出表现。尽管追星文化等亚文化 中包含一些消极的成分,但在青年们看来,这些文化内 容中充满了轻松、自由和愉悦,自然就很容易得到他 们的认同。
我国的青少年亚文化
1.鲜明时代特色青年亚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亚文化随之兴起,其形式、 规模和内容呈多样化和流行化趋势,并表现出对青 年文化生活的不断渗透,对青年的思想产生了重大 影响。中国的青年亚文化也处在一个转型期。在 当代中国,在主流文化和先进思想熏陶下,众多的 “优良青年”是建设先进文化和健康社会生活的 主体力量,他们对时代的脉搏有着最敏锐的感觉和 反映。
Leabharlann Baidu
5.网络文化
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化也已经成 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的海量 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这对于 那些本来就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来 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 富的内容向人们展示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和世 界,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实现自身需求的最好 舞台。在信息社会里,网络文化越来越普及。谁 能更快、更多地掌握信息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网 络“话语权”。网络文化为人们提供了超越国界 和民族国家阈限的生活空间和更加民主和多样的 文化交流渠道,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也在更加全球 化的赛博环境中进行。
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 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 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所以,青年亚文化最 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 性。问题在于这种处于破坏、颠覆状态的亚 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错觉,从 而将全部媒体上的青年亚文化内容当作主流 文化来接受,把亚文化宣扬的价值观念当作 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念来吸收。
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一、以反抗成年人文化即英国学者克拉克所 说的“父母文化”为特征,例如,追星族与追星 文化被约翰·费斯克看作是抵抗主流文化意义的 一部分,费斯克在他的《追星族的文化经济》一 文中说,追星文化即是对主流文化意义的抵抗, 追星族典型地与主流价值系统所鄙视的文化形式 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突出了游戏、发泄特性,青少年对网络游戏 的沉迷,就有类似的特点。“玩耍”成为接触媒 介的一个主要特征。当下青少年使用的媒介主要 是网络、电视、时尚杂志、卡通读物、言情类的 图书,以及一些信息技术衍生媒体如MP3、手机 等,而新兴媒介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网 络聊天、手机短信等. 三、表现为旷日持久的狂欢活动,而这主要表现 在媒介使用领域尤其是新兴媒介的使用上,青少 年是把接触媒介看作是一种“狂欢仪式”,与以 往不同的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为青少年创造了自 己的独立社区
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 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从50年代起,知识青年却 成为一个特定名词,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签。他 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怀着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赤 诚热心,上山下乡,支援祖国各地建设。他们充 满活力、充满干劲,为了祖国的建设,付出了自 己的热情、智慧和青春。
文学青年
2.青年亚文化当代变化的突出表现
青年亚文化在当代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为抗争 意识的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狂欢化的文化消费来 抵制成年人文化。中国的青年亚文化与西方青年 亚文化不同的是并没有明显的阶级特点,但却烙上 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由于中央政府为控制人 口而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 青年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比有兄弟姐妹的同 龄人更少得到情感支持,因此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 早独立,更早成熟。这种独立促使他们渴望摆脱父 母的影响,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可,养成以自我为中 心的性格,这些因素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 独特方面。
八十年代的校园内,到处都弥漫着文学的浪漫 气氛,几乎每一个大学生心中都装满了诗情画 意,都是校园诗人。各种各样的文学社团如雨后 春笋,在教学楼前的大草坪上,时常会听到同学 们高声的诗朗诵和吉他的低声呻吟。那个时候虽 然物质不富裕,但是青年人精神饱满,富有理 想。那是一个精神复苏、低吟浅唱的年代,那是 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年代。
国外的青少年亚文化 例如,“光头仔”的行为表面上是在追求一 种粗野彪悍的形象或风格,但在其背后却隐藏 着一种意识形态企图。迪斯科夜总会、光头 党、朋克、嬉皮士、摇滚乐……直至群居、吸 毒、同性恋等从文化到生活各个层面,这些一 度成为英、美60年代的一道文化景观。青少年 就是通过这些活动来创造新的大众文化形式, 因而,这种带有反叛色彩的青年文化具有后现 代的倾向。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周星驰的《大话西 游》、长篇电视剧《还珠格格》、周杰伦的 MTV、西方影视剧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 类文化的追逐和消费在部分青少年那里变成 了一种对家庭、社会各种压力的“抵抗仪 式”。这些狂欢化的青年亚文化是有些青少 年文化认同的特有方式,也是他们情感沟通和 身份认同的渠道。
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伯明翰 大学的学者集体撰写了一部叫《仪式 抵抗》的著作,对英国工人阶级青少 年的亚文化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研究 者认为,青少年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 了对体现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英国主流 文化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情景下, 阶级的对立也表现在文化领域,平民 阶层的青少年因无法进入主流文化而 自创了一种时尚文化,这一文化富有 反抗的象征意味。
3.“80年代后”的亚文化
“80年代后”的亚文化正在引起了社会的关 注。属于这一代人的一批年轻的作家或写手,也就 是所谓的“80后作家”,热衷抒写成长的困惑与迷 惘,浪漫的青春爱情故事,或想象中的奇妙而魔幻 的世界。通过这些他们传达他们的美学观点以及 对梦想与现实的看法。许多“80年代后作家”喜 欢运用瑰丽华美的词藻,以绚烂、细腻以及淡淡的 忧伤为其文化标签。尽管有时会表现出幽默、讽 刺或辛辣的风格,但大多作品都具有这些特征。在 许多“80年代后作家”看来正是他们青春的特 征。“80年代后作家”并不是孤独的写作者,他们 拥有数目庞大的年轻读者群,或称“粉丝”。
革命青年
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风云变幻的紧要历史关 头。而自五四开始成长起来的、有着“五四”精 神的青年人,渐渐成了历史舞台上的中流砥柱。 他们投身革命,怀着“科学、民主、自由”的理 想,为中国的独立自强而愤声疾呼、奋力抗争。 那个时候,“革命青年”可谓是最时髦的一组人 群,成为在时代中力挽狂澜的中心力量。
当代中国的青年亚文化贯穿于青年的价值 观、生活、行为方式、自我形象之中。青年亚文 化又是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文化多元的产物,它的 产生和流行受到西方亚文化所带来的直接冲击。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新的文化被创造 出来并被青年所接受、学习和模仿,由此产生了 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青年亚文化,并具有青年人的 主体性,流行化趋势和个性化特征。
Thank you !
亚文化
主要内容
1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国内外的青少年亚文化
2
3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青年亚文化可以概括为年轻人为了有别 于主流文化而创造的一种文化,以“叛逆” 为主要色彩,以示青年文化偏离、排斥甚至 对抗“成人文化”或“主流文化”的总体态 势。科尔曼形象地把青少亚文化比喻为“存 在于成人鼻子底下的另类文化,它拥有不同 的语言,特殊的象征符合以及更为重要的价 值系统……所有这些使它远离了主体社会所 建立的体系和目标”。
4.“追星文化”
当下的媒介对中国青年的追星亚文化的发展起到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从2003年开始每年一届“超 级女声”以及正在受到追捧的“快乐男声”比赛, 日、韩电视剧所创造的“哈日”、“哈韩”现象,都 是青年追星文化的突出表现。尽管追星文化等亚文化 中包含一些消极的成分,但在青年们看来,这些文化内 容中充满了轻松、自由和愉悦,自然就很容易得到他 们的认同。
我国的青少年亚文化
1.鲜明时代特色青年亚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亚文化随之兴起,其形式、 规模和内容呈多样化和流行化趋势,并表现出对青 年文化生活的不断渗透,对青年的思想产生了重大 影响。中国的青年亚文化也处在一个转型期。在 当代中国,在主流文化和先进思想熏陶下,众多的 “优良青年”是建设先进文化和健康社会生活的 主体力量,他们对时代的脉搏有着最敏锐的感觉和 反映。
Leabharlann Baidu
5.网络文化
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化也已经成 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的海量 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这对于 那些本来就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来 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 富的内容向人们展示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和世 界,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实现自身需求的最好 舞台。在信息社会里,网络文化越来越普及。谁 能更快、更多地掌握信息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网 络“话语权”。网络文化为人们提供了超越国界 和民族国家阈限的生活空间和更加民主和多样的 文化交流渠道,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也在更加全球 化的赛博环境中进行。
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 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 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所以,青年亚文化最 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 性。问题在于这种处于破坏、颠覆状态的亚 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错觉,从 而将全部媒体上的青年亚文化内容当作主流 文化来接受,把亚文化宣扬的价值观念当作 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念来吸收。
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一、以反抗成年人文化即英国学者克拉克所 说的“父母文化”为特征,例如,追星族与追星 文化被约翰·费斯克看作是抵抗主流文化意义的 一部分,费斯克在他的《追星族的文化经济》一 文中说,追星文化即是对主流文化意义的抵抗, 追星族典型地与主流价值系统所鄙视的文化形式 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突出了游戏、发泄特性,青少年对网络游戏 的沉迷,就有类似的特点。“玩耍”成为接触媒 介的一个主要特征。当下青少年使用的媒介主要 是网络、电视、时尚杂志、卡通读物、言情类的 图书,以及一些信息技术衍生媒体如MP3、手机 等,而新兴媒介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网 络聊天、手机短信等. 三、表现为旷日持久的狂欢活动,而这主要表现 在媒介使用领域尤其是新兴媒介的使用上,青少 年是把接触媒介看作是一种“狂欢仪式”,与以 往不同的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为青少年创造了自 己的独立社区
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 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从50年代起,知识青年却 成为一个特定名词,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签。他 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怀着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赤 诚热心,上山下乡,支援祖国各地建设。他们充 满活力、充满干劲,为了祖国的建设,付出了自 己的热情、智慧和青春。
文学青年
2.青年亚文化当代变化的突出表现
青年亚文化在当代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为抗争 意识的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狂欢化的文化消费来 抵制成年人文化。中国的青年亚文化与西方青年 亚文化不同的是并没有明显的阶级特点,但却烙上 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由于中央政府为控制人 口而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 青年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比有兄弟姐妹的同 龄人更少得到情感支持,因此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 早独立,更早成熟。这种独立促使他们渴望摆脱父 母的影响,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可,养成以自我为中 心的性格,这些因素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 独特方面。
八十年代的校园内,到处都弥漫着文学的浪漫 气氛,几乎每一个大学生心中都装满了诗情画 意,都是校园诗人。各种各样的文学社团如雨后 春笋,在教学楼前的大草坪上,时常会听到同学 们高声的诗朗诵和吉他的低声呻吟。那个时候虽 然物质不富裕,但是青年人精神饱满,富有理 想。那是一个精神复苏、低吟浅唱的年代,那是 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年代。
国外的青少年亚文化 例如,“光头仔”的行为表面上是在追求一 种粗野彪悍的形象或风格,但在其背后却隐藏 着一种意识形态企图。迪斯科夜总会、光头 党、朋克、嬉皮士、摇滚乐……直至群居、吸 毒、同性恋等从文化到生活各个层面,这些一 度成为英、美60年代的一道文化景观。青少年 就是通过这些活动来创造新的大众文化形式, 因而,这种带有反叛色彩的青年文化具有后现 代的倾向。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周星驰的《大话西 游》、长篇电视剧《还珠格格》、周杰伦的 MTV、西方影视剧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 类文化的追逐和消费在部分青少年那里变成 了一种对家庭、社会各种压力的“抵抗仪 式”。这些狂欢化的青年亚文化是有些青少 年文化认同的特有方式,也是他们情感沟通和 身份认同的渠道。
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伯明翰 大学的学者集体撰写了一部叫《仪式 抵抗》的著作,对英国工人阶级青少 年的亚文化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研究 者认为,青少年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 了对体现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英国主流 文化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情景下, 阶级的对立也表现在文化领域,平民 阶层的青少年因无法进入主流文化而 自创了一种时尚文化,这一文化富有 反抗的象征意味。
3.“80年代后”的亚文化
“80年代后”的亚文化正在引起了社会的关 注。属于这一代人的一批年轻的作家或写手,也就 是所谓的“80后作家”,热衷抒写成长的困惑与迷 惘,浪漫的青春爱情故事,或想象中的奇妙而魔幻 的世界。通过这些他们传达他们的美学观点以及 对梦想与现实的看法。许多“80年代后作家”喜 欢运用瑰丽华美的词藻,以绚烂、细腻以及淡淡的 忧伤为其文化标签。尽管有时会表现出幽默、讽 刺或辛辣的风格,但大多作品都具有这些特征。在 许多“80年代后作家”看来正是他们青春的特 征。“80年代后作家”并不是孤独的写作者,他们 拥有数目庞大的年轻读者群,或称“粉丝”。
革命青年
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风云变幻的紧要历史关 头。而自五四开始成长起来的、有着“五四”精 神的青年人,渐渐成了历史舞台上的中流砥柱。 他们投身革命,怀着“科学、民主、自由”的理 想,为中国的独立自强而愤声疾呼、奋力抗争。 那个时候,“革命青年”可谓是最时髦的一组人 群,成为在时代中力挽狂澜的中心力量。
当代中国的青年亚文化贯穿于青年的价值 观、生活、行为方式、自我形象之中。青年亚文 化又是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文化多元的产物,它的 产生和流行受到西方亚文化所带来的直接冲击。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新的文化被创造 出来并被青年所接受、学习和模仿,由此产生了 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青年亚文化,并具有青年人的 主体性,流行化趋势和个性化特征。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