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20200701113011)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20200701113011)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202007011130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案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三年级科学上册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新版)教科版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

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五、课后反思

2019-2020年科学五年级下册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练习题第六十二篇

2019-2020年科学五年级下册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练习题第六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 一个量杯中原来有200毫升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6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是( )毫升。 A、260 B、200 C、60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图是一条小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的上升情况示意图,关于气泡排开的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开的水量不变 B、排开的水量增大 C、排开的水量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 A、它的重量 B、它的形状 C、它排开的水量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要使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形状。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改变物体的形状可能会改变物体的沉浮( ) A、正确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排开的水量会发生变化。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装载的货物也就越多。(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体积较大的形状更会下沉。( )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不管怎么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不会改变。(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测试题

16、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 填空 12、一个量杯原有 200 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 230 毫升,那么这个物体 排开的水量 ( 30 ) 毫升。 13、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 我们称她为水的(浮力) 。 14、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 它受到的 (浮力) 等于它受到的 (重力),而且方向 (相 反)。 15、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 空瓶,会( )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 )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 增加瓶的( ),它就会( )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 在水里会(下沉) ,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上浮) 体积 )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 3、 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液 体)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 与物体的 (重量) 和物体的 (体积) 有关, 还和液体的 (性 质)有关。 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水量 )。 6、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 ,在盐水中可能(上浮 )。盐水比清水(重) 。 7、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 ,比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 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下沉) ,比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 。当物体 8、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 (改变重量) 、(改变体积) 、(改变液体的性质)和 借助外力。 9、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 (沉的),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体积变(大) ,放水中是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 11、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体积 ),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 大 )。

五年级科学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例外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密地采集数据的严重。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严重性。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认识到认真细密地采集数据的严重。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例外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

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例外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准,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密,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同步训练(II )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同步训 练(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7分) 1. (1分)将橡皮泥做成下图所示的各种形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橡皮泥在水中________发生了变化。 2. (1分)钢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这是因为________ 3. (4分)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是________的。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如图所示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 放入水中,橡皮泥是________的。这是因为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之后,重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 因此沉浮状况保持不变。

4. (1分)将重量相同的两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放入盛有同量水的烧杯中,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如图所示,则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图中的橡皮泥。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5. (2分)物体能浮在水面上,主要与()有关。 A . 物体的重量 B . 物体的颜色 C . 物体排开的水量 6. (2分)一个量杯中原来有200毫升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6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是()毫升。 A . 260 B . 200 C . 60 7. (2分)原来在水中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的(),这个物体就可能在水中变成浮的。

A . 重量 B . 体积 C . 形状 三、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8. (2分)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排开的水量会发生变化。 9. (2分)上浮的物体一定是用比较轻的材料制成的。 10. (2分)要使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形状。 11. (2分)同一种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12. (2分)改变物体的形状可能会改变物体的沉浮() 13. (2分)沉浮变化的基本原因: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14. (2分)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装载的货物也就越多。() 四、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5. (5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吗?

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瀛湖镇第一小学郭娟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2、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塑料玩具、塑料瓶盖、筷子、木板、木块、回形针、螺丝钉、小铁锤(必须是实心物品)泡沫、石头 2、水槽、水 3、PPT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捞铁牛》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质疑引入: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为什么它能将重重的铁牛捞起来呢?木船是利用了木头的什么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们的沉浮情况,重点研究木头有哪些特性。我们就走进材料王国,共同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探究活动一:沉浮实验。 1、材料分类: 课件出示各种材料,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分类摆放。 2、教师演示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把泡沫和小碎石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又是以什么作为判断材料沉浮的标准的呢? 教师小结并直接演示: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 3、分组预测: 预测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利用简单符号描述我们的预测结果。如果各小组成员出现了不同预测结果可以在记录单的预测结果侧标注“?”。(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请各组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 4、分组实验要求: ①实验要求:只有规范严格的实验活动,才能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②温馨提示: 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探究; b、请操作员每次拿一件物品,轻轻地将物品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后再拿出来,允许多次操作(特别是与预测结果不符的材料); c、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如实填写; d、请卫生员将实验后的物品的水擦干,将浮上来的物品放在一起,沉下的物品放在一起。 ③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④请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 ⑤教师小结:金属类材料制成的实心成品一般在水中下沉,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上浮。 板书:金属↓塑料、木头↑ 5、比较实验结果和刚才的预测结果存在的分歧,明白应该以实验结果作为我们判断的依据。 三、探究活动二:认识木头 1、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木头制品。 2、老师出示些木制品的图片,思考:这些木制品分别利用了木制品的哪些特性?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介绍木头的特性 3、出示气泡图,记录木头的特性。

材料在水中沉浮一课(教学案例)

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案例一、学情和教材分析 材料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课,第三单元围绕着我周围的材料这一主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有顺序、有目的的、仔细的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常见物品从材料的角度进行分类,并且能够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凳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沉和浮的问题,这课主要说明物体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构成有关。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他们会试着做出一些解释或推测,物体沉浮究竟与什么有关系?为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们适当的调整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通过猜测、验证和汇报交流等环节,使他们认识到有些猜测与实际实验观察结果是矛盾的,从而明白了物体的沉浮与材料的构成关系。这一课,老师引导学生从观看一则新闻开始,而且研究选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对于人们克服苦难的帮助。在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的研究活动中,扭转学生思维中的一种错误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学会用事实说话。这一节课教材设计了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一开始让学生进行观看新闻,引出使用何种材料进行达到对岸,在学生进行猜测后开始进入第一条支线。实验这些材料构成物体的沉浮情况。经历推测假想→实验验证,使学生对于“物体的沉浮和它的材料没有关系”这样的结论产生肯定时,于是就有了第二项活动,认识木材的特性,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对人们利用简易木桥通行的过程思考讨论,使他们认识人们利用了木材的多种特性,才能够搭建简易木桥。最终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体现感知到的是木材的特性作用。最后进入第三支线,利用回归主线的泥石流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木材对于我们生活有巨大的作用,要学生珍惜木材,保护环境等。原本教材中的设计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要求比较准确,但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如何使得木材特性和材料的沉浮两个教学目标之间进行连接,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所以老师对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抓住要害,才能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因此,对教材进行了改编。主要的改变就是要把实验的研究变成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解决问题中发现了生活中的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余丽丽教材分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的起始课,是一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一、观察物体的沉浮;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三、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材从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开始,通过一步一步地探索,让学生逐步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认识到事物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有一定的认知和解释,但还比较浮浅和模糊,甚至会出现错误。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大小,鉴于此,教材安排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的内容,从而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前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 演示实验:水槽、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1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回形针、木块、实验记录表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言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出示砖块、木块、水槽,预测木块、石块的沉浮。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要点:提醒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即为浮,从而避免出现悬浮的概念。) 3、出示塑料块,预测其沉浮。再将其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既是对沉浮的标准的复习,又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作铺垫。)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与目标: 1、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知道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2、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橡皮泥在水中沉浮条件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 【讲述】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提问】同学们发现这块橡皮泥是浮还是沉? 【讲评】好,你们观察得出的结果是沉。 【讲述】那么大家把手中的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提问】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讲评】嗯,同学们都发现橡皮泥还是沉入水中的,看来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 【追问】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以出示有一样大小的两块橡皮泥

做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一下体积(体积是相同的)}。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提问】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提示】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实验方法,学生互评。 【讲评】好,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大家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做实验,看看你们的办法能不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讲述】好,同学们都做完实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同学成功把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提问】同学们现在就要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 【讲评】同学们说了很多原因,可是都没抓住重点。 【讲述】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发生了改变? 【提问】请同学们现在看看烧杯中水位是多少?(假设:150毫升) 【追问】把橡皮泥放入烧杯中,看看烧杯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假设:175毫升)【讲评】同学们发现水位上升了。不错,观察得很认真。 【提问】有谁知道为什么橡皮泥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呢? 【讲解】橡皮泥也有体积,放入水中就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它就要把周围的水排开,被排开的这些水也有体积,它也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也就出现了水位上升的现象。我们就把这部分排开的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要求:学生重述) 【提问】刚才我们把把橡皮泥放入烧杯中水位发生了改变,大家算算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是多少?。要怎么计算? 【讲评】对,同学们真聪明,计算方法就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烧杯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而且,同学们也计算对了,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就是25毫升。(提示: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讲解】我们知道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那么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找出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排水量是多少。现在请同学看你们实验桌上实验记录表,拿到表后,想想该怎么完实验? 【活动】学生讨论,汇报,互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培优练习(II )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培优练习(II )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5题;共5分) 1. (1分)大小相同的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 . 越重越容易浮 B . 越重越容易沉 C . 越轻越容易沉 D . 与轻重无关 2. (1分)一个空塑料瓶放在水中会上浮,装满水后,瓶子会()。 A . 向上运动 B . 向下运动 C . 不动 3. (1分)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只有一种在水中能浮,最有可能的是()。 A . B . C . 4. (1分)一实心物体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切成两半,并轻轻地取

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 A . 将会上浮 B . 将会下沉 C . 依然是浮的 D .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5. (1分)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他的()。 A . 轻重 B . 形状 C . 颜色 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 (1分)在用小瓶子研究物体的沉浮时,小瓶子的体积没有变化。 7. (1分)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8. (1分)用同一个橡皮泥做成的各种实心体,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9. (1分)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装载的货物也就越多。 10. (1分)同一块橡皮泥,长方体形的排开的水量比球形体状的排开的水量大。 三、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11. (1分)将橡皮泥做成下图所示的各种形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橡皮泥在水中________发生了变化。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科学教案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老师先讲个小故事: 有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皮球, 玩得正高兴, 小明一个大脚把球踢进了一口枯井里。这口井又小又窄, 伸手也够不到球。这时啊, 聪明的小刚想出了个办法, 顺利地把球取了出来。大家猜猜小刚用了什么办法拿到球的?(生预设用水让皮球浮起来)可如果小明小刚玩的是铅球,你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让球浮起来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问题。 二、观察讨论,预测实验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玻璃的培养皿, 把它放入水中, 你们认为会怎样? (1)放水面上(浮)(2)放水底(沉) 为什么同一种物体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 有的同学会说老师你放的方法不同。对了! 这就是老师想告诉大家的, 我们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首先要统一方法, 书中就给了我们两种方法。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 2、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小组分组实验课,我们先来分一下组。(分组:一排四个人为一小组,第一位同学为组长负责汇报,第二位同学为记录员负责记录,第 三、四位同学为实验操作员。) 3、好!请同学们看到你们实验桌上的实验物品,认识一下它们。谁来汇报一下?(生:有小铁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胡萝卜、木头、苹果、橡皮。)我们先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去, 先请每组同学预测一下,如果这些物体放在水里的话你们认为哪些会沉, 哪些会浮, 并把你们小组认为会沉的放一堆, 会浮的放一堆, 还要把预测的结果用箭头填在表格里。不要怕,大胆的预测,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说过:“没有大胆的预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4、小组汇报预测结果。 5、实验前实验操作要求:(1)不要把水到处乱洒,保持桌面清洁。(2)小心小刀的使用。(3)切物体时要用纸片垫着,以免损坏桌面。 6、小组分工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ppt 音乐响起。)

科学教学案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沉浮实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哪些东西是沉、哪些东西是浮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本节课要使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多种物品的沉浮,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每组实验用品:量杯、金属、木头、塑料、纸、清水、实验记录表、纸巾,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4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实心的、安全的。) 【设计意图】 充分的材料准备是上好一节课最根本的基础。本节课的材料准备分为老师准备的和学生准备的。通过师生、小组间合作准备材料,既可以提高师生、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搜集资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判断“什么是沉、什么是浮”,课件出示3个物体在水中情况的图片,学生研讨判断沉浮的标准。小结并课件演示: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碰到容器底部是沉。齐读结论 (2)认识物体的材料 请各组组长从材料袋中取出6种物体——铁钉、回形针、木块、象棋子、塑料片,纸片。快速识别这些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然后分类摆放。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给学生挑选了一份生活中普遍、常见的物品。汇报交流:请任一组学生汇报,边出示物品边说明它由什么材料制成。询问其他小组是否有不同分法?师生达成共识后,教师板书:(材料:金属塑料木头纸片) (3)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进行一次观察能力比赛:请同学们相互交流,预测这些物品的沉浮情况。为了记录方便,用简单的符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科学教案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与轻重有关。大小相同的物体,重量越重在水中越容易下沉;重量相同的物体,大小越大在水中越容易下沉。 2、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大小或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情况。 能力与方法:能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物质沉浮性质的变化,体味科学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玻璃皿,一根铁棒放入水中。您发现了什么? 生:玻璃皿浮着,铁棒沉下去了。 揭示课题:沉与浮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的沉与浮】。 二、观察讨论,预测实验 下?(生:有小铁块、泡沫块、回形针、橡皮泥、铅笔、木头、砝码、橡皮。)。先请每组组长带领预测一下,把会沉的物体有“ד把会浮的应”√表示在记录单第一行对应格子。小组汇报预测结果。 师:就是否如我们同学预测的一样呢,我们来动手试试瞧。 3、小组分工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提出要求】(分组:一排四个人为一小组,第一位同学为组长负责汇报与操作实验,第二位同学为记录员负责记录,第三、四位同学为实验观察员。)【教师演示第一个,并强调一次放一个实验,完后放回原位,依次进行】 4、小组汇报结果。(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小结:有的物体会沉,有的则会浮。

三、逐步深入,探讨研究(一)重量与沉浮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有的物体会沉,有的则会浮。实验中,哪些物体的沉浮让您觉得比较有趣。(生:小小的回形针也会沉下去,大大的塑料块却浮着) 师:您们觉得物体的沉与浮与什么有关?(生:物体的重量、大小、形状……) 接下来,我们自己动手来试一试,验证我们的猜想。 首先我们来瞧瞧重量与沉浮的关系?在我们的材料里,哪个适合用来验证重量与沉浮的关系。(水壶:可以装不同的水。)(其她的为什么不合适:改变重量的同时会改变她们的大小等其她条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她条件不变。) (讨论填写预测,装水多少与沉浮的关系)依次进行试验。 2、把空水瓶放入水中。发现:水瓶浮在水面上。 3、把水瓶装入1/3,1/2。这三次发现:慢慢沉下去了,教师提示:有一部分半沉在水中没 有完全沉下去, 第四次试验,装满水。(发现水瓶完全沉入水中) 4、比较4次试验,有什么不同。(水瓶表面积大小相同,重量逐渐变大) (错误可能:生:水壶半沉在水中就是改变了体积。教师引导:沉下去部分的体积水向四周排开总体积不变。)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预测与结果一样不?(生:不一样)。结果就是怎样的? 6、小结:物体体积相同时,重量越大越容易下沉。潜水艇的原理【视频】。 四、逐步深入,探讨研究(二)大小与沉浮 1、【视频】万吨轮。师:为什么能装这么多东西还能浮在水上呢?(生:船的形状能浮) 2、什么样的形状容易浮起来呢,我们来试一试。 3、讨论填写预测您觉得它会沉还就是浮。(引导学生注意,此时,物体重量不发生不变) 4、把整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怎样了?握成球形怎样了?变成平板怎样了?还有什么形状。发现什么。船型的比较容易浮起来。(错误可能“游乐场的水球也就是圆的怎么能浮。因为水球比较轻,船需要装很多货物。演示:装满水的水壶很重还就是会沉下去。) 五、小结:物体的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大小有关。 【拓展】 1、游泳的原理【视频】 2、盐水能让清水中沉的物体浮起来。 附录1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实验记录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一、背景和目标: 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6、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7、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塑料大小块,木头条和木头块,纸,金属大小块,水槽,水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沉浮实验:验证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 1、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的材料? 木头、塑料、金属、纸.... 2、猜一猜:这些材料在水中沉还是浮? 3、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一起动手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 4、想一想 (1)材料如何放如水中? 将物体轻放到水中央再放手 (2)怎样来判断材料的沉浮?如何算沉? 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5、实验要求 6、完成记录表 7、观察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大都容易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 (三)认识木头 1、自古以来,木头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人们直接把树木加工成木材,广泛地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你知道用木头可制成哪些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利用了木头的哪些特性呢?并且填写气泡图。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测试题

一、填空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下沉),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上浮)。 3、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液体)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体积)有关,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水量)。 6、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能(上浮)。盐水比清水(重)。 7、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比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下沉),比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8、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改变重量)、(改变体积)、(改变液体的性质)和借助外力。 9、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水中是(沉的),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11、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体积),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 12、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 30 )毫升。 13、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她为水的(浮力)。 14、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5、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6、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试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总结概括出材料的物理性质,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方法:小组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水槽、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 为老师准备: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象棋子、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1、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说一说图片说的是什么故事?用树枝行不行?为什么? 出示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5分钟) 1、认识并预测 逐一出示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请学生说一说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猜一猜,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2、验证 提问:你们的猜测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验证呢? 提出两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多媒体展示问题:1〉怎样来判断物品的沉浮?如何算沉?如何算浮? 2〉如何把物品放入水中?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 够改 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本节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 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 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学生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把 它们 依次放入水中都会沉入水底。不同形状的橡皮泥,重量没有变,但体积有没 有变,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工具测出体积数据。 再把橡皮泥放入盛水的刻度杯中,就能测出它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体积没有 变化。 第二部分: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学生通过做出尽可能多的形状,让橡皮泥 浮在 水面上,思考它们的共同之处?再次引发学生思考橡皮泥重量没有变,是什 么变化使橡皮泥浮起来的? 第三部分: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排开的 水 量,比较沉和浮的状态下各自排开的水量,发现:沉的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 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排开的水量的计算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原来的水量等于物体排开 的水 量。 知道了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学 生就 能够理解钢铁造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大大 增加轮船排开水的体积。 【学情分析 】 五年级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或者美术课上已经有 了类 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一般都不 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可以 改变的,但为什么能改变,怎样改变,还不是很了解,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 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五下《沉和浮》 单元教学设计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练习题(含解析)

五年级下册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一条小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的上升情况示意图,关于气泡排开的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排开的水量不变 B. 排开的水量增大 C. 排开的水量减小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物体能浮在水面上,主要与( )有关。 A. 物体的重量 B. 物体的颜色 C. 物体排开的水量 3.一个量杯中原来有200毫升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6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是( )毫升。 A. 260 B. 200 C. 60 4.原来在水中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的( ),这个物体就可能在水中变成浮的。 A. 重量 B. 体积 C. 形状 5.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A. 它的重量 B. 它的形状 C. 它排开的水量 二、判断题 6.同一种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7.要使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形状。() 8.上浮的物体一定是用比较轻的材料制成的。() 9.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装载的货物也就越多。() 10.同一块橡皮泥,长方体形的排开的水量比球形体状的排开的水量大。() 三、填空题 11.钢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这是因为________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________ 13.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________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 ________。 14.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是________的。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如图所示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 放入水中,橡皮泥是________的。这是因为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之后,重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 因此沉浮状况保持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 15.科学探究题。 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记录表 橡皮泥形状量杯里的水量(毫升) 放入后水面刻 度 排开的水量(毫升) 沉浮状况 实心团200 230 30 沉 沉的形状200 230 30 沉 能浮的形状①200 250 50 浮 能浮的形状 ② 200 250 50 浮 能浮的形状 ③ 200 250 50 浮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 (1)“实心团”和“沉的形状”两者排开的水量________,其他三种形状排开的水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