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民俗的文化特点之宏观考察_许辉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3-10

作者简介:许辉勋,男(朝鲜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朝鲜-韩国文学与文化。

第26卷第3期2010年7月东 疆 学 刊Dong jiang Journal Vo l.26N o.3Jul.2010

□人类学・社会学研究

中国朝鲜族民俗的文化特点之宏观考察

许辉勋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 要: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既继承和发扬了自己固有的传统文化,保持了民族生活方式中的优良传统和民族风格,又在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汲取周边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以适应具有中国多民族特色的新型生活方式,从而建构了既与朝鲜半岛生活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又和我国其他兄弟民族生活文化有区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生活文化,其总体特征与中国特色大致体现为朴素性与原文化性、地域性差异、复合性与兼容性等。

关键词:朝鲜族;民俗;文化特点;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0)03-0034-06

一、

朴素性与原文化性恩格斯曾言:“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1](506)

这就是说,所有人,不论是帝王将相、

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各个人在历史活动中的合力作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这种历史也包括许多琐细的日常生活,即民俗文化。因此,在研究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到民俗传承主体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以及文化地位在民俗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朝鲜族的民俗文化带有朴素、粗放的风格,显得原始、简约。这与朝鲜族作为民俗传承主体的一些特点密切相关。

从历史上看,在朝鲜族民俗形成期的新中国成立前,朝鲜族民俗的主要负载者和传承者是出身贫寒的下层社会平民以及由他们组成的群体社会。当时,迁入中国的朝鲜族大致有如下三个类别:一是潜入私垦的北部边民和遭遇天灾而逃荒的北部难民。过去,朝鲜北部山峦叠嶂,土地贫

瘠,那里的人们原来就很贫困,加上天惠稀薄,连年遭灾,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不得不离开故土,求生谋食。二是被日寇抢夺土地而失去生计基础的破产农民。20世纪初,朝鲜半岛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后,日本当局推行殖民主义农业政策,强行掠夺农民的土地,致使朝鲜国内出现大量破产农民,他们失去土地,流离失所,连最低限度的生活也不能维持,只好背井离乡,觅食求生。三是因日寇强制移民而迁来的“开拓民”。20世纪30年代,日本殖民统治者加紧推行对东北的强制性移民,从朝鲜半岛南部强行抓来大批农民,让他们在东北种植水稻,他们也都是朝鲜南

部的穷人。

[2](64~69)

上述的朝鲜族迁入者,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

都属于缺衣少食、无权无势的穷苦农民。据历史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朝鲜族人口中农民一直占9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佃农[3](69)。他们在迁入我国之前,其经济状况更是一贫如洗。这决定了朝鲜族民俗的社会基础,即朝鲜族民俗立足于

下层贫民的生活文化,而这与朝鲜半岛,特别是其南部以上层生活文化为主体的风俗习惯有较大的差异。

朝鲜族迁入后所形成的村落中,既没有“同姓部落”和“同血族部落”,也不存在“两班部落”与“常民部落”的区别,因为村民大多为来自朝鲜半岛各个地方的无权无势的老百姓,他们之中并不存在严格的等级差别和社会地位的区别。所以,朝鲜族的传统村落是以贫苦农民为主体的地缘共同体,其人际关系较为平等,其生活习俗淳厚朴实。另外,迁入之前的朝鲜族第一代,因中世纪的身份差别制度,置身于社会底层,受到朝鲜统治者和贵族层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生活苦难重重,根本无暇考虑过得优雅,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生存下去。这样,他们以温暖的人情去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形成了符合自己生活实际的平民生活习俗,而朝鲜族的第一代迁入我国时带过来的也正是这种平民生活习俗。这种平民生活习俗成为我国朝鲜族生活文化的基石,它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延续下来,成为中国朝鲜族民俗的主导传统。立足于下层民众生活文化的朝鲜族民俗所具有的朴素性主要体现在饮食风俗、家庭生活习俗、人生仪礼以及娱乐活动等方面。

朝鲜族的饮食风俗具有质朴而重实效的特点,朝鲜族按照劳动生活的需要来安排饮食生活,把饮食当作保持体力、保障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因而朝鲜族的传统饮食中精美考究的高级饮食稀少,而具有大众性、实效性特点的食品较多。如,在延边地区被称为朝鲜族传统饮食三大名品的冷面、狗肉汤、泡菜都是大众性饮食。具有这种特点的朝鲜族饮食,与相当讲究饮食的造型与品位的朝鲜半岛南部贵族性饮食风俗有一定的差异。

朝鲜族的家庭生活在父系直系血统、长子继承制等方面依然沿袭着传统习俗,但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平等,家庭生活既民主又实事求是。自迁入初期开始,大多数朝鲜族家庭为了觅食求生而奔波,其家庭成员都参加生产劳动,他们也没有什么可争夺的财产,因此家族关系很亲密平等。其中作为家庭生计的主要担负者的家长和主妇处于同等地位,他们齐心协力通过辛勤劳动维持家庭生活,较早地形成了夫妻共同劳动以养活家庭成员的习俗。所以,朝鲜族妇女从小习惯于劳动生活,吃苦耐劳、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很强。再说,朝鲜族家庭生活平民氛围较浓,繁文缛节的限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紧张感也较少,家庭成员间的地位差别也不那么大。这样的朝鲜族家庭生活习俗,与“男尊女卑”观念相当根深蒂固而且具有贵族性特点的礼仪规范十分严格的朝鲜半岛南部家庭生活风俗有很大的差异。

朝鲜族的传统人生仪礼乡土气息较为浓郁,贵族式的繁琐礼制和单调呆板的仪规程式并不多。如婚礼之后,新娘的“请安三天”习俗,不见于我国朝鲜族之中。“请安三天”是朝鲜半岛南部至今仍存在的一种婚俗,这是新娘从举行婚礼的第二天开始,连续三天早晨向公公、婆婆跪拜请安,是典型的“两班”习俗。而这样的两班风俗,在朝鲜族民俗中所占的比重很少。所以,参加过我国朝鲜族人生仪礼的韩国人认为,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不合乎“规矩”,土里土气。但是,这种评价也正说明朝鲜族的人生仪礼具有不同于“两班”习俗的平民特色。

在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中,诞生礼、婚礼、寿庆礼是举行朝鲜族特有的“接大桌”仪式的传统三大仪礼,因而朝鲜族民间有“能接大桌三次,才算一生有福气”之说[4](182)。这种“接大桌”习俗是朝鲜族特有的传统习俗,它具有原文化性。也就是说,“接大桌”习俗是自古传下来的朝鲜民族固有的原生态文化遗存。朝鲜族举行“接大桌”仪式时,不食用大桌上的物品,这与“接大桌”习俗的起源有关。据民俗资料,朝鲜族婚礼上的“接大桌”仪式,原来是远古时新郎、新娘向神灵禀告两人的结合,立下“相亲相爱,白头偕老”誓约的仪式,而大桌上的物品就是献给神灵的供品,所以不能随便食用[5]。后来,“接大桌”仪式,其祭祀之意逐渐消失,而变成完完全全的喜庆仪式,但不能随便食用大桌上的物品之习俗仍沿袭下来。朝鲜族的“接大桌”习俗,蕴含着朝鲜族重现世的传统文化心态。这种文化无意识来源于朝鲜族上古初民立足于生存意识的避害趋利的价值取向,即带有现实功利主义色彩的一种原初文化意识。

朝鲜族的先民长期以游猎为主要生计,他们的生存所系和生活所需,无不依赖于自然的恩赐。因此,他们把自己所依赖的自然当作神,认为神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的生存和生活所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