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随访观察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临床观察

脉动 脉瘤 4个 , 眼动脉段 动脉瘤 2个 , 后交 通动 脉动
研究 指出, 前循环小动脉瘤每年破裂的危险 只有 0 1 .%。许多学者报道临床所见大部分破裂的 动脉瘤为小 动脉瘤 。而传统 的 C A 甚 至普 通 j T、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本 组颅 内微 小 动脉 瘤均 成 功 栓塞 ; 中发生 动 术
脉瘤破裂 1 , 例 压迫同侧颈动脉同时继续填塞弹簧 圈, 栓塞效果满意 , 术后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1 例 眼动脉段 动脉 瘤支 架 辅 助栓 塞 过 程 中, 簧 圈解 弹
脱后 部分脱 出支架 网 眼 , 次 植 入 支架 将 其 贴在 两 再 层支 架之 间 , 后恢 复正 常 。本组 康 复 出院 9例 , 术 其
12 手术 方法 本组 在 全 麻 下行 栓 塞 术 。常 规股 . 动脉穿 刺 , 6F导 管 鞘 ; 人 4F椎 动 脉 管 , 置 导 对靶 血 管行 3 —S 重 建 三 维 图 像 , 量 载 瘤 动 脉 管 D D A; 测 径、 动脉 瘤 瘤 颈 、 体 和 最 大径 。选 择 合适 的 弹 簧 瘤
[ ]Wibr D Whsa tP, utnJ r , t 1 nen tn td 4 e es O, i n J H s d e a.Itrai a Suy n o 3 ol
o mp u e n r e a il An u s n e tg t r .Un p u e n fUn t r d I t r n a c r ms I v si ao s a y u r trd i-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疗 脑血 管 痉挛 等是 减 少 术后 并发 症 、提 高治 疗效
果 的有效 方法 。
脉瘤 的血 管 内治 疗 技 术进 入 了较 为 成 熟 的时 期 。 G C栓 塞 治疗 颅 内动脉 瘤适 应 证较 广 ,瘤 颈 / D 瘤 体 比≤ 1 / 2的囊 状动 脉 瘤 ,后 循 环 动脉 瘤 或 开 颅 手 术 难 度及 风 险较 大 者 ,全 身 情况 差 ( H n— 如 u t Hes 级 Ⅳ ~V级 )或 高龄 患者 ,不允 许 开颅 手 s分 术 者 ,拒 绝 开 颅 手 术 者 ,均 为 G C栓 塞 治 疗 的 D 选 择适 应 证 。与开 颅 夹闭 手术 相 比 ,在 破 裂动 脉 瘤 S H 的早期 ( 7 h) D A < 2 ,G C栓塞 治 疗具 有 创 伤 小 、恢 复 快 、术 后并 发 症 及 病 死 率 低 等 优 点 。 早 期介 入 手术 治疗 可 以提高 患者 生存 质 量 ,减 少 并发 症 ,降低 病死 率 [] 3
d)3 月 ,口服拜 阿 司匹林 ( 0 m / 个 1 0 gd)1 。 年
本 组 患 者术 后 均 实施 腰椎 蛛 网膜下 腔 持续 引
流及 3 H治 疗 , 有效 防止脑血 管痉 挛 , 减少 并发 症 ,
显 著提 高 了疗效 。
2 结 果
3 8枚 动 脉 瘤 中 2例 采 用 球 囊 辅 助 动 脉 瘤 栓
全 麻及 肝 素 化后 ,S ligr 法 穿 刺 股 动脉 ,置 edn e 方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3 例患者中男 1 例 ,女 l 例 ; . 1 6 7 9 年 龄 3 ~ 2岁 ,平 均 为 5 66 0岁 。所 有 患 者 均 因 自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0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9月上第21卷第25期·论著·作者简介:史建芸(1982.04—),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诊疗。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史建芸 邵弘 彭韬略 胡金波(溧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溧阳 213300)【摘要】目的:探析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随机性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 GOS (即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通过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GOS 评分显示,预后良好者29例,约占80.56%,GOS 评分(1.88±0.54)分;预后不良者7例,约占19.44%,GOS 评分(3.62±1.13)分。
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大小、性别以及年龄等因素方面比较(P >0.05),统计学分析无意义。
而 Hunt-Hessd、瘤颈宽度、动脉瘤位置、Fisher 等级、有无高血压、介入时机等因素比较(P <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
将单因素分析具有明显差异的指标代入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方程建模发现,介入时机、Hunt-Hess 等级、瘤颈宽度大于4.5 mm、Fisher 等级以及高血压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是介入时机、Hunt-Hess 等级、瘤颈宽度大于4.5 mm、Fisher 等级以及高血压,临床应予以重视,积极规避不良影响因素,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预后;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5-0010-03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血管受到内源或外源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血管瘤样突起,通常没有症状,若动脉瘤过大压迫周围组织,则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且一般表现为突发性破裂,患者感到头部剧烈疼痛,还会出现频繁呕吐、全身大汗淋漓、同时出现瞳孔散大、单侧眼睑下垂等一系列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更有甚者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幸存者仍存在再次或反复出血的可能[1].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目的在于避免动脉瘤再出血,尽可能减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使病残率、死亡率降至最低水平。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

据荧光 屏上 所测动脉 瘤的大小来选 择合适 的 G C D 规格 ,其 中第
一
个弹簧圈的选择最为重要,本组选 择直径与动脉瘤直径相等或
稍大 。成篮 满意后再 依次填 入较小 型号 弹簧圈,每次解脱 弹簧 径 ≤5mm的动脉瘤,第 1 圈尽量与动脉瘤的直径一致,此后选 个 圈前均进行造影 ,动态了解 动脉瘤栓 塞程度,弹簧 圈有无移位及 直径递减 的弹簧圈。②直径 > m的动脉瘤,第 1 5m 个圈最好略大 载瘤动脉的通畅情况 ,直 至完全或几 乎完 全填 充动脉瘤为止 。对 于动脉瘤直径 ,使其在瘤体 内形成的网篮能做 到自 然膨胀 , 得 使
分 栓塞 ( 1 宽颈 动脉瘤 术中再 出血,立 即冲盈球囊 并 快速 有 例
填 人弹簧 ,达到大部 分栓塞 目的并成功 止血 1 。 本 组 病例 均随访 3 6个月 ,术后 1  ̄ 例患者一周 后 因出现 迟
部 分栓 塞患者术后半年 再出血。
3 讨论
随着技术设备 的更 新、介入技术 的提高及 新材料 的发展 ,采 快 的特点。笔者认为颅 内动脉瘤的血管 内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降
分叉处 ,5例患者为后交通动脉。
1 方法 . 3
所有进行治疗 的患者均予 电解可脱 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在
白细胞 降低 的患儿有 2 (. ; 例 36 C反应蛋 白升高的患儿有 3 例 等 临床症状 ,就不需用大环酯类 的药物。本次研究的病 例中在胸 2 (71 ; 5. 血沉增 快 的患儿有 3 例 ( . ; 1 54 5 心肌酶谱 增高 以及心
『 李东 明 . 6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 染 4 例诊 治分析 [. 5 J 中国医学创新,21, 】 00
72 1 8— 6 (5 : 5 8 .
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单中心经验吕楠;周宇;黄清海;许奕;洪波;刘建民【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dist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6,the medical records of 1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dist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 (a total of 14 aneurysms)were reviewed and enrolle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cluded coils,coils with liquid embolic materials,or using liquid embolic material alone for embolization of aneurysms or occlusion of parent arteries. The immediate outcome of aneurysm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by Raymond classification,and the clinical prognosis was evaluated by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DSA was use to conduct imaging follow-up study and was compared with the immediate treatment outcome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neurysms recurred or not. Results Of the 13 patients,8 were males,with an average age of 40 ±14 years.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aneurysm was 1. 0 -12. 0 mm,the median size was 4. 5 mm. Fourteen aneurysm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treatment,4 of them were embolized,and the parent aneurysms were retained;10 aneurysms and parent arteries were occluded. Twelve aneurysms did not develop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and 2 of them had residual aneurysms. No new nerve dysfunction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follow-up period was 9 -96 months,and the median time was 30. 9 months. Twelve aneurysms werefollowed up for 6 -24 months with a median time of 15. 2 months. No recurrence of aneurysms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s Us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is safe and effective. It can be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mentof treatment programs.%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13例患者(共14个动脉瘤)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血管内治疗包括弹簧圈、弹簧圈结合液体栓塞材料或单纯应用液体栓塞材料进行动脉瘤瘤内栓塞或闭塞载瘤动脉.以Raymond分级判定动脉瘤即刻治疗结果,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临床预后.采用DSA行影像学随访,并与即刻治疗结果进行比较以判断动脉瘤是否复发.结果 13例患者中,男8例,平均年龄(40±14)岁.动脉瘤最大径为1.0~12.0 mm,中位数为大小4.5 mm.对14个动脉瘤均成功行血管内治疗,其中4个行瘤内栓塞,保留载瘤动脉;10个行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12个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不显影,2个瘤体残留.血管内治疗术后未见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期限为9~96个月,中位数时间30.9个月,除2例患者血肿清除术后残余神经功能障碍外,其余患者临床预后良好.12个动脉瘤接受影像学随访,随访期限6~24个月,中位数时间15.2个月,均未出现动脉瘤复发.结论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安全、有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以选择性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14)012【总页数】6页(P633-637,659)【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预后【作者】吕楠;周宇;黄清海;许奕;洪波;刘建民【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大脑中动脉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约占颅内动脉瘤的20%[1-2]。
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3 年1 月~ 2 0 1 5 年1 月间我 院收治的
7 2 例颅 内动 脉 瘤。 病例 纳入 标 准 : ( 1 ) 根 据WHO有关 诊 断标 准, 确诊 为颅内动脉瘤 ; ( 2 ) 年龄在 3 O ~ 7 O 岁之间 ; ( 3 ) 签署 知
7 5 m g / d , 可 根据凝血 时间调整药 物剂量 。 有并发 症者及 时对
症处理 。
2 . 2 两 组不 良反应及 预后情况 比较
两组患者 主要不 良反
应有癫痫 、 再 出血 、 血管痉挛 、 脑梗塞等 , 组 间 比较研究组癫
痫> 0 . 0 5 ) ; 研 究 组
中图分类号 : R6 5 1 . 1 2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7 ) 0 4 — 0 6 8 8 — 0 1 日夜陪护 ; ( 6 ) 5 分: 症状 严重 , 需要 日夜陪护 ; ( 7 ) 6 分: 死亡 。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 其破裂引起蛛 网膜下 腔出血 的死亡率可高 达 2 5 %一 6 0 %_ 1 J 。目前 临床多采 用手术 夹闭动 脉瘤治疗 , 疗 效确 切 , 但存 在手术创 伤大 、 难度 大及
2 结 果
切的优势 发展迅速 。 然而对 于宽颈动脉瘤 , 单纯 弹簧 圈常难 以完全栓塞或根本无法 治疗 , 因此支架辅助技术得到持续 的 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 笔者研究 了支架植入辅助 弹簧 圈栓 塞 治疗颅 内动脉瘤 的疗 效 , 为临床诊断治疗 提供理论借 鉴。 报
道如下 。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 诊断与治疗 2 0 1 7 F e b 2 8 ( 4 )
动脉瘤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动脉瘤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1.引言1.1 概述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壁某一部分膨出。
该病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观察。
术后护理和观察的目的是保证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良好,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本文将重点介绍动脉瘤术后护理和观察的要点。
在术后护理方面,我们将关注病人的体位安排,伤口护理以及药物管理。
良好的体位安排有助于减少术后出血的风险以及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正确的伤口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药物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患者按时服用所需药物,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术后观察方面,我们将关注血压监测、心率观察和神经状况评估。
血压监测是重要的观察指标,可及时发现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心率观察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时发现心律不齐等异常情况。
神经状况评估则可帮助判断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神经损伤。
术后护理和观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良好的护理和及时的观察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康复和安全。
同时,对术后患者进行观察也有助于了解手术治疗的疗效,为后续病程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最终,优质的护理和恰到好处的观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章节安排进行说明。
您可以根据以下模板编写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方式组织和呈现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动脉瘤以及术后护理和观察的重要性。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术后护理要点和观察要点。
术后护理要点将探讨病人体位、伤口护理和药物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观察要点部分将涵盖血压监测、心率观察和神经状况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护理的重要性、术后观察的意义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通过以上结构的组织,读者将能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动脉瘤的术后护理和观察要点。
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应用这些重要的护理知识,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郄福忠;马光涛;王玖飞;李明;曹振宇【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embolism in treating aneurysms located at the bifurcat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 2009 to May 2013 at authors’ hospital, a total of 21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located at the bifurcat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were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Of the 21 cases , steel coils were used in 7, stent-assistant embolization was adopted in 12, and dual-microcatheter technique was employed in 2.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Postoperative angiography showed that complete embolization of the aneurysm was achieved in 14 patients, residual neck was detected in 2 patients and subtotal obliteration of the aneurysm was seen in 5 patients.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 patients, including cerebral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n = 1) and postoperative small area cerebral infarction. Sevente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and follow-up angiography showed that no recurrence of aneurysm was seen. Conclusion For un-ruptured, or ruptured with no big hematoma, intracranial aneurysms located at the bifurcat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疗效。
不同时机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低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不同时机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低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郭广涛;祝晓川;张卓【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24(24)4【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机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低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IA)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抽签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诊治的96例Hunt-Hess分级较低(Ⅰ~Ⅲ级)的IA患者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
对照组在发病72~96 h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研究组在发病72 h内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炎症介质、血清神经与血管相关标志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出院时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末,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100-β亚型(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积水发生率、肢体活动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病72 h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可有效降低血清神经与血管相关标志物和炎症反应水平,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获得更好的预后,且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
【总页数】4页(P87-90)【作者】郭广涛;祝晓川;张卓【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相关文献】1.不同Hunt-Hess分级及手术时机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2.不同时机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低级别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3.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不同时机应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4.低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时机选择5.低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观察

影像 与介入
颅 内宽颈 动脉 瘤血管 内栓 塞治疗效果观察
曹 英 海 , 鸣 , 威 , 欣 , 刚 雷 卞 赵 王 沈 阳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外 科 , 宁 沈 阳 1 0 4 辽 10 1
【 摘要】目的 : 讨 颅 内宽 颈动 脉 瘤 的血管 内治疗 方法 和 疗效 。 法 : 4 探 方 对 8例颅 内宽颈 动脉 瘤 的血 管 内介 入治疗 进 行 回顾 分 析 。结 果 : 单纯 应 用 可脱性 弹簧 圈栓 塞治 疗 3 1例 , 用 双微 导管 技 术栓 塞治 疗 3例 , 用球 囊辅 助 技术 治 疗 应 应 9例 . 用 颅 内支架 结 合 弹簧 圈栓 塞 治疗 5例 。其 中 1 0 应 0 %栓 塞 3 8例 ,0 9 %以上 栓 塞 7例 ,0 9 %以下栓 塞 3例 。4 8例 术后 随访 6 1 ~ 2个 月 , 动 脉瘤 复 发 及再 出血 。结 论 : 用 综合 血 管 内治 疗 方法 可 对难 以治疗 的颅 内宽 颈 动脉 瘤 进 无 应
Em b l t r py i bl o e s l o d ne y m f c r td a t r nt a o o he a n o d v ses f r wi e a ur s o a o i r e y i r -
c la i a v r um
C A0 Yi g a,LE ig BI nhi 1M n , AN e,Z W i HA 0 Xi ,W ANG a g n G n De a t n fNe r s r e y t e F r t o l s i lo h n a g C t , a n n r v n e h n a g 1 0 4 ,C i a p rme to u o u g r , h is Pe p e SHo p t fS e y n i Lio i g P o i c ,S e y n 0 1 h n a y 1
腔内血管支架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主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腔内血管支架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主动脉瘤的效果比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腔内介入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腔内血管支架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成为治疗主动脉瘤的一种常见方法,其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腔内血管支架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主动脉瘤的效果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优势和劣势。
腔内血管支架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主动脉瘤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它通过在主动脉瘤部位放置血管支架,再利用球囊扩张来修复和加固血管壁。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且可以在无需开刀的情况下有效地治疗主动脉瘤。
首先,腔内血管支架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主动脉瘤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修复主动脉瘤,恢复血管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减少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实践中的数据显示,治疗后主动脉瘤的塌陷率明显下降,血管直径得到恢复,血流动力学改善,预防了主动脉瘤的进一步扩张和破裂。
其次,腔内血管支架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主动脉瘤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手术治疗需要开刀和心脏停搏等复杂步骤,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而腔内介入治疗只需要在血管内插入导管,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发现,腔内治疗的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恢复时间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腔内血管支架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还具有适应症广泛的优势。
相比于手术治疗,腔内介入治疗不受病变形态和位置的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主动脉瘤。
无论是病变在升主动脉、弯曲部位还是分叉主动脉,甚至是复杂的多发主动脉瘤,都可以通过腔内治疗得到有效管理。
这种方法在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为医生提供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可能性。
与之相对应的是,腔内血管支架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风险。
首先,腔内治疗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经验,手术操作难度较大。
手术者需要掌握血管导管的准确定位、球囊扩张的力度和时机等关键技术,这对于医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血肿中的效果分析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常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病,其出血量及出血速度临床表现多样,具有高致死及高致残性[1-2]。
大脑中动脉作为颈内动脉颅内的延续段,其M1分叉部在颅内血流冲击剪切力下是颅内动脉瘤好发部位,多数为囊状动脉瘤,约37%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颅内血肿[3],包括侧裂内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s,ISH)和脑实质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临床中此类患者的救治多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其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二次出血风险,但开颅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4-6]。
随着血管内技术及介入器械的高速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被广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血肿中的效果分析吴世忠林堃郑鹏锋卢峰廖晶威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07[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血肿中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33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介入组(18例)与开颅组(15例)。
介入组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开颅组接受疗开颅夹闭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介入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者术后的脑积水及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介入组术后的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血肿患者的远期预后无显著差异,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更低,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此类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支架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分析

支架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效果探讨。
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34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经载瘤动脉置入支架,跨动脉瘤颈予以放置。
结果:完成栓塞后即实施血管造影检查,支架联合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技术救治26例,其中闭塞>90%2例,完全闭塞24例;单纯应用支架治疗8例,仍存在动脉瘤,但血流在瘤内滞缓明显。
术中支架无明显移位,载瘤动脉与其他毗邻动脉通畅,无血栓栓塞、出血并发症,术后1周出院。
随访3-6个月,实施DSA复查,应用支架加GDC技术者,未见动脉瘤显影25例,动脉瘤复发1例;4例单纯应用支架者,动脉瘤均消失。
相较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最大程度保障预后。
【关键词】支架;血管内;颅内动脉瘤【中图分类号】S6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72-01颅内动脉瘤为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有较高破裂出血风险,极易引起伤残和死亡。
以往多通过外科手术实施夹闭处理,但对于梭形动脉瘤和宽颈动脉瘤,手术较棘手,且创伤大[1]。
血管内支架由Higashida等在1997年首次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具风险小、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渐广泛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取得理想成就[2]。
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血管内支架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现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颅内动脉瘤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5-72岁,平均(56.3±2.3)岁。
最初以头痛为表现30例,其中伴患侧视力下降2例,癫痫4例,动眼神经麻痹4例,经CT检查,对蛛网膜下腔自发性出血证实,曾有短暂昏迷史14例,轻偏瘫4例,伴脑内血肿12例。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陈蓦;王武【摘要】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技术方法、材料发展及神经介入医师经验积累,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降低破裂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率和死亡率的首选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主要历经载瘤动脉和动脉瘤闭塞、动脉瘤瘤腔内栓塞和载瘤动脉重建等3个研究阶段,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瘤腔内栓塞治疗,包括单纯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瘤腔内栓塞装置、球囊/支架辅助技术等.载瘤动脉重建(覆膜支架和血流导向装置)也是近期研究热点.尽管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但难治性动脉瘤如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复发率仍较高.为了完全隔绝颅内动脉瘤或实现瘤颈完全内皮化,载药弹簧圈/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等正在研究中.【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8(027)006【总页数】6页(P592-597)【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弹簧圈;支架;蛛网膜下腔出血【作者】陈蓦;王武【作者单位】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介入影像科;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介入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病理性突起,发病率为5%~10%,MRA研究表明我国35~75岁成年人未破裂动脉瘤发病率约为7.0%[1]。
虽然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脑卒中5%,但首次破裂死亡率为20%~30%,再次破裂死亡率高达60%。
随着技术方法、材料发展及神经介入医师经验积累,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治疗方法,有助于明显降低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率及死亡率。
根据颅内动脉瘤性状、大小和部位等特点,血管内治疗主要历经载瘤动脉和动脉瘤闭塞、动脉瘤瘤腔内栓塞和载瘤动脉重建等3个研究阶段。
1 颅内载瘤动脉和动脉瘤闭塞苏联神经外科医师Serbinenko发明可脱式球囊,继成功治愈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后率先治疗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和1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张峰;高金玲;刘建峰;李辉;李鹏;井山泉【摘要】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第1次破裂出血病死率高达40%,第2次出血病死率可高达60%.由于其具有再次破裂出血及引发血管痉挛的可能,所以在明确为动脉瘤性SAH后,及时有效地针对动脉瘤进行处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因受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动脉瘤部位以及神经外科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影响患者的治疗.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其短期疗效已得到公认.现将我院7年来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04【总页数】3页(P319-321)【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作者】张峰;高金玲;刘建峰;李辉;李鹏;井山泉【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2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
第1次破裂出血病死率高达40%,第2次出血病死率可高达60%。
由于其具有再次破裂出血及引发血管痉挛的可能,所以在明确为动脉瘤性SAH 后,及时有效地针对动脉瘤进行处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因受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动脉瘤部位以及神经外科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影响患者的治疗。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其短期疗效已得到公认。
现将我院7年来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

[第一作者]鲍娟(1979 ),女,云南曲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与神经介入.E Gm a i l :294882305@q q .c o m [通信作者]曹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650101.E Gm a i l :y i c a o 64@126.c o m [收稿日期]2020G08G13㊀㊀[修回日期]2021G03G12E f f e c t o f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s o f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e u r ys m s B A OJ u a n ,C A OY i ∗,Y A N GY o n g t a o ,J I N GR u i ,L IY u n f e i ,HUJ i a yi ,Z HA OQ i n g ,Z HA N GY u a n y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D i s e a s e ,t h e S e c o n d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i t a l ,K u n m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6501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㊀O b je c t i v e ㊀T oo b s e r v et h eef f e c to f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 so fd i s t a l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D A C A )a n e u r y s m s .M e t h o d s ㊀F o u r t e e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15a n e u r ys m so f D A C A w h o u n d e r w e n t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 s 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A m o n g 15a n e u r y s m s ,10w e r e t r e a t e dw i t hs i m pl e c o i l e m b o l i z a t i o n ,4w i t hs t e n t Ga s s i s t e dw i t h c o i l e m b o l i z a t i o na n d1w i t hO n y x g e l e m b o l i z a t i o n .T h e d e g r e e s o f e m b o l i z a t i o no f a n e u r y s m s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R a y m o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t h r o u g h D S A i m m e d i a t e l y af t e re m b o l i z a t i o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r e e x a m i n e d 6m o n t h s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p r og n o s i sw a sa s s e s s e d w i th m o di f i e dR a n k i ns c a l e (m R S ),t h o s ew i t h0-2w e r er e ga r d e da s g o o d o u t c o m e .R e s u l t s ㊀A m o n g 15D A C Aa n e u r y s m s ,R a y m o n d g r a d eⅠe mb o l i z a t i o nw a s ac h i e v ed i n 12,w h i le g r a d eⅡi n 3.N o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u c ha s i s c h e m i ao c c u r r e dd u r i n g a n daf t e ro p e r a t i o n .O n e p a t i e n td i e do f r e Gr u p t u r ea n dh e m o r r h a geo f a n e u r y s m12h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S i xm o n t h s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s ,D A C Aa n e u r y s mr e l a p s e d i n1p a t i e n t ,10p a t i e n t sh a d g o o d o u t c o m e (m R Ss c o r e 0-2p o i n t s ),a n d t h e o t h e r 2w e r e f o u n dw i t hm R S s c o r e o f 3a n d 4p o i n t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 o n c l u s i o n ㊀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s o fD A C Aa n e u r ys m sw e r e s a f e a n de f f e c t i v e .[K e y w o r d s ]㊀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e m b o l i z a t i o n ,t h e r a p e u t i c D O I :10 13929/j.i s s n 1672G8475 2021 04 002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鲍㊀娟,曹㊀毅∗,杨勇涛,景㊀睿,李云飞,胡佳怡,赵㊀青,张媛媛(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云南昆明㊀650101)[摘㊀要]㊀目的㊀观察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D A C A )动脉瘤的效果.方法㊀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D A C A 动脉瘤患者(共15个动脉瘤),对10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㊁4个动脉瘤行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1个以O n y x 胶栓塞.之后复查D S A ,根据R a y m o n d 分级评价即刻疗效.术后6个月复查D S A ,以改良R a n k i n 量表(m R S )评估预后,m R S 评分0~2分为结局良好.结果㊀术后即刻12个动脉瘤Ⅰ级栓塞,3个Ⅱ级栓塞.术中㊁术后均未发生缺血等并发症.1例术后12h 死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1例复发,10例结局良好(m R S 评分0~2分),另2例m R S 评分分别为3分㊁4分.结论㊀个体化血管内治疗D A C A 动脉瘤安全㊁有效.[关键词]㊀大脑前动脉;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中图分类号]㊀R 739 41;R 815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672G8475(2021)04G0198G05㊀㊀大脑前动脉远端(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D A C A )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6%[1],大部分位于大脑前动脉A 2段,尤其是胼胝体周围动脉和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既往多以外科手术夹闭.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发展和材料更新,血管内治疗逐渐用于治疗D A C A 动脉瘤,但对于疗效仍有争议[2].本研究观察血891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h e r ,2021,V o l 18,N o 4图1㊀患者男(序号1),55岁,左侧大脑前动脉A 2段动脉瘤,未破裂㊀A .D S A 示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动脉瘤;B .行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复查,动脉瘤基本不显影㊀(箭示病灶)管内治疗D A C A 动脉瘤的效果.1㊀资料与方法1 1㊀一般资料㊀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 2019年12月14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D A C A 动脉瘤患者,共15个动脉瘤;男6例,女8例,年龄27~79岁,平均(55 2ʃ14 3)岁;其中9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 T ㊁C T 血管造影(C Ta n g i o g r a p h y ,C T A )或M R 血管造影(M Ra n g i o g r a p h y,M R A )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i g i t a ls u b t r a c t i o na n g i o g r a p h y ,D S A )明确诊断D A C A 动脉瘤;②无血管内治疗禁忌证;③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血管内治疗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H u n t GH e s s 评分5级;②合并颅内较大血肿,需开颅手术;③既往严重脑出血㊁脑外伤㊁大面积脑梗死或反复卒中病史,严重心㊁肺㊁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④对比剂过敏;⑤因血管解剖异常无法施行血管内治疗.1 2㊀仪器与方法㊀采用P h i l i p sU N I Q FD 20D S A 机为介入引导设备,于患者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穿刺股动脉后置入6F 动脉鞘,常规全身肝素化.以6F 导引导管行三维D S A 成像,选取工作角度并测量动脉瘤瘤体径线,如为宽颈(瘤体直径/瘤颈直径<2或瘤颈直径>4m m )动脉瘤,则同时测量载瘤动脉的远端㊁近端管径.利用 路图示踪 技术将头端塑型的微导管送入动脉瘤瘤腔内,将弹簧圈依次释放于动脉瘤腔内,放入每枚弹簧圈后均经6F 导引导管造影证实载瘤动脉通畅良好㊁弹簧圈稳定后给予电解脱,直至动脉瘤不显影.对3例4个宽颈动脉瘤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于微导丝导引下先将支架微导管送入载瘤动脉远端,再将输送弹簧圈用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经支架导管输送支架至拟释放位置,采用半释放技术释放支架覆盖部分瘤颈,以弹簧圈填塞后完全打开支架,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负荷剂量(10μg /k g 体质量)静脉推注(3m i n 内团注),随后持续泵入维持量替罗非班[0 15μg /(k gm i n )]24h ,停替罗非班前4h 叠加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m g /d )㊁阿司匹林(100m g /d ).采用O n y x 胶栓塞1个大脑前动脉A 3段远端分支动脉瘤;对2例(2个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1 3㊀疗效评估及随访㊀术后即刻行D S A ,根据R a y m o n d 分级评价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术后6个月复查D S A ,以改良R a n k i n 量表(m o d i f i e dR a n k i ns c a l e ,m R S )评价预后,m R S 评分0~2分为结局良好.2㊀结果14例D A C A 动脉瘤患者一般资料㊁动脉瘤特点㊁血管内治疗方式及预后详见表1.H u n t GH e s s 分级9例术前为0~2级㊁5例为3~4级.7个动脉瘤最长径<5m m ,8个5~10m m ,均位于大脑前动脉A 2段以远血管分叉部,其中7个位于胼胝体周围动脉和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对10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图1),4个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图2),1个行O n yx 胶栓塞(图3).术后即刻R a y m o n d 分级结果显示,12个动脉瘤Ⅰ级栓塞,3个Ⅱ级栓塞.术中㊁术后无缺血等并发症发生.对1例动脉瘤破裂患者(序号3)于支架辅助栓塞术中㊁术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术后12h 突发意识丧失㊁一侧瞳孔散大,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考虑死因为抗凝状态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6个月时随访,复查D S A 示1例患者(序号10)瘤颈处动脉瘤复发,再次于支架辅助下行弹簧圈栓塞,术中评估R a y m o n d Ⅰ级;12例术后动脉瘤无复发,其中10例结局良好(m R S 评分0~2分),2例入院时H u n t GH e s s 分级均为4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铸型,予动脉瘤栓塞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图4),随访m R S 评分分别为3分㊁4分.991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h e r ,2021,V o l 18,N o 4表1㊀14例D A C A 动脉瘤患者一般资料㊁动脉瘤特点㊁血管内治疗方式及预后患者序号性别年龄(岁)动脉瘤破裂术前H u n t GH e s s分级动脉瘤位置动脉瘤最长径(m m )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即刻R a ym o n d 分级术后6个月m R S 评分1男55否0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和胼胝体缘动脉交界5.5弹簧圈栓塞202女27否0左侧大脑前动脉A 2起始段5.6弹簧圈栓塞203男60是2左侧胼胝体缘动脉与额内中动脉分叉部1.6弹簧圈+L E Ob a b y 支架栓塞1-4女49否0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2.3弹簧圈栓塞205女79是3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前动脉交界8.5弹簧圈栓塞126男65是3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7.2弹簧圈栓塞117女49否0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8.6弹簧圈+L V I S J r 支架栓塞108男41是4左侧额内中㊁胼胝体周围㊁胼胝体缘动脉三分叉3.8弹簧圈栓塞+侧脑室穿刺引流139女67是2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中动脉交界3.8弹簧圈栓塞1010男55是2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10.0弹簧圈栓塞1-11男46是3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3.9弹簧圈栓塞1112女64是4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中动脉交界6.2弹簧圈栓塞+侧脑室穿刺引流1413女57是2右侧大脑前动脉A 3段远端分支1.8O n yx 胶栓塞1014女49否0瘤1:左侧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动脉前交界瘤2:胼胝体周围动脉与额内后动脉交界瘤1:9.6瘤2:2.8弹簧圈+L V I S 支架辅助栓塞10㊀注:序号3患者术后12h 死亡;序号10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动脉瘤复发图2㊀患者女(序号14),49岁,左侧D A C A 动脉瘤,未破裂㊀A.D S A 示左侧D A C A 处2个宽颈动脉瘤;B .以L V I S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C .栓塞后复查,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㊀(箭示病灶)图3㊀患者女(序号13),57岁,右侧大脑前动脉A 3段远端分支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㊁脑室积血㊀A.D S A 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 3段远端分支动脉瘤;B .微导管至载瘤动脉开口后造影;C .以O n yx 胶栓塞后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胼胝体周围动脉主干及分支血流无异常㊀(箭示病灶)002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h e r ,2021,V o l 18,N o 4图4㊀患者男(序号10),55岁,右侧胼胝体周围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㊀A.D S A示右侧胼胝体周围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动脉瘤;B.以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不显影;C.术后6个月复查瘤颈处复发;D.于支架辅助下再次栓塞;E.再次栓塞后复查,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㊀(箭示病灶)3㊀讨论通常将大脑前动脉A2~A5段称为D A C A,该部位动脉瘤相对少见[3].大脑前动脉A2~A4段常见血管变异,是D A C A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分叉部.本组15个D A C A动脉瘤,其中7个(7/15,46 67%)位于胼胝体周围动脉与胼胝体缘动脉交界处.D A C A动脉瘤破裂比例高,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内血肿,术后死亡率较高[4G5];最长径<10m m㊁甚至<7m m的D A C A动脉瘤破裂率更高[6G7].本组15个D A C A动脉瘤,最长径均ɤ10 0m m,其中9个破裂的动脉瘤平均最长径为(5 20ʃ2 94)m m,与既往研究[6G7]相符.既往治疗D A C A动脉瘤多采用外科手术夹闭,存在一定困难,包括大脑纵裂间暴露的手术视野狭窄,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组织肿胀时;术中可能损伤桥静脉导致静脉性梗死;扣带回间蛛网膜粘连,动脉瘤顶与脑实质粘连而于术中分离时破裂;损伤载瘤动脉;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8G9].S T U R I A L E等[10]研究表明,与W i l l i s环其他部位动脉瘤相比,血管内治疗D A C A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近7%,手术相关死亡率8%.但亦有学者[11]认为血管内治疗D A C A动脉瘤安全有效,仅对于较小动脉瘤难度较大.P A R K等[12]报道,动脉瘤破裂时,以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少,预后优于手术夹闭.一项M e t a分析[13]结果显示,外科手术治疗D A C A动脉瘤完全栓塞率95%㊁血管内治疗完全栓塞率为68%,治疗后动脉瘤复发率分别为3%㊁19 1%,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㊁9%和14%㊁7%,而良好预后率均为80%.以上结果提示,在手术策略得当的前提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手段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D A C A动脉瘤;但在脑实质血肿导致占位效应㊁对比剂过敏㊁动脉瘤内存在大血栓等情况下不推荐进行血管内治疗[14].本组14例D A C A动脉瘤患者,9例动脉瘤破裂㊁5例未破裂,均采用血管内治疗,11例获得良好结局.目前血管内治疗D A C A动脉瘤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动脉瘤位置较远且血管纡曲,导致微导管稳定性差,增加发生动脉夹层及术中动脉瘤破裂风险,且降低了动脉瘤完全栓塞率.载瘤动脉管径较小,处理宽颈动脉瘤时,需以支架辅助栓塞及进行血管重建等.本组15个动脉瘤中,10个给予单纯弹簧圈栓塞,4个于支架辅助下栓塞;1个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分102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 h e r,2021,V o l18,N o4支远端,微导管无法到位,造影评估结果提示闭塞血管后不会造成明显神经功能缺损,故采用O n y x胶直接栓塞载瘤分支动脉及动脉瘤.本组14例术中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栓塞后即刻评估,15个动脉瘤中,Ⅰ级栓塞12个,Ⅱ级栓塞3个;1例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12h动脉瘤再次破裂导致死亡;另1例术后6个月随访示瘤颈处复发,予支架辅助下再次栓塞.上述结果提示,对于可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的窄颈动脉瘤,不论其破裂与否,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良好,适用于H u n tGH e s s评分较高的重症难以耐受开颅手术患者;而对于宽颈动脉瘤,尤其是已破裂动脉瘤,应谨慎采用血管内治疗,如欲行支架辅助下栓塞,术前应充分评估载瘤动脉,要求载瘤动脉直径>1 5m m 且不过于纡曲,以避免支架打开困难.L V I SJ r或L E Ob a b y支架适用管径较小的血管;如血管直径>2m m,可选择L V I S支架等.目前已有研究[15]尝试将血流导向装置用于治疗D A C A动脉瘤,可达到较高栓塞率.总之,D A C A动脉瘤临床相对少见,根据大脑前动脉血管解剖和动脉瘤特点选择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策略是治疗D A C A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1㊀L E H E C K A M D A S H T IR L E H T O H e ta l敭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J敭A c t aN e u r o c h i rS u p p l201010715G26敭2㊀HU I F K S C HU E T T E A J M O S K OW I T Z S I e t a l敭M i c r o s u r g i c a l a n d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e r i c a l l o s a la n e u r y s m s J敭JN 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S u r g201134319G323敭3㊀HU S A I NS A N D H I T A R A Y J E N A SP e t 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r u p t u r e d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b r a l a r t e r y D A C Aa n e u r y s m s 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v i e ws t u d y J敭W o r l dN e u r o s u r g2017107588G596敭4㊀S U Z U K IS K U R A T A A Y AMA D A M e t a l敭O u t c o m e sa n a l y s i so fr u p t u r e d d i s t a la n t e r i o rc e r e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t r e a t e db y e n d o s a c c u l a re m b o l i z a t i o na n ds u r g i c a lc l i p p i n g J敭I n t e r vN e u r o r a d i o l201117149G57敭5㊀S T U R I A L E C L B R I N J I K J I W MU R A D M H e t 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S i n g l eGc e n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J敭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33422317G2320敭6㊀O H A S H I Y H O R I K O S H I T S U G I T A M e t a l敭S i z e o f c e r e b r a l a n e u r y s m s a n d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u b a r a c h n o i dh e m o r r h a g e J敭S u r g N e u r o l 2004613239G245敭7㊀J O OSW L E ES I N O HS J e t a l敭W h a t i s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a l a r g en u m b e r o f r u p t u r e d a n e u r y s m s s m a l l e r t h a n7m m i n d i a m e t e r J敭JK o r e a nN e u r o s u r g S o c200945285G89敭8㊀HU I F K S C HU E T T E A J M O S K OW I T Z S I e t a l敭M i c r o s u r g i c a l a n d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e r i c a l l o s a l a n e u r y s m s J敭JN 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S u r g201134319G323敭9㊀C A V A L C A N T IDD A B L A A A MA R T I R O S Y A N NL e t 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d i s t a l A C A a n e u r y s m s S i n g l eGi n s t i t u t i o n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i n22c o n s e c u t i v e p a t i e n t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J敭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33481593G1599敭10㊀S T U R I A L E C L B R I N J I K J I W MU R A D M H e t 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a n e u r y s m s S i n g l eGc e n t e r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敭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334122317G2320敭11㊀L I A O L D E R E L L E A L M E R L O T I e ta l敭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o fd i s t a l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L o n gGt e r mr e s u l t s J敭JN e u r o r a d i o l202047133G37敭12㊀P A R K K Y K I M B M L I M Y C e t a l敭T h e r o l e o f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f o r r u p t u r e d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m i c r o s u r g i c a l c l i p p i n g J敭JN e u r o i m a g i n g201525181G86敭13㊀P E T R O C O U F A L O V A L B R A D A C O e ta l敭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a c y o f s u r g i c a l a n d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d me t aGa n a l y s i s J敭W o r l dN e u r o s u r g2017100557G566敭14㊀O I S H IH N O N A K A S Y AMAMO T O M e ta l敭F e a s i b i l i t ya n de f f i c a c y o f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e r a p y f o r r u p t u r e d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 J敭N e u r o l M ed C h i r T o k y o2013535304G309敭15㊀C A G N A Z Z O F C A P P U C C I M D A R G A Z A N L I C e t a l敭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t a l a n t e r i o r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w i t h f l o wGd i ve r t e r s t e n t s A s i n g l eGc e n t e re x p e r i e n c e J敭A J N R A m 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83961100G1106敭202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年第18卷第4期㊀C h i n J I n t e r v I m a g i n g T h e r,2021,V o l18,N o4。
大脑中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及预后

大脑中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及预后立利;张鑫;张庆荣;吴琪;张翔圣;杭春华;史继新;王汉东【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70例共17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120个(69.4%)破裂动脉瘤和53个(30.6%)未破裂动脉瘤。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
结果(1)170例经过术前评估可以行血管内栓塞的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
(2)18例(10.6%)患者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未破裂动脉瘤组4例(7.5%,4/53),破裂动脉瘤组14例(11.7%,14/12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对101例患者进行了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48个月,未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动脉瘤再破裂出血。
未破裂动脉瘤组1例复发,破裂动脉瘤组4例复发。
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技术。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Methods From March 2007 to May 2015,the clinical data of 170 patients with 173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at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Nanjing Jinling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including 120 (69.4%)ruptured aneurysms and 53 (30. 6%)unruptured aneurysm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 (1)A total of 170 patients who could perform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afte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None ofthe patients died. (2)18 patients (10. 6%)had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including 4 (7. 5%,4/53)in the unruptured aneurysm group and 14 (11. 7%,14/120)in the ruptured aneurysm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101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48 months. No new nervous system symptoms and reruptured aneurysm were observed. One patient had recurrence in the unruptured aneurysm group and 4 had recurrence in the ruptured aneurysm group. Conclusion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is asafe,effective,and feasible technique.【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页(P57-61)【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弹簧圈;支架;血管内栓塞【作者】立利;张鑫;张庆荣;吴琪;张翔圣;杭春华;史继新;王汉东【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治疗材料的发展以及国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试验(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ial,ISAT)等重要研究结果的发表[1],目前对于同时适合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的颅内动脉瘤,最新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指南建议优先考虑血管内介入栓塞动脉瘤[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t e a cr l e aae et u o e[ ] N uo r r, 9 6 e u s s o e t t m n g n ot m J . er ug a r ra d o m c s e 19 , y
3 ( ) 2—1 81: 1
3 u u iS, Taehma S z k tsi S, J h n a a R , e a. En o a c lr te t n o t 1 d v sua rame t f
mi d e c r b a re n u s t e a h bl ol d l ee r la r a e r mswi d t c a e c i t y y h s:a g o r p i n n iga hea d
c n a ot m sn15c s u v ptn J . er ug , 0 9 l i l u o e i o e t e a et ] N uo r r 2 0 , ic c 1 n c i i s[ s e y
[ ] J R A N uo d l 20 , 7 3 : 1 — 2 . J .A N m J er ai , 06 2 ( ) 5 3 5 0 r o
5 r e r S, Ab e — rm A, Th i i r B a a d d lKe i u l e L, e a . En o a c l r o l l t 1 d v s u a c i
亡率 1 % 。介人 手术 ( 组及 文 献资 料 3 本
共 31 ) 1例 与
Rn e i 报道 5 1 n 6 例外科手术 相 比( x 检验 ) 介入治疗后患 者 ,
独立生存率高于外科手术组 ( 0 。R ne报道 的病 例均 为 P= ) i n 动脉瘤出血的病例 , 介入治疗组 的病例包括未破 裂动 脉瘤 , 这
本组 中 5 个宽颈动 脉瘤 , 支架 或球 囊辅 助栓 塞。部分 行
动脉瘤能够达到满意栓塞的程度 。虽然 大脑 中动脉 动脉瘤解
1 Me e sPM ,S h ma h rHC,Hia h d y r c u c e g s i a RT,e 1 t .Re otn tn a d a p ri g sa d r s
・
7 4・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 hnJN uougDsR s2 1 :1 1 C i e r r i e)0 2 1 ( s 治疗 ,5 4 7例平均 随诊 l 2个月 ,2 6 %的患者 能够 独立生存 , 死
本组 中满意栓塞 1 3例 (9 ) 5 % 。由于瘤 颈较 宽或与 周 围重 要 动脉关 系密切 , 可能无法完 全栓塞 动脉瘤 , 本组 中 2级栓 塞 9 例 (1 ) 4 % 。并 发症 4例 ( 8 , 1 %) 手术相关 并发症 2例 ( % ) 9 , 与文献 报道 的结果类 似。 大脑中动脉特别 是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 瘤 由于解 剖结
2 Rin ,Hen s e ,Nik n n M ,e 1 An y i o 61 ains n eJ renimiJ s a e ta. l a ss f5 p t t e
wi 6 0 t h 9 mi d e e e r a e y n u s d l c r b a l t r r a e r ms: a ao c n c i ia y n t mi a d ln c l
随访 1 2 , 意栓 塞率 4 . % , 发症 率 1 . % , 1例 满 33 并 1 8 复发 率
1. % , 80 再破 裂率 19 。本组 病例 与文 献资料 比较 .% ( x 检验 ) 完全栓塞率 ( 0 1 ) 并 发症率 ( 0 3 ) 复发率 , P= . 8 、 P= .2 、
剖结果 比较复杂 , 由于采用 辅助栓塞 技术 , 但 3例达 到满意栓
塞 的结果 。 1例大脑 中动脉分叉处动 脉瘤行球囊辅 助栓塞 , 3d后 出
f dvs l pi o s cl t c n l e b l nuy s[ ] o e oa u re a cu rn ar i r r er m J . rn c a r r fa a ir a ac e a a s Srk , 0 9 4 ( ) 36一e7 . t e 2 0 , 0 5 :e6 o 39
现右侧肢体无力 , 部分运动性失语 ,T示脑 梗塞 , 凝抗 血小 C 抗
板凝集治疗后缓 解 。考 虑于瘤 颈较宽 , 与周 围重 要动 脉关 系 密切有关 , 因此术 中及术后要特别注意抗凝治疗。 复习资料 完整 的 3组文献共 2 9例 (0 8 3 5个大脑 中动脉 ) 动脉瘤 -]27例进行随访 , 均随访 6~1 . 5,6 平 5 5个月 , 影像学
6 ( :7 89 4 5) 86— 8 .பைடு நூலகம்
4 Do rlr A,W a k ,Go f k L, e . E d v e l r te t n f ef e ne I e e eS i ta 1 n o a u a r a me t o s mi d e e e r r r a e r s t ee t y ia l e a h b e c is d l c r b a a t y n u ms wih lc mltc l d t c a l ol l e y y
样对结果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介入治疗 是否优 于外 科手 术 治疗还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
参 考 文 献
构复杂 , 部分病例可能无法完全栓塞 , 这样就存 在再破裂 出血 的风险 , 需要注意 随访 , 如果动脉瘤进展需 要再次治 疗。本组
1 例患者栓塞 后再 破裂 出血 与未 完全 栓塞 有关 。1例患 者 4 个月随访发现动脉瘤增大 , 再次栓塞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