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1章 文学改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古代文学发展到 晚清,已经难以为继。诗歌意象被挖掘殆 尽,难以创新;散文程式化现象严重;小 说趣味低俗,格式老套,难以发展。文学 要摆脱传统文学的套路,必须变革。
4、西方思想与西方文学影响的结果。传教 士带来了西方思想,留学生开始反思传统 文化,各种翻译著作对中国思想形成了巨 大的冲击,翻译小说为小说的巨大影响提 高了小说的地位,改变了小说家的叙事方 式、内容、形式、思想观念、语言等。
代表人物:黄遵宪
特点:篇幅长短不一, 句式、字数多少不等, 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内容上要求“弃史籍 而就近事”,反映现 实生活,批判重点指 向清王朝的上层社会。
新体诗是诗界革命的 最高成就。
例诗:
出军歌(1-5节)
黄遵宪
四千馀岁古国古,是我完全 土。二十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 君看黄龙万旗舞,鼓鼓鼓!
庵摩罗果掌中论。ຫໍສະໝຸດ 2、新派诗 代表人物:黄遵宪。
主要特点:“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没有生僻词语, 语言通俗易懂,保留传统诗歌的韵味和形式。例诗:
今别离 (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别离,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本章要求掌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 文界革命的主要内容。
一、诗界革命
(一)诗界革命产生的原因: 诗界革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诗歌自身
发展的需要。《诗经》、楚辞、汉赋、五 言诗、格律诗、辞、曲的发展历程,将诗 歌的形式创新开掘殆尽,诗歌的境界也被 “千余年来鹦鹉名士”占尽,难以创新。 诗歌要发展,必须开辟新路。
它是现代汉语诗歌真正的起源,它的出现 基本上宣告了格律诗的终结。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1章 文学改良
一、文学为什么需要改良?
1、救亡的需要。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革命 派的激进主张,从派留学生出国到辛亥革命,19世 纪末20世纪初,救亡成为时代总主题。文学既要承 担宣传政治主张的任务,又要成为改造国民思想的 工具。时代主题迫使文学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改变。
2 、“启蒙”与“新民”的需要。康有为等人发起 的“经学启蒙”是中国式的“政治启蒙”,不便普 及。梁启超提出了新的启蒙主义:新民说。梁启超 新民说的核心是改造国民性,改造国民性的最好工 具是文学。梁启超选择了文学作为新民的工具,这 就迫使文学必须改良。
特点:常用社会会上较为通用 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横渡太平
的新词语,多用带有散文 洋。
化倾向的杂言长诗,向民 歌学习,诗歌通俗易懂, 但是带有明显的“古风 格”。 例诗:
闻蟋蟀有感(节选) 蒋智由
蟋蟀鸣,秋风凉,丈夫入 世当为兵;支那男子二百兆, 坠地皆喜儒之名。儒冠儒行儒
气象,坐令种族失峥嵘。
4、新体诗
提出了三条标准:
公其姓梁,尽瘁国事不得志,
“第一要新意境,第二 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 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 诗。” 代表人物:梁启超、蒋智由等。
断发胡服走扶桑。扶桑之居读 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 皇。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 恋蓬莱乡,逝将适彼世界共和 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 乃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腊
各种内因与外因都迫使文学必须进行改良。
二、文学改良具备的条件
1、西方文学和西方思想的传播。主要是西方小说的 传播,改变了文学观念,也提供了榜样。西方思想的 传播则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白话报刊和白话文运动的兴起。白话报刊的兴起 既为白话文学提供了发表的阵地,也是对文学改良之 路的探索。
在价值取向上,他们自始至终都自觉地吸取西方文化,为 “诗界”输入新血液,注入新生命,表现出了一种勇于吸纳 新思想的开放的精神。
(四)诗界革命的意义
诗歌中新名词的运用更新了诗歌的语言系 统,对于打破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和诗体的 解放都有直接的影响。
以口语入诗的思路开启了近代诗语言的通 俗化走向,为诗歌的自由化、散文化培植 了基因。 是“五四”诗歌革命的先声。
一轮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 捧。感生帝降天神种!今有亿万众。 地球蹴踏六种动,勇勇勇!
南蛮北犹复西戎,泱泱大国 风。蜿蜒海水环其东。拱护中央中, 称天可汗万国雄,同同同!
绵绵翼翼万里城,中有五岳 撑。黄河浩浩流水声,能令海若惊。 东西禹步横庚庚。行行行。
怒搅海翻喜山撼,万鬼同一 胆。弱肉磨牙争欲噉。四邻虎眈耽。 今日死生求出险。敢敢敢!
3、文学家的海外经历。海外经历改变了文学家对世 界的看法,也大大地拓展了视野,丰富了表现领域和 词汇。
4、翻译的发展。翻译发展为文学提供了新的词汇和 新的语法规范。
第二章 中国现代汉语诸文体之发端
本章重点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文学改良的具体内容。 文学改良的主要内容为诗界革命、文界
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界革命、理论界 革命等。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3、梁启超的“诗界革命” 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了
“诗界革命”的问题。他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节选) 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
(二)诗界革命的过程
1、新学诗
金陵听说法诗(其三)
代表人物:谭嗣同、 谭嗣同
夏曾佑。
而为上首普观察,
特点:“颇喜挦扯 承佛威神说颂言。
新名词以自表异”, 多用佛经名词和翻译 名词入诗,语言生涩。
例诗:
一任血田卖人子, 独从性海救灵魂。 纲伦梏(惨)以喀私德, 法会极(盛)于巴力门。
大地山河今领取,
(三)诗界革命的特征
在内容方面,诗界革命从宣传新学、描写新事物、表现新思 想、新理念开始,以描绘时代风云、反对封建专制、弘扬爱 国主义、倡导尚武精神、礼赞民主革命为基本主题,表现了 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精神、新气象。
在形式方面,从挦扯新名词开始,逐渐过渡到“以旧风格含 新意境”,再到借鉴民歌形式。“诗界革命”力求冲破旧格 律、旧体制的束缚,虽然最终并没有达到对旧体诗的全面突 破,却为诗歌的变革做出了可贵的尝试,表现出了亘古未有 的革新精神和反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