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 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39、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简答或论述):

断层的性质:压性断层封闭性好,张性断层封闭性差。

断层的产状:倾角小封闭性好,倾角大封闭性差。

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泥岩发育层段,断层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层段,封闭性差。

断层带其他封堵物的形成:沙泥对接封闭性好;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晚期成因说:认为沉积物埋藏到较大深度后,到了成岩作用晚期或后生作用前期、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干酪根)才开始发生热降解、生成大量液态石油和天然气。

*原始有机质的来源: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高等动物。

原始有机质的化学组成:类脂化合物(最有利于生成石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

*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也包括煤中的有机质。

*干酪根的三种组分:芳香结构的核、脂肪族结构的支链或侧链、杂原子官能团。

*反射光下干酪根的类型: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

*腐泥型干酪根:指脂肪族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和聚合的产物,它们来自海洋和湖泊环境水下淤泥中的孢子和浮游类生物,它们主要生成石油、油页岩、藻煤和烛煤;

*腐殖型干酪根:系泥炭形成的产物,来自有氧条件下沼泽环境的陆生植物,主要可以形成天然气和腐殖煤,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生成液态石油。

*氢指数(S2/有机碳,I H)和氧指数(S3/有机碳,I O)与干酪根元素组成分析能进行很好的对比。

*岩石热解分析:用岩石热解分析仪直接从岩样中测出所含的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和二氧化碳(S3)等参数。温度可逐步加热到550℃。

*沉积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过程是有机质不断地去氧、加氢、富集碳的过程。

*在干酪根生烃过程中,干酪根的反应程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时间的影响是第二位的。

*生油门限:随有机质埋深的加大和温度的升高,有机质开始大量生烃的温度界限称我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镜质体反射率:镜质体反射光的能力。随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增加,其反射光的能力增强,R O值增大。R O值的大小可以用显微光度计测量。

*有机成因气按成气机理:

——生物成因气:指有机质在未成熟阶段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热降解气:指有机质在成熟和高成熟阶段经有机质的热降解作用(包括一部分石油的热裂解)形成的天然气。

——热裂解气:指过成熟阶段(R O>2.0%)由已形成的液态烃或残余干酪根经过高温热裂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δ¹³C>10%的CH4均是无机甲烷。

*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的判别,生物气和油型气的判别,油型气与煤型气的判别

*有效烃源岩:能够生成油气,并能排出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油气的岩石成为有效烃源岩(油源岩,气源岩)。

*烃源岩的类型和岩性特征:生油岩一般是细粒、色暗,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常含原生分散状黄铁矿,偶见原生油苗。

*盆地补偿类型对有机质的形成与保存有重要的影响:

——欠补偿型盆地(沉降速率>>沉积速率)

水体不断变深,生物死亡后,在下沉过程中易遭受巨厚水体所含氧气的氧化破坏,且因阳光不足,温度低,不利于生物生存。

——过补偿型盆地(沉降速率<<沉积速率)

相反,沉积物会迅速填满盆地,水体快速变浅,乃至上升为陆地,沉积物出露地表,有机质会遭受空气氧化,也不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

——补偿型盆地(沉降速率~沉积速率)

只有在长期持续下沉过程中,并伴随适当的升降,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相近或前者稍大,才能持久保持还原环境。

*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丰度、类型、成熟度。

*有机质丰度指标:总有机碳含量(TOC)、氯仿沥青“A”和总烃(HC)含量和岩石热解生烃潜量。

*TOC:总有机碳含量:干酪根中的有机碳加上可溶有机质中的碳。单位%,占岩石的重量百分比。(泥岩的TOC >碳酸盐岩的TOC)

*有机质类型划分方法:元素分析法、显微组分分析法、岩石热解方法。

*成熟度指标:镜质体反射率、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数量、烃源岩抽提物中正烷烃分布特征和奇偶优

势比。

*氯仿沥青“A”是保留在源岩中没有排出有机物的烃,是岩石中可从氯仿中抽提出来的有机质的含量,用重量百分比表示,%。总烃是氯仿沥青“A”的一部分,是氯仿沥青“A”中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的含量,用占岩石重量的百分数或百万分数(ppm)表示。

*P1峰:热解温度小于300℃时出现的峰。峰的面积S1表示。代表岩石中残留烃的含量。P2峰:热解温度在300~500℃时出现的峰,其面积用S2表示,代表岩石中的干酪根在热解过程中新生成的烃类。P3峰,面积用S3表示,代表热解过程中生成的CO2的含量(含氧基团热解)生烃潜量:Pg=S1+S2 *烃指数I HC=S1/TOC,氢指数I H=S2/TOC,氧指数I O=S3/TOC.

*热变指数:TAI;*碳优势指数:CPI;*碳优势指数:CPI;*Tmax:岩石热解最高峰温。

*奇偶优势比:随有机质(烃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在正烷烃分布特征上的变化,主峰碳位置前移,曲线的形态由尖峰状变为平滑状,奇数碳优势逐渐消失。

*甾烷是由三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组成的四个环的化合物,C29

*油源对比:

油源对比原理:相似性原则。1)来自同一源岩的石油在化学组成上具有相似性,由不同源岩生成的气在组成上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2)烃源岩中的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在成分上与该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具有相似性。氯仿沥青“A”就是源岩中的残留石油。

油油对比:石油——石油(石油互相作对比)

油源对比:石油——烃源岩(石油与源岩中的氯仿沥青“A”作对比)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沉积有机质、石油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具有明显分子结构特征,分子量相当大的有机化合物。

*异常地层压力:如果某一深度地层的压力明显高于或低于净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地层压力。

*压实流体排出方向:由深处往浅处排;从盆地中心往盆地边缘排;从泥岩往砂岩排。

*烃源岩异常高压的成因:1)欠压实作用2)蒙皂石脱水作用3)有机质的生烃作用

*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浮力。主要阻力:毛细管力。水动力既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地层压力对运移不起作用。

*沿着油气运移方向上:

石油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变化:1)以层析作用为主时,沿油气运移方向,石油中的重组分含量相对减少,轻组分含量相对增加,石油的密度和粘度降低。2)以氧化作用为主时,沿油气运移方向石油中的重组分含量相对增加,轻组分含量相对减少,石油的密度和粘度增加。

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1)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极性,与储层的吸附滞留作用可使该类化合物发生分馏效应。2)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加,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吡咯)的绝对丰度降低。

*England势(体积势):单位体积的流体相对于基准面所具有的总机械能.(p191,03:40)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充足的油气来源。1)有效的烃源岩(烃源岩规模大、面积大、层系多、厚度大)2)烃源岩的质量高(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3)烃源岩排烃条件好(烃源岩的有效烃厚度,上下距储层各14米。烃源岩层系的岩性组合影响排烃效率,砂岩20%~50%略等厚五层地区,有利油气聚集。)二,有利的生储盖结合(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够有效地驱入储集层,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发生逸散)。

三,有效的圈闭。(圈闭的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影响圈闭有效性的因素: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圈闭距油源区的距离;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主方向的关系;水动力强度与流体性质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

四,良好的保存条件。(1)良好的区域性盖层2)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

*生储盖组合的类型:

空间组合$正常式:下生、中储、上盖(亦称下伏式),侧变式:生储同层、侧生、侧储、上盖,顶生式:顶生、底储、烃源岩兼作盖层(上覆式),自生自储自盖式:生、储、盖均为同一地层。时间组合$新生古储,古生新储,自生自储。

*构造环境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有哪些?

答:首先,油气藏形成需要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适宜的构造运动可以1)形成圈闭:背斜、断层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