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
教师都希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但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气氛非常热烈,大家七嘴八舌抢着说。但在集体反馈交流的结果时,课堂就立马变得一片寂静,想举手发言的学生聊聊无几。所谓的参与,大多数只是一种形式,其实学生并没有从主观上积极参与。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参与变成他们自发的要求,而不是一味的对教师的服从。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上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在你的引领下,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教师上课时要有激情,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还要抑扬顿挫。有时你的一个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恰当的手势,都能对课堂氛围起到调控作用。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知识顿时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朋友坐在哪里,其余的学生根据描述来猜猜,他(她)的朋友是谁?由于学生的描述不具体、不准确,很多学生猜几次都猜不准。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就迫切产生一种需要,必须要有一种更准确更具体的方法才行。大家就齐心协力努力
去创造一种新的方法。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想参与课堂。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交流,还包括情感方面的沟通。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改变一贯的居高临下的身份,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引领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要给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参与他们的学习活动。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唱主角”。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挑战,多问“为什么”,敢于向教材挑战,提出自己不同想法。允许学生的失误,巧妙地运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不断从错误中反思,吸取教训。师生关系的和睦,一个主要的标志就是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这些学生一般比较自卑,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帮助引导他们,多给他们创造发表见解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哪怕他们的回答不是那么的完美,作为教师都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表示肯定,使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所有学生敢于参与课堂。
三、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变“教师怎样教”为“学生怎样学”,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时为了方便学生的交流、合作,可以改变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成“t
字型、长方形、圆形等等”,很大程度地方便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如:我校正在推行的“学、究、导、练”的教学模式。提倡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找一些正方体的盒子剪一剪,再折一折,看看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对动手操作一般都感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展示几种不同的展开图。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新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积极愿意参与课堂。
四、重视激励性的语言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积极的评价。如:说得真好!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你懂得真多!你的方法真巧妙!真爱动脑筋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每个学生充满自信。课堂上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交流的欲望,思维才会活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如:是解题方法好,声音真响亮,还是计算真细心等。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评价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而不仅仅是个形式。让学生从评价中增强信心,受到鼓励,明确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教师的赞扬真诚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的心灵在老师的赏识中舒展。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
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意识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运用一切手段,切实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参与数学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展现自我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只要能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心理素质,身心潜能,各种能力必将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