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杭州之盛在于西子一湖,大多数人会选择什么季节出行?生:冬季。

师:大多数人!
生:春季或者夏季。

师:在这样的季节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对于大多数人,会选择一天中什么时间去西湖呢?
生:早上。

师:我们的作者张岱在冬季去西湖。

他究竟想要借助表达些什么呢?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如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会读了吗?
生:会。

师:把我们昨天预习的结果展示给我们的老师。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啊,朗朗书声是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学们会翻译了吗?“上下一白”的“白”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怎么知道解释为“全”?
生:根据全文的意思。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了解文言词的解释呢?课下注释,根据课下注释的标注来了解个别词的解释。

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解释的方法。

“一身是胆”的“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由此可以推断,“上下一白”的“一”解释为“全”,这就是推断法。

我们再来看个成语“面面俱到”,“俱”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能精确翻译这个句子吗?“拥毳衣炉火”。

看到这个句子,你感觉到了天气怎样的状况呢?
生:十分寒冷。

师:从哪个词中能恨明确地感受到“十分”呢?
生:拥。

生:表达出来了,毛皮大衣本来就说明了寒冷,又说道火炉,更能体现了。

生:我觉得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十分寒冷,那应该是紧紧裹着。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这位男生用了一个词语“紧紧裹”,我们再来翻译下。

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湖上影子,”人教版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翻译。

师:两个红字“道”、“叶”,写出了景物什么特征?
生:简洁。

生:孤独。

师:影子这个词语确实能够体现出“孤独”,但影子是淡淡的。

痕、点、芥、粒又写出了什么呢?
师:你认为可以用什么两次来形容呢?
生:条。

丝。

抹。

师:我们来看看原文用了什么量词,芥。

芥是什么意思?
生:小。

师:既然我们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那我们就直接按照原文来理解。

会读了,我们就走进下一个环节,文言要会理解,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浮在海边的只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沉在海面之下。

谁来跟我们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对雪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作者把雪当做了自己的象征,突出了自己对洁白的追求。

生:淡淡的孤独与寂寞。

师:你读不懂的有什么呢?
生: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痴”在哪里?
师:不懂的还有吗?
生:前面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提到了“舟子”?
生:在亭上的两个人,作者问的是姓名,可是那两人回答的确实“金陵人”。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痴”字很重要。

这个“痴”表现在哪里?生:在晚上八点左右还独自一个人撑着小船去湖心亭看雪。

师:还有吗?
生:天气很冷,他还是坚持去看雪。

师: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岱对于雪到了痴迷的程度。

这种行为在有一个人眼中可不是痴迷的意思啊,你知道是谁吗?
生:湖上的两个人。

师:他们是怎么认为的?
生:志同道合。

师:在谁的眼中不是痴迷的呢?
生:在船夫眼中。

师:船夫理解张岱吗?
生:不理解。

师:所以在舟子眼中,这是什么呢?
生:痴呆。

师:看起来舟子是不理解张岱的。

“独”与后面的舟子的出现是不矛盾的。

生:张岱是很喜欢雪的,他认为像舟子这样的凡夫俗子是不能欣赏的,是走不进他的心里的。

师:在张岱眼中没有舟子这样的凡夫俗子,只有冰雪世界。

请同学们找出集中写雪景的语句。

齐声读一下。

生:齐读描写雪景的语句。

师: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雪景的特点。

生:大。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生:天水合一。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寒。

雾凇沆砀。

师:我们来看这个句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谁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

师:我们来这个句子的另一种版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生:作者认为天、云、水和连在一起的。

师:能读一下吗?、
生:读。

师: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应该缓慢一些。

读句子。

师:再来看一句“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你认为好不好?
生:不好,无法表现出天云山水一体的特点。

师:“雾凇沆砀”是什么意思啊?
生:雾气凝结。

师:在雾凇沆砀的状态下,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感觉。

让我们一起读一下,感受特点。

生:读。

师:刚有同学说写出了大,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
生:小的景物衬托出天地的大。

师:在苍茫天地中,人如此之渺小,会有怎么样的一种感受呢?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那种淡淡的寂寞与哀愁是因为什么而生发的啊?
生:没有赏雪的知音。

师:还有吗?我们来看下课下注释一。

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

生:读课下注释一。

师:资料助读——张岱。

(出示)这份伤感除了知音很少之外还有什么呢?
生:国破家亡。

师:确实啊,这种国破家亡的伤痛萦绕在张岱的心头。

文中的第二段就有体现出这个的地方,你发现了吗?“金陵”是什么知道吗?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明朝的国都。

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生:我觉得此时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灭亡了,在这里遇到了来自国都的故人。

师:客是哪些人?
生:漂泊离乡的人。

师:那张岱呢?是不是一个离乡的人?
生:是,漂泊在外。

师:很多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唯有那亡国之痛时刻萦绕着他的心头,这分明是一种家国之思啊!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不仅是一种风清雅白的景致,更是一种家国之思的显露。

师:资料助读——张岱经历。

(出示)从这段资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岱身上有什么的影 10 子啊?
生:永不言败,刚毅,刚硬。

师:冰雪是张岱的象征,是张岱的精神家园。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的文人将情感投射于自然景致之中,演绎出了一路的精彩。

张岱作为文人是赏雪,这里却用了“看”,为什么用“看” 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

言文合一触摸灵魂
——《湖心亭看雪》课例解析
【基本原理】 1 生本理念。

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本课例试从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和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出发,来设计处理文本和教学。

这样,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张扬,他的获得像鲜花怒放。

这样的课堂是美的,有震撼力和有生命力的。

2、语感论。

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感素质,语感论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语感教学应该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核心。

特别是像《湖心亭看雪》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

文学作品是一个生命“活体”,应注重整体感悟和深入体验。

朱昌元特级教师也提出,阅读的基本程序是整体感悟—深入揣摩—内化言语,阅读教学崇尚大量阅读、整体感悟,进而潜心涵咏、深入揣摩,“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最终达 11 到内化言语、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目的。

为此我们确定本课例的教学目标:品味言语情味,体悟作者痴情雅致,发掘故国之思,对话张岱灵魂。

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品味、内化实现三个层面的穿越“语言——文学——文化”,言文合一,触摸文章作者的灵魂。

【教材简析】《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按《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理解,这是一篇笔调淡雅流畅,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的山水小品。

教学的重点是作为游记学习其巧妙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写景则重在其白描手法的鉴赏。

因此人物的性格和精神被概括为: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但我们以为,在甲申之变的历史背景下,张岱在公元1646(清顺治三年)完成《陶庵梦忆》初稿,后又完成了历史巨著《石匮书》。

知人论世,《湖心亭看雪》主旨和意蕴的重心当在怀恋故国往事,表达离黍之悲。

细读课文,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淡的笔触融人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后半篇写人事的才是重点。

写景是为了抒情,一浇胸中块垒。

而不是相反。

本文平常的教学欣赏完美景即为大功告成,其实是浅尝辄止,可谓另一种误读。

本课例尝试深度解读,进行语言——文学——文化三个层面的立体教学,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触摸那一颗孤独的灵魂。

具体如下:景——痴迷——奇——天人合一人——痴情——雅——特立独行痴心——故国之思离黍之悲为此紧紧扣住“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设计学习,三个主问题一线贯穿: 1.“痴”——痴迷,让张岱如此痴迷的西湖有怎样的景色? 2.“似”——相似,张岱与湖中两人有何相似之处。

3.“更有”——还有,张岱与湖中两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上还有什么相似点吗?紧紧抓住文本的关键词教学,让学生通过这条独特的语言通道进入课文,体会作者情感,领略课文意境,就会水到渠成。

如此设计,由集中到精练,巧妙而有趣有效,让课堂绽放精彩。

王尚文认为,不少语文课把“心” 丢了,患了丧魂失魄症。

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魂兮归来!”本课例试着为初中古典文学教学招魂,言文合一,触摸灵魂。

【方法指津】主要运用关键词句教学法。

本课例的整体思路:以“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为主 12 线,以“生命”为重心,以“痴”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言文合一,让生命的河流在语言中徜徉,直达人的心灵。

其次是朗读训练,王尚文大力倡导“读”,“美读”、“烂读”、“精读”和“泛读”等,因为“要感受言语,最基本的是必须感受到言语的存在。

”涵咏,品味,感悟,结合文本互证、知人论世等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温度、广度、深度和高度兼备。

【课堂再现】教学流程:一、吟诵——美的感受师:著名编辑、作家钟叔河说过,最喜欢的作者,古人中是张岱,近人中则是周作人。

张岱之文极精彩,“语语皆未经人道过”,都是你想要说而说不来的。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用心倾听,用一两个词语说出你的感受。

一生配乐《高山流水》朗诵,入情入境。

生依次回答忧伤、孤独、喜悦、伤感、悲伤、清新淡雅的美等。

师:很好,看来张岱此行不虚,那么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何评价?生: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操作建议】本课例值得借鉴的有以下几点:首先,解读文本有新意,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根据文本特质,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其次教学设计有创意,要以生为本,大的环节要少而精,留给学生的思考发言时间要多。

第三,紧紧抓住关键词句来设计教学,是本课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

通过“痴”“似”“更有”“绝”等的关键词言语意味把握,很好达到了理解文章主旨,触摸作者的灵魂的目的。

可以这样说,言文合一的关键词词句教学法,是文学经典作品教学的有效方法。

第四,自然的引入精选的课外阅读材料,让本课例收放自如,教学厚重而不失灵动。

要注意的一点:本课例侧重欣赏,教学容量较大,要求学生对课文和相关的阅读材料做充分的预习和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