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运用品德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鸭子口刘坪小学赵元艺

开发学生的情感和动机,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

情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动力。情感和智力是构成人类心理能力的两项重要指标,情感和智力一样是衡量培养人才的重要心理指标。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所谓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品德课对启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很大作用。品德课教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情感和动机,从而更有效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活动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有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德育课,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意识教育,应当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相关活动,自己去感受、体验,把真正体验知识和生活的权利还给学生,使感情意识成为健康个性发展的动力,在情感体验中形成独立的个性,变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教,为学生自觉去体验的过程。在新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如在“秋天的季节”、“我爱我的家乡山和水”、“美好家园”、“我生活的社区”、“我的乡里乡亲”等课程内容中,使儿童能在学习时接触认识家庭、社区、学校、自然和社会生活,使他们热爱家乡,乐观向上,对社会有责任感,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和人的关爱,这些都给学生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个性动机打下了感情基础。在小学生观察、接触、体验这些事物时,就会形成自己的情感、见解并不断完善个人的观点,形成个人独立的看法和个性。

二、活动生活化。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交往活动,亲身感受身边的现实生活,从中认识问题、明白事理、受到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品德的真实性,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是通过认识他人,接触社会来认识并完善自我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就是接触实践比较少,为此,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多参加一些

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从课堂上被动接受教育转变到在社会实践中主动接受教育。社会实践、生活境遇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吸取新的知识,从更广阔的角度上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他人和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增强责任感,形成个性化自我。我在执教三年级《学校里工作的人们》时,设计了“走进生活——采访交流——理解尊重——学会感谢”四个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每个活动都以本校活生生的素材为活动内容,感受真实的愉快校园生活、调查寻访校园熟悉的工作人员、课堂上交流真切的感悟、入情入景模拟挑战、用实实在在的方式感恩。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的感情认识发展成为健康的个性。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把教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索中求知和发展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