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女权主义思想的兴起及影响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文献探索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文献探索【摘要】女权主义无论在理论界、学术界还是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
所谓的女权主义思想更是随着女权运动的不断兴起,而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之中,无论是女权主义还是女性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意识的解放和地位权利的追求。
在西方,这种意识和思潮往往致力于颠覆传统的父权文化或者冲击传统的二元等级对立的旧模式,消除在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的男性为中心和主导的传统理念。
在近代,女权运动依旧活跃,成为了女性争取社会平等地位进行的强有力的斗争。
关于女权运动的解释、发展、起源以及综合评价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文献也不在少数,这些文献深入剖析了当代女权思想的演变与深刻内涵。
本文以关于女权主义的文献综述为题,从多个角度对主要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评述,以期得到更为综合、客观、理性的针对女权主义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女权主义发展历程文献综述女权主义的兴起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不少女权主义代表人物也以多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女权意识和女权理念。
理论界的文献作品,由于立题角度不同而导致认知角度也有所不同,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女权主义也有了分支,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从各种文献中,管窥一二,得出一些关于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的一点结论。
一、女权主义的阐释与背景所谓女权主义,通俗而言就是女性对于自我身份的界定和寻求认同,为了身份界定和身份认同,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斗争。
从思想层面而言,女权主义又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与哲学社会思潮,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相当盛行,又似一场浩浩荡荡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传统的思维方式、文化理念和社会层级、性别意识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在文学领域,女权主义渴望以女性为主导重新审视经典的文学作品,以求树立女性新的形象。
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的第一次大规模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兴起,以追求选举权为目标,当然,这次妇女解放运动最终得以成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兴起,这次运动的参与者,致力于争取在教育、就业、政治等多个社会领域的平等权利而闻名于世。
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微专题7、近代中外女权运动【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1.背景(1)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
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创造极少的财富,她们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
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下,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2.中国女性意识的萌芽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主张男女平等,开创了解放女性之先河。
他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主张女子不缠足,曾颁发妇女禁裹足布告。
3.中国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维新变法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维新变法的出现,主张女权者纷纷显现,如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先后发文倡导并组建了不裹足会,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了女权运动的按钮。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请禁妇女裹足折》并获准施行。
(2)辛亥革命期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顺应女权运动和广大民众的要求,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
(3)20世纪初:1901年之后,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竞相出现;20世纪之初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堂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
(4)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发展。
女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留学及其走向社会、从事职业的权利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以往前所未闻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婚姻自主权、再婚自由权乃至禁止男子重婚等,不仅获得社会承认,更被明确载入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次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
(5)中共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妇女解放做了以下工作:①建立妇女团体和妇女组织,促进妇女解放的实现。
在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初期就成立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党外,大革命时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
②创办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
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与影响
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与影响近年来,女性主义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与影响。
首先,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推动了性别平等。
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常常受到歧视和压迫。
女性主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性别观念,提倡男女平等。
女性主义者呼吁消除性别差异,争取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这种推动性别平等的力量,使得社会更加公正和平等。
其次,女性主义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改变了社会结构。
女性主义的兴起使得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和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传统的社会结构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而女性主义的出现挑战了这种观念。
女性主义者通过倡导女性的独立和自主,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变革。
女性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和家务劳动,而是积极参与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中。
第三,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女性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性别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传统的性别观念常常将男性视为强者,女性视为弱者,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人们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思维方式的合理性,呼吁摒弃性别刻板印象,鼓励每个人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第四,女性主义对社会的影响在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女性主义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使得社会不再忽视女性的需求和权益。
女性主义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妇女权益、性别暴力和家庭暴力等问题。
这种关注和批判,使得社会逐渐意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最后,女性主义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激发了女性的自信和自尊。
长期以来,女性常常受到社会的压迫和歧视,导致她们缺乏自信和自尊。
女性主义的兴起使得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强调女性的权利和尊严。
论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1 .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泰安 2 7 1 0 0 0 )
【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 和妇女 解放 运动的深入 , 女 权主 义思潮迅 速 蔓延 , 相 继 出现 了各种各 样的女 权主 义流 派, 西方女权主义尤其盛行 。她们均 以妇女 解放 为 目标 , 提 出了各 自不 同但 富有效果 的思想观 点。加 强西方女权主 义思 想研 究 , 不仅能加深我们对 西方资本主 义社会 的认识 , 还能为我 国的社会发展和女性解放提供有 益的指导和重要 启示。
・
2 9・
阔的场所 , 男性进入公共生产领域, 成为了社会活动的主 角, 而女性则由 于生育、 抚养和家务劳动等责任的 束缚, 与 社会公共生活严重脱离。由于缺乏经济来源, 女性不得不 依附于男性, 因而在家庭中的地位就相对低下 , 往往会受 到不平等的压迫。为了摆脱这种受压迫的境地, 马克思主 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家务劳动有偿化 、 社会化。因为, 家务 劳动是具有价值的, 其本身就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 家务 劳动的有偿化和社会化能让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价值得 以体现, 使女性的家务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 进而提升女 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1 . 4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兴起于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 代表 人物有朱丽叶 ・ 米切尔、 齐利 ・ 爱森斯坦、 芭芭拉 ・ 艾伦 克莱和艾丽斯 ・ 贾格尔等人。该流派深受马克思主义女 权主义的 影响和 启发, 接受了 其一些理论和主张, 同时也 受到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的部分影响 , 但 更多的是在对之前流派的批判中发展女权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许 多观点和主张, 但二者有很明显的区别 , 马克思主义女权 主义认为阶级压迫是妇女受压迫的唯一根源, 是先决条 件, 性别压迫是其次的, 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则将两者一 起来讨论, 并根据资本主义和父权制是否并存导致了妇女 受压迫 , 而形成了“ 双元体系理论” 与“ 单一体系理论” 。 ㈣ 虽然两种理论体系存在一定争议, 但总体上, 社会主义女 权主义仍然认为, 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资产阶 级私有制与父权思想的结合。他们认为, 应该把反对性别 压迫的斗争放在和阶级斗争同样重要的地位, 要想实现妇 女解放, 就要使女性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和加入反对资本 主义的斗争中去, 同时倡导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 , 来减轻 妇女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的负担, 以使妇女进入社会劳动 力市场 , 从而保证妇女像男性一样得到充分就业。 1 . 5 后现代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出现于 2 0 世纪7 0 年代 , 主要代 表人物有琳达 ・ 奥尔克芙和埃莱娜 ・ 西苏。后现代女性 主 义者从存在主义者西蒙 ・ 波伏娃、 解构主义者德里达和 精神分析家 拉康 那里受到启发, 对女 权主义进行了 新的 发
2020高考历史热点小专题: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近代中外女权运动【热点剖析】一、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1.背景(1)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
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创造极少的财富,她们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
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下,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2.中国女性意识的萌芽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主张男女平等,开创了解放女性之先河。
他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主张女子不缠足,曾颁发妇女禁裹足布告。
3.中国女权运动的兴起(1)维新变法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维新变法的出现,主张女权者纷纷显现,如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先后发文倡导并组建了不裹足会,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了女权运动的按钮。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请禁妇女裹足折》并获准施行。
(2)辛亥革命期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顺应女权运动和广大民众的要求,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
(3)20世纪初:1901年之后,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竞相出现;20世纪之初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堂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
(4)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发展。
女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留学及其走向社会、从事职业的权利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以往前所未闻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婚姻自主权、再婚自由权乃至禁止男子重婚等,不仅获得社会承认,更被明确载入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次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
(5)中共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妇女解放做了以下工作:①建立妇女团体和妇女组织,促进妇女解放的实现。
在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初期就成立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党外,大革命时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
②创办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
女权社会主义一、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一)女权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
女权社会主义一、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一)女权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女权社会主义是女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物,既与女权运动有关,又与社会主义思潮的根源有关,共同构成了女权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现象,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根源。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男子对妇女的压迫,从而有着产生女权社会主义的思潮;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有着产生社会主义思潮的根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特别是女权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是女权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兴起的女权运动被称为第一波女权运动,或者第一次女权运动的高潮。
20世纪30年代,西方妇女运动进入沉寂期,20世纪50年代,美国等国家开始进入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了第二次妇女运动的高潮,产生了新女权运动。
(二)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思想来源第一,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关妇女解放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妇女解放思想,马克思的妇女解放理论。
第二,女权主义者的妇女解放思想。
自由主义女权思想、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思想、激进女权主义思想。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某些思想。
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批判,葛兰西关于文化领导权的思想。
(三)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女权社会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化思想。
理论形态上分为两个流派即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主要是一些信奉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女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述女权问题。
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同时,汲取了激进女权主义关于父权制的理论观点,并致力于把二者结合起来,以解释妇女的状况和解放问题。
(四)女权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第一,女权社会主义思潮是以女性为主体的思潮,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
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
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受压迫者在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根源。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危机和动荡,特别是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是女权社会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
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第二次女权运动高潮,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直接原因。
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妇女解放理论和女权运动中的妇女解放思想,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思想理论来源。
一、女权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㈠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现象,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根源。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对妇女的压迫,从而有着产生女权主义思潮和运动的根源;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存在着产生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根源。
这两个方面的根源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女性工人既受着来自男性的压迫,又受着来自资本家的剥削。
因此,资本主义严酷的剥削和压迫的现实,不仅可以产生单独的女权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而且也可以产生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女权社会主义思潮。
㈡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女权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
大规模的女权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在19世纪中叶。
女权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接近的趋势,为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兴起的女权运动被称为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潮。
它的高潮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
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力的运动。
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国家,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力之外的国家法律。
1848年7月美国女权运动者发布《妇女伤感宣言》。
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9号修正案》,明确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美不少国家的妇女赢得了选举权、财产继承权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研究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研究摘要:纵观人类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男女分工,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女性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然而,社会发展和利益冲突推动了女性觉醒,女性逐渐开始追求权利平等和地位改变,可以说女权主义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次女性解放浪潮无疑也推动了女权主义的进步。
朱丽叶·米切尔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结合,批判传统家庭观念和性别理论。
她的著作对女性主义至今有影响,她认为“四大结构”是造成女性地位困境的重要原因,需要多方面改革。
此外,米切尔提出“二元制”理论,强调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如今,女性地位的重要性已广泛认可,女权主义运动持续发展。
研究米切尔的女权主义思想对现代女性解放、政治平等和社会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女性解放一、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一)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女权主义的兴起可追溯到近代历史的某些关键时期。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对人权和平等的讨论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思考和争取改变的基础。
同时,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引发了女性在工作、教育和政治等领域争取平等权利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第一波女权主义浪潮崛起,主张获得妇女教育和选举权等基本权利。
进入20世纪,女权主义经历了第二波和第三波的发展。
第二波女权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重点关注妇女的生殖权和社会地位的改善。
在这一时期,性别歧视和家庭结构的议题成为热点,妇女开始争取在职场和家庭中平等对待。
随着社会的变迁,第三波女权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强调多元化、包容性和反对压迫的观念。
此外,跨国女权主义的兴起也使女性主义成为全球性的运动[[1]]。
在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是第二波女权主义的高潮,女性开始追求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平等权利。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1. 引言1.1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男权思想严重束缚了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妇女被视为家庭的附属物,缺乏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妇女的解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传入,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倡导妇女的解放运动。
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列强,外国的新思想和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国。
这些新思潮的传入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外部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妇女的平等权利和解放。
他们认为妇女应该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教育、劳动和社会权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为后来各种运动和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2 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主要是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壮大起来的。
随着近代化进程的推进,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逐渐被挑战和颠覆,妇女解放的呼声也逐渐高涨。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思想启蒙者和社会变革者开始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并提出了许多新颖而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主张。
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首先体现在对传统封建妇女地位的质疑和批判上。
传统社会中,妇女受到男尊女卑的权利观念束缚,缺乏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开始呼吁平等和解放,试图唤醒妇女的自我意识和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
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也受到国内外思想风潮的影响。
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新思潮的引入,激发了不少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对妇女地位和权利的反思,促进了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是在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和壮大的。
这种思潮的兴起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也为中国妇女的权利争取和社会地位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影响1. 引言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探索女性经验、反映性别不平等问题以及寻求性别解放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女性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被称为第一波女权运动。
作家们开始关注妇女地位的不公平和性别歧视,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抗议。
3. 第二波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文学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第二波女权运动兴起,推动了女性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的普及。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女性作家,如格里姆姆兄妹、维吉尼亚·伍尔芙和海明威等人。
她们通过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探讨了妇女地位、身份认同和爱情关系等议题。
4.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女性主义文学的议题和思想,继续关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问题;另一方面,也涌现出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声音,探索种族、阶级、性倾向的交叉问题,并拓展了女性主义的边界。
5. 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并反思性别不平等问题,推动了社会对于妇女权益的重视和改革。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独特经验和声音的平台,鼓励妇女发声并争取平等。
此外,女性主义文学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读者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
6. 结论女性主义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起源于第一波女权运动到当代多元化发展,它持续地挑战着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偏见和不公平,并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们应该珍视并继续投身于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中,以推动社会变革和促进性别平等的实现。
注意:本文是根据主题填充相关内容而编写的,未从其他来源复制和粘贴。
近代中国的妇女教育与女权主义运动
近代中国的妇女教育与女权主义运动妇女早期教育的兴起在清朝时期,妇女教育一直被忽视,女子的教育也被视为不值一提的事情,甚至是不被承认的。
但在19世纪末,一些改革派开始倡导普及妇女教育。
1906年,中国第一所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上海南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这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中国的女子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女子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相继成立。
女子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妇女群体开始向社会声张自己的权利。
女性开始加入参政运动和社会活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这些观点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妇女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
中国当时处于落后和半殖民地的状态,传统观念也束缚了中国妇女的自由。
在此时,一些女性开始发出声音,呼吁妇女要争取平等的权利。
1912年,在中国民主革命推动下,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清朝的统治。
新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妇女权利问题也成为了重点之一。
新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妇女权利和提高女性地位为目标,同时还成立了妇女组织。
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女权主义运动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到达了顶峰。
当时,中国的妇女加入了各种运动组织,对恶劣的社会现象开始发出强烈的声音,如言论自由、婚姻自主、反对家庭暴力、参政权等。
这些问题被广泛探讨,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呼应。
女权主义运动的回落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国家形势急转直下,战争和动荡给中国的妇女权利造成了沉重打击。
经历过繁荣的女权主义运动开始渐渐回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问题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封建婚姻、普及妇女教育、加强新妇女协会的工作等,以保护妇女权益和提高妇女地位为目标。
此后,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在反封建与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一系列初步的成果。
近代女权主义思想
女权主义是指“妇女要求身为人的完整权利” 。
女权主义最早出现于近代欧洲,起初它受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的启迪,在大革命的感召下产生,而后又以自由主义的“自由平等”理论为出发点,阐释妇女权利和两性平等的思想,形成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争取参政和选举权为主要目标的近代女权运动,给近代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女权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同阶级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一样,形成于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男女不平等源自社会分工的不同。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由于体力上的优势,男性在生产中地位不断提高,随之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男性思想、意识也成为主流,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
几千年来,女性都处于男权的控制之下,屈从于男性确立的种种传统、规范、习俗、偏见的限制,过着被动的生活。
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进入到劳动力市场,成为独立的雇佣劳动者,眼界开阔了,独立意识增强了,先进的思想也开始为妇女所接受。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明确提出了人权观念:人权就是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安全和财产权。
它源于人性和自然法,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
从人权观念出发,他们得出结论:国家和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生而平等的权利,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违反了人性,因此应该摧毁这一制度,代之以新制度。
人权观念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导。
首先接受这种思想的不仅是新贵族、资本家、政客们,还有他们的妻子、女儿——女性同样渴望自由、平等的人权和尊严。
18~19世纪,西方进入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在革命运动最激烈的法国,我们看到许多妇女都勇敢地投身到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斗争中,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革命胜利后公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在宣布平等的人权原则时,却根本未提及妇女权利。
妇女们发现,人权不过是男人的特权。
两位著名妇女领袖:古杰和罗兰夫人发起了争取妇女权利的运动——女权主义运动。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理论背景 •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 米切尔女权主义在当代的实践意义 • 米切尔女权主义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01 米切尔女权主义 的理论背景
历史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女权主义思潮的兴起
20世纪初,女权主义思潮在美国开始兴起,主张女性应当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这一思潮为米切尔女权 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还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认 为社会变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米切尔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女性权益的斗争中,认为女性应当团结起来,通过 斗争实现自身权益的提升。
03 米切尔女权主义 在当代的实践意 义
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促进性别平等
米切尔女权主义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主张消除性别歧视,这 对于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动社会进步
米切尔女权主义强调妇女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妇女的发展和 参与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激发社会活力
米切尔女权主义提倡性别平等的思想,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 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理论困境与挑战
1 2
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米切尔试图将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面 临着如何理解和解释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 位和作用的理论困境。
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共同作用
米切尔需要解释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在塑造女性劳 动和家庭角色方面的共同作用。
3
女权主义与性别平等的社会影响
女权主义与性别平等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女权主义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女权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女权主义运动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首先,女权主义运动对于社会意识的触动和唤起不容忽视。
通过宣传和呼吁,女权主义者成功地让人们意识到性别歧视的存在以及其带来的不公平。
在过去,女性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受到严重的限制和不平等对待。
然而,随着女权主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现在,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和追求,这种改变源于女权主义者的努力。
其次,女权主义运动在政治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女性的参与和发声,使得政治决策更加全面和客观。
女权主义者通过争取平等的机会和权益,为女性争取到了更多的政治权力。
在某些国家,女性开始在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影响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重要的是,女权主义者还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丰富了政治讨论的角度,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进步。
此外,女权主义对于就业领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女权主义运动呼吁消除性别歧视,给予女性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待遇。
在过去,女性在职业上往往受到限制和不公平对待,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然而,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高等教育,赢得了重要的职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女性的参与和贡献使得企业和组织更加多元化和创新,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女权主义运动还提高了人们对性别平等的意识和关注度。
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和组织社会行动,女权主义者成功地将性别平等的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讨论和反思性别问题,形成了多元、包容的讨论氛围。
这种广泛的关注和参与不仅仅是对女性权益的支持,更是对更加公正和平等社会的共同呼唤。
女权主义运动在社会意识的提升和道德伦理的塑造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近代世界的女性解放与妇女权益
近代世界的女性解放与妇女权益近代世界的女性解放与妇女权益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近代世界女性解放的背景、推动女性权益的重要事件以及女性权益取得的成果。
一、背景近代女性解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社会。
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催生了新的思潮,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的进程。
首先,启蒙运动的思潮影响了近代女性解放。
启蒙运动主张人人平等,倡导智育和理性。
这种思潮反映在法国大革命中,推动了妇女权益的争取。
其次,工业革命给女性的社会地位带来了重要变化。
传统的家庭经济秩序开始崩溃,工厂制度的兴起使女性有机会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从而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
二、重要事件1. 妇女权益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妇女权益运动在英国兴起。
其中,妇女参政权运动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女权主义者艾米丽·潘克斯特、艾米丽娃尔·皮克赫斯特等人以和平示威、请愿等形式,呼吁给予妇女参政权。
最终,英国议会于1918年通过法案,赋予部分妇女选举权。
2. 妇女解放运动在美国的影响20世纪初,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女权主义者苏珊·B·安东尼等人为争取妇女选举权坚持奋斗,最终在1920年成功通过了第十九修正案,赋予美国妇女选举权。
三、女性权益的成果1. 女性政治权益的获得通过一系列的妇女解放运动,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地位得到显著改善。
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取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机会参与到决策过程当中。
例如,德国的安格拉·默克尔成为首位女性总理,为女性权益争取到了更广泛的认同。
2. 女性经济权益的提升工业革命的兴起为女性在经济领域寻找工作机会创造了条件。
如今,女性在各个行业中的就业率不断增长。
同时,法律法规的修订也保障了女性受到平等待遇,比如同工同酬原则的落实。
3. 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社会对女性的认同和尊重程度逐渐增加。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历史脉络与理论辩证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历史脉络与理论辩证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是近现代社会运动中的两股重要力量,它们致力于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本文将从历史脉络和理论辩证的角度,探讨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一、女权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女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影响了欧洲和美国。
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主要关注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法律权益,并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要求。
19世纪的妇女权利运动进一步加强了女权主义的影响力,如美国的“妇女权利宣言”和英国的“妇女权益法案”等。
随着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变化。
她们开始参与工业生产,为家庭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变化激发了更多女性对平等权利的追求,女权主义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例如,20世纪初的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家苏珊·安东尼和英国的埃米琳·平克斯都积极争取妇女参政权。
二、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区别与联系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但在一些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女权主义更强调的是政治和社会权力的平等,女性主义则更注重改变社会观念和文化结构,推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得到认可和尊重。
女权主义强调的是在法律和政治领域争取平等权益,例如妇女选举权、就业机会平等和性别歧视的消除等。
女性主义则更加关注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问题,试图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束缚。
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包括了性别平等、性别观念的批判和性别解放等。
然而,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并不是独立的概念,它们互相交织和影响。
女权主义的政治斗争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而女性主义的理论反思也为女权主义提供了更深刻的动力和认识。
三、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理论辩证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理论辩证是两个学派思想上的相互争辩,试图对女性解放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深入讨论。
这种理论辩证对于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女权主义强调政治和法律的改革,试图通过合法途径争取女性的权益。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引言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妇女地位的提升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而女权主义作为一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社会思潮,也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本文将以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为主要议题,探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意义。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妇女地位与妇女解放运动1.1 女性地位的传统低下近代中国,女性地位一直相对较低,被限制在家庭和私人领域。
传统的封建思想认为女性应该以婚姻和子孙为终身目标,妇女在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
由于婚俗中的拐卖和婚嫁成本的高昂,女性经常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此外,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往往是次等的,男性相对享有更多的权力和自由。
1.2 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19世纪末,中国逐渐接触到欧美的近代思想和文化,近代国际劳工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理念开始传入中国。
此外,中国的现代出版业和新媒体的兴起,为妇女解放运动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为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1.3 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1904年,孙中山创办的《民报》发表了《光明女性论》一文,这是中国第一篇揭示妇女解放思想的文章。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其中的《大同宪法》首次将男女平等写入法律,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的立法进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与共产主义思想相结合,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章女权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2.1 女权主义思潮的传播女权主义思潮在19世纪末的欧美兴起,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通讯的便利,传播到了近代中国。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女权主义的理念和思想,这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新的思想源泉。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1. 引言1.1 近代中国妇女的地位近代中国妇女的地位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经历了许多变化。
在清朝时期,妇女地位普遍较低,受限于封建礼教和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较为被动和受限。
她们被视为家庭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许多妇女被束缚于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和男权制度下,缺乏教育机会和平等权利,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之中。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解放,一些先进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开始关注妇女问题,并呼吁解放妇女。
他们认为妇女应当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应当接受教育,参与社会活动,发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这些思想渐渐传播开来,引发了一系列妇女解放运动和思潮,促使妇女地位逐渐得到改善和提高。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和制度的转变。
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努力,确保妇女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推动妇女地位的全面提升。
【2000字】1.2 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逐渐兴起,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和解放的呼声日益强烈。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化思潮的传入,中国妇女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与权利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剥夺。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妇女被束缚在家庭和社会的狭窄角落里,缺乏独立的思想和行动空间。
随着现代化思潮的传播和启蒙,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觉醒,开始敢于为自己的权益和解放发声。
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社会对妇女地位的重新审视和重塑。
妇女开始参与到各种社会运动中,不断发出呼吁平等、尊重和自由的声音。
她们开始追求受教育的权利,争取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机会,并逐渐赢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可和尊重。
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妇女的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llcs123/blog/item/adca7a07ef1accc97a8947a2.html
论近代女权主义思想的兴起及影响 2008-01-06 08:34
帝国主义
女权主义(feminism又称女性主义)总的来说是指“妇女要求身为人的完整权利” 。
女权主义最早出现于近代欧洲,起初它受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的启迪,在大革命的感召下产生,而后又以自由主义的“自由平等”理论为出发点,阐释妇女权利和两性平等的思想,形成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争取参政和选举权为主要目标的近代女权运动,给近代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女权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同阶级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一样,形成于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男女不平等源自社会分工的不同。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由于体力上的优势,男性在生产中地位不断提高,随之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男性思想、意识也成为主流,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
几千年来,女性都处于男权的控制之下,屈从于男性确立的种种传统、规范、习俗、偏见的限制,过着被动的生活。
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进入到劳动力市场,成为独立的雇佣劳动者,眼界开阔了,独立意识增强了,先进的思想也开始为妇女所接受。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明确提出了人权观念:人权就是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安全和财产权。
它源于人性和自然法,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
从人权观念出发,他们得出结论:国家和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生而平等的权利,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违反了人性,因此应该摧毁这一制度,代之以新制度。
人权观念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导。
首先接受这种思想的不仅是新贵族、资本家、政客们,还有他们的妻子、女儿——女性同样渴望自由、平等的人权和尊严。
18~19世纪,西方进入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在革命运动最激烈的法国,我们看到许多妇女都勇敢地投身到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斗争中,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革命胜利后公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在宣布平等的人权原则时,却根本未提及妇女权利。
妇女们发现,人权不过是男人的特权。
两位著名妇女领袖:古杰和罗兰夫人发起了争取妇女权利的运动——女权主义运动。
1791年,古杰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该宣言宣称:“在法律面前所有男女公民一律平等。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妇女权利宣言,它标志着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形成。
罗兰夫人号召成立了“妇女立宪同志会”,要求把妇女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写进宪法中。
但这一要求社会公正的运动却遭到了男权社会的强烈反对,后来,古杰和罗兰夫人都被冠之以“丧失了女性应有的品德的阴谋家”的罪名,送上了断头台。
二、早期女权主义的主要思想理论
欧洲近代启蒙思想表述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然而这里所说的“人”却把女人排除在外。
西方的哲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
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权的来源和根据。
而女人不是哲学意义上完整的人,因为她们缺乏理性这一本质,是一种感情的动物。
理性是男人比女人优越的根据。
由于缺乏理性,女人被剥夺了做人的资格。
上述理念为同时代的大部分人所赞同,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告诫女人把男人当作自己的主人;洛克认为男人是强者和能者,妇女要服从丈夫;而康德认为女人是“未成年人”,需要男人保护和启蒙。
实际上,这正是延续了数千年的父权制观念的体现,它打破了人生而不平等的陈旧观念,却保留了男女生而不平等的陈旧观念。
然而这一观念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
最早的女权主义理论家是英国女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她于1792年发表的《女权辩护》(THE RIGHT OF WOMEN)一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站在女性立场上研究妇女权利的理论著作。
书中,玛丽首次将启蒙运动的人权理念应用到女性身上,系统地分析了社会对女人的偏见、束缚,要求社会把女人当作人看待,指出:不让女人分享人权,是与人权理论相矛盾的;把妇女排斥在人权之外的根据:“女人天生缺乏理性,低劣于男人”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不承认妇女的权利,不仅损害了妇女的利益,也阻碍了人类的进步。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促成的经济、社会变革,自由主义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思想主流。
“自由、平等”成为自由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共同目标,一些自由主义思想家也对妇女权利问题进行了思考,而女权主义者则开始拿起自由主义的理论武器来捍卫女性权利。
自由主义的奠基人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上卷中,曾运用社会契约论对君权、
父权、夫权进行过批判。
他强调“具有同样的共同天性、能力、力量的人从本性上是生而平等的,都应该享受共同的权利” ,这在逻辑上承认了妇女人权。
然而,洛克对政府起源的解释却以父亲的自然权威为基础,在论及家庭内部关系时,他的理论也保留着父权制的特征,没有触及家族统治制度。
在婚姻契约中,他排除了妇女的家庭财产权,把她们至于从属地位。
英国著名政治学、经济学、自由主义理论家约翰•穆勒(1806~1873)十分关注女权运动。
他在其著作《妇女的屈从地位》中,进一步分析了妇女处于屈从地位的原因:两性法律上的不平等是女性处于屈从地位不能真正获取自由的根源;对女性的奴性教育,使女人没有自己的意志,只能顺从旁人的控制;社会拒绝女性进入公共领域,使女性受困于家庭,使妇女的意见、才能不能得到表达。
他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女人有能力管理政府,应该享有参政权,并着重指出:“不让女人参与政治的制度是不公正的制度。
”该书被誉为19世纪世界女权运动的“圣经”。
三、近代女权运动及影响
近代女权运动的舞台主要出现在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深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英国。
19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使自由主义原则在国家政治上得到进一步实现,妇女从中获得充分的宪政知识,增强了自由平等意识,她们试图把议会改革作为实现女性平等权的契机。
因此,在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中,她们都掀起了妇女选举权运动的高潮。
这一时期在女权主义者的引领下,各地都建立了妇女组织,并逐渐合并成全国性组织,她们对议会和各党派寄予厚望,追随不同党派,如:“樱花同盟”追随保守党,“自由妇女联合会”则为自由党效劳。
“自由妇女联合会”试图利用自由党妇女组织给党派造成压力,支持妇女选举权立法。
1884年的改革中,为了让大多数议员能够接受,她们向议员提交的选举权法案的内容非常狭窄,按照该法案只有10余万名妇女能获得选举权,大部分是较富有的财产所有者。
结果该法案非但没有在议会中获得支持,而且在妇女中失去了众多支持者,妇女选举权在19世纪始终没有实现。
在被议会一次又一次否决之后,许多女权主义者对政府和党派产生了怀疑。
1892年,议会再次否决了妇女选举权,妇女被激怒了,有7000名妇女退出“自由妇女联合会”,另组成“全国妇女自由联合会”,它与后来成立的“全国妇女选举协会中心”把实现妇女选举权作为唯一目标,不再依赖任何党派。
有些激进的妇女组织开始联合工人,把目标投向寻求公众的支持。
19世纪后期,有组织的女权主义运动开始在西方世界广泛兴起。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经过女权主义者不懈的努力,她(他)们的主张最终得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种程度的响应。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妇女陆续获得了法律上平等的政治权利。
1906年芬兰妇女最早获得了选举权;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44年最早发出女权主义声音的法国妇女,终于在建国155年后获得了选举权。
19世纪的女权运动,唤醒了更多妇女的参政意识、平等意识,她们开始走出家庭,忘我的投入社会政治生活,挑战社会传统,扩大自身社会影响,逐步把局限于男性的政治、经济权利扩大到女性阶层。
19世纪妇女参政、参与公共事务已经为很多人所接受。
很多妇女开始在学校委员会、济贫委员会等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甚至直接介入政党政治生活。
在争取选举权的斗争中,她们开始改写已有的法律条文,代之以对妇女更公正、更平等的法规,来捍卫女性作为独立的人的权利和利益。
总之,近代女权主义思想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根源于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批判,吸收并发展了近代资产阶级先进思想理念,开创了使妇女成为独立的“人”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兴起的19世纪女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两性不平等关系提出了挑战,改变了妇女的传统地位,对近代社会政治传统造成巨大冲击,为20世纪妇女政治平等权的实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1、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商务印刷管,1995年版。
2、张晓玲:《妇女与人权》,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3、李静之、张心绪等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吴春华主编:《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第一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潘迎华:《19世纪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与自由主义》,《世界历史》,2002年,第6期。
6、孙绍先:《女权主义》,《外国文学》,2004年,第5期。
7、吴庆宏:《论女权主义在英国的演进》,《学海》,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