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腐蚀
811硅腐蚀液化学成分

811硅腐蚀液化学成分
811硅腐蚀液是一种用于去除硅片表面氧化层的化学溶液,通常用于半导体制造和其他微电子加工过程中。
其化学成分通常包括氢氟酸(HF)和硝酸(HNO3)的混合物。
氢氟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有效地去除硅片表面的氧化层。
硝酸则具有氧化性,有助于加速腐蚀过程。
这两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能够高效地去除硅片表面的氧化层,使其变得更加洁净。
此外,811硅腐蚀液可能还包含一些添加剂,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表面张力和其他性质,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最佳的腐蚀效果。
这些添加剂的具体成分可能因制造商而异,通常是商业机密。
总的来说,811硅腐蚀液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氢氟酸和硝酸的混合物,辅以一些可能的添加剂,用于去除硅片表面的氧化层,从而在半导体制造和微电子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机硅耐高温防腐蚀

有机硅防腐蚀涂料硅以大量的硅酸盐矿和石英矿存在于自然界中。
如果说碳是组成生物界的主要元素,那么,硅就是构成地球上矿物界的主要元素。
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①金属陶瓷、宇宙航行的重要材料。
将陶瓷和金属混合烧结,制成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它耐高温,富韧性,可以切割,既继承了金属和陶瓷的各自的优点,又弥补了两者的先天缺陷。
可应用于军事武器的制造,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能抵挡住高速穿行稠密大气时磨擦产生的高温,全靠它那三万一千块硅瓦拼砌成的外壳。
②光导纤维通信,最新的现代通信手段。
③性能优异的硅有机化合物,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便是经过有机硅塑料处理表面的,因此永远洁白、清新。
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O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
其中,以硅氧键(-Si-0-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
有机硅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1)Si原子上充足的甲基将高能量的聚硅氧烷主链屏蔽起来;(2)C-H无极性,使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3)Si-O键长较长,Si-O-Si键键角大。
(4)Si-O键是具有50%离子键特征的共价键(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离子键无方向性)。
由于有机硅独特的结构,兼备了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具有表面张力低、粘温系数小、压缩性高、气体渗透性高等基本性质,并具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耐氧化稳定性、耐候性、难燃、憎水、耐腐蚀、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建筑等行业,其中有机硅主要应用于密封、粘合、润滑、涂层、表面活性、脱模、消泡、抑泡、防水、防潮、惰性填充等。
有机硅材料按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硅烷偶联剂(有机硅化学试剂)、硅油(硅脂、硅乳液、硅表面活性剂)、高温硫化硅橡胶、液体硅橡胶、硅树脂、复合物等。
硅片腐蚀工艺

硅片腐蚀工艺
硅表面的化学腐蚀一般采用湿法腐蚀,硅表面腐蚀形成随机分布的微小原电池,腐蚀电流较大,一般超过100A/cm2,但是出于对腐蚀液高纯度和减少可能金属离子污染的要求,目前主要使用氢氟酸(HF),硝酸(HNO3)混合的酸性腐蚀液,以及氢氧化钾(KOH)或氢氧化钠(NaOH)等碱性腐蚀液。
现在主要用的是HNO3-HF腐蚀液和NaOH腐蚀液。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腐蚀液的腐蚀化学原理和基本规律。
1.HNO3-HF腐蚀液及腐蚀原理
通常情况下,硅的腐蚀液包括氧化剂(如HNO3)和络合剂(如HF)两部分。
其配置为:浓度为70%的HNO3和浓度为50%的HF以体积比10~2:1,有关的化学反应如下:3Si+4HNO3=3SiO2↓+2H2O+4NO↑
硅被氧化后形成一层致密的二氧化硅薄膜,不溶于水和硝酸,但能溶于氢氟酸,这样腐蚀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
有关的化学反应如下:
SiO2+6HF=H2[SiF6]+2H2O
2.NaOH腐蚀液
在氢氧化钠化学腐蚀时,采用10%~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温度为80~90℃,将硅片浸入腐蚀液中,腐蚀的化学方程式为
Si+H2O+2NaOH=Na2SiO3+2H2↑
对于太阳电池所用的硅片化学腐蚀,从成本控制,环境保护和操作方便等因素出发,一般用氢氧化钠腐蚀液腐蚀深度要超过硅片机械损伤层的厚度,约为20~30um。
电池制造工艺硅片的化学腐蚀

硅片腐蚀的影响因素
腐蚀剂种类
不同的腐蚀剂对硅片的腐蚀速率 和程度不同。例如,氢氟酸对硅 片的腐蚀速率较快,而硝酸对硅
片的腐蚀速率较慢。
温度
温度是影响化学腐蚀速率的重要因 素。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化 学腐蚀速率越快。
电极对硅片的影响
电极材料
电极材料与硅片的兼容性对硅片的腐 蚀有重要影响。不同电极材料与硅片 的反应程度不同,可能导致硅片表面 质量下降。
电极结构
电极的结构设计也会影响硅片的腐蚀 。电极的粗糙度、孔隙率等因素都可 能影响电解液的流动和分布,从而影 响硅片的腐蚀。
温度和压力对硅片腐蚀的影响
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加,因此温度对硅片的腐蚀有显著影响。 高温条件下,硅片的腐蚀速率会加快。
压力
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压力对硅片腐蚀的影响较小。但是,过高的压力可能导 致电解液对硅片的腐蚀加剧。
04 硅片化学腐蚀的预防和解 决方案
选择合适的材料
选择高纯度硅材料
高纯度硅材料可以减少杂质和缺陷,降低化学腐蚀的风险。
选用耐腐蚀材料
在制造电池时,可以选择耐腐蚀的电极材料,如镍、钴、锰等,以提高硅片的耐 腐蚀性。
深入研究硅片化学腐蚀的机理
开发新型防腐蚀材料和技术
进一步探究硅片化学腐蚀的机理和影响因 素,为预防和减缓腐蚀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和开发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和技术,以 提高硅片的耐腐蚀性能和电池的稳定性。
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
加强安全评估和监控
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硅片的 质量和一致性,降低腐蚀风险。
硅片腐蚀率的因素

硅片腐蚀率的因素
硅片腐蚀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 浓度:腐蚀液的浓度是影响腐蚀速率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浓度越高,腐蚀速率越快。
2. 温度:温度是影响腐蚀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腐蚀速率越快。
3. 接触时间:腐蚀物质与硅片接触的时间也会对腐蚀速率产生影响。
接触时间越长,腐蚀速率越快。
4. 溶液pH值:溶液的pH值也会对腐蚀速率产生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加速硅片的腐蚀。
5. 氧气浓度:氧气的浓度也会对硅片的腐蚀速率产生影响。
氧气浓度越高,腐蚀速率越快。
6. 杂质含量:腐蚀液中杂质的含量会直接影响腐蚀速率。
杂质含量越高,腐蚀速率越快。
7. 溶液搅拌:溶液的搅拌方式和强度也会对硅片的腐蚀速率产生影响。
搅拌充
分能够加速腐蚀反应,提高腐蚀速率。
以上是硅片腐蚀率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情况下可能还会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硅的腐蚀

A world’s Leading Vertically-integrated PV Manufacturer
17
HF-HNO3腐蚀速度的分析 HF-HNO3腐蚀速度的分析 当硝酸过量时,氢氟酸少量的变化能明显改变 硅片的腐蚀速度。反应过程中硅片表面始终 覆盖着氧化膜,即使硝酸浓度有少量变化, 仍有足量的硝酸氧化硅表面,硝酸含量的减 小只能使氧化膜变得纤细。硅片腐蚀速度决 定于HF酸与氧化膜的接触速率即氢氟酸从溶 液中扩散到硅片表面的速率决定。
HF-HNO3体系中酸腐蚀的机理 HF-HNO3体系中酸腐蚀的机理
第二步氧化物的溶解过程
HF-HNO3体系中酸腐蚀的机理 HF-HNO3体系中酸腐蚀的机理
硅在体系中反应的总公式:
A world’s Leading Vertically-integrated PV Manufacturer
14
HF-HNO3腐蚀速度的分析 HF-HNO3腐蚀速度的分析
A world’s Leading Vertically-integrated PV Manufacturer
15
HF-HNO3腐蚀速度的分析 HF-HNO3腐蚀速度的分析
A world’s Leading Vertically-integrated PV Manufacturer
18
各种反应条件对腐蚀反应的影响 1、添加剂的影响 a、常用的添加剂是水和冰醋酸,二者 主要是稀释反应物质浓度。水的加入主 要降低了硝酸的浓度,从而减小了酸液 对硅片的氧化能力。当用冰醋酸做稀释 剂时,降低了硝酸的电离度,降低了反 应速度。
10
HF-HNO3体系中酸腐蚀的机理 HF-HNO3体系中酸腐蚀的机理
硅片酸腐蚀与碱腐蚀工艺比较

硅片表面残留的微粒
金属污染程度(Cu\Ni)
表面腐蚀斑点残留印痕
腐蚀液槽的使用寿命 加工成本 环境保护处理
需要依靠晶片的旋转、 特制的 夹具、 通气体充分搅拌腐蚀液 表面平坦度 (STIR\TIR\TTV) 等特殊机构及工艺手段来改 善其表面平坦度 腐蚀后表面粗糙度(Ra) 比碱腐蚀工艺小, 与晶片原有 的损伤程度有关 原先就已存在于晶片表面上 的微粒就难去掉, 较低的表面 粗糙度不容易吸附微粒 腐蚀液的纯度比较高, 腐蚀温 度较低,金属扩散程度小 晶片从腐蚀液转移到水中时 间必须小于 0.6s,才能有效 防止斑痕的产生, 较低电阻率 的晶片比较容易产生斑痕 比较短 所用化学试剂比碱腐蚀用化 学试剂费用约贵 2 倍左右 环保处理相对比较复杂
硅片酸腐蚀与碱腐蚀工艺比较
参数 腐蚀特性 腐蚀反应的热量 酸腐蚀工艺 各向同性 放热 碱腐蚀工艺 各向异性 吸热 不需要特殊机构便可达到一 定的表面平坦度 比酸腐蚀工艺大, 与晶片原有 的损伤程度有关 原先就已存在于晶片表面上 的微粒容易去掉, 较差的表面 粗糙度容易吸附微粒 腐蚀液的纯度比较差, 腐蚀温 度高,金属扩散程度大, (111)晶向比(100)晶向 严重 晶片从腐蚀液转移, 与晶片的电 阻率无关 比较长 所用化学试剂费用较便宜 环保处理相对比较容易
硅片酸腐蚀与碱腐蚀工艺比较参数酸腐蚀工艺碱腐蚀工艺腐蚀特性腐蚀反应的热量各向同性各向异性放热吸热表面平坦度stirtirttv需要依靠晶片的旋转特制的夹具通气体充分搅拌腐蚀液等特殊机构及工艺手段来改善其表面平坦度不需要特殊机构便可达到一定的表面平坦度腐蚀后表面粗糙度ra比碱腐蚀工艺小与晶片原有的损伤程度有关比酸腐蚀工艺大与晶片原有的损伤程度有关硅片表面残留的微粒原先就已存在于晶片表面上的微粒就难去掉较低的表面粗糙度不容易吸附微粒原先就已存在于晶片表面上的微粒容易去掉较差的表面粗糙度容易吸附微粒金属污染程度cuni腐蚀液的纯度比较高腐蚀温度较低金属扩散程度小腐蚀液的纯度比较差腐蚀温度高金属扩散程度大111晶向比100晶向严重表面腐蚀斑点残留印痕晶片从腐蚀液转移到水中时间必须小于06s才能有效防止斑痕的产生较低电阻率的晶片比较容易产生斑痕晶片从腐蚀液转移到水中的时间必须小于2s才能有效防止斑痕的产生与晶片的电阻率无关腐蚀液槽的使用寿命比较短比较长加工成本所用化学试剂比碱腐蚀用化学试剂费用约贵2倍左右所用化学试剂费用较便宜环境保护处理环保处理相对比较复杂环保处理相对比较容易
koh腐蚀硅角度

koh腐蚀硅角度本文将详细介绍硅片使用KOH腐蚀溶液的腐蚀过程及其相关因素,如腐蚀硅角度和最佳蚀刻时间等。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实践经验,以帮助读者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控制腐蚀过程,以达到最佳的蚀刻效果。
一、硅片腐蚀原理硅片在KOH溶液中的腐蚀是一种化学腐蚀过程,主要依靠氢氟酸和KOH的化学反应来实现。
硅片中的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硅氢键,这个反应是可逆的。
当溶液中存在足够多的OH⁻离子时,生成的硅氢键会进一步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和KHS,从而加速了硅片的腐蚀过程。
二、腐蚀硅角度在KOH溶液中,硅片表面的腐蚀程度会受到角度的影响。
当硅片被放置在溶液中时,不同角度的倾斜会导致溶液在硅片表面的停留时间和渗透深度不同,从而影响腐蚀程度。
一般来说,当硅片与溶液呈45°角时,腐蚀程度最为均匀。
这是因为在这个角度下,溶液在硅片表面上的渗透深度和停留时间都相对均衡,从而保证了蚀刻效果的均匀性。
三、最佳蚀刻时间除了腐蚀硅角度外,蚀刻时间也是影响蚀刻效果的重要因素。
过短的蚀刻时间会导致硅片表面未充分腐蚀,而过长的蚀刻时间则会导致硅片表面过度腐蚀,影响最终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因此,需要根据硅片的材质、厚度以及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蚀刻时间。
一般来说,通过多次试验和经验积累,可以找到最佳的蚀刻时间,从而获得最佳的蚀刻效果。
四、实践经验分享1. 清洗硅片:在开始腐蚀之前,需要确保硅片表面干净,以避免杂质影响腐蚀效果。
可以使用超声波清洗剂来清洗硅片。
2. 控制温度:KOH溶液的温度会影响腐蚀速度,因此需要确保溶液温度适中,以获得最佳的蚀刻效果。
3. 保持恒定的蚀刻速度:在蚀刻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溶液中的OH⁻离子浓度来保持恒定的蚀刻速度,从而保证蚀刻效果的均匀性。
4. 及时取出硅片:当达到预设的蚀刻时间时,需要及时将硅片取出,以免过度腐蚀。
5. 避免过度搅拌:过度搅拌会加速硅片的腐蚀速度,导致过度侵蚀,因此需要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硅腐蚀效果
硅单晶属金刚石结构,在实际的硅单晶中不可能整块晶体中原子完全按金刚石结构整齐排列,总又某些局部区域点阵排列的规律性被破坏,则该区域就称为晶体缺陷。
硅单晶中的缺陷主要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三类。
晶体缺陷可以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也可以在热处理、晶体加工和受放射性辐射时产生。
在硅单晶中缺陷区不仅是高应力区,而且极易富集一些杂质,这样缺陷区就比晶格完整区化学活拨性强,对化学腐蚀剂的作用灵敏,因此容易被腐蚀而形成蚀坑,在有高度对称性的低指数面上蚀坑形状通常呈现相应的对称性,如位错在(111)、(100)、(110)面上分别呈三角形、方形和菱形蚀坑。
用作腐蚀显示的腐蚀剂按不同作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蚀非择优腐蚀剂,它主要用于晶体表面的化学抛光,目的在于达到清洁处理,去除机械损伤层和获得一个光亮的表面;另一类是择优腐蚀剂,用来揭示缺陷。
一般腐蚀速度越快择择优性越差,而对择优腐蚀剂则要求缺陷蚀坑的出现率高、特征性强、再现性好和腐蚀时间短。
通常用的择优腐蚀剂主要有以下二种:
(1)希尔腐蚀液(铬酸腐蚀液)
(2)达希腐蚀液
硅片化学腐蚀实质是一个电化学过程, 硅在酸或碱溶液中的腐蚀可以看成
硅在电解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
硅片表面由于存在微区杂质浓度的差异或局部微小缺陷及损伤, 在电解质溶液中各个区域出现电位差, 如n - Si 中杂质浓度高的微区或缺陷损伤处电位较低,成为阳极; 而相邻区域电位较高, 成为阴极。
这样在硅片表面形成许多微电池,依靠这种微电池的电化学反应使硅表面不断被腐蚀。
若将硅片直接浸入酸性化学溶液( HNO3或HF) 或碱性溶液中, 通过化学反应去除硅片表层材料, 使硅片表面无损伤和无晶格位错,能极大地提高硅片的强度,减小翘曲。
但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腐蚀深度才能满足要求的力学性能。
腐蚀深度的控制实质是腐蚀速度的选择问题,而腐蚀液的配方对腐蚀速度影响最大,硅在酸溶液中比在碱溶液中腐蚀速度快, 在纯HNO3 或纯HF 中腐蚀速度比混合酸慢。
实验中, 将硅片放在由纯HNO3与HF 组成的酸溶液中,发现腐蚀速度非常块。
这是由于SiO2 的络合溶解, 使阳极反应继续进行, 大大提高了腐蚀速度。
在碱性溶液中H + 离子浓度极为微量,阴极反应很微弱。
如果在碱溶液中加入某种中性或碱性氧化剂, 可提高阴极反应速度,加快腐蚀速度。
由此可见: 通过控制腐蚀速度的稳定性可以实现腐蚀深度的控制。
杨美仙
1007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