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安徽省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 规划概况

安徽皖北地区是衔接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纽带,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发展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人口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随着皖北地区所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区域一体化、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在皖北地区将会全面显露,交通发展将面临如何支撑和引导皖北地区城镇化进程和城镇空间协调发展,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等诸多挑战。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城际交通是影响城市群发育程度、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和区域间合作竞争的关键因素,城际铁路在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发达,不久就将面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刚性约束的皖北地区,大力发展城际铁路,构建以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城际公共交通系统是必然选择。

本次《安徽省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重点规划范围为安徽皖北地区,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2014年11月20日印发的《关于促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北地区”是指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寿县、霍邱县(其中寿县于2016年1月划归淮南市管辖),共计3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同时,考虑滁州市、六安市的其他地区以及合肥市与皖北城镇群紧密相连,因此本次规划把滁州市、六安市和合肥市均纳入规划区,土地面积约8.26万平方公里。本次规划线路新建城际线路5条,包括“一纵(中纵)”、“一横(南横)”、“两贯通”,以及一条西向外延线(阜阳-驻马店),皖北地区新建规模约为1000公里,其中淮北-宿州-蚌埠-淮南-合肥城际皖北新建里程230km、淮北-宿州-阜阳城际皖北新建里程160km、亳州-蚌埠-滁州-南京城际皖北新建里程297km、沿淮(阜南-霍邱-寿县-淮南-蚌埠-五河-淮安)城际皖北新建里程260km、驻马店-阜阳-蚌埠城际皖北新建里程58km。具体见表1。

表1 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方案一览表

2 规划区环境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环境空气

根据《2015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5年,全省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7.9%,16个设区的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范围为67.1%(淮北)~94.7%(黄山),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黄山和池州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15年,全省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80微克/立方米,超过二级标准0.14倍;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超过二级标准0.57倍;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为1.8毫克/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为106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

(2)水环境

2015年,全省100条河流、28座湖泊水库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与“十一五”末相比,2015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上升14.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下降5.6个百分点。

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干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优,阜阳王家坝入境断面水质为Ⅳ类,滁州小柳巷出境断面水质为Ⅲ类。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19条入境支流中,有3条支流水质为轻度污染、5条为中度污染、11条为重度污染。与“十一五”末相比,2015年,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由中度污染好转为轻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2.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11.5个百分点。

巢湖流域:全湖平均水质为Ⅳ类、轻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中,东半湖水质为Ⅳ类、轻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水质为Ⅴ类、中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环湖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11条环湖河流中,有1条河流水质为优、5条为良好、5条为重度污染。与“十一五”末

相比,2015年,东半湖、西半湖和全湖水质类别无明显变化,西半湖由中度富营养好转为轻度富营养。丰乐河水质由Ⅳ类好转为Ⅲ类,杭埠河水质由Ⅳ类好转为Ⅱ类,其余河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3)声环境

2015年,全省城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0分贝,质量等级为二级。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6.4分贝,质量等级为一级。全省城市功能区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平均达标率分别为88.9%、64.8%。与“十一五”末相比,2015年,全省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下降0.1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下降1.9分贝,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平均达标率提高6.0个百分点。

(4)辐射环境

2015年,全省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贡献值)平均值为101.9纳戈瑞/小时,范围为82.1~121.8纳戈瑞/小时,属正常本底水平。长江、淮河和巢湖流域水体中的总阿尔法放射性水平范围为0.01~0.05贝克/升,总贝塔放射性水平范围为0.01~0.25贝克/升,水体总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本底范围。各设区的市土壤监测点放射性水平未见异常。合肥、宿州和芜湖三个自动站采集的大气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水平未见异常。2015年,在合肥市开展了城市电磁辐射(射频)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点位电磁辐射环境水平为0.81~0.85微瓦/平方厘米,电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5)生态环境

2015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16个设区的市中,黄山、池州、宣城和安庆市生态环境状况优,六安、铜陵、芜湖、马鞍山、滁州、合肥、淮南、蚌埠、阜阳、亳州、宿州和淮北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与“十一五”末相比,2015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