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台湾的历史背景、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交往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语言简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但他们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两岸交往的情况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了解两岸交往的历程和现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交往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的历史背景、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交往的情况。

2.难点: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两岸交往的意义和现状。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台湾问题和两岸交往的情况。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台湾问题的原因和两岸交往的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两岸交往的现状和成果。

4.情感教育: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凝聚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台湾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台湾问题和两岸交往的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台湾问题的原因和两岸交往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教版历史⼋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省优质课⼀等奖教案《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标对本课内容的要求:了解祖国⼤陆与台湾经济⽂化交往⽇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单元共三课,其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为主。

前两课主要讲述通过民族区域⾃治制度解决了民族问题,通过“⼀国两制”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本课则重点介绍⼤陆和台湾关系的变化。

本课共分推进祖国统⼀⼤业和⽇益密切的交往两部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明确台湾是中国的⼀部分,统⼀台湾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势,激发学⽣的爱国精神。

⼆、学情分析台湾⾃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这⼀点作为⼋年级的学⽣已经了解,但是很少有学⽣能准确概括出中华⼈民共和国成⽴后⼤陆对台政策的发展、演变。

本课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师在上课时应该考虑到⼋年级学⽣的接受能⼒,可以按时间为序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进⾏概括,培养学⽣分析概括能⼒。

通过分组讨论来培养学⽣语⾔表达能⼒,通过材料使学⽣认识到两岸关系发展是主流,国家统⼀是中华民族最⾼利益之⼀,维护国家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们应该时刻警惕台湾岛内“台独”势⼒和国际反华势⼒。

三、教学⽬标1.了解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针,其中包括和平统⼀祖国的⼤政⽅针、“和平统⼀、⼀国两制”的对台基本⽅针、江泽民的⼋项主张等;2.通过研读史料,认识到台湾⾃古就是中国领⼟不可分割的⼀部分。

通过阅读课⽂,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台的⽅针政策,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增强爱党情感,树⽴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的分裂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的和平统⼀祖国的⼤政⽅针。

难点:“和平统⼀、⼀国两制”的对台基本⽅针。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主要介绍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从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始,到2008年两岸达成ECFA,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认识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细节把握不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梳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事件和政策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爱国情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4.练习题:准备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历史交往和关系。

教材通过介绍台湾的历史背景、台湾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对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不是特别熟悉。

学生可能对台湾的地理和文化有一定的兴趣,但对政治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可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提供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海峡两岸交往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掌握台湾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获取信息,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进行思考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培养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掌握台湾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教学难点:学生可能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供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叙述,提供台湾与大陆交往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交流。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相关任务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资源:收集与台湾与大陆交往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章等。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密切关系,以及海峡两岸交往的历史过程。

本课内容涉及台湾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以及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台湾地区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台湾历史与大陆的联系,以及海峡两岸交往的细节仍需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政治问题敏感度较高,需要引导他们理性看待海峡两岸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过程,认识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历史与大陆的联系,海峡两岸交往的过程,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发展变化。

2.难点: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海峡两岸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2.课件:制作课件,包含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以便于教学展示。

3.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事件、新闻报道等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拓展环节。

4.视频:准备与课题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用于情感教育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台湾历史与大陆的联系,引出本课主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

教材内容详细,语言简明,以时间为主线,介绍了台湾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重点阐述了1949年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造成两岸分治至今的历史事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大陆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台湾历史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历史知识,去理解和认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理解1949年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造成两岸分治至今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1949年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造成两岸分治至今的历史事实。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历史知识,去理解和认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历史知识,去理解和认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

2.学生准备:学生应预习教材内容,对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史中与台湾有关的历史事件,如三国时期的吴国派卫温到台湾,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1949年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造成两岸分治至今的历史事实,引导学生理解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关联。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讲述了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和交往,包括台湾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迁。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渊源关系,认识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祖国大陆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可能缺乏深入认识,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背景,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历程,认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历史背景,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历程。

2.教学难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理由,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海峡两岸的交往。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剖析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台湾与大陆有什么联系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台湾的历史背景,如台湾的地理位置、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关于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关于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关于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学科领域:历史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内容1. 海峡两岸交往的历史背景2. 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事件3. 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具体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台湾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海峡两岸的位置关系。

2. 提问:你们知道海峡两岸交往的历史吗?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历史背景。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事件,如: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等。

2. 分析这些事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台湾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 讲解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如: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等。

2. 分析海峡两岸交往对祖国统一的作用。

三、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2. 学生通过访问长辈或其他途径,了解他们对于海峡两岸交往的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海峡两岸交往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峡两岸历史背景和交往情况;
2.掌握两岸交往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岸交往的历史背景和演变;
2.研究两岸交往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了解两岸交往的历史背景和演变
1.学生阅读教材p.54-55;
2.教师讲解两岸交往历史背景和演变。

2. 研究两岸交往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让学生根据教材p.56-57填写交往内容和影响表格;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往的影响;
3.学生回答问题:两岸交往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四、课堂延伸
1.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海峡两岸的交往对两岸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2.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五、学情分析
1.学生需要掌握两岸交往的历史背景和演变;
2.学生需要充分了解交往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学生在延伸阶段需要思考交往对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两种教学方式,并且加入了课堂延伸的环节。

其中教师所采取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进行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中需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

4.14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4.14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现状:描述当前两岸关系的实际情况。
-祖国统一:强调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重要性。
③关键句:
- "海峡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强调民族亲情和统一大义。
-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突显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体现民族复兴和民族共同理想。
板书设计应采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布局,以突出重点知识点、关键词和关键句。同时,可以通过颜色、图标、图表等元素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迹标出重点知识点,或者用图标表示重要事件,用时间轴展示历史交往的历程。通过板书的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和现状,以及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3.作业要求:
a.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b.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c.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质量。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2.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海峡两岸交往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海峡两岸交往教学目标和海峡两岸交往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海峡两岸交往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海峡两岸交往的积极性。
清晰、准确地讲解海峡两岸交往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海峡两岸的关系。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明确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我国的历史和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海峡两岸的关系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台湾的历史沿革,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明确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掌握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的历史背景,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历程。

2.难点: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以及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历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件,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4.情感教育: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台湾历史背景、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

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

提问:“你们对台湾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教版初中历史⼋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的和平统⼀祖国的⼤政⽅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国两制”的对台基本⽅针。

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组合作探究问题、师⽣互动等教学⽅式。

利⽤多媒体演⽰有关资料,让学⽣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和平统⼀祖国的⼤政⽅针。

师⽣共同探究,论证台湾⾃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使学⽣对台湾问题形成较深刻的认识。

其模式为:提出探究问题—课堂讨论—观点展现—归纳总结。

学法:学⽣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查阅资料,学会从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法;把握党和政府确⽴的和平统⼀祖国的⼤政⽅针,掌握“汪辜会谈”等基本史实。

教学过程
⼀、导⼊新课
组织学⽣回顾前⼀节课学过的线索:
1.⾹港和澳门分别在哪⼀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2.我们分别从哪两个国家收回⾹港、澳门的主权?有什么历史意义?(⾹港主权是从英国
第 1 页共4 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学主题】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 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2. 了解近年来两岸的交流和合作;3. 掌握两岸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了解两岸的交往历史和近年来的交流合作。

【教学难点】掌握两岸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两岸地图,询问学生两岸指的是哪两个地方?2. 让学生作出简单解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新知(40分钟)1. 历史概述(10分钟)(1)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2)台湾问题的由来(3)1949年台湾分治(4)2008年两岸协议(5)讲解两岸对飞地的界定。

2. 近年来两岸的交流和合作(15分钟)(1)两岸会晤(2)两岸经济合作(3)两岸文化交流(4)两岸教育交流(5)两岸科技合作3. 两岸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15分钟)(1)两岸关系的基本状况(2)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三、巩固运用(10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提供一些讨论的问题:(1)你了解的两岸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哪些?(2)你认为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如何?四、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本节课要点。

【教学方法】1. 演讲教学法2. 问答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教学评估】1.了解两岸的交往历程。

2.对两岸关系、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3.积极参与讨论,理智表达自己的观点。

4.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基础。

【课外拓展】1.学生通过阅读新闻和文献资料,加深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了解。

2.鼓励学生组织参加两岸交流活动,拓宽交际圈子。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分析认识趋势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资料史论结合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中共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唯物史观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反对台独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课前导学①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料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②学生收集资料并制成电子演示文稿。

教学渗透点①通过对“台湾地理状况”的学习,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渗透。

②通过对史实的描述,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能力。

③根据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

④通过上网搜集和查询资料和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

教学资源①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

②自制多媒体课件。

③网站资料。

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课件播放歌曲《爸爸的草鞋》,画面反映了2005年四五月份,连战、宋楚瑜大陆行。

提问: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看到了一幕幕熟悉的画面,谁能说出这首歌反映了什么事件?回答:连战、宋楚瑜大陆行。

伴随着台海坚冰的融化,我们步入了两岸关系的和解之春,今天让我们借着这缕暖风,也来探讨这一热门话题──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题目,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整理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历史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历史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历史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交往
一、课程标准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2、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掌握两岸交往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台湾历史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3、通过对目前台湾局势现状了解,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相关影像资料;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学生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的领土;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3、了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学生学法:探究式学习;学会史论结合的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1、时事报道:台海局势
2、谈古论今: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的领土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影像资料:了解两岸关系的变迁小组合作理清线索:按时间顺序勾勒出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变迁;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谈谈你所知道的两岸交往的现状;
影像资料:反对台独、争取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欣赏诗歌《乡愁》导入新课。

②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

【新课讲授】提出问题: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台湾问题的由来?3.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

4.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后,展示中国地图,结合史料(①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开始了大陆与台湾的大规模交往。

②、隋朝:朱宽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流求);③、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台湾);④、清朝: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康熙时,台湾归于清朝版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台湾问题的由来请同学们回忆1945—1949年内战的结果,回忆学过的抗美援朝的背景,组织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共同讨论,合作学习①1949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后退往台湾,盘踞台湾。

②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阻挠中国大陆解放台湾,造成了两岸分离至今。

3、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历届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作为神圣使命,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收集的资料填充表格,归纳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公布答案:4、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学趣,进入学习状态回答问题思考,补充笔记集体讨论,补充笔记思考并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及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与其他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展现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学生明白“台独”分子的真面目,“台独”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导学策略】为了讲清本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1)教法:采用情感催化法、课堂对话法、感悟法。

(2)学法:采用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3)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数字、图片、诗歌、歌曲等多种元素,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设计】将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使历史课堂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以爱党、爱国为基调,突出两岸亲情、民族情、中华情,并通过这种情义的感染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肩负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升华。

为了达到这样的情感教学目标,在讲授时顺序上将本课教材内容做了调整,并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补充,力求给学生创建一个“情感化的课堂”“对话式的课堂”“感悟性的课堂”。

教学程序设计为:走进台湾——昨天——今天——明天。

一、走进台湾有一个梦想我们不曾遗忘,有一种情感我们不曾割舍,有一首歌曲道出了我们不曾遗忘的梦想和难以割舍的情感,欣赏歌曲《爸爸的草鞋》。

4.14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4.14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海峡两岸交往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案例
- 总结和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8. 作业布置:
- 知识巩固作业:完成填空题和选择题
- 分析讨论作业:撰写分析报告
- 实践应用作业:采访相关人士并整理观点
9. 作业反馈:
- 及时批改和反馈填空题和选择题
- 认真阅读和评价分析报告
- 仔细阅读和评价采访记录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知识巩固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海峡两岸的交往”的知识点填空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分析讨论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3. 实践应用作业:要求学生采访一位对海峡两岸关系有深入了解的人士,记录并整理其观点和经验,以加深对海峡两岸关系的理解。
- 学术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学术讨论,如参加学术讲座或研讨会,以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和观点。
- 影视作品分析: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并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不同角度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历史遗址或交流团,以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海峡两岸关系的看法和感受,以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历史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优秀教学案例
4.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现实情况,探讨如何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3.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观看纪录片、进行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对历史场景的代入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收获,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通过设置课后反思环节,让学生回顾本章节所学内容,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开展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从多角度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反思与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此外,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动态,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3.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讨、交流和分享中共同提高。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4.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案例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通过学习两岸交往的历史,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讨论主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讨论两岸交往对祖国统一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两岸交流的典型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