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认识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那么学习哲学的目的自然是用于生活。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是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哲学家,因为身边处处都有哲学。

实事求是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从毛泽东的“有的放矢”,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再到江泽民的“与时俱进”和胡锦涛的“求真务实”,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实事”指的是与自身相关的客体、主体和链接方式。“求”的过程不只是认识过程,还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主客观结合的过程。“是”不只是客体运动变化的规律,还包括人的实践活动规律。

那么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呢?

首先,应该正确把握客观性。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解放思想。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已经有相当的知识储备用来认识自己。但是通常会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例如明明知道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待一个人或者评价自身的时候不应该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但是生活中总是碰到自己短处的时候常常沮丧难过,认为自己太没用了,而忘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所以自己应该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并且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且客观实际常常变化不定,这就需要理论不断跟上实际。例如自己现在回顾小学、初中、高中的岁月时,总觉得时光飞逝,变化很大。小学的自己很有责任心,担任副班长,天真纯洁,嫉恶如仇,经常跟在班长后面管理班级,殊不知学习有点怠慢了,忽视了与班级同学的人际关系;初中的时候,总是那么不安定,喜欢叛逆,喜欢热闹,甚至为了和数学老师赌气直接翘了一星期的数学课,那时的自己年少轻狂,朦胧不懂事,现今回顾初中的错事不禁觉得很可笑;高中读文科,担任班长,学习成绩与班级管理两手抓,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好班长,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虽享受着付出着,但是极大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现在很多好的品质就是在那时养成的。现在的我,少了急躁,少了偏见,少了抱怨,多了冷静,多了坚持,多了释然。所以自己不断地在变化,不断地在成长,不应该将自己局限于过去,而应该关注现在,剖析当下的我。

其次,应该发挥主体性精神。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读的书不同,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监督不同。所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是实事求是认识自己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学生。就像小学生不可能正确地全面的认识自我,而知识渊博的人却可以。但是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不是将书上的本本拿来认识自我,而是文化所形成的内在价值观来认识自我,而这种文化内化的价值观不同于普通的价值观,它更具有客观性,撇开主观见解的差异性。

重视道德修养。我觉得道德为一个人为人之本,一个人如果道德泯灭,那么即使法律没有制裁,天也要唾弃他。所以道德修养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提高道德的时候,就是消除那些不良的价值观,虽然这两种价值观能让自己认识自己,例如杀人犯他所认识的自我就是正确的,就是全面的,但是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不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观,形成的自我认识也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此才能有正确的自我认识。

再者,应充分发挥连接方式的作用。

正确认识自我是需要外部条件的。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心理测试来认识自我,通过其他途径来认识自我。目的在于全面周到地把握住错综复杂的信息,在彼此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连接方式必须是客观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去相信迷信或者星座什么的来认识自我,这会走入歧途的。还有一点就是鉴于外部条件所依靠的科技的局限性,对此形成的认识应辩证地看待选取。

最后,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检验。

在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之后,必须将此放到实践当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介于主客观之间的桥梁,这是由实践的本质决定的。可能我们觉得自己是这么这么个人,可是在具体境况中发现自己又是另外的性格。于是我们得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

人为什么要认识自己?那是为了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创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思想理论,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发展不等于进步,发展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这种上升中,创新就是那种跳出循环圈的拐点。现在教育界都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为创新是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几乎不可能成才。所以在开拓创新中发展和成就自己对我们来说虽不是很晚,但是很紧迫。

中国学生为什么没有创新精神呢?我们会发现诸如教育问题社会环境因素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批判精神不够即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的批判精神相比于其他同学还是蛮好的,但是还得锻炼。首先我们得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我们要确认一个观点,任何事物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虽然有些知识我们普遍认定是正确的,原因在于现今科技水平和认识水平有限,本质终究是会被人类所认识的。18世纪的时候,人人都觉得牛顿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谁会想到接下来的相对论会成为当代物理的支柱呢?其次,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应该要多看点书。有空的时候看点逻辑学的书是很有用的,逻辑学是人们探究事物所思考时运用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去思考一个事物,形成完全的认识。还有就是法学的书,法学,向来被人们认为最具有批判理性的学科,使自己能够客观地看待,避免被其他干扰因素所左右。最后就是自己多思考,多问。在思考和问的过程中将已学的批判精神运用出来,从而内化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中。

在创新中发展还需要创新地运用外在条件。其基础就是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例如给自己制定创新的计划安排,能够创新的借助他人帮助自己成功。在一些名人成功实例中很多见,例如俞敏洪创新地将原先的家教发展成了教育机构,创新地利用被北大炒鱿鱼的劣势来改变自己的职业;马云创新地揣测国家发展的方向,创新地运用员工的才能等等。也就是说,不管天时地利人和是否客观决定,我们只要有创新的思想,就能自己去创造天时地利人和,在困境面前,只要创新地看待,就能转化为光明了。

我觉得开拓创新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开拓”,即“勤奋”。“拓”字构词法上来看是一双手去凿石头,可想而知,其中的汗水应该付出多少。古人的智慧经过时间的冲洗,留下来的就是真理了。水滴能石穿,铁杵难道不能磨成针吗?不管是天赋异禀还是运气超好,如果没有勤奋的支撑,最终只能“伤仲永”。成就和发展自己,可能是一举成名,可能是循序渐进,其背后都隐含无数的汗水和泪水。关于这一点,古人、家长和老师都跟我们反反复复强调了无数次了,而成功需要的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需要自己去理解勤奋的含义,并且不断坚持。

凡事我喜欢一个“悟”字,我觉得对生活对哲学的理解就来源这个字。不过这个字背后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了,一个是悟的前提,一个是悟的目的。在实事求是中认识自己,在开拓创新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