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6月第8卷 第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2007

V ol.8 N o.2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

央 泉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语言的正确理解与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的本质是文化翻译。本文拟就关联理论来探讨译者在对原语文化的认知以及在译语文化转换中所运用的关联机制,即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性;文章提出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将其再现在译语作品中,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关联而达到正确解读译语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化翻译;最佳关联转换

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法、英学者D.Sperber,和D.Wilson 在其合作出版的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1986/1995)专著中提出来的,1995年二人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互明的前提是在于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机制包括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most relev ance)是指在交际中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了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optima l relev ance)是指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途径研究翻译,就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它研究译者的交际能力,也就是翻译能力。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一个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Gentzler ,1993:185)。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Gen tx ler 认为,把文化而不是文本作为翻译单位,把文化研究纳入翻译研究中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翻译领域的一场变革,即翻译领域的∀文化转向#(cultural shift)。奈达在 语言∃文化∃翻译 中指出:∀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3:110)。因此,依据翻译的性质和任务,我们完全可以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把翻译视为文化再现(cul tur e reappearance)。

二、语言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翻译

(一)关于文化

∀文化#一词,中国古来已有,古籍 周礼 说:∀观乎人文以成天下#,就含文化的意思。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 原始文化 (1871)一书中,首次对文化作了明确的阐述:∀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英汉民族在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标准、历史典故、文化征象等方面有着许多显著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如果不了解词语的文化涵义,对其褒贬色彩掌握不准,就可能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翻译失误。因此,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指出:∀翻译者

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他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他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所以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翻译。

萨丕尔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传达知、情、意的交际工具,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类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ar t and par cel)。∀语言按其本质是文化的#,这一论点的依据是:第一,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儿,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化成果;第二,语言不具有生物遗传性(bio lo gically inherited),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本领,第三,符号性是语言的文化性质的主要标志。第四,语言的文化性质还表现在它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反映作用: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人类社会的每一步进展都有可以在语言中找到注脚;最后,语言的文化性充分表现在它对文化的凝聚功能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一种人类文化的行为、活动、经验、劳作或创造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加以叙述、描写或记录的。(刘宓庆,1999:31-32)

(三)中西文化的异同性及其根源

要解决中外语文之间的翻译问题,仅仅从文字技巧上来着手是很难的,我们必须从文化上来处理中外文字上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源于生活上的不同而形成。(刘靖之,2000:22)

1 地理环境的差异语言的产生和形成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语言具有其不同的特定含义。初学英语的人,不明白英国人为什么见面就大谈天气,如∀L ov ely w eather ,isn't it?#究其根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由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英国是一个岛国,天气变化无常,且多阴雨。天气成了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所以人们对天气的谈论较多,久之便成了打招呼的一种文化了。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人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见面时总爱说∀吃饭了吗?#之类的话。现在说话人一般并不十分关心对方是否吃了饭,就如同英国人见面谈天气一样,对天气本身其实并无多大兴趣,只是打个招呼而已。例如老

162

*

收稿日期:2007-05-11

作者简介:央泉(1969-),男,湖南慈利人,讲师,硕士。

舍的 柳家大院有这样一句话,∀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翻译家张谷若先生将∀吃了吗#译为:∀they pass the t ime of the da y w ith each ot her#就是这个道理。(陈宏微,1999:278)

2 宗教信仰的影响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在其语言表达方面自然也有差别。例如,英国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世上的一切也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所以在其语言中遗留下许多反映宗教信仰的习语,例如:G od help those w ho help t hemselv es(自助者天助);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而在中国,佛教比较流行,老百姓常见的建筑物是庙宇(temple),因此汉语中就有不少借用庙宇、和尚、佛等作比喻的习语。例如,∀僧多粥少#、∀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英国汉学家霍斯克把 红楼梦中刘姥姥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译成∀M an pro po ses,G od disposes#,让人似乎觉得刘姥姥这位古代中国乡下的老太太原来竟是西方基督的信徒!结果此译招致了许多汉语学者的批评。

3 价值标准的差异

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需要和行为方式,这是研究文化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英美人的价值取向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较多,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斯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M an is the measur e of all things);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他们更是提出以人为本,强调个性的独立与张扬;而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皇权统治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熏陶和影响中国人民的心态达3000余年。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1840年以前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基本构架而杂以释、道思想的混合物。老子曾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中国人主张∀和为贵#、∀谦则益,满招损#、∀树大招风#,凡事谦虚为上。在自称方面,中国人尽量贬低自身以抬高对方。如在∀包青天#一剧中,有关自己称谓的就有:老朽、贱妾、奴才、卑职、草民%%∀英文里也有自谦的说法,把自己称为对方的仆人等,但开口闭口总不会依对方与自身的关系,而把自己称呼得五花八门。#(金圣华,1997:39)这些词汇都造成了英语的词语空缺,在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文化转换。

汉文化有着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其许多习俗却令英美人难以接受。中国小孩尊称上了年纪的妇女为奶奶,对英美人来说很不习惯。因为gr anny一词除表∀奶奶#外,还含有∀老而不中用的人#之意,所以在他们只有血源关系时才这样称呼。

正因为中西文化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界长期以来有着直译和意译、同化和归化之争,孰是孰非,从来就没有答案,因为完美的翻译常常是直译与意译、同化和归化的灵活运用,以期向译语读者传达原语中的最佳关联性。

三、怎样运用关联理论在译语中重现原作品的关联机制

在翻译的再表达阶段,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的存在,译者则不得不面对意义的再表达的种种选择和取舍。其中的得失,既有语言转换和文化播迁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所构成的客观原因,也有译者面对两种文化所做出的文化意义上的选择,以及个人审美情趣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选择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关联原则。译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是否再现了原作品的最佳关联性,是否符合读者的期待,是否达到交流的目的。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将其再现在译语作品中,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最佳关联而达到正确解读译语作品的目的。

(一)重现(represent ation)

当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在表达与语义上都相近时,采用重现法,也即直译法,以达到同原语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最佳关联。如:to spend money like w ater花钱如水;百花齐放:let a hundred flo wer s bloom;纸老虎译为paper tiger.下例就是通过重现的手法传达了原文本的艺术境界:

(1)A melo dy is heard,play ed upon a flute.It is small and fine,telling o f g rass and trees and the hor izon.T he cur tain r ises.横笛吹起,优雅的旋律诉说着芳草、佳树、天涯,幕起。(姚可译,转引自夏雅琴,2001:37)

(二)替代(replacement)

当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征象不同时采用替代法,它是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如:He that lies dow n w ith do gs must g et up wit h flea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Romeo:What has thou found?

M er cutio:No har e,sir.( 罗密欧与朱丽叶,A ct II,)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四景中M ercuti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用了har e一词。H are本为野兔,俗语是娼妓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野鸡#,谐∀野妓#,故梁实秋先生将hare译为∀野鸡#。

罗:你发现了什么?

墨:倒不是野鸡,先生。(梁实秋译)

(三)转换(repro duction)

当原语中文化征象在译语中出现缺省时采用转换法或意译法,如:

(3)现在合同已签了,真是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只好如此了。As the co ntr act has been signed,what∋s done is done and can∋t be undo ne.(刘季春,1996:90)

(4)∀I beg yo ur par do n,#said A lice v ery humbly:∀y ou had g ot to the fifth bend,I think?#

∀I had not!#cr ied the M ouse,sharply and v ery ang rily.

∀A knot!#said Alice,alw ays ready to make herself use ful,and lo oking anx io usly about her.∀O h,do let me help to undo it!#(L ew is Car ro ll,A lice∋s A dventur es in W onder land, Chapter3)

∀%%你说到第五个弯了,不是吗?#

那老鼠很凶很怒地道:∀我没有到!#

爱丽丝道:∀你没有刀吗?让我给你找一把吧!#(赵元任译,转引自 翻译批评散论,P78)

(四)重构(rebuilding/recreat ion)

重构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与手段来疏解或化解原语的文化信息,再现原文的关联性。例如老舍的 柳家大院有这样一句话,∀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翻译家张谷若先生将∀吃了吗#译为:∀they pass the t ime o f the day w ith each o ther#就是成功重构的译例。

(5)我们力求使这本刊物充满着浪漫的人文精神、深邃的哲思和妙趣横生的智慧,同时也希望它高而不孤、博而不杂、温柔敦厚、真率可喜,在你我之间联结温霉的友情。设想我们

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