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选择ppt课件(共63张PPT)

抗菌药物的选择ppt课件(共63张PPT)
不良反应少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主要作用于G+球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 细菌对不同品种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血药浓度低,在组织中浓度较高 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肠肝循环 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易引起血栓性静
脉炎
新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半衰期长。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流感嗜血杆菌:
首选:第2,3代头孢菌素, 主要为G+球菌,首选青霉素G,严重感染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替代(需经体外药敏试验):
头孢氨苄 克林霉素, 氨苯砜
新大环内酯类
首选:复方磺胺甲恶唑,
复方磺胺甲恶唑, (4)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新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
某些品种的血清半衰期较长
头孢三嗪:半衰期较长;
生素。
交换---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粪肠球菌感 染)。
(3〕心内膜炎:
首选—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或链霉素。
交换---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 (4〕万古霉素耐药株的治疗: 首选: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某些菌株对氯霉素,四环素或氟喹诺酮 类敏感,但临床结果不定。 交换:替考拉宁〔大多数耐药)
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复合菌(包括 厌氧菌),需氧G-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衣原体, 呼吸道病毒等。
抗菌药物选择:
(1) 第2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2)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3) 新喹诺酮类或新大环内酯类; (4) 青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或氨基
5.原发病的治疗。
常用抗菌药物的 特点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G类 氨基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PPT课件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PPT课件
临床药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动学、药效学与疗效的关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 PK-概念
PK定义:在经典的药理学中的定义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What the body does to the drug),任何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Absorb)、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消除(Elimination)的过程(ADME)以数学方程式加以描述,此即为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决定着药物在血清、体液和组织中浓度的时间过程,这一过程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结合PK/PD合理使用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关键:优化细菌暴露于药物的时间 临床使用: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或1日多次给药方案,保证一定的血药浓度维持较长时间 代表药物: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关键:增加AUC0-24/MIC 和Cmax/MIC 临床使用:保证每日给予量,而给药次数在药量足够时参考半衰期可能减少 代表药物: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
习 题
测定某抗生素对10株大肠埃希菌的MIC如下,MIC50和MIC90分别是? 菌株号 MIC 菌株1 1 (ug/ml) 菌株2 1 (ug/ml) 菌株3 2 (ug/ml) 菌株4 1 (ug/ml) 菌株5 4 (ug/ml) 菌株6 1 (ug/ml) 菌株7 0.5(ug/ml) 菌株8 1 (ug/ml) 菌株9 1 (ug/ml) 菌株10 1 (ug/ml)
答案:MIC50 1 ug/ml MIC90 2 ug/ml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抑菌浓度
MIC 最低抑菌浓度,指用肉眼观测时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浓度。 MIC50 指抑制某种细菌50%菌株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MIC90 指抑制某种细菌90%菌株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MIC值低,表明某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相对较强。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一、定义及分类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生长
和繁殖,从而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三大类。

二、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与临床应用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
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药物在感染病原菌不明确的情况下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菌,被广泛应用于呼吸
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

三、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用途
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根据其靶位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
抑菌药、细胞膜药和合成醇药三类。

在临床上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伊曲康唑等,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及应用范围
抗病毒药物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两大类。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治疗流感、HIV感染等疾病。

五、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副作用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合理、规范的原则,以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
药性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常见的抗菌药物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来进行治疗。

结语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也需谨慎,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潜在的副作用。

只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治疗感染疾病并保护患者的健康。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抗菌药物, 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有过敏史、肝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应慎用抗菌药物。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 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
抗过敏、保肝等。
05
抗菌药物的管理与政策
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抗菌药物的管理与政策
01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的种类与分类
• 抗生素: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 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生素按来源分为天然品和人工 合成品,前者指由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等;后者是在天然品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新抗生素, 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等。
静脉注射给药
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适用于 危重感染或不能进食的患者。但静脉注射存在风险,如过 敏反应等。
肌肉注射给药
适用于不能口服或需要快速发挥药效的情况,五官、呼吸道等局部感染,可将药物直接应用于 感染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但需 注意防止过敏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氏阳性菌有效。
广谱抗菌药
对多种微生物有抗菌活性,包括革 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一些 真菌等,如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 。
特效抗菌药
仅对某一特定微生物有效,例如抗 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口服给药
方便、经济,适用于大多数抗菌药物。但因胃内酸碱度和 消化酶的作用,某些抗菌药物易被破坏,如青霉素类口服 吸收后大部分被胃酸破坏。

抗菌药物 ppt课件

抗菌药物 ppt课件
- ++
± - ++ +++
- - -
+++
头孢菌素类
R1 CONH O
S
N R2
COOH
7-氨基头孢烯酸 (7-ACA)
16
一代头孢菌素
代表品种: 头孢唑啉,头孢拉定 特点
青霉素酶稳定 广谱,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非常强;对社区获得的革兰
阴性菌有活性: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菌等。 对G-杆菌产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对肠球菌、MRSA 、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厌氧菌不敏感。 有肾损害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概述
2016-01-07
一、抗菌药物的定义
3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系指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 应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药、异烟肼、硝咪唑类、 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抗生素: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 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代谢产 物,能干扰其他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头孢噻吩 头孢噻啶 头孢氨苄 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
第一代头孢
G+ G- 耐酶 血浓度 蛋白 肾毒性 结合率
++
++ 中



+++ +++ 不耐 高

明显
+~++ +




+++ +++ 耐



+~++ +

抗菌药物分类及合理应用ppt精品医学课件

抗菌药物分类及合理应用ppt精品医学课件
对 β- 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 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 西丁等。对 G+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 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 G- 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 三代。
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 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 孟多外,对 β- 内酰胺酶稳定。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 酯类与 β- 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 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 杀菌剂活性减弱, 产生拮抗作用。
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
3.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 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 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 度低于 MIC 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 这种现象称为 PAE。
各种抗菌药物对 G+ 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 PAE。 但对 G-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 满意的 PAE;碳青酶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 G- 杆菌有中等程度的 PAE,而青霉素及第一、 二、三代头孢菌素则几乎没有 PAE。
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 有无 PAE 及其时间长短以及抗菌作用是否有浓度 依赖性,原则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将其 1 日剂 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 药峰浓度。
对其他呼吸科常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司帕沙星对结核杆菌抗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强 4 ~ 8 倍, 对其他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 MRSA 均具 有相当活性。
临床上多用于院内感染,尤其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 G- 杆 菌及 MRSA 感染等。本类药物可使细菌在各品种间产生交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课件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课件
阿米卡星: 抗菌作用与庆大霉素相仿,对许多革兰阴性杆菌 和绿脓杆菌所产生的钝化酶稳定,对绿脓杆菌和沙雷菌的耐 药率低于8%,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杆菌、柠檬酸 杆菌的耐药率比庆大霉素低。
2019
-
29
奈替米星: 西索米星的半合成衍生物。抗菌作用与庆大霉素 基本相似,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具有良 好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的作用优于其它氨基糖苷类。
93%
15%
94%
17%
头孢哌酮-舒巴坦
29%
0
42.5%
0
Chin J Infect Dis,August 2000,Vol.18,No 3
2019
-
22
不同抗菌药物 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
3157株粪肠球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亚胺培南
94
氨苄西林/舒巴坦
95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92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拉氧头孢 moxalactam 出血倾向
氟氧头孢Flomoxef
血浓度高
未见出血倾向
2019
-
25
氨基糖苷类特点
作用于核糖体, 抑制蛋白质合成。静止期杀菌剂, 杀 菌完全 浓度依赖, 对金葡、肺克、绿脓的PAE达4~8h 水溶性好, 性质稳定。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 耐药机制主要为产生钝化酶或渗透性改变。耐钝化 酶品种耐药率低 口服不吸收, 蛋白结合率低, 血中半减期为2~3h 入内耳淋巴液半减期11~12h, 耳、肾毒性 价格便宜
COOH
2019
-
头孢菌素
S
R CO NH
N
R
O
COOH
3
β-内酰胺类作用机制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 菌作用。细菌的细胞膜上具有青霉素结合 蛋白(PBPs), 与β-内酰胺类具高度亲和 力, 二者紧密结合后则干扰细菌细胞壁合 成代谢, 使细菌形态变化而溶解死亡

常用抗菌药物简介ppt课件全篇

常用抗菌药物简介ppt课件全篇
18
特点
抗菌谱:较窄 天然:抗菌谱略广于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需氧G+菌及 G-菌等 半合成:抗菌谱扩大,对某些G-菌如流感杆菌等有效; 增强对厌氧菌、空肠弯曲菌、弓形虫、衣原体和支原 体等的作用
19
特点
临床应用 用于耐青霉素和对青霉素过敏的金葡菌感染 治疗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 治疗白喉,百日咳等 多数还有其他作用,如免疫抑制作用等
柳氮磺嘧啶 (SASP)
酞磺胺嘧啶 (PST)
磺胺吡啶
5-氨基水杨酸
磺胺嘧啶
结肠炎、直肠炎 肠道术前预防感染
早期类风湿 关节炎
肠炎 细菌性痢疾
53
外用磺胺药
磺胺米隆:对多种G+和G-菌有抗菌作用,尤对铜绿假单胞菌作 用较强,用于烧伤及大面积创伤
磺胺嘧啶银(SD-Ag):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并 具收敛作用,既控制创面感染,又能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及早期 愈合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40
五、人工合成抗菌药
41
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或其 人工半合成衍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 微生物 作用。
•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具 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的药物。
42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第一代:萘啶酸,已淘汰(1962) ➢ 第二代:吡哌酸,已淘汰(1974) ➢ 第三代:诺氟沙星(1979) ➢ 第四代:曲伐沙星(1997) 注:第三、四代喹诺酮类分子结构中均引入了氟原子,统
合感染 ②合用羧苄西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③合用甲硝唑或氯霉素——盆腔、腹腔需氧与厌氧菌混合感染 ④尿路、人工心瓣膜术前,口服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术前准备 ⑤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和外科的局部感染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ppt

抗菌药物培训课件ppt
15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 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都稳定 ➢ 主要适用于医院内获得性重度耐药菌感染,尤其是免疫缺陷
患者或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者 ➢ 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对β内酰
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可诱发
➢ 3、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治疗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4、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 (1)肝毒性 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 药后可恢复。
➢ (2)局部刺激 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 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 (3)胃肠道反应 ➢ (4)可抑制茶碱的代谢。联合应用,可致茶碱中毒,甚
至死亡
1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机理:主要为通过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阻断敏感菌蛋白质的合成
➢ 抗菌谱主要G-菌,对多数需氧G-杆菌和少数耐药的金 葡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部分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及 其它枝杆菌属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7
头孢菌素类的特点及合理应用
➢ 1、头孢菌素类为杀菌剂 ➢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3、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比青霉素类高,抗菌谱
比青霉素类广,作用也比青霉素类强 ➢ 4、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
三、 四代
8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 1、对G+ 菌抗菌作用优于第二代与第三代头孢菌素。 ➢ 2、抗阴性杆菌作用较弱。 ➢ 3、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无效。 ➢ 4、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5、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

常用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PPT演示课件

常用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PPT演示课件
提高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的认知
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识别和报告 意识。
及时上报不良反应
一旦发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 告。
完善不良反应数据库
通过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不断完善不良反应数据库,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过敏反应
如皮疹、荨麻疹、药热等,严 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肾损害
部分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肾脏损 伤,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 功能不全等。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溶血性贫血等,严重时可导致 出血和感染。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确保及时发 现、报告和处理。
抗菌药物的成本-效用分析
总结词
成本-效用分析是一种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经济 性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抗菌药物方案的QALY和直接成本来得出最优方案。
详细描述
在成本-效用分析中,QALY是一种健康效果指标,用于衡量患者因治疗而获得的 生命质量和寿命;直接成本同前。通过计算不同抗菌药物方案的“成本/QALY” 比例,可以评估出健康效果较好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方案。
品。
主要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其他合成抗菌药。
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主要用于结核病的预防和治 疗。
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窄谱抗菌药
仅对某一类或某几类微 生物有抗菌作用,如青
霉素G等。
广谱抗菌药
对多种微生物有抗菌作 用,如四环素类、氯霉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培训课件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培训课件

4.肝脏毒性
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多为轻至中度,持续时间短,停用抗生素可恢复。头孢曲松可引起较明显的肝脏反应,如原发性胆汁郁积、胆囊泥沙样结石等,尤其在儿童多见,但停药后可恢复。
5.肾毒性
所有头孢菌素在大剂量应用时均有产生肾毒性的可能。偶可致血液尿素氨、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大多表现为血尿、尿潴留、尿频尿急、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主要损伤部位是肾脏近曲小管细胞,而间质性肾炎较少见,说明头孢菌素的肾毒性主要是药物浓度依赖的,而非过敏性损伤。第三代头孢菌素肾毒性减少,但头孢他啶有一定的肾毒性,尤其是原有肾功不全的病人更为明显,因此该药的用量要根据病人的肾功能进行调整。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右旋糖苷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2)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并发症
对维生素K有反应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所有的广谱头孢菌素均可因抑制肠道细菌而使维生素K的合成减少而影响凝血功能;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结构的头孢菌素可干扰维生素K在肝脏中的羧化,进而使凝血酶原合成减少和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的水平降低,增加出血倾向。 含甲硫四氮唑侧链的药物:头孢哌酮、头孢孟多、拉氧头孢、头孢米诺等 对营养不良、吸收障碍等患者宜同时补充维生素K1
第二代头孢菌素
主要品种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丙烯等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肠杆菌科细菌优于第一代,逊于第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加。肾毒性较低。头孢呋辛容易穿透血-脑屏障,可用于CNS感染。用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
主要品种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甲肟等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二代,注射品种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对肺炎链球菌(包括耐青霉素菌株)、化脓性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有良好作用,但非首选用药。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大。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ppt课件

非典型 -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
单环-内酰胺类: 氨曲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合剂:
舒巴坦、他唑巴坦、 克拉维酸
青霉素类
➢ 窄谱青霉素(青霉素G)
特点: ①革兰阳性球菌,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具有高度抗菌活性,肠球菌属中度敏感,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 菌无效;
②不耐酸、不耐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普遍耐药,耐药率达90%~100%


肝胆
肝胆
神经、肾

肾脏>美平

出血
肝损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特点: 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快速杀菌剂。 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过程中的DNA旋转酶而发挥
杀菌作用 抗菌谱广,对G-、G+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尤其对G-菌,部分品种对厌氧菌、分枝杆菌、军 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亦有作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免疫缺陷者感染。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是对产ESBLs和AmpC酶菌株
感染疗效最佳的品种,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洋葱假单 胞菌、MRSA、肠球菌效果不佳
➢ 较易引起二重感染。 ➢ 泰能可引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不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美罗培南可用于3个 月以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
青霉素类
➢ 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无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对不产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
形杆菌、伤寒沙门菌属等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具抗 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等耐药; 阿莫西林在胆道、肺组织、尿路的浓度较高,用 于治疗胆囊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抗幽 门螺旋杆菌,用于溃疡病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后的药物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肝毒 性增加。
23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1. 刺激性反应
口服:恶心、呕吐、腹泻等 静注:血栓性静脉炎
2. 肝损害:转氨酶升高、肝肿大等,停药可恢复。 3. 伪膜性肠炎
24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敏感菌感染 对青霉素耐药的致病菌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感染的次选 药物
13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1.过敏反应 在各种药物中,过敏反应发生率居首位,过敏 反应发生与剂量无关,敏感者极微量亦可能引 起休克。
2.耐药性产生及同类间的交叉耐药性 3.青霉素脑病
正常情况下很难进入中枢,但快速静注或鞘内 注射,进入脑脊液,会引起肌痉挛、癫痫发作 甚至昏迷或死亡。
14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蛋白质合成。
32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1.共同的抗菌谱:主要作用于G-(因此可与抗
6
7
克林霉素
图1-1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 8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共同的抗菌机制
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菌细胞 壁缺损,菌体失去渗透保护屏障,导致细菌 肿胀、变形,在自溶酶激活下,细菌破裂溶 解死亡。
特点
细菌为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细胞壁;而 哺乳动物为真核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此类 抗菌药物选择性高,对人体较为安全。
主要作用于G+,大多数G-对其不敏感。
对阿米巴、立克次体、真菌及病毒感染完 全无效。
12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1.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 肺炎链球菌感染 3. 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 炭疽杆菌感染 5. 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 梅毒 7. 钩端螺旋杆菌 8. 回归热 9. 白喉 10.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4代对G+和G-抗菌活性的改变,因长期
的滥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多。
1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9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常见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
霉素、螺旋霉素、白霉素等
◆结构特点:一个多元碳的内酯环+一个或多个脱氧糖
组成。
20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抗菌机制: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可逆性结 合,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25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代表药物:克林霉素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由链丝菌中分离的到的林可霉素7位-OH被 -cl取代后得到。
克林霉素与林可霉素抗菌谱相同,但抗菌作 用更强,吸收更好,毒性更小。
27
抗菌谱:主要作用于G+及厌氧菌引起的感
染。
作用机制: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干扰细菌蛋白质合 成
5
G+: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G+ ,产生
外毒素使人致病
大多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
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G-: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G- ,产生内毒素,
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 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 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选用药 ⑷ 不良反应较少,少数出现假膜性结肠炎。
⑸ 抗菌机制与红霉素相同,可相互竞争结合
部位,因此不宜于大环内酯类合用。
30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代表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
其他: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 西索米星、奈替米星
基本结构:氨基醇环+一个或多个氨基糖
链霉素
抗菌机制:与敏感细菌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
16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1.过敏反应,偶可见过敏性休克、支气管痉 挛及荨麻疹
2.二重感染 耐药菌株如白念珠菌、肠球菌 3.第一代大量使用可致肾毒性
17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青霉素对敏感菌抗菌活性好,价格低廉,但 由于较高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及过敏性休克对
患者的严重性,其临床使用受到制约。
头孢类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品种众多, 是一种很好的抗生素,但应用中需注意从1
9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β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 -内酰胺类
10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1)常见药物 天然:青霉素G 半合成:氨苄西林、甲氧西林、阿莫西林、美
洛西林、羧苄西林等
(2)各种半合成青霉素若不是耐药菌,抗菌活性均
不如青霉素,且与青霉素有交叉耐药性。
11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窄谱抗生素(半合成青霉素抗菌谱有所增加)
核糖体结构:由50s大亚基和 30s 小亚基构成。 (人体细胞的核糖体
由60s大亚基和40s小亚基构成)
功能:是细菌细胞质中合成蛋白 质的机构。活性强及对部分G-,立克次
体、支原体、衣原体有抑制作用。
对需氧的G+有强大抗菌作用,对淋病
奈瑟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
常见药物:
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啉 第二代: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头孢呋辛 第三代: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 第四代:头孢吡肟
抗菌特点:第1~4代抗G+菌逐渐减弱,抗G-
作用增强
15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抗菌谱广(对G-也有效) 过敏反应率低 对耐青霉素菌株有效 对胃酸及ß-内酰胺酶稳定
等G-菌及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有一
定抑制作用。
22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1。抗菌谱与青霉素类似或稍广 2。红霉素为碱性抗生素,碱性环境中抗菌活
性强,因此可碱化尿液治疗泌尿道感染。 3。不耐酸,口服胃中破坏,故现用制剂为肠
溶片或酯化物(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4。主要经胆汁排泄,肝脏中浓度高,本类酯
28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 克林霉素较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完全,生物
利用度高,不受食物影响。
◆ 分布的全身组织和体液,骨组织浓度更高,
能通过胎盘和乳汁,炎症时脑脊液中可达有 效治疗浓度。
◆ 克林霉素在肠道中的作用可持续5天
29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⑴ 口服、注射均可,无需皮试 ⑵ 可用于厌氧菌引起的感染。 ⑶ 骨及软组织中分布广,可作为骨髓炎的首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1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指对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各种 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2
精品资料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



β -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林可霉素类 多粘菌素类 氯霉素类
人工合成
喹诺酮类
磺胺类
4
抗菌药物分类及特点
根据细胞壁构成成分的不同,革兰氏染色 法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 G+ ) 和革兰氏阴性菌(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