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给环境带来的损害日益严重,因此,普及绿色生活、推动人们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唯此,才能让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真正得以弘扬。
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给环境带来的损害日益
严重,因此,普及绿色生活、推动人们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这需要政策措施上的保障,让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得以弘扬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这一主题无疑将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促进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形成。在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的今天,践行绿色生活,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从人人看到环境问题到人人参与解决环境问题转变的迫切需要。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环境改善紧密相关,践行绿色生活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不仅面临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与公众生活有关的污染也逐步上升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主要问题。根据环保部门对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源的解析,北京等一些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来自机动车。雾霾的频繁肆虐反复警示人们,减少使用机动车、绿色出行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给环境带来的损害日益严重,特别是一些攀比、炫耀、浪费行为往往会消耗更多的能源资源,增排更多的温室气体。因此,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一杯水做起普及绿色生活,推动人们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人们的共同福利,践行绿色生活,人人都应是参与者。新环保法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环境面前人人平等,生态建设无人例外。从拧紧水龙头到遵守标准设定空调温度、从少开一天车到绿色低碳方式出行、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到光盘行动、从随手关灯到垃圾分类投放等等,每个人都要把践行绿色生活当做自己的责任,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路径之一,还需要政策措施上的保障。正如绿色出行离不开公共交通的配套与完善、绿色建筑离不开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一样,要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不仅需要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自觉做出绿色选择,更需要改变消费理念、制定政策制度、完善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协调推进,包括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协调联动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唯此,才能让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真正得以弘扬。(曹红艳)
下班高峰期,道路拥堵、此起彼伏的喇叭声让人烦躁。上下班红豆义工“键盘”选择走路,下班后步履轻松地往家里走,10分钟左右就到家了。
“以前骑电动车上下班,拉车、停车就要几分钟。走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节省费用,还环保,一举多得。”“键盘”说,之前骑电动车上班时,充电、换电瓶不仅花钱,还消耗资源。
其实,绿色出行不仅局限于走路上下班,可以骑自行车就不要骑电动车,可以骑电动车就不要开小车。如今,汽车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必备品,在人民中路一家单位上班的刘先生却把自己的私家车“雪藏”在车库,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刘先生家住火车站附近,下班路线沿玉州路,过南江桥,走城站路。每天下班,恰逢家长接小孩高峰,本来就狭窄的玉州路还停有小车。以前开小车上下班时,好不容易开过了拥挤的南江桥,接着就是混乱的马路菜市。“道路拥堵,我骑自行车回家用的时间跟开小车差不多,骑自行车还心情愉快些。”刘先生笑言,自己少开车,少排放汽车尾车,也算是为环保作贡献。
习惯了徒步或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市民,会惊喜地发现,“慢下来”的好处不仅在于不用为道路拥堵而心烦,更在于徒步或骑行的路上看到了开小车看不到的风景:路边绽放的小花、偶尔抬头看看蓝天白云。如此,一整天都会有好心情。
垃圾分类一知半解,或者陋习难改
“大多数家庭在厨房、客厅、房间各放一个垃圾桶,本来在家还分干、湿垃圾,但每次拿到楼下去扔,就一个大垃圾桶,根本不分是否可回收。”家住城站路某小区的李女士坦承,她也希望废弃物可回收利用,节约资源,但具体怎么把垃圾分类,自己一知半解。
记者在街上随机访问了10多名市民,多数人不知道垃圾如何分类。街上不少垃圾箱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记者查看发现,在标有“可回收垃圾”的箱桶内有果皮、树枝等不可回收废弃物,标有“不可回收垃圾”的箱桶内却放着塑料瓶和纸张等可回收废弃物。
早在2013年,我市便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在小区公共区域设置分类标识清晰的蓝(可回收物)、绿(厨余垃圾)、灰(其他垃圾)、红(有害垃圾)四种颜色的240升分类垃圾桶。同时为试点小区居民家庭住户每户免费提供2个分色垃圾桶,分别用于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邱女士家住奥园康城,是试点小区之一。小区的垃圾桶分为几个颜色,还收到物业公司的短信提醒,请大家按垃圾桶上的字体提示,分类丢放垃圾,还可到物业处领免费的垃圾桶。但入住3年多,邱女士注意到,业主们一如既往地将手中的垃圾随手丢进桶里,根本不会分类丢弃。
这几天,“键盘”在策划6月7日户外清洁日的骑行宣传活动。连续几年参加该活动的义工“木子”告诉记者,烧烤、露营,喜欢户外运动的市民越来越多,同样热爱户外运动的她在水库边、草地里、悬崖上见到很多矿泉水瓶、食物包装袋。人们不知道,自己随手丢弃的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地球的伤害有多大。
“木子”说,寒山水库、湿地公园曾是他们清洁日的活动地点,他们组织义工、小朋友一起捡拾被人们随手扔掉的垃圾,收集的垃圾数量出乎他们意料。
绿色崛起的理念在海南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崛起包含绿色生活。只有人人过上绿色生活,在日常生活细小事情中自觉地保护环境,才能确保海南的蓝天碧海、绿水青山永不污染。因此,告别陈旧落后不文明的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迫在眉睫。
传统生活方式里有许多陈规陋习与绿色生活不相符。比如讲排场好面子铺张浪费,滥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水龙头滴水长流,长明灯熟视无睹,城区烧垃圾乌云满天,污水乱排放臭气熏天等等。折射出人们日常生活中延续多年的古老陋习,暴露出隐藏在部分国人潜意识里陈旧落后不文明的观念。必须向这些陈规陋习宣战,将这些清除出人们生活方式理念的范畴。
绿色生活是个时尚词汇,猛然一听,似乎是有钱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其实不然,绿色生活应是过普通人的简约生活。绿色生活包含丰富的内容:不能浪费粮食,不买、不用野生的和珍贵的动植物制成品,做到绿色消费。家里尽量不用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罐装地板蜡等化学品,洗衣粉要用无磷的,冰箱要用无氟的,少打空调,要打也不能低於26度,装修要安全无害简约,做到绿色居住。离单位近,平时上班就多走路、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减少汽车废气,做到绿色出行。不用一次性木筷竹筷,垃圾分类入箱,节水节电,布袋纸袋循环使用,做到节约资源等等。绿色生活的实质内涵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家园,做到人与万物和谐共存。
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等基於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已经在海南日渐流行起来。绿色生活在国际上也呈现流行趋势。全省居民应立即行动起来,做绿色生活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