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内部管理不善、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人为失误、系统故障及外部事件等原因。此外,制度上的疏漏、道德风险、越权交易、内部人作案、外部不法分子欺诈等也经常引发操作风险。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做好防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防范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操作风险,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除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都可以成为操作风险。第二种是只有在金融机构营运部门有关的风险才是操作风险。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之间即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银行因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需要对客户做出补偿或赔偿;以及由于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黑客侵袭;通信、电力中断;地震、恐怖袭击等原因导致损失的银行风险,被统称为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较,其特征是:覆盖范围广,成险概率高,人为因素大。通过分析近年国内外发生的银行大要案,十案九违章,当事人违规操作是导致案件发生的关键。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
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外银行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案件都是与操作风险有关。虽然国内银行在防范操作风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受认识上的误区,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银行在操作风险的控制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直接制约着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治理结构缺陷及内部控制不力导致对经营管理层监督不足
目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单一,国家作为所有者,并未明确由哪一个部门来具体行使国有银行的所有者代表职能,即使国有银行在形式上建立起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只要单一的国有产权继续存在,本应行使所有者监督职能的董事会仍然没有动力对经营管理层进行监督,这种所有者监督的缺位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根本缺陷,导致对国有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管理层滥用职权的行为难以得到控制和及时制止。另外,由于某些基层银行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懂银行业务,而金融创
新、金融工具的日益复杂和金融专业化使得“外部人”对银行管理层监督难度越来越大,从而容易导致银行管理层权力失控。
(二)经营管理层激励不足及激励失当产生道德风险
银行经营管理者作为经济理性人,其追求的目标是个人报酬的最大化和盈利资本的升值。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资本,银行如果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应赋予此种资本相当于它为银行带来的边际收益的报酬。也就是说,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必须给予代理人适当和充分的激励,才能避免具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确保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趋同。
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普遍存在对经营管理层激励不足和激励失当的问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体系类似于公务员,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从业人员其待遇偏低,银行没有向员工提供足够的激励去防范风险。很难想象,一个打理成千上万亿元资产的人,每月领取数千元的报酬,仅此一项就可以导致他的行为方式产生严重扭曲。再加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对银行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缺失,不少银行经营管理者经不起权、钱的诱惑,趁银行管理不严格、法律制度不健全之机,以权谋私,以贷谋私,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三)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亟待加强。
1.是内部稽核形式化问题严重,问责制没有威慑力。
2.是电子化手段缺乏,内控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是操作风险的数据积累不足。由于产权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因,银行不但没有压力披露操作风险事件,相反却有主动隐藏风险事件的动机。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领域主要体现在柜台交易处理与操作方面,如现金收付、账务处理、单证管控等领域,这类风险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随着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进入新的、不熟悉的业务领域,越来越多地从收费咨询业务中获取收入,新的操作风险也伴随而来。特别是在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信托之间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因为代理销售而引发的操作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代理销售业务的风险主要是错误销售、销售误导、销售欺诈。
(2) 错误销售是银行客户经理或柜面人员将高风险的产品销售给低风险承受力的人(风险厌恶者)导致客户因难以承受损失而控告银行的风险。
(3) 销售误导是银行客户经理或柜面人员夸大产品的收益或功能或某种承诺或人为缩小产品的风险向客户推荐产品,导致客户因承受损失而控告银行的风险。
(4) 销售欺诈是使用欺骗性语言来宣传某种产品或投资工具诱导客户购买而导致客
户控告银行的风险。
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并提高制度执行力。首先,要根据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不断增加管理制度对风险点的覆盖密度。对那些与现实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要及时修改、废止,并总结重大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商业银行应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咨询和报告机制,并建立与银行内部法律部门、其他分专业风险管理部门的合作机制,协助银行高层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另外,风险管理部门还应针对不同岗位分别制定罗列式的、简明的操作风险管理手册,涵盖相应岗位全部现行的业务流程,风险点等,使员工能根据手册速查,了解某项业务的具体办理方法、依据,以及发生某种操作风险后,应该如何处理和向上汇报。第三,不断增强风险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覆盖全业务、全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仅包括对已有的各种业务流程的再造和设置操作风险控制点,更有助于总行对其星罗棋布的分支机构进行垂直的、扁平化的管理。第四,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离制度,防范道德风险:(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2)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即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当然,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增多,由此可能引发的一些行为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营造以“诚信审慎”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文化
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是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没有一套具有执行力的,严密的政策和程序。二是银行员工因缺乏诚信与审慎的道德标准而不愿或没有严格执行制度。据统计,近年国内外公布的银行案件中,后者占90%以上。为此,商业银行营造的风险控制文化应是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管理理念、风险控制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要素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商业银行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引导全行员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