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26T11:25:34.14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白少娃邓晶莹梁健一[导读]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白少娃邓晶莹梁健一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和护理经验。结果:通过进行术前宣教、术后加压包扎、持续冰敷及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可以早期、快速地消除手术后肢体的肿胀。促进肢体的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关键词】四肢骨折;肿胀;护理
【中图分类号】R8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92-01 四肢骨折手术后常出现肢体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及动脉供血,使肢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血液供应,从而影响伤口和骨折愈合,严重者甚至可导致骨筋膜综合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肢体肿胀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以早期、快速地消除手术后的肢体肿胀、对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本科室2008年6月-2010年5月共收治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20例,其中男84例,女性36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8岁,肿胀程度一度46例,二度64例,三度10例,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均取得显至疗效。 2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分析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肢体周围静脉回流受阻;②术后创口内组织出血、体液渗出;③术后肢体活动减少,四肢尤其是下肢的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循环淤滞;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⑤过度的功能锻炼及错误的锻炼方法;⑥局部加压包扎过紧及外固定使用不当等。
3护理
3.1术前的宣教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术后治疗:入院后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同时告诉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的特点和肢体制动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鼓励患者术后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使患者术后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利于肿胀的消除。
3.2术后对肢体进行加压包扎可减少出血,减轻肢体肿胀:手术后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一般为3天。但不能包扎过紧,观察患肢末端的血液循环。若有麻木感、痉挛或疼痛加重,说明包扎过紧,应立即松解重新包扎。加压包扎一方面可以使损伤内部压力增加,促进小血管闭合,减少出血;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渗出,从而减轻肢体肿胀。
3.3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手术后即对肢体进行冰敷,30分钟/次,每小时冰敷1次,每天冰敷10-20次,此方法可将肢体肿胀疼痛减至最低限度。冰敷时应注意防止局部冻伤,定时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
3.4红外线治疗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对肢体肿胀进行红外线治疗,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淋巴回流;保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促进肿胀消除。
3.5患者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消肿:患者功能锻炼包括主动锻炼及持续被动锻炼。主动锻炼指受伤肢体的肌力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在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远端肢体运动;术后1-3天,鼓励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活动,可以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如直腿提高或压腿,每次保持肌肉收缩15秒,每组15次,每天6组,随患者病情恢复程度逐天递增运动量;而踝关节的主被运动可以有效加快股静脉回流速度,从而加速术后肢体肿胀的消退。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CPM被动锻炼,在1-2min内完成1次屈伸活动,早期从30°的角度开始,30min/次,2次/天,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渐渐增加锻炼角度。CPM被动锻炼可以改善骨折早期出现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缓解骨折损伤或手术后的疼痛,改善并保持伤肢关节的灵活性。 4小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此过程中,护士除了配合医生执行医嘱外,还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实行功能锻炼,体现护理工作的自身价值。参考文献
[1]李俊海,中药消肿汤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北京中医.2006,25
作者单位:529500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