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及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工资制度的分类化

由于事业单位行业多,情况复杂,工作性质和特点也不相同,我国1993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开始重点就体现出工资的分类化,按照情况相似又便于管理的原则,求同存异,实行差别工资制度,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分别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和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其标准工资有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项构成。此外,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开始区别对待。

(四工资制度的绩效化

在前三次的工资改革基础上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开始建立突出岗位、绩效激励功能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其包括岗位、薪级、绩效三方面工资以及津贴补贴,其中,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构成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主要包括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基本工资的主体。薪级工资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则直接与贡献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工资缺乏灵活性

虽然现有事业单位建立了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规定了职工可根据个人考核增减工资,但是其仍然以职务为主,并且职务工资在个人工资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分配的灵活性不足。工资增长方式过于单一。

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但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必须要以足够的收入来作支撑。由于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来源均源于硬性工资,而且事业单位又没有完整的工资增长机制,原有的工资增长也只能通过大规模调整工资标准来实现。这样就会导致绩效工资成为摆设,不同岗位、不同绩效的职工贡献也就无发体现,最终会打压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人浮于事,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

(二绩效评估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绩效评估作为工资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也也存在很明显的问题。事业单位的自身性质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绩效评估,周围环境以及客观存在的阻碍对绩效工作的开展影响深远。因此,导致了为平衡内部利益出现的分配不公平,致使绩效工资制度因绩效评估手段的不科学及其他原因而得不到良好实施。

(三工资中的津贴过于体现“平均主义”

我国原有工资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建立适合本单位工作特点、具体情况的津贴制度,通过按劳分配原则设立多样化的岗位津贴。但是,作为政府行政部门及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最为灵活的部分之一,事业单位在津贴分配的过分平均,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津贴制度,加上绩效评估流于形式,津贴部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作用。

总之,将绩效工资纳入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中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机制和原则,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具有活力的激励手段,才会让事业单位的面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焕然一新,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书刊发行中心.新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使用手册.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版.

[2]李建民.工资改革操作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经济与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