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阿德勒疗法
(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简介
阿德勒人格理论和治疗系统是由阿德勒创建的。

1870年,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在6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他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和童年身体疾病对其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与弗洛伊德共事8~10年后,因在性本能理论方面的明显分歧,阿德勒与其分道扬镳。

1992年,阿德勒辞去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的职务,另创学派——个体心理学。

之后,阿德勒陆续建立了儿童指导中心、集体和家庭治疗,将这一学派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1937年阿德勒逝世后,鲁道夫·德克兹将阿德勒心理学传播到了美国,并将阿德勒理论原理应用于教育、个体和团体治疗以及家庭咨询。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出生于维也纳,家里包括他在内共有6个男孩和2个女孩。

他的一个哥哥很小就夭折了,他死的时候阿德勒就睡在他身边。

阿德勒的童年早期并不快乐。

他体弱多病,对死亡十分警惕。

4岁时几乎因肺炎而毙命。

他曾听到医生对他父亲说:“阿德勒要不行了”。

阿德勒从此立志要做一个外科医生。

由于早年的多病,阿德勒得到了母亲的娇惯。

后来母亲对他的这种关心转移到了一个比他更小的弟弟的身上。

他和父亲之间相互信任,而与母亲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

基于他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早期关系也比较紧张,人们难免怀疑他的早期家庭关系在此重演。

阿德勒的早期生活可以概述为“一直在与疾病和自卑感做斗争”。

尽管与哥哥和其他同龄人相比,阿德勒总是感到自卑,但是他下决心弥补身体上的缺陷,渐渐地克服了许多局限。

很显然,阿德勒地早期经历对他的理论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阿德勒本身就是一个不相信命运的鲜活例子。

阿德勒的学习很差,他的老师曾经建议阿德勒的父亲不要指望阿德勒能做别的什么,就做一个鞋匠足矣。

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阿德勒最终成了班上最好的学生。

后来,他进入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一开始是作为眼科医生单独培训,后来转为普通医学的学习。

他最终选择了神经学和精神医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尤其对难以治愈的儿童期疾病抱有极大的兴趣。

阿德勒对有关普通人的问题十分关心,在涉及儿童教养实践,学校改革和偏见与冲突问题时十分健谈。

他所著的《理解人性》一书,是一本专业心理学用书,并在美国销售达几十万册。

一战期间,阿德勒曾担任过医学军官。

此后,他在维也纳的公立学校建立了32所儿童指导诊所,并且开始培训教师,社会工作者,外科医生以及其他职业的从业人员。

他首创了现场教学培训的方式,在大量观众面前演示如何和孩子及父母一起学习。

他所建的
诊所数目日益增加,来访者也日益增加。

他总是不知疲倦地进行讲座,向世人证实他的工作。

尽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的忙碌,他仍然会抽出一些时间来唱歌、欣赏音乐,或者和朋友们一起聚会。

19实际20年代中期,他开始在美国进行各种讲座,此后各种访问和旅行也日益频繁起来。

朋友们都劝他注意休息,但是他没有听,终于1937年5月28日,在赶赴位于苏格兰的阿伯丁(Aberdeen)进行的一场讲座的途中,他倒下了,因心脏病逝世。

(二)阿德勒的基本理论
1、人性观
阿德勒人格理论假设:人是有责任心、创造力、统一的社会的人,其行为是有目的的并指向目标的。

在承认遗传和环境对行为有很强作用的同时,阿德勒也认为自我设置的目标能够说明个体行为存在的最大差异。

个体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个体面对生活挑战时,其思维、感受和行为的独特性。

强烈的自卑感和社会兴趣的减少,可能导致生活方式出现问题,进而导致个体功能发挥失常。

在他看来,生活方式出现问题的个体就会变得“沮丧”“灰心”
A.人主要是由社会关系所驱动的,而不是性驱动;阿德勒放弃了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他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仅仅强调人的生物本能决定论而过于狭窄。

.行为发生于社会情景,因而具有社会意义。

承认遗传和环境对行为有很强作用
B.行为是有目标的并指向目标;
个体心理学假设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人类自己设定目标,然后他们的行为依据这些目标而整合起来。

行为的目的性概念是阿德勒理论的基石。

阿德勒用目的论代替了决定论。

个体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自我目标的感知进行思维、感受和采取行动。

只有先知道行为的目的和目标,才能够完全理解自己。

阿德勒派关注个体的未来,但是并不忽略过去的影响。

他们认为个体的决定是建立在个体的经历、现在的情形以及个体的运动方向的基础上的。

他们寻求一种连续性,关注个体生命中的主题。

C.治疗更多的是关注意识而不是无意识。

他认为人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始于6岁前的某个时期。

他所关注的是个体对过去的感知以及他对自己早期经历事件的解释如何对个体产生持续的影响。

阿德勒的很多理论基础都是和弗洛伊德相对立的。

尽管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出生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时代,又在同一个大学接受外科
医生的教育,他们两者的理论却大相径庭。

他们童年时期的不同家庭经历显然是形成他们不同人性观的关键因素。

D.由自卑到优越
阿德勒的理论关注的是自卑感,他认为自卑感是所有人的共同属性,也是人类一切奋斗的根源。

各种行为的动机就是驱使人由不利到有利,由自卑到完美。

阿德勒强调通过寻求控制和掌握来达到完美和克服自卑是人类的本能。

要理解人类行为,就要掌握有关自卑和补偿的基本概念。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我们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自卑感。

但是这种自卑并不是生命的消极因素。

自卑不是对弱点和异常的叹息,而更多的是创造的源泉。

阿德勒认为,当我们体验到自卑时,我们便被追求优越的力量所驱动。

它会驱使我们努力追求掌握、成功(优越)和竞争。

我们被驱使去努力克服各种自卑感,从而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事实上,到6岁左右,我们的理想自我,一种完美和完整的自我,开始形成一种生活目标。

生活目标和人格一起成为人类动机的源泉;人的每一个努力都是与这个目标相一致的。

阿德勒强调成功目标驱使人们追求掌握和控制并且克服各种障碍。

追求优越的目标促使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阿德勒所谓的这种“优越”并非一定是比他人优秀。

而是说从一种知觉到的较低的位置发展到更高的位置,从感觉到不足到感觉到增强。

人们通过追求能力、控制和完美从而克服无助感。

例如,他们能够将一种弱势变成强势,再例如他们通过在某个领域的突出表现弥补在另一个领域的不足。

人们追求能力的各种独特的方式就构成了个性。

阿德勒的童年和青春期的行为方式就是他的理论的一个鲜活例子。

F. 强调选择和责任。

根据阿德勒的理论,人类的行为并不仅仅是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

事实上,我们是有能力进行解释、影响和创造事件的。

阿德勒强调相对于与生俱有的东西,我们根据我们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的选择更为重要。

阿德勒理论是一种“利用”而不是“拥有”的心理学。

尽管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决定论观点,但他并没有走上另一个极端,即人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人。

阿德勒意识到生物和环境条件限制着我们进行选择与创造的能力。

2、对现实的主观感受
阿德勒派尝试从来访者的主观参照系统去认识世界,因此被认为是现象主义取向的。


的方法就是关注个体认识世界的方式。

这种“主观现实”包括了个体的感觉、思维、感受、价值观、信仰、信念和结论。

行为就是通过这种主观体验进行理解的。

根据阿德勒派的观点,客观现实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现实的解释以及我们赋予我们经历的意义。

阿德勒派强调对个体进行再教育和对社会进行再改造,阿德勒是心理学主观主义取向的先锋,关注行为的内部决定因素如价值观、信仰、态度、目标、兴趣和对现实的主观感受。

他也是整体取向、社会取向、目的取向、系统和人本取向的先驱。

他也是第一个系统取向的治疗师,强调理解个体所在的系统是理解个体的关键。

很多现代的理论都结合了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来访者的主观世界观是解释其行为的基本因素。

其他的具有现象主义取向的疗法还有:存在主义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现实疗法、后现代主义以及一些系统取向疗法。

3、人体的整体性和风格
阿德勒派个体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人格只有从整体的和系统的角度才能够被理解;也就是说,个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出生,被养育,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

人是社会性的,创造性的,能自我决定的,他的行为是有目的性的,因此我们不可能脱离他所在的背景而去理解他这个人。

人格通过发展生活目标而逐渐整合。

个体的思维、感受、信仰、信念、态度、性格和行为都是他的独特性的体现,都反映了一种人生计划。

在这个计划的指导下,个体朝向自我选择的生活目标。

这种人格整体观的一个提示就是来访者是一个社会系统下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

因此它更关注于人际关系,而不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动力。

4、生活方式
个体用以组织他的现实和解释各种生活事件的核心信仰与假设就构成了个体的生活方式。

这个术语的同义词包括“生活计划”、“生活风格”、“生命运动”、“生活策略”和“生命地图”。

生活方式是整合我们所有行为的主题。

生活方式包括我们的价值观和对自己、他人和生命的知觉。

它是我们追求生活目标的独特方式。

阿德勒将我们看成是演员、创造者和艺术家。

通过追求生活目标,我们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理解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理解一个作曲家的方式:“我们可以选择从任何地方开始创作:任何表达方式都指导着我们通向同
一个方向――同一个主题,同一首旋律,围绕着这个方向建构了我们的人格”。

因此,人们是对社会环境提前做出反应,而不是后摄反应。

尽管环境中的事件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但是它并不是人格形成的原因。

阿德勒派认为,通过追求优越,一些人发展了他们的智慧;一些人发展了他们的艺术才能;一些人发展了他们的运动才能等等。

这些生活方式包括了他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在追求个人目标时发展的不同行为和习惯。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们的家庭经历、与同胞的关系都会对我们的这种自我一致的觉察、思维、感受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尽管我们的独特生活方式主要时在6岁前形成的,但是随后的生活事件会对我们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经历本身并不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反而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解释形成了我们的人格。

错误的解释可能会导致我们个人逻辑的错误观念,而这些错误观念又明显影响着我们现在的行为。

一旦意识到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和连续性,我们便能够修改那些错误的假设并且产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能够重新建构我们的童年经历并且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5、社会兴趣和团体感觉社会兴趣和团体感觉可能是阿德勒最重要和最独特的概念。

这些术语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意识以及个体对待社会的态度。

社会兴趣包括为了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社会化过程起源于童年,包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获得一种归属感和贡献感,社会兴趣是后天教授的、学习的和被运用的。

阿德勒将社会兴趣等同于一种和他人的认同与同理:“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耳朵去听,用别人的心去感受,社会兴趣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

具有社会兴趣的人倾向于追求生活中健康的和对社会有益的方面。

事实上,我们经常担心不被自己向往的团体所接受,我们经历的许多问题也和这种担心有关。

如果我们的归属感不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焦虑。

只有当我们感到了和他人的一致性,我们才有勇气面对和解决我们的问题。

阿德勒认为,我们必须成功地掌握三件共同的生活任务:建立友谊(社会性任务),培养亲密感(爱情-婚姻任务)和奉献社会(职业任务)。

所有的人,无论年龄、性别、历史时
期、文化和国籍,都必须面对这三个任务。

这些任务对人类生活极其重要,任何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好都可能导致某种精神疾病。


6、排行和同胞关系
阿德勒学派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对个体在家庭中的同胞关系和心理的生日地位的关注。

阿德勒定义了五种地位:最大者,两者中的较小者,中间小孩,最小者和独生子女。

实际的排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体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的解释。

阿德勒派认为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本性有关,因此他们强调家庭内部的关系。

阿德勒发现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相差甚大。

因此他提出,同一个家庭中的孩子的外部环境是并非一样的。

尽管家庭中的子女具有很多共同的环境,但是由于排行的不同,儿童的心理地位是不同的。

排行和个体对自己在家庭中地位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在成人世界的交往。

个体在童年时期习得了和别人交往的特定方式,并且形成了对自己的一个固定的印象,他带着这种方式和印象进入成人交往世界。

阿德勒疗法认为,如何利用家庭动力,尤其是与同胞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因素。

尽管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人格定型论,但是这种观点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起源于童年时期的某种人格趋势是如何受到同胞之间的关系影响的。

三、治疗技术
1、治疗目标
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个体的归属感,帮助个体采纳具有社会兴趣和团体感觉的行为方式。

要到达这个主要目标,需要增加个体的自我意识,挑战和修改她/他的基本假设、生活目标和基本的概念。

阿德勒派并不将来访者看成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是将他们看成是“灰心、沮丧”的人。

表现出的症状就是尝试着去解决问题。

在阿德勒看来,精神疾病是“沮丧、灰心”的一种反应而非疾病。

当个体不能有效地应对低人一等的感觉时,他就会变得“沮丧、灰心”,结果,在他努力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就会形成扭曲的观念、情绪和行为。

心理治疗与咨询本质上是鼓励和再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获得直接面对生活任务和挑战的勇气,并激发他们的社会兴趣。

使他能够在社会中平等的生活:既奉献社会又所取社会。

因此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要形成积极的关系,咨询的过程关注于向来访者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和鼓励。

心理治疗既要分析来访者身上各种错误,扭曲或者夸张的目标,还要帮助来访者分析其
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鼓励是改变个体信仰的最有用的方法。

它能够帮助来访者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勇气。

勇气就是即便在感到害怕时还愿意采取与社会兴趣方向一致的行为。

害怕和勇气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害怕,就没有勇气存在的必要。

失去勇气,或者是灰心,就会导致错误的或者是障碍的行为。

灰心的人不会采取与社会兴趣方向一致的行为。

阿德勒派咨询师教育他们的来访者用一种新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人和生活。

咨询师们通过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新的“认知地图”,一种对自己行为目的的深刻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改变他们的知觉。

具体目标如下:阿德勒疗法注重理解来访者,把心理治疗看作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其具体目标为:
A.培养社会兴趣,帮助个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B.帮助来访者克服灰心和自卑感,认识和利用自己的优势。

C.改变生活方式,即改变对生活的认识和改变生活目标。

(改变那些使适应不良行为“合法”存在的错误观念和价值观点。

)
D.帮助来访者获得一种和其他人平等的感觉
2、治疗师的功能和角色
阿德勒派咨询师认识到,由于错误的信仰、价值观和对生活无用的目标,都可以使来访者变得灰心和功能不全。

他们认为一旦个体发现并且改变这些基本的错误,他们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感受和行为表现。

治疗师总是试图找出来访者在思维和价值观上的主要错误,如不信任感、自私、不现实的远大抱负以及缺乏自信。

治疗师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对来访者的各方面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价。

治疗师通过问卷收集来访者家庭成员的信息(包括父母、同胞以及其他家庭成员)。

当进行总结和解释时,这个调查提供有关个体早期社会性世界的描述。

这样,治疗师就能够对来访者主要的成功和失败的领域以及他们对自己角色的选择有一个把握。

治疗师也用童年回忆作为诊断工具。

主要回忆的是我们能够再体验到的童年时期的一些独立事件。

它们反映了我们现在的信念、评价、态度和偏好。

这些回忆提供我们是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信息,以及我们对我们的未来是如何期待的。

在对这些回忆进行总结和解释以后,治疗师就会找出来访者生活中的主要的成功和失败。

此举的目的就是找出一个治疗的分离点。

这个过程就叫做生活方式评价。

这个过程完了以后,来访者和治疗师就有了治疗的目标。

阿德勒派并不将来访者看成是“病人”,所以他们不会对来访者贴上各种诊断的标签。

因此他们倾向于用一种发展的模式,而不是医学的模式来看待来访者。

因此,阿德勒派治疗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挑战和改变他们地生活。

“当来访者发展了一种充满问题和局限地生活方式地时候,治疗目标就是将他从现有地方式种跳出来,选择另一种更好地方式”。

3、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经历
来访者是如何保持他的生活方式的?他们为什么要拒绝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个体的生活方式总是保持稳定和连续的。

换种说法,它是可以预料的。

然而大多数时间,它也是难以改变的。

一般来说,来访者拒绝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思维逻辑中的错误和行为的目的,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并且害怕追求一种新的方式会导致一种不可知的结果。

因此,尽管他们现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不好,但是他们倾向于选择熟悉的方式。

在阿德勒派咨询中,来访者主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要得到的结果,从而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指导。

在治疗中,来访者探索着自己的“个人逻辑”,即关于自我、他人和生活的概念这些个体生活方式的哲学基础。

当来访者基于自己的个体逻辑所得出的结论常常和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冲突时,就导致了各种问题。

治疗经历的核心就是来访者去发现自己行为的目的,以及他们解决问题方式上面的主要错误。

治疗的核心就是改正这些错误的假设和结论。

4.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
心理咨询和治疗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要达到的目标,达到这些目标就可以达到上面列出的治疗结果。

阶段一:建立合作的咨询关系
阿德勒疗法认为,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关键在于咨询师进入来访者主观世界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咨询师必须具有并能显示共情。

在阿德勒看来,共情是通过“我们必须站在他的立场看问题和倾听问题”。

因此,在了解来访者的感受和经历的时候,咨询师要采取共情式倾听,同时,要相信来访者有改变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咨询师必须相信自己、来访者和咨询过程,对咨询取得效果充满期望,通过关心、尊重等表达对来访者的爱。

例如,有两位初三的学生,在班上成绩很差,平时经常不上课出来买东西吃,老师、同学们都用鄙视的目光看她们,家长对她们非打即骂。

当咨询师非常仔细、认真、耐心地倾听她们的述说,无条件地接纳她们时,她们表示:“我们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尊严,我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觉得咨询师能理解她们,尊重她们,并对咨询师表示出信任,愿把她们的心里话告诉咨询师。

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咨询目标上的一致是建立咨询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咨询师
应与来访者公开讨论咨询目标,并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在咨询目标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那咨询过程就不可能开始,或者会因为方向不一致而遭到失败。

通过关注来访者的长处,使用鼓励等方法可以建立更为积极的咨询关系,因此,咨询师要对来访者的兴趣、成功、宝贵之处进行分析。

上述案例中的两位来访者,她们在叙述过程中提到同年级的一位男生得了脑癌,她们把平时省下的几百元零用钱全部捐给了他,还动员家长们想办法为那男生找当地最优秀的脑外科医生,经常去看望、安慰他等等。

咨询师对此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及时地鼓励和肯定她们。

良好的关系是促使改变的载体。

充满关心,又有技巧的咨询师可为来访者提供自我反省的机会。

阶段二:分析与评价——揭示构成并反映来访者生活方式的信念、目标和行为
实际上,这个阶段从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第一次见面就已经开始了。

即使阶段1的主要目的好像是在建立关系,咨询师也总是在观察能够反映来访者基本信念、价值和目标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阶段2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来访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目标。

对生活方式的了解可从两个方面着手:(1)早期生活环境,即儿童在家庭、同伴、学校中的地位;(2)早期重要经历,这种经历常指儿童记事(6、7岁)前的某些事件。

从中可以发现早年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对来访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影响,这有利于理解其以后形成的错误观点,能够揭示出来访者产生问题的原因。

对问题的分析要以开放地进入来访者内心的方式进行,咨询要针对某个问题提出一些具体问题。

如:你是如何描述自己的?你喜欢自己的什么方面?你不喜欢自己的什么方面?谁是你的朋友?你是怎样看你的朋友的?等等。

在评价青少年和成人时,可以使用“儿童早期记忆法”这种投射性技术。

儿童早期记忆的理论基础是选择性假设,Edwards认为,“人们学习和记忆与现存参照系相一致的经验的效果要好于学习和记忆与现存参照系相冲突的经验”。

因此,个体会有选择地回忆儿童早期与其生活方式一致的内容。

如果咨询师能够了解儿童早期记忆的含义,那就能揭示来访者生活的“真相”。

儿童早期记忆是对个体六、七岁以前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

例如一位人际关系紧张,对人始终防备,不信任,经常会用言语攻击他人,敏感、多疑、易记仇的老人,他的早期记忆是这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世界,对人的看法与态度:五岁那年,父亲死了,留下我和老实的母亲还有三岁的弟弟。

有一次,母亲生了重病,请大夫看了,没能治好,又没钱再请大夫。

有个看方的(类似巫师)说是我伯父家长的一棵半大的树妨着了,如果把树移走,我的母亲就会没事了。

我去求伯父把树搬走,他不肯,怎么求都没用。

没有办法,我就和弟弟在夜里偷偷地把树移走。

我们人小,树又大,好不容易才把树搬走了。

第二天早上,伯父发现我们把树偷着移走,带着他已长大成人的儿子们过来威胁说,要是我们再敢动他家的树,他们就把我们都砸死……。

看着又搬回原处的树,我和弟弟没有任何办法,守着生病的母亲只是哭……。

幸好,母亲的病终于好了……。

而一位弱女子在遭遇到有人陷害,诸多证据、因素都不利的情况下,坚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合法的方法渡过难关。

在看似绝境的情况下,始终有着“困难最终能解决”的信心和勇气。

别人都感到奇怪:一个弱不禁风、安安静静的人,虽然也痛苦,焦虑不安,却怎能抵抗住如此的压力,不肯轻易地放弃,妥协?下面是她进行的回忆,反映出她面对困难与压力时的态度:
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大概七岁,农村的孩子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拼音,到老师快教完拼音时,我前面所学的拼音还一个都没记住。

当时懵懵懂懂的,不记得有什么难过。

后来,我父亲发现我的拼音一个都没学会,他也没读过书,没法教我,周围也没有人懂拼音,好不容易才找来一个重读一年级的女孩子帮我。

我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一边哭,一边跟着那女孩读拼音,……。

我的拼音就是这样在一个下午学会的。

渡过最初的难关之后,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