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 专题五 第三节 化学键(人教版)

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 专题五 第三节 化学键(人教版)
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 专题五 第三节 化学键(人教版)

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专题五第三节化学键(人教版)

考纲解读

1.化学键:

(1)概念:。

(2)种类:、等。

2.离子键:

概念:使间结合成化合物的作用。

说明:

①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如:K、Na、Ca、Ba等,主要是ⅠA和ⅡA族元素)和活泼非金属

(如:F、Cl、Br、O等,主要是ⅥA族和ⅦA族元素)相互结合时形成离子键。

②成键原因:活泼金属原子容易电子而形成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

易电子形成离子。当活泼金属遇到活泼非金属时,电子发生,分别形成阳、阴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③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只含离子键。

④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3.共价键:

概念:原子之间通过所形成的作用叫共价键。

说明:①成键元素:通常

..为____________的原子间。

②成键原因: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成分子时并不发生电子的完全得失,而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而结合的。

③共价键可以形成单质也可形成化合物。

④_____________形成的共价键称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____________形成的共价键称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共价键。

⑤用电子式表示氮气的形成过程。

自我校对:

1.化学键:(1)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离子键共价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静电②失去阳得到阴电子发生转移④

3.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相互

①非金属元素②共用电子对④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⑤

实验探究

拓展实验:烧不断的棉线

【原理】将特制棉线的一头扎在铁丝上,让缚有回形针的那端悬在下面。用燃着的火柴去点棉线的下端。只见火焰慢慢地向上燃烧,一直燃到铁丝后熄灭,棉线会被烧成焦黑却没有断,回形针还挂在那里。这是因为特制棉线中充满了食盐晶体,点燃后,棉线的纤维虽然已烧掉,但熔点高达800℃的食盐却不受影响,仍然能保持棉线的原有形状。

【准备】特制棉线回形针食盐热水铁丝火柴

【操作】在一杯热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取一根20cm~30cm的棉线,在一端缚上一个回形针,然后将棉线浸没在浓盐水中数分钟,取出后将棉线吊起来晾干。把晾干的棉线再次浸入浓盐水中,取出晾干,重复多次。

【说明】在点燃棉线时,注意保持铁丝稳定,防止因为抖动而使棉线断开。如用明矾代替食盐,将棉线换成一块棉布,做这个实验的效果也很好,棉布燃烧过后,也能保持原样不断裂。

练一练:

1.有一种复盐和明矾的组成只有一种阳离子有差别,剩余的部分都相似。向该盐的浓溶液中逐滴加人浓苛性钠溶液,依次产生的现象有: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该气体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③沉淀逐渐增多,达到最大值;④沉淀逐渐减少;⑤沉淀完全消失。

(1)试推测该复盐含有的阳离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复盐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当SO42-沉淀完全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是()

A.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B.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C.全部为Al(OH)3沉淀

D.几乎全部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3.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突破

一.直击考点:

考点一、离子键与共价键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它存在于原子、离子、分子之间

B.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C.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一定形成离子键

考点二、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1.根据化合物类别判断

(1)强碱、盐、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2)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有机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性质判断

(1)熔化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2)熔、沸点较低的化合物(SiO2、SiC 等除外)一般为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下不导电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3)根据构成化合物的微粒间是以离子键还是共价键结合判断。一般来说,活泼的金属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元素原子间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特别提示物质类型与化学键类型的关系: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也可能有共价键,如NH4Cl、Na2SO4。

(2)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3)稀有气体是单元子分子,不含化学键;非金属单质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4)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中一般只含非金属元素,但只含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4)2SO4。

【例2】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二.走出误区:

误区一、对化学键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认知错误

【例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④化学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错解:A

原因:对于化学变化存在断章取义的曲解而错选A。

正解:B

原因:理解概念一定要瞻前顾后、连贯起来理解,切不可片面对待。

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金刚石的受热熔化、NaCl溶于水等,只有旧化学键的断裂而没有新化学键的生成,故不是化学变化;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而生成新的物质,故②③是对的。

误区二、化学键判断失误

【例2】下列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的是()

A.BaCl2

B.NaOH

C.(NH4)2SO4

D.H2SO4

错解:C

原因:忽略了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即NH+

4与SO-2

4

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

正解:D

原因:本文就物质内部的化学键类型进行了考查,要注意酸不论强弱、种类,都是共价化

合物,共价化合物中没有离子,也没有离子键。注意,酸与酸溶液不同,酸溶液中存在阴、阳离子,但不存在离子键。

Ba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反应生成的BaCl2是离子化合物,故钡、氯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NaOH中,Na+与OH-间以离子键结合,OH-中O原子和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NH4)2SO4中,NH+

4

中N与H、SO42-中S与O以共价键结合。虽然H2SO4可以电离与SO42-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NH+

4

为H+和SO42-,但在H2SO4中,H和O之间、S和O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巩固复习

1.下列物质中, 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 )

A.水

B.食盐

C.氯气

D.氦气

1. 答案:D 解析:水和氯气中存在共价键,而食盐中含有离子键,只有稀有气体氦气分子内部不存在化学键,因为氦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已经达到稳定结构。

2.下列物质中,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

A.CO2

B.Na2O

C.NH4Cl

D.CaCl2

2. 答案:C 解析:CO2分子内部仅有共价键,而Na2O和CaCl2内部仅有离子键,只有NH4Cl 中内部既存在NH4+与Cl-之间的离子键,也存在NH4+ 中N-H 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3.下列化合物中, 阴、阳离子的核间距离最大的是 ( )

A.KCl

B.NaBr

C.LiI

D.CsI

3. 答案:D 解析:四个物质中阳离子半径最大的是Cs+,而阴离子半径最大的是I-,故阴、阳离子的核间距离最大的是CsI。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化学键的是()

A.HI和NaI B.H2S和SO2 C.Cl2和KCl D.F2和NaBr

4. 答案:B 解析:活泼金属(如:K、Na、Ca、Ba等)和活泼非金属(如:F、Cl、Br、O 等)或者复合阴离子OH-、NO3-、SO42-往往形成离子键。故A项中的NaI、C项中的KCl和D项中的NaBr含有离子键,而HI、Cl2和F2是由共价键构成的,故A、C、D项中的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均不同。

5.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都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 CO2

B. PCl3

C. CCl4

D. NO2

5. 答案:D 解析:CO2中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O2中碳氧原子有两对共用电子对,故CO2中各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Cl4中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可与4个氯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此时碳氯均达到8电子结构;PCl3中磷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可与3个氯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此时磷氯均达到8电子结构;只有NO2分子中各原子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钠原子与氯原子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B.在氧化钠中,除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外,还存在着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的排斥作用

C.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只含共价键

D.钠与氧反应生成氧化钠后,体系能呈降低

7.(2012泰安)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B.X中一定有离子键,一定不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7.A

解析:选项A,如Na2O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等,而NaF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相等.选项B,如NH4F中含有离子键,但也含有共价键.选项C,若X只含有两种元素,则这两种元素一定在不同周期.选项D,在Na2O中,r(Na+)

8.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8.A

9.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的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B

10.物质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克服的是:①分子间作用力②共价键③离子键。(填序号)(1)冰融化,(2)液溴挥发,(3)食盐熔化,(4)电解熔融MgCl2制Mg ,(5)H2S受热分解成S和H2,(6)NaHSO4溶解于水。

10.(1)①(2)①(3)③(4)③(5)②(6)③

解析:冰融化和液溴挥发不涉及化学键的断裂,仅是分子间距离的改变,故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食盐熔化、电解熔融MgCl2制Mg、 NaHSO4溶解于水都是破坏了离子键之间的相互作用。而H2S受热分解成S和H2是破坏了H原子和S原子之间共价键的相互作用。11.(2011临沂)A、B、D、E、F、G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F同主族,E、G 同主族.A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F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且F+离子与E2-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由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BE和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1)F位于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G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D2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E、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完整化学键类型),属于________化合物;

(5)B的最高价是________,由A、B组成的化合物中,含A量最高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含B量最高的气态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与D2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写完整化学键类型),属于________化合物,有________对共用电子对.

11.(1)第三第ⅠA

(2)

(3)·N ····+·N ··

··―→··N ??N ··

(4)NaOH 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离子

(5)+4 CH 4 C 2H 2 C 2H 4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共价 6

12.X 、Y 、Z 三种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三者之间可以两两发生反应生成分别是双核、三核和四核的甲、乙、丙三种分子,且乙、丙分子中含有X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 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甲与Y 单质在常温下混合就有明显现象,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和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化合物丁含X 、Y 、Z 三种元素,0.1 mol/L 丁溶液的pH 为1,将丁与丙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后所得物质戊的晶体结构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选填序号).

a .只含共价键

b .只含离子键

c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②常温下,戊的水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2.(1)氢

(2)NO 4NH 3+5O 2

4NO +6H 2O (3)①c ②< NH +4+H 2O NH 3·H 2O +H +

解析:X 、Y 、Z 分别为H 、O 、N ,甲、乙、丙分别为NO 、H 2O 、NH 3.丁为HNO 3,戊为NH 4NO 3,在NH 4NO 3晶体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NH 4NO 3水解显酸性.

提高训练

1.下列4组原子序数的元素, 彼此间能形成共价键的是 ( )

A .6和16 B. 8和13 C. 12和17 D. 11和35

1.A

解析:根据原子序数可知A、B、C、D四个选项的物质依次为CS2、Al2O3、MgCl2和NaBr。2.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这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Z的电子式为

B.Z可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中

D.M形成+2价阳离子

2.D

解析:根据题意,Z为离子化合物,在用电子式表示时,不存在共用电子对,则A错误;Z可表示为MY2,B错误;分子式符合MY2的离子化合物有难溶于水的,如CaF2,C错误。

3.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不容易形成离子键 ( )

原子 a b c d e f g

M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A.a和g

C.d和g D.b和g

3.C

解析:由原子a~g的M层电子数可知,M层即为原子的最外层,元素a~g均为第三周期元素.a、b均为活泼的金属元素,f、g均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a与f、b与g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 D

5.从化学键变化的观点看,下列变化中化学键被破坏但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蔗糖溶于水

B. 金刚石变成石墨

C. 氯化钠熔化

D. 五氧化二磷吸水

5.C

6.(2011深圳)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

A.MgCl2B.Na2O2

C.Na2O D.Al2O3

6.B

解析:MgCl2、Na2O和Al2O3都只含有离子键;Na2O2中含有过氧根离子,过氧根离子中含有OO 键,属于非极性共价键.

7.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NH5的熔沸点高于NH3

C.NH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

D.1 molNH5中含有5 molNH键

8.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 Be2+离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B.21H原子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阴离子和阳离子

8.A.

解析:Be2+离子中的质子数为4,电子数为2,则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个数比为2:1。21H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质子数也为1,中子数和质子数的个数比为1:1;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1;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为1:1,要注意过氧根O22-属于复合阳离子。

9.HgCl2的稀溶液可用作手术刀的消毒剂,已知HgCl2的熔点是277℃,熔融状态的HgCl2不能导电,HgCl2的稀溶液有弱的导电能力,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gCl2属于共价化合物 B.H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C.HgCl2属于非电解质 D.HgCl2属于强电解质

10.1824年法国巴拉尔发现溴。在他以前,有一家工厂曾将一瓶红棕色的液体送给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检测,李比希凭经验武断地认为该液体为氯化碘(化学式为ICl,性质和溴非常相似)。后来看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报道后,忏悔不已。下列关于ICl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I-Cl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

B.ICl分子为共价化合物分子

C.该物质在反应中通常体现氧化性

D.在反应ICl+2NaOH=NaCl+NaIO+H2O中作氧化剂

10.D

解析:因为氯元素比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氯原子比碘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所以I-Cl

1 1.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C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的低

D.A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12.(1)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们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生成NH3。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判断Na3N是由______________键形成的化合物,写出它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2)写出Na3N与水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Na+与N3-的微粒半径关系是:Na+ 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种盐,写出此反应方程式。

12.(1)离子

(2)复分解 Na3N + 3H2O === 3NaOH + NH3↑

(3)小于

(4)2 Na3N + 4HCl=3 NaCl+ NH4Cl

13.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1)写出五种元素的名称A: B: C: D: E:。

(2)画出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电子式D2A2,EB4。

(3)写出D单质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3.(1)氧、氟、氢、钠、硅

(2)

(3)2Na+Cu2++2H2O=2Na++Cu(OH)2↓+H2↑

14.已知X元素的原子K、L层电子数之和比L、M层电子数之和多1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

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个。Z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X、Y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X在空气中燃烧可得到两种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分别是和。两者之中最稳定的是,该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方程式为。生成的溶液高温灼烧时,火焰呈色,跟X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焰色同。与X同主族的下一周期的单质灼烧时,焰色为,反应过程比X (填“剧烈”或“缓和”)。

(4)当2个Y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要__________热量。

(5)Y与Z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实验测得,当此化合物在液态或固态时不导电,溶解于水时能导电,由此判断该化合物为______(填写“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14.(1)Na、Cl、Al;

(2) 、Na2O、Na2O2、Na2O2、1∶2;

(3)2Na+2H2O=2NaOH+H2↑、2Na+2H2O=2Na++OHˉ+H2↑、黄、剧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4)放出;

(5)AlCl3、共价化合物。

解析:结合题意知X、Y、Z分别为Na、Cl、Al。金属Na燃烧时,在空气不足、充足两种情况下,分别生成Na2O、Na2O2;其中Na2O2最稳定,因为它是Na2O进一步氧化后的产物:2Na2O+O2=2Na2O2。Na2O2中的阴、阳离子分别是O22-(过氧根离子)、Na+,个数比为1∶2。

(3)NaOH溶液和Na单质在灼烧时,火焰焰色相同,因为焰色反应属于元素表现的性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K的火焰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Na、K同主族,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K 的原子半径大于Na,所以K更活泼,类似的反应更为剧烈。

(4)形成化学键时要放出热量(能量降低);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热量(克服强烈相互作用)。

(5)Y与Z,即Al与Cl形成AlCl3,由反正法推知,应为共价化合物。

高中化学 《化学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化学键:(1)定义: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化学键。 (2)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分子内旧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中新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键 (3)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 金属键 一.离子键 【实验1—2】 操作取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 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 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 上方(如图1—10) 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化学方程式2Na +Cl2点燃 2NaCl 【图1—10】 解释:Na原子与Cl原子化合时,Na失去一个电子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定结构,因此,Na原子的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Cl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2型(如MgCl2): A2B型(如Na2O): 注意: 1. 2. 3.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学反应的本质:

7. 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解析

化学键 【学习目标】 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 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例如Na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 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 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 (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 要点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

《化学键》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离子键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言]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元素,元素原子可以相互碰撞形成分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物质呢? [学生]举例说明。 [教教师]以上例子可知,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够反应有的不能反应。 在能够组合的原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力的作用,比如说,苹果能掉在地上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存在。对于微观世界里的物质来说也是一样,也存在力的作用。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物质的呢?这就是化学键,也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 [教教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种类。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教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先从离子化合物说起。 [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K2S、Na2SO4、MgCl2、KOH)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 [实验]学生动手完成课本实验1—2。 [请一个学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学生成新的物质。) [教师]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以怎样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 [学生]讨论完成课本思考与交流。 [副板书] e-

[教师]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 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 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我们把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 ,叫作离子键。 [板书]1.定义: 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提问]: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板书]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 M n+ 化合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 X X m- [教师]原子形成离子键以后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成键后体系能 量降低。 [板书]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教师]从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我们还可以看出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 [板书]4.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活泼金属形成的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形 阴离子。 [教师]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所以一般离子化合物都很稳 定。 [教师]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学生变化,为了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个式子----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教师]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ne - +me - 吸引、排斥 达到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化学键》

化学键 ——2016.3.20 一、化学键与物质类别 【例1】 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化学键 D .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 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例2】 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 应是( ) A .NH 4Cl=====△ NH 3↑+HCl ↑ B .NH 3+CO 2+H 2O===NH 4HCO 3 C .2NaOH +Cl 2===NaCl +NaClO +H 2O D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总结:化学键与物质的类别 除稀有气体内部无化学键外,其他物质内部都存在化学键。化学键与物质的类别之间的关系可概括如下: ①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如 SiO 2、 HCl 、 CH 4等。 ②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如 Cl 2、 P 4、金刚石等。 ③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多个原子组成,如 H 2O 2、 C 2H 4等。 ④只含离子键的物质主要是由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 Na 2S 、 CaCl 2、 NaCl 等。 ⑤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 NaOH 、 K 2SO 4等;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 Na 2O 2等。 ⑥仅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如 NH 4Cl 、 NH 4NO 3等。 ⑦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可能存在共价键,如 AlCl 3等。 二、八电子稳定结构 【例3】 含有极性键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 A .CH 4 B .CH 2===CH 2 C .CO 2 D .N 2 【例4】 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 A .PCl 5 B .P 4 C .CCl 4 D .NH 3

《化学键》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

《化学键》教学设计 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从分类的角度上来看,前面有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本节内容则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成键方式,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在选修3中再介绍金属键),共价键再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一是各种化学键与各类物质的关系,二是化学键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课标要求。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在电子式的教学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要注意本节课概念较多,且概念又比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高一化学一单元教案化学键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一单元教案:化学键教学设计 本文题目:高一化学一单元教案:化学键教学设计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从分类的角度上来看,前面有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本节内容则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成键方式,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在选修3中再介绍金属键),共价键再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一是各种化学键与各类物质的关系,二是化学键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课标要求 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在电子式的教学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要注意本节课概念较多,且概念又比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知道常见物质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了解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简单规律;(2)知道电子式含义,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物质及其形成过程;(3)了解键的极性;(4)了解共价键的概念,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1-2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得出感性认识,结合动画从微观模拟氯化钠的形成,建立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实质;通过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简单归纳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强化对离子键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3)通过P22思考与交流,并结合动画模拟演示,建立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实质和共价键的极性。并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角度简单归纳出共价键的形成条件;(4)通过P22表1-3、学与问等,巩固用电子式表示出共价键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5)通过P23思考与交流,知道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

高中化学必修 教案 化学键

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 2型(如MgCl 2 ): A 2B型(如Na 2 O):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 2 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 4、共价键的种类: ①非极性共价键:在H 2、N 2 、Cl 2 这样的单质分子中,由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 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②极性共价键:在HCl、H 2O、CO 2 这样的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 共用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负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正电性,这样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四、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如:H 2O、CO 2 、SiO 2 等都是共价化合物。 2、表示方法:用电子式表示含共价键的分子形成过程: HCl : CO 2 : 五、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概念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粒子间的作用阴离子与阳离子键存在离 子键 原子间存在共价键

化学键知识点

离子键 一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实质: (3)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4)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是原子成离子键时,一方要容易失去电子,另一方要容易得到电子。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如第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第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②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形成离子键。 ③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酸式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如NH4NO3、NH4HSO4。 【注意】①形成离子键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所以阴、阳离子不会无限的靠近,也不会间距很远。 3.离子化合物 (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主要包括强碱[NaOH、KOH、B a(O H)2等]、金属氧化物(K2O、Na2O、

MgO 等)和绝大数盐。 【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 电子式 1.电子式的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元素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步,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例如: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如: Na +、Li +、Mg +2、Al +3等。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 n ”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 、氟离子 。 (4)多原子离子的电子式: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 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或“+ n 电荷字样。例如: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而且要符合阴阳离子相邻关系,如MgCl 2要写成 ,不能写成,也不能写成 。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如:NaCl 的形成过程:; Na 2O 的形成过程: CaBr 2的形成过程: F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键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4.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5.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6.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对氯化钠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4.通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已知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新课讲解【导入】牛顿力学解释了苹果落回地面,卫星绕地球运行是因为地球引力。宏 观物质之间因作用力而稳定存在。那么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构成物 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呢? 【追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他们之间是什么作用力呢?我们 今天就来学习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 【过渡】NaCl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我们可以从它开始研究。首先我们来看一 个实验。 这是一个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 【演示实验】讲解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 【板书】 2Na+Cl2====2NaCl 【过渡】从宏观上钠与氯气相遇结合成了新物质NaCl,那么从微观上,原子发 生了什么变化呢? 请同学们先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都没有达到8e—的稳定结构,所以不稳定容易发生 化学反应。 【追问】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稳定结构呢? 【生答】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得失。 【解说】 钠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掉1 e—而形成8 e—。电 子稳定结构;而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 形成8 e—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很想失去最外电子层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 层上有7 e—。,很想获得1 e—。。钠原子和氯原子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一个愿意给, 一个愿意接受,所以这一场电子得失的交易很快成交。钠原子从此带上了正电 荷,氯原子从此带上负电荷。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因带有相 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相 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 合物。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阴阳离子。 【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离子化合物构成微粒:阴、阳离子 【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 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 —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讲解】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 子式。 如Na、Cl、Mg、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板书】 设问激发 求知欲 宏观现象 感性认识 学会推理 步步引导 同化建构 从拟人化的行为 中感知理性思维

化学键第二课时教案.docx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编写者:白桦使用者:化学键第 2 课时教案 使用时间:第 7 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共价健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 引言 ]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 ——共价键。 [ 板书 ] 第四节化学键 ( 第二课时 ) 四、共价键 [ 师 ] 什么是共价键呢 ?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 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 电脑演示 ] 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雾出现。 [ 师 ] 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 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 即点燃 ) 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学生活动 ] [ 教师板书 ] H 2 + Cl 2= 2HCl [ 师 ] 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 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 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 师 ] 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 板书 ]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 师 ] 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 电脑演示 ] [ 师 ] 以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了一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共用,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的地方在于:共价键的成键粒子是原子,它们相互之间属不打不相识的关系,而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子,它们之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 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 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 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 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1《共价键》word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NaCl、HCl的形成过程 [设问]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例:H2的形成 [讲解、小结] [板书]

1.δ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 a.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图形不变, 轴对称图形。 b.种类:S-Sδ键 S-Pδ键 P-Pδ键 [过渡] P电子和P电子除能形成δ键外,还能形成π键 [板书] 2.π键 [讲解] a.特征:每个π键的电子云有两块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 3.δ键和π键比较 ①重叠方式 δ键:头碰头 π键:肩并肩 ②δ键比π键的强度较大 ②成键电子:δ键 S-S S-P P-P π键 P-P δ键成单键 π键成双键、叁键

4.共价键的特征 饱和性、方向性 [科学探究] 讲解 [小结] 生归纳本节重点,老师小结 [补充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化学键可以是原子间作用力,也可以是离子间作用力 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部 D.化学键存在于分子之间 2.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δ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3.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I2 B.BaCl2 C.H2SO4 D.NaOH 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KNO3 B.BeCl C.KO2 D.H2O2 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N2、HCl、H2O 6.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Cl、NaBr、MgF2、Na2S、CO2 [答案] 1.D 2.A3.C4.AC5.略6.略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高三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回忆说出化学键的类型,识别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基本特征,理解共 价键的极性,能判断物质中具有的化学键类型,正确书写离子、原子、离子 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以及其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的理解,寻找化学键的形成规律,发展学生对 微观粒子的想象能力,加深对物质结构的系统认识。通过分析、讨论深入理 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本质以及两者的关系,提高分析、演绎、归纳的能力。 通过阅读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方法,开阔视野,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化学结构理论能预测新物质来体验化学带来的惊奇和 美妙。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成键规律,电子式表示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以问题情景发生和解决而产生首尾呼应为框架,以基础知识复习为主线,导入信息促进知识和能力发展为特点,着力体现高三复习“退半步重基 础,跨半步促提高”的复习策略。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课的导入]投影:化学史上重大发现——C60彩图展示,(提出问题:你知道它具有什么化学键吗?)。(话题一转)鲜为人知的是,100多年来科学家对纯氮物种的研究和发现,第一次是1772年分离出N2,第二次是1890年合成了重氮离子,1999年是高能氮阳离子,甚至科学家预计能合成N8,你能预测该物质具有什么化学键吗?(停顿,大多数学生回答为非极性共价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成键情况,我们一起来回顾关于化学键的知识。 [设计意图]用C60引发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回忆,而N8看似一个延续,实则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的问题情景,为学生通过复习提高最终尝试解决新问题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过渡]原子结构的知识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原子核外电子未达到饱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原子要以化学键的形式来成就自己的稳定结构,元素原子的多样性决定了化学键的多样性。 [学生]回忆化学键的定义: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并说出键的类型 [投影] 1 / 4

整个高中化学非常详细的知识点的总结

整个高中化学非常详细的知识点的总结 化学中琐碎的知识点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

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 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烟"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22.常温下,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钝化。 23.钻石不是最坚硬的物质,C3N4的硬度比钻石还大。 24.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必增大,溶液 的导电性未必增大。 25.浓稀的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但NO3-不一定有氧化性。如:Fe(过量)+ Fe(NO3)3 26.纯白磷是无色透明晶体,遇光逐渐变为黄色。白磷也叫黄磷。 27.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但在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钝化,反应不如稀硝酸快。 28.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酐。如:NO2 29.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不一定为酸酐。如:CO+NaOH (=HCOONa)(高温,高压) 30.少数的盐是弱电解质。如:Pb(AC)2,HgCL2 31.弱酸可以制备强酸。如:H2S+Cu(NO4)2

化学键教案

§1.3 化学键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讲授和多媒体展示法,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化学键的相关概念。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

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学会运用结构模型和化学用语进行化学的研究 (4)知道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电子式 教学难点 电子式

第三节化学键教学设计(1)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教学课时:3课时 主备教师:辅备人: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学习的化学键指的是使相邻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其核心是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理解原子结构,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学生已经在第一节和第二节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本节是在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节介绍有关化学键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解决重点的关键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的条件。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地位: (1)掌握化学键的定义。 (2)掌握化学键类型。 2.目标解析: (1)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可能将要遇到的问题是化学键的有关内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运用如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法等,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使用多媒体。 四.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课件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眼见为实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部分自学(时间约3—8分钟)

小问题1:离子键。解析: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新课学习(20-30分钟) 问题一:化学键具有哪些类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掌握化学键的性质。 1.阅读教材P23的内容,自己总结并交流得出化学键的定义。 讲解:使相邻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做化学键。 2、化学键的类型有哪些? 3、离子键指的是什么? 【问题1】你会画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Na和Cl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阅读P21,讨论交流。 4、下图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出来的NaCl的形成过程。 5、 Na+与Cl-之间是一种什么作用使它们不能相互远离? Na+与Cl-能否无限制的靠近呢? 6、什么叫离子键?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离子键成键实质是什么?哪些元 素之间能形成离子键?NH4+与Cl-、CO32-能形成离子键吗?Na+与CO32-、SO42-呢?你还能举出哪些粒子可以形成离子键? 7、什么叫电子式?如何书写原子和离子的电子式?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讲解:【总结】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如Na、Cl、Mg、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其离子符号相同。知钠离子、镁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Na+ Mg2+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

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Cl . .....O .Na ..Mg ..Ca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 :][:....F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篇一:高一化学化学键教案】 第四节化学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拟人、讲述、练习、比较 ●教学用具 投影仪、电脑; 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 元素的原子结构。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 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生]不是! [师]试举例说明。 [生甲]如氢原子和氟原子在常温下相遇能形成氟化氢分子,而氢 原子和氦原子在同一条件下就不发生化学反应。 [生乙]如金属都是由原子组成的,金戒指和银耳环放在一起无变化,把金器和铁器放一块也不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生丙]稀有气体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和其他物质的原子 相遇时,很难起反应,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生丁]要是任意原子相遇都能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话,这世界简 直就无法想象! ??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以上例子说明,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 进行组合,有的不能,这说明在能组合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一定有 某种作用力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和新的物质。而原子和原子组合时,相邻的原子之间所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又称其为化学键,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 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板书]一、离子键 [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还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 [问]什么是离子化合物?举例说明。 [生]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锌、氢氧化钠等。 [师]一点不错!下面,我们就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来进行分析。 [演示实验5—4]钠在氯气中燃烧。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生]钠在加热的情况下融成一个小球,当把盛有黄绿色气体的集 气瓶扣于预热过的钠上方时,钠剧烈燃烧,瓶中出现大量白烟,原 来的黄绿色逐渐消失! [师]瓶中出现的白烟是什么呢? [生]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 [师]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2na+cl2????2NaCl [师]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 [生]在上述条件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 氯原子,氯原子和钠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师]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的呢?亦即它 们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作用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