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对刘禹锡两首桃花诗中“刘郎”一词的接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轼对刘禹锡两首桃花诗中“刘郎”一词的接受【摘要】刘禹锡的两首著名的桃花诗表达的是对一时得势的权贵的讽刺。

在这两首桃花诗中“刘郎”一词为后世文人苏轼所接受,苏轼保留了刘禹锡所赋予的“刘郎”一词原有的意义:它指具有坚定、不畏强势、敢于斗争的乐观个性的某一类人。

【关键词】桃花诗讽刺“刘郎”苏轼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109-01
刘禹锡诗集中写到桃花的作品达二十七首之多,这近三十首言桃的作品是借桃来传达刘禹锡所要表达的情感,《旧唐书》记载了刘禹锡被贬之后借草树来表达情感:
禹锡积岁在湘、澧间,郁悒不怡,因读《张九龄文集》,乃叙其意曰:“世称曲江为相,建言放臣不宜于善地,多徙五溪不毛之乡。

今读其文章,自内职牧始,安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州,有拘囚之思。

托讽禽鸟,寄辞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

嗟夫,身出于遐陬,一失意而不能堪,矧华人士族,而必致丑地,然后快意哉!”
刘禹锡的两首著名的桃花诗即是借写桃花来表达对打击永贞革新的权贵的嘲讽: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
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以上是刘禹锡有名的两首惹祸的桃花诗,刘禹锡写这两首桃花诗用意极其深刻:“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

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

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烁晨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

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刘禹锡利用桃花还有恃暖花开、花期短这一特点来象征某一类人,他们趋炎附势,最后还是没有好下场,这是刘禹锡对排挤自己的权贵的轻蔑。

从这两首桃花诗中也可以看出刘禹锡那坚定、不畏强势、敢于斗争的乐观个性。

“尽是刘郎去后栽”、“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些斩钉截铁的语句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尤其是“刘郎”这一称呼几乎成了刘禹锡的代称了,对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影响颇深。

关于“刘郎”这一呼谓学术界已有讨论,有以下几种情形:神话中刘晨的称谓;三国时刘备的别称;汉武帝刘彻的指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借指;代称作者所述之人等。

白居易与刘禹锡关系甚厚,在他的作品中多用“刘郎”指刘禹锡,如他的《酬刘和州戏赠》:“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

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

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
恨在天台。

”《早春同刘郎中寄宣武令狐相公》:“梁园不到一年强,遥想清吟对绿觞。

更有何人能饮酌,新添几卷好篇章。

马头拂柳时回辔,豹尾穿花暂亚枪。

谁引相公开口笑,不逢白监与刘郎。

”《忆旧游(寄刘苏州)》:”忆旧游,旧游安在哉。

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修蛾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

六七年前狂烂熳,三千里外思裴回。

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归夜台。

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

赖得刘郎解吟咏,江山气色合归来。

”在白居易那里,“刘郎”差不多专指刘禹锡了。

首先,苏轼对刘禹锡两首桃花诗中“刘郎”一词的接受表现在苏轼本人诗词中“刘郎”一词的运用。

苏轼诗中有“刘郎”称谓的有二十一处之多,苏轼集中的“刘郎”显然有多种指代,如指刘禹锡、刘姓朋友、所述之人。

如苏轼的《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

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满院桃花,尽是刘郎未见。

于中更一枝纤软。

仙家日月,笑人间春晚。

浓睡起、惊飞乱红千片。

密意难窥,羞容易见。

平白地为伊肠断。

问君终日、怎安排心眼?须信道、司空自来见惯。

”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皆有刘禹锡两首桃花
诗的痕迹。

其次,苏轼对刘禹锡两首桃花诗中“刘郎”一词的接受还表现在继承了刘诗中“刘郎”一词原有的意思。

在刘禹锡诗中,“刘郎”一词已是具有坚定、不畏强势、敢于斗争品性的一类人了,所以在刘禹锡笔下“刘郎”一词是褒义的用法。

苏轼继承了刘禹锡的这一用法,无论是指刘禹锡本人还是指自己的刘姓朋友或是所要写之人,都是表达对对方的一种赞赏之情,是对对方人品个性的一种评价。

苏轼对刘禹锡的为人是称道的,苏轼学刘诗,在宋代文人的笔记中是有记载的,宋代文人邢敦夫曾有一把扇子,扇上题有苏轼的一首诗,黄庭坚看到此诗后以为是刘禹锡所作,可见苏轼学刘禹锡已达到了神似的程度了。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影响着苏轼,刘禹锡的个性特征也自然深深影响着苏轼。

苏轼评价刘禹锡:“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苏轼更写一文《刘禹锡文过不悛》来赞赏刘禹锡狷洁的个性。

其实苏轼本人也是一位个性狷洁的人。

黄庭坚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

”刘禹锡与苏轼有着共同的特点:好骂。

其实也就是说刘苏二人喜欢在作品中用到婉曲的方法来讥刺时人、时政或时事。

苏轼与刘禹锡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刘禹锡因为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失败而流放,苏轼因为北宋新旧党争而遭贬。

在贬所刘禹锡表现高昂的斗志,苏轼在贬所也是旷达超然。

苏轼接受刘禹锡诗,
刘禹锡的人生遭际一定会对他产生具大影响,刘禹锡那砥砺不屈的人格的魅力对苏轼也有影响。

苏轼诗中的“刘郎”与刘禹锡诗中的“刘郎”一样都是表达了一种坚定、不畏强势、敢于斗争的品性。

参考文献
1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全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