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逻辑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202228
作者简介:郭振华(1968—),男,山东人,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武术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第20卷第2期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Vol .20No .2 2005年6月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Teachers University June 2005
太极拳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逻辑关系
郭振华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太极拳演练过程中的基本技法,旨在找出太极拳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性文化之间存在着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为推广发展太极拳运动服务。
关键词: 太极拳;中国古代性文化;逻辑关系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71(2005)02-0053-03
L og i ca l Rel a ti on sh i p between O r i g i n of Ta i J i quan and Ch i n ese Anc i en t Sexua l Culture
G UO Zhen 2hua
(S ports Scientific College of J ishou University,J ishou,Hunan 416000,China )
Abstract: By the methods of docu ments and l ogical analysis and combining the basic skills of exercising Tai 2jiquan,the research tries t o find s ome l ogical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origin of Tai J iquan and Chinese ancient sex 2ual culture,in order t o service the devel opment of Taiji better .
Key words: Tai J iquan;Chinese ancient sexual culture;l ogical relati onshi p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它所具有的神奇健身效果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世界其他国家有关组织特别是医学组织,已经开始重视和深入研究太极拳的健身、医疗、预防作用。
许多专
家学者对此做出了论述和探讨,但对于它与性文化
方面的专题研究却很少。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产物,它的起源是否与中国古代性文化有着某种
关系呢?
1 太极拳起源概述
“太极”一词源于《周易》。
太极拳是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命名的。
拳与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
关于它的缘起众说纷纭,但从现在流行的太极拳路和遗传的相关著述看,太极拳来源有三:(1)综合吸收
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收了戚继光之三十二势拳。
(2)结合了古代道家导引、吐纳之术以及中医经络学说。
(3)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及宋以来道教内丹的易学思想,是太极拳的哲学基础。
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核,逐步形成了流派众多的太极拳。
2 古代性文化对太极拳起源的影响古代的性学总是和养生、延年、房中术联系在一
起的。
先秦时期养生家彭祖,因其长寿与兼行导引
房中术著称。
他提出“能避众伤之事,得阴阳之术,
不老之道也”的健身、养生概念,而彭祖所提倡的阴
阳之术实际上就是太极拳中强调的导引和吐纳的呼
吸方式,因此可以说彭祖养生与太极拳的养生是一脉相承。
可见四千年前“彭祖”的养生思想对后人的健身、养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阴阳是太极拳运动的灵魂,“不知阴阳,便不知太极”。
老子历来被推为中国养生学的祖师,而房内养生则是养生的根本问题。
人的生命是父母性交(即
“牝牡之合”
)而生产的,而性合之源则在于精。
老子提倡“惜精爱气”,“平和无欲”的养生方式,就成为老子养生的基本观点,也是后世房中养生家研究房中养生术的基本思想。
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
道”。
清代陕西太极拳名家王宗岳称太极拳为“一阴一阳之谓拳”。
太极拳吸收了阴阳学说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有新发展。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十问》、《汤盘庚阴道》、《容成阴道》等和战国时期的房中术著作《素女经》中,都提到固守精关,闭精忽泻,方能除病延年的重要性。
这个时期,还有一些著作虽非房中术著作,但也有一些有关性的内容值得注意。
首先是《易经》。
《易经》简称《易》,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1923年著名学者钱玄同发表了惊人的看法:“我以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器崇拜时代底东西:‘乾’和‘坤’两卦即是两性生殖器的记号。
”1928年,郭沫若对此进一步阐述:“八卦的根柢我们很明白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
画‘一’为乾,表示男根,分而为二成为坤以像女阴,所以由此演变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
”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文化,系统地体现了生殖文化,并把生殖文化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
《周易》在阐述阴阳变化万物的哲学观念时,性器官和性行为的术语仍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感之物,深刻地反映着生殖文化的内容。
《周易・系辞》云:“生生谓之易。
”这就是说,生生不已的生殖运动构成了《易经》的根本思想,这一重视生命延续的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影响是深远的。
周予同先生曾说:“儒家的意见,以为万物的化生,人类的蕃衍,完全在于生殖,倘若生殖一旦停止,则一切毁灭,那时无所谓社会,也无所谓宁宙,更无所谓讨论宇宙原理或人类法制的哲学了,所以生殖或者露骨些说‘性交’,在儒家认为是最伟大最神圣的上作。
”王玉德、姚伟钧、曾磊光在《神秘的八卦》中指出,道家的根本思想同样发端于生殖崇拜。
《老子》中说:“玄牡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天下。
”老聃显然是从女阴的生育功能引申出大地的起源,又从男女交合引申出人生思想上的无谓守柔,致虚守静。
这说明,《易经》中的阴阳二元论和太极一元论,其实都源于生殖崇拜,因为既然生殖行为源于男女交合,那么在被拟人化的无生命世界也一定存在着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作用的原因,于是由此演绎出天地、刚柔等一系列的对立统一观念,而阴刚正是这一列观念的归纳与概括。
《易经》八卦中的阴阳符号是男女生殖器的形象抽取和意会象征的综合符号。
这绝不是仅以八卦的外形来简单地比拟男女两性的性器官,而是因为《易经》八卦中确实包含了相当深刻的性内容。
推崇性的决定作用,是《易经》的一个根本观点。
《易经》是一本哲理性很强的著作,它把男女两性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并把男女两性的相交来联系自然,重点阐述自然与人变化的原理(易者,变也),它将自然界被动的力量称为“阴”,将主动的力量称为“阳”。
并描述阴阳如何交互作用而推动“气”沿着至高无上的自然法则来进行。
一阴一阳间的交互作用叫做“道”,作用所产生的生生不息过程叫做“易”。
按照这种理论,阴阳是彼此相反而互补的两种力量,相克相生。
在自然现象中,月亮与冬天属于阴,太阳与夏天属于阳;对人类来说,女人属于阴,男人属于阳,阴阳需要互补。
这就是所谓“刚柔相摩,曲伸相感而利生焉”。
这都是强调阴阳结合,阴阳互补,男女要“相摩”、“相感”,这样才能“利生”,无论缺了哪一方都是不行的。
以上原理显示,人们如果要快乐、长寿必须效法自然,使自己生命中的阴阳两种成分像自然界一样和谐地交互作用;同时借男女的接触,彼此吸取,从而强化这两种成分。
因此,男女的交合不仅是单纯的欲望发泄,更是阴阳两种宇宙力量在人类身上的具体展现。
大地相交而生万物,男女交合而生子女。
后来,《易经》和八卦的这些原理被道家所发挥,并成为以后房中术的理论基础。
从上述可以看到,《易经》对当时人们的性以及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有相当的影响。
而《易经》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宗教、太极拳以及其他许多学科影响也极大。
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和有关的巫术、方术总是把服食(吃药、吃饭)、调息(气功)、导引(形体锻炼)和房中术(性交技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中发展出一个神秘化和技术化的体系,即带有一切原始的幼稚性,也带有它天然合理的成分。
我国古代的性保健知识被历代太极拳的大师门所深刻理解,将之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的行动、推手、散打及太极拳文化中,并以此来指导修习者的实践。
3 太极拳的经义和基本技法反映着古代性文化的精髓
太极拳在具体运用中,不折不扣地贯彻了这一阴阳的理论。
悟懂阴阳太极的哲理,须知《易经》的解释。
《易经》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王宗岳写的《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王公在拳论的结束又强调了练太极,关要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刚相济。
”它以阴阳为根本,离开阴阳便没有太极拳。
・
4
5
・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6月
太极拳是在阴阳变化中的松柔、松空、松无动态下运行的拳。
太极拳遵循了这一法则。
王氏对《十三势总歌》的评论是:“纯示内功奥义”,并示其旨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为了达到“固守精关,闭精忽泻”从而能够“延年益寿”的目的,顶劲为行功之重点,即:“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尾闾,医学上称为尾骨,道家称骶骨为仙骨,生理学上所谓骶骨尾神经丛集于此,其中有两条神经线与精窍相连。
精窍又名精关,医学称为前列腺,有六条神经线两条与骶骨相通,其中两条与肾脏相通,两条与心脏相通,而且这六条神经线通达全身。
太极拳所谓“尾闾一动全身无有不动者”。
所以练太极拳时,必须先提肛,"敛臀",是太极拳家的严格要求。
敛臀是腰部松沉直竖和尾阊中正后的自然收进姿势,敛臀能使腹部充实团聚,加强横膈式呼吸运动的作用,使生殖系统、肾脏获得规律锻炼。
我国医学专家最新研究发现,人体中存在着一条“生命中轴”。
而处于“中轴”基座上的性腺如果出现衰化现象,将导致“中轴”作用减退,造成功能紊乱,内分泌比例失调,于是易生百病。
延缓性腺的衰化,可使“中轴”不断得到维护和加强,人就能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
专家们认为,这是医治各种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的最佳方法,是把握整体、抓住本质的最科学的健身之道。
太极拳从“起势”即要求松胯圆裆,两膝有合意而两腿内侧有向后外撑之意,使裆有圆虚之感;起势后每个式子每个动作前进时要求“松胯”、“圆档”。
通过“气沉丹田”、“丹田内转”,带动会阴穴位一吸一提、一呼一放或平圆旋绕,或斜向收放地松放开合引起以会阴为中心的内外性腺机体功能的转化,对性腺脏器起按摩作用,使性腺脏器得到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的滋养,从而改善并增强运化功能。
总而言之,通过丹田内转、胸腰折叠、会阴松放开合的锻炼,久之可使丹田真气充盈,体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亏则自行调理补足,盈则得到升华,质量进一步提高。
同时促进调节性腺诸脏器,潜移默化有效地提高运化功能,使瘘能壮、遗能止、泄能固,诸如“痿而不举、举而不坚”之类难言之隐能够不治而愈。
而且,太极拳要求“心静神专”,每个动作都要求细心体会放松、沉气、棚圆、顺逆缠丝,丹田内转、节节贯穿———不允许大脑随便开小差。
这使人脑在连绵起伏、缠绕折叠的拳式中得到了真正意义的休养生息,脑神经细胞和主管内分泌调节功能的脑垂体、松果体也得到了良好调养,从而增强了对性腺神经网和内分泌机能的调理能力,整体健康所必需的性激素水平也有了保证。
4 结论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性文化对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称太极拳为道功拳、内功拳,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作用,更确切地说具有养性的作用。
我们从“虚灵颈顶,气沉丹田,尾闾中正气贯通”等经义和太极拳的外在动作要求来与古代性文化相联系,以探讨太极拳的起源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所以,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哪一个人的突发奇想,它是千百年来经过原始导引术、房中术(古代性文化)的演变,后又经过与武术动作的完美结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派别纷呈的太极拳。
参考文献:
[1]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II[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 潘绥铭.神秘的圣火[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3] 刘达临.性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4] 宋书功.中国古代房事养生集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1991.
[5] 江晓原.“性”在古代中国[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6] 张肇平,杜飞虎.论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山版社,
2002.
[7] 刘金淦,杜甲辰.精义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1996.
・
5
5
・
第2期 郭振华:太极拳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