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民生经济”提升幸福质量
两会上,两个话题备受关注,一是民生,一是经济。这两个话题,相
互关联: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前提,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倡导
民生与经济相结合的“民生经济”模式,正当其时。
民生经济的要义是创造和共享,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为改善民生
提供强大支撑,最大限度让人民共享。民生经济更是一种持续培育型经济,民生改善了,群众消费能力更强,必将推动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保
障和改善民生,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民生经济可谓以人为本的经济。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学会以经
济的方法、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民生问题,把改善民生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更能让群众
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实现民生与经济的双赢。
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着力调整结构努力改善民生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中国将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上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李克强说,中国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已经开始实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编制和实施18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李克强指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也是其前提。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投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李克强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我们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还将实施改善民生十大行动计划,包括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今明两年开工建设2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全民基本医保。
相关新闻
中国当前劳动力仍供大于求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徐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说,从当前中国劳动力状况来看,劳动力仍然供大于求。
他说,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劳动力在2500万左右,比“十一五”期间多100万。
尹蔚民说,每年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是1200万,中国的就业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尹蔚民说,延迟退休年龄或者是男女同龄退休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长远发展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一种选择,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在走这条道路,它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特别是对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健康、平稳运行非常有好处。
他说,我国正在密切关注、研究世界各国在这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但中国也有中国的实际情况,会根据人口问题、就业状况、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全面、慎重、积极地研究这个问题。
经济转型与改善民生齐头并进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的一大重点,就是审议和批准“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民生为本发展经济”则是贯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两大主线,也是统领中国未来5年发展规划的基调。
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讲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这反映了“十二五”规划草案的一个基本主导思想,就是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加强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策略、任务,以及2011年工作安排都突显了‘政府一手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一手抓改善民生’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宪榕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南方航空[8.20 1.11% 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任积东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在听取了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最大的感触一个是转型,另一个就是民生。”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年均7%的首次提出也释放了以上重大的政策信号。
“2011年情况又有所不同,在去年经济增速超过10%的背景下,通胀压力加大。因此,
年均7%的经济增长目标,其核心在于稳住经济增速,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一语中的。
王宪榕也认为,“十二五”规划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定在7%,就充分表明了
政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未来5年,我们不仅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充分重视经
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社
会多方的和谐。”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认为,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在内
需特别是居民消费基础之上,要启动消费引擎,必须加快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速。居民收入的
快速提高,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即2011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其中之一是“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报告还表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
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包括七大方面的内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合理调整收
入分配关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推
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任积东认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高度关注民生的问题,占了
很大的篇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关于保障房建设的目标,另一个是控制物价的决心。
物价方面,温总理谈了很多具体措施,管理通胀预期,对货币政策方向性的调整,以及在供
给、生产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
不过,在民生方面,任积东建议,希望进一步关注农民工这个群体,尤其是要解决好农
民工进城的问题。农民工如果在城市服务多年,并依法纳税,就应该具备加入城市的资格。
户籍制度应该逐渐放开,只有这样,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物价、房价、养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一直位居“两会”百姓最关心
的问题排行榜前列,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涉及百姓民生,于细微处体现着政府对百
姓民生问题的关切。
经济与民生的双重考验
经历数次调控,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积极变化。但是,量跌价滞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