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国际贸易 第八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潜在效益
(一)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
(1)生产率的提升使按照比较优势提高专业化的水平成为可能。 (2)由于较好地开发出规模经济的优势,使生产水平得以提高,进而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成为可能。 (3)提高了的国际谈判地位,从而使国际贸易条件改善成为可能。 (4)强化的竞争带来了经济效益的调整,加强了企业的融合与竞争。 (5)技术进步引起了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二)共同市场和经济同盟
除了获得上述经济一体化的潜在经济效益,还可获得以下三种潜在经济效益。 (1)要素在成员之间跨境流动。 (2)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3)接近充分就业、高经济增长和良性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负面效应 (一)出现贸易转移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因为增加了改革的可信度,成员内部协商不像多边谈判那么 麻烦,因此具有吸引力。这种安排如果设计得当,有可能通过提高地区经济一体化 组织内生产商的效率,提高竞争力;同时,通过扩大对来自区域之外的生产资料和 生活用品的需求来促进全球贸易。 • 但是,支持贸易壁垒的区域性安排可能人为地把来自外部国家的进口供应转移给经 贸集团内的国家,如果被排斥的外部供应厂商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供应商品,这样就 可能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 • 这种贸易转移可能会像国家壁垒一样不利于全球出口竞争。某些区域性安排中的 “原产地条款”,以及用技术性检验和认证协议来保护经贸集团成员的措施,都有 可能带来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竞争力的后果。
(二)自由贸易区
•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组织,在成员方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方的商品可完全自由移 动,但每个成员方仍然保持对非成员的贸易壁垒。现代意义的自由贸易区往往还要 求实现服务贸易一定程度的自由化。自由贸易区不要求成员方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 但是从理论上说,没有建立统一对外关税的自由贸易区,容易引起关税壁垒的规避。 • 例如,相邻的甲国与乙国组成一个自由贸易区,彼此之间没有贸易壁垒,但甲国对 非成员的关税为50%,乙国对非成员的关税为10%,那么在转运成本较低的情况 下,希望输往甲国的商品就可能由乙国输入再转运至甲国。这种情况将导致甲国的 关税流失,或者不得不加强对原产地的边境检查,从而提高行政成本,并在客观上 对两国间的自由贸易产生一定的限制。 • 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自由贸易区是欧洲自由贸易协会( EFTA),成立于1960年1月。该 协会强调的是工业产品的自由贸易,不涉及农业,所以每一个成员可以决定自己的 农业补贴水平。成员国也可以自由决定对来自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以外的产品的关税 及贸易政策。
三、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由西欧向其他地区延伸
• 1948-1994年在世界上109个一体化协定中,西欧国家就占了76个。1958年欧洲联盟和 1960年欧洲自由贸易协会的产生,推动了欧洲国家内部以及其他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过 程。
(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
(三)关税同盟 •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济体,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 贸易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 关税同盟的一体化程度比自由贸易区更高,而且由于同盟成员之间必须实行统一 的关税政策,因此它已经具备了明显的超国家性质。
(四)共同市场 • 所谓共同市场( common market).除了要求其成员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并且建立对非成员的共同关税之外,共同市场之间的生产要素也可以自由流动。 • 因为在成员国之间,对于人员的流入和流出以及资本的跨国界移动没有任何限制, 所以共同市场内的成员国之间联合的密切程度远大于关税同盟。 • 建立共同市场需要成员国在财政、货币和就业政策方面达到很高程度的协调与合作, 而要实现这种层次的合作非常困难。 • 目前,除欧盟以外,世界其他地区还没有建立起成功的共同市场。欧盟现已从共同 市场阶段跨人了全面的经济同盟。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层次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划分主要以一体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 按照一体化程度划分,从低到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优惠贸易安排
• 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初级和最松散的一 种形式。在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之间,通过协定或者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者一部 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但是,优惠贸易安排并不一定涉及全部商品领域,其优 惠幅度也并不一定达到完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程度。 •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文献中,有时优惠贸易安排有另外一种含义,即特指发展中 国家之间根据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授权条款建立的相互给予优惠待遇的协议。
源自文库
二、经贸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力增强
(一)提高谈判能力
• 经贸集团的建立,对成员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联合起来的贸易集团其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以欧洲共同体为例,1958年建立关税同盟时,六个成员国的工业生产不及美国的一 半,黄金外汇储备仅为美国的55%,出口贸易与美国接近。但到1979年,欧洲共同体九国国内 生产总值已达23 8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23 480亿美元,出口贸易额是美国的2倍以上,黄 金储备比美国多五倍多。在关贸总协定和WTO的多边贸易谈判中,欧盟以集团身份与其他缔 约方和成员方谈判,敢于同任何一个大国或贸易集团抗衡,达到维护自己贸易利益的目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实现 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臵,促进相互 间的经济与发展,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 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建立。 •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包括地缘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具有 互补性,文化观念相似,政治和价值观念一致,政治上能够包容等。
(二)增强辐射能力
•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正在形成欧洲、北美、亚太三大贸易圈。 • 在欧洲,以欧洲联盟为中心的贸易圈正在形成。欧洲联盟大市场的前景吸引了其他欧洲国家, 1991年10月22日,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同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就建立“欧洲经济区”达 成了协议。 • 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也积极谋求同欧盟建立联系,北欧和东欧一些国家已提出参加欧盟的申请, 并获得欧盟的批准。
• 发展中国家组建的经贸集团为数众多,但达成的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的协定并 未按原定日期实现。特别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组织进展缓慢。除了由于20世纪70年代 和80年代初外部环境的恶化,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其内向型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目标不一致。
(三)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处于低级阶段
• 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处在自由贸易区阶段,少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了关税同盟阶段, 采取共同市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很少,只有欧盟目前接近进入完全经济一体化阶 段。
(二)对WTO构成挑战 • 在1947年关贸总协定和1995年成立的WTO的有关协定和协议中,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部优惠采 取例外,即不实施最惠国待遇条款。这实际上对非经贸集团成员构成了不平等待遇。 • 在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内厂商采购产品可能从高成本的集团内部进口,取代了成员外更低成本 产品的进口,不利于世界性的资源合理配臵,违背了WTO的宗旨。 • 此外,在关税同盟下,成员在关税统一过程中,决策机构会更多地而非更少地偏向保护或者干预。 如欧盟的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餐馆账单问题的特点。如果一批人去餐馆就餐,并分摊餐费,每个人 都会想点他们各自吃饭时不会去点的价格更高的菜肴,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期待他人负担部分费 用。 •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欧盟贸易政策的制定中。保护的代价由欧盟所有的消费者承担,与各个国家的国 内生产总值成正比;生产商得到的好处与每个国家在欧盟中有关产品的生产份额成正比。如果欧盟 内部大国能够使欧盟委员会在某一具体领域内提出保护主义的政策建议,所有的欧盟成员都将有一 种愿望,想使他们的一些产品也得到保护,这势必会加重贸易保护的普遍压力,对WTO的作用构 成严重的挑战。 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其他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
(四)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后来居上 • 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的深入发展,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入活 跃期,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出现了欧、美、亚三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三足鼎立的局面。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成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 • 20世纪80年代以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由国土相接、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组 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突破了上述范围,其构成基础发生了如下变化。 1.突破国土相邻的界限
(五)经济同盟 • 所谓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是指成员之间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 由流动,建立对外共同关税,而且要求成员间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 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 • 在经济同盟这个阶段,成员国还可能实行某种形式的货币同盟,甚至采用共同的 货币。这种高度的融合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制,而且每个成员国都要为这 个机制牺牲一定的国家主权。 • 欧盟在20世纪末已建成了经济联盟。
出现了跨洲和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如以色列与美国建立了“以色列与美国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的成员遍布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2.打破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局限
•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可以成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与发展 中国家墨西哥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
3.拆除社会制度不同的篱笆
(六)完全经济一体化 • 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在这 个阶段,区域各国在经济、金融和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化;在成员方之间完 全废除商品、资金、劳动力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并且各成员的社会、政治、 防务等方面的政策也趋于一致。 • 应该指出的是,现实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纷繁复杂的,以上对区域经济一 体化形式和阶段的划分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总结。 • 在现实中,一个在主要方面属于较低级阶段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也可能在某些方面 实施某些较高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通常实施的一体化措施。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各国通过组建经贸集团加强经贸合作和发展, 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章论述了地区经贸集团的产生、发展和类型,及 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地区经贸集团的形式,知道 经贸集团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掌握地区经贸集 团的相关理论。
区域经济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体化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欧盟已由经济联盟走向带有政治色彩的经济共同体,各成员让渡的国家权力范围不断扩大,从经济主 权的让渡走向政治主权的让渡;并继续东扩,欧盟成员从初期的6国扩大到28国。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一、促进经贸集团内贸易的增长 • 在不同层次的众多经济一体化组织中,通过削减关税或消除关税,取消贸易 的数量限制,削减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市场;加上集团内国际分 工向纵深发展,使经济相互依赖加深,致使成员国间的贸易环境比第三国市 场好得多,从而使区域经贸集团内成员国间的贸易迅速增长,集团内部贸易 在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提高。
•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共同组成经贸集团,如在亚洲,东盟自由贸易区搁臵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的差异,接纳了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
4.从排他性转向对外开放式
•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色彩有所淡化,开始追求“开放的区域主义”。
(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成员相互交错
• 一些较大的区域经济组织内出现了次区域经济组织,很多国家同时参加几个经贸集团。如亚太经合组 织中就包括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区域组织国家。墨西哥不仅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和拉丁美洲一体化组织,还同欧盟和亚洲各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七)出现了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 如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以自我承诺的方式进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区域性协议的执行采取“协调性 单边行动”,而且不设臵强制性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亚太经合组织实行“开放的区域主义”,成员实 行的自由化措施自动实施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而不要求得到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加快 • 区域经济一体化沿着三条途径不断发展:一是不断深化和升级现有的地区经济经贸集团;二是扩展现 有组织的成员;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定。在上述背景下,经贸集团数目急剧增加,从1972年前的 50多个跃升到1992年的100多个。根据WTO的资料,截至2014年年1月31日,到WTO登记的区域经济 贸易组织已达583个。 (九)欧盟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