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社会批判范式
在马克思那里主要是为了唤起工人阶级的集体行 主要目的 动,通过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引发社会变迁。即理 论的批判加上革命的行动。 主要假设 事物的本质存在于对现实的否定之中。 主要方法 历史—社会分析方法,尤其是阶级分析方法。 主要理论 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及法兰克 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主要范例 《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第2章 社会理论与研究
第1节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第2节 社会学理论的组成与类型 第3节 因果解释的本质
第1节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自然主义
宏 观
社会事实范式 社会批判范式 社会行为范式 社会释义范式
微 观
人文主义
一、社会事实范式
理解社会事实,并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理解,对其 主要目的 加以预测与控制。关注点通常在宏观的主要目的 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之上。 主要假设 人是社会结构的派生现象,或“存在决定意识”。 主要方法 实证主义方法,大多使用问卷—访谈法及历史比 较法。 主要理论 实证主义和实验主义。 主要范例 迪尔凯姆和马克思的著作
向解释社会现象。
(4)范式理论:社会学四种范式。
第3节 因果解释的本质
一、决定论与社会科学
二、个案式与通则式解释模式
三、因果关系的标准与方法
一、决定论与社会科学
1.自然科学中的因果关系
自然科学研究运用的是因果关系和决定论模式 2.社会科学中的原因寻找
社会现象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和客观原因共同决定的, 所以,纯粹自然科学中的决定论在解释社会现象时是 很危险的。 3.决定论视角
四、社会释义范式
理解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个人行动的主观意义,以 主要目的 及这种意义对行动者的社会现实的影响。本范式 关注的只是个体作为有意识的主体所参与的人类 互动。 社会现实是由人的有意义的社会行为构建的。认 主要假设 为社会现实不是独立于社会个体而存在的,而人 的社会行为也不是简单地由社会现实派生出来的。 主要方法 观察法 主要理论 韦伯的行动理论、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 常人方法学等。 主要范例 韦伯的《经济与社会》。
因果解释的逻辑基础就是决定论,但为了避免纯决定 论所犯的错误,必然对决定论进行修正。
二、个案式与通则式解释模式
1.个案式解释
旨在通过某种行动背后的诸多因素进行解释。
特点:可以解释多重原因,解释很充分,内在效度高, 但外在效度低,即不能向其他社会现象推广。
2.通则式解释
这种模式不需要找出某个事件或行动的所有原因,而 是发掘可以解释行动或事件的最主要原因。
特点:解释不一定充分,即内在效度不一定高,但外
在效度很高。
三、因果关系的标准与方法
1.因果关系的标准 a从时间上看,因必然先于果 b具有相关性关系 c虚假因果关系排除
2.好的因果解释应该具备的内容:
a能够陈述出概念的因果关系 b能够说明因果关系的作用机制
因果关系方法:(1)求同法
f(X1 X2 X3) f(X1 X4 X5)
(3)概念抽象程度不同:如范式、内卷化等高度抽象概念。
(4)概念的预设:做为前提所接受下来的东西,认为不证自 明的。(Assumption) (5)概念的构造方法 A类型学的方法:分类 把一些简单的概念聚合到一起,形 成一个复杂的概念。 B理想类型的方法: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
(1)概念的形成
具体事物
初步结论:X1为Y的原因
因果关系方法:(4)共变法
1982年 X1:住房条件差
X2 X3 Y:劳动积极性低
1985年 X1:住房条件一般 X2 X3 Y:劳动积极性一般
1988年 X1:住房条件好
X2 X3 Y:劳动积极性高
初步结论:X1为Y的原因
因果关系方法:(5)剩余法

Baidu Nhomakorabea
校外就学率增长5%
适龄儿童
2.概念间的关系
• 相关关系 A 因果关系
B 共变关系
• 虚无关系
因果关系与共变关系
变量Y 变量Z
变量X
共变关系 因果关系
3.假设
(1)形式:
①条件式:“如果A,则B”,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 低的生育率”
②差异式:“A不同,B也不同”或“A不同,B相同”,
如“年龄不同的人,生活方式也不同”或“年龄不同的人, 生活方式上没有差异”。
儿童失学率增长3%
总入学率减少17% 初步结论:出生率下降。
Y Y
f(X1 X6 X7)
初步结论:X1为Y的原因
Y
因果关系方法:(2)求异法
f(X1 X2 X3)
Y
f(
X2 X3)
初步结论:X1为Y的原因
因果关系方法:(3)求同求异法
f(X1 X2 X3) f(X1 X4 X5) f(X1 X6 X7)
Y Y Y
f(
f(
X2
X4
X3)
X5)
f(
X 6 X7)
二、社会行为范式
理解社会行为及决定或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外 主要目的 部因素(前者如本能或需求,后者如赏罚等刺激 或环境因素)。 社会行为或受制于奖励或赏罚等外部刺激因素 主要假设 (理性主义),或受制于人类的本能(剩余物) 或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因素(非理性主义) 主要方法 实证主义和实验主义。 理性主义:马歇尔功利主义和帕雷托逻辑行为。 主要理论 非理性主义:麦独孤的本能理论、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理论等。 先是帕雷托:《普通社会学》《精英的兴衰》, 主要范例 后分为两支:理性主义以马的《经济学原理》, 非理性主义为弗的《梦的释义》。
③函数式:“A是B的函的数:A=f(B)”
(2)分类:虚无假设与研究假设。
1.按理论的建构方向分
A.归纳:从有限事物的观察推广到无限事物 缺点: (1)只是从现有各现象的观察入手,同样的经验事 实可能归纳出不同的理论,且不能证明哪种理论更正 确。(外在效度低) (2)通过有限的事物得出一个普通的结论可能是错 误的。 理论评判:简单----但解释力低 B.演绎:从一般结论推演出具体的事实或判断 内在效度低 C.假设检验法
社会定义
符号 斜塔
社会定义
客观存在
主观构建
(2)概念构造的类型学方法
既存事物 或概念
1 3 5 7 9 11 13 15 17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新构造 的概念
奇数
偶数
(3)概念构造的理想型法
法治社会 (等级制)
人治社会 (家庭制)
将社会现象极端化、抽象化而形成新的概念。
第2节 社会学理论的组成与类型
一、社会学理论的组成
1.概念
二、社会学理论的类型
1.按理论的建构方向分 2.按所观察社会现象的层次分 3.从解释的方法分
2.概念的关系 3.假设
4.从抽象程度来分
1.概念
(1)符号(名词)(所指):如阶层,学校,整合、@等。
(2)定义(能指):给社会事物(客观事物)分派符号(一 般是文字符号为主观)或贴上标签的过程。(约定俗成)
2.按所观察社会现象的层次分
宏观理论:社会整体、文化 中观理论:社会组织、社会运动 微观理论:个人、互动
3.按解释的方法分
A.因果解释理论 B.结构性解释理论 C.诠释性解释理论
4.按抽象程度分
(1)经验概括:如霍曼斯的价值命题。 (2)中程理论:与经验层次及抽象层次都有较好的结合, 与宏观理论相比,它的范围较小,解释社会现象的横 断面。 (3)主题理论:就解释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的理论,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